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一节课时作业 地质灾害鲁教版选修5.docx

    • 资源ID:17814583       资源大小:247.69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一节课时作业 地质灾害鲁教版选修5.docx

    1、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一节课时作业 地质灾害鲁教版选修5第一节 地质灾害学习目标1.了解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其相关概念。2.掌握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的形成机制和发生过程。3.学会分析某区域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一、地震灾害1地震概念:一定区域内的地面震动现象,它主要是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的结果。2地震构造(1)图中C为震源、B为震中、BC为震源深度、AB为震中距。(2)D位于等震线上,是指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3衡量指标(1)震级:一次地震只有1个震级。(2)烈度:其影响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等。4分类划分方法主要

    2、类型按震级微震(3级)、破坏性地震(5级)按震源深度浅源地震(70千米)、中源地震(70300千米)、深源地震(300千米)按成因机制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诱发地震5.发生过程(1)产生现象:当发生较大地震时,在震中附近的人先感觉到上下颠簸振动,然后感觉到前后水平晃动。(2)原因:纵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大于横波。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46秒,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宝盛乡、太平镇交界(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震级为7.0级的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震中距成都约100公里,距离汶川大地震震中50公里

    3、,最大烈度9度,受灾范围约18 682平方千米。另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震级为6.6级,欧洲与地中海地震中心的数据为6.6级,日本气象厅的数据为6.9级。材料二雅安地震烈度图。 (1)现实中的等震线是不是同心圆?为什么?(2)雅安地震有_个震级,我国和美国对地震监测震级不同的原因是什么?(3)雅安地震有多个烈度,在这次地震中,芦山县和成都烈度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影响烈度的因素还有哪些?答案(1)不是。等震线是把地面上破坏程度相近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同一次地震中,震中距相同的各点其受地震波冲击破坏程度并不相同。(2)一测量地不同、仪器误差。(3)震中距不同;震级、震源深

    4、度、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状况等。1地震的形成机制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各种地震中构造地震影响最大,世界上发生的地震大部分属于构造地震,其发生过程如下所示:地壳构造运动引起,岩石变形岩石破裂、错动地震波地面震动2地震的分布规律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交界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分布带。全球地震大多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两个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另外,板块内部大大小小的断层活动带也是地震的主要发生地带。3区别震级和烈度震级烈度定义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单位级度影响因素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源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小

    5、,烈度越大;另外还受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的影响分类依据根据释放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根据人们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及地面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练习巩固1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北京时间2014年4月2日7时46分(智利当地时间1日20时46分),智利西北部沿海发生8.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为伊基克西北方向99公里处海域。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对智利、秘鲁等沿海国家发出海啸预警。2日8时43分,第一波海啸已经到达智利北部,海浪高度达1.7至2.1米,已对沿海造成严重破坏。2日9时53分,阿里卡因海啸出现电力和通讯中断。(1)瓦尔帕莱索和伊基克感觉到震动的时间不

    6、同,主要是因为()A震级大小不同 B震中距不同C地震烈度不同 D震源深度不同(2)下列自然灾害与地震关联性较强的是()台风滑坡干旱海啸泥石流A BC D(3)地震烈度指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下列与地震烈度大小无必然联系的是()A震中距 B震源深浅C震级的大小 D经济发达程度(4)和此次地震成因相同的地震分布于哪些地区?答案(1)B(2)B(3)D(4)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解析第(1)题,地震波从震源向周围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瓦尔帕莱索离震中较远,伊基克离震中较近,这是两地感到震动时间不同的主要原因。第(2)题,地震可能会引起滑坡、泥石流、海啸等次生灾害。第(

    7、3)题,地震烈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和建筑物的坚固程度。第(4)题,智利地震属于构造地震。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滑坡泥石流概念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在山区沟谷中,由山洪水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特点地球外力作用导致的突发性地质灾害灾害摧毁道路、桥梁、村庄、厂房,堵塞河道,埋没田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退化等严重后果发生机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触发因素和主要动力条件:充足的水;基础条件: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发生过程分为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三个阶段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

    8、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解析由文字材料可知,图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多地震,导致岩石破碎、岩体松动,这是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内因;图中又显示多处地方等高线密集,山高坡陡,震后出现降雨,这是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外因。1滑坡的发生机制2泥石流的发生

    9、机制泥石流的发生也有三个基本控制因素: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3两者的比较类型相同点不同点发生地点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不同;泥石流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作用力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主要由外力作用导致诱因人类活动可诱使其发生特点突发性;破坏力极强4.人类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开挖坡脚,堆填加载,蓄水排水,劈山开矿,乱砍滥伐等。练习巩固2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发生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_,该省灾害点数为_,主要分布在该省的_地区_处。(2)相对而言,我国六大区中_区发生特大型

    10、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少。(3)据报道,我国已成为世界石材产量最大的国家。许多人认为,大量开采石材是一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做法,你对此有何认识?答案(1)云南省103以上西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2)华东(3)开山采石必然破坏山林,使生态环境恶化,易发生地质灾害,因此需慎重。1地震烈度的影响因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等。2滑坡的发生机制:坡度、软弱面、触发力、人类活动。3泥石流的发生机制:水、堆积物、坡度、人类活动。1下列对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台风和洪涝B地震是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烈度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小C地震、火山

    11、喷发和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山区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不当,是泥石流和滑坡日益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答案D解析地质灾害都与地质构造有关,如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其中的地震震级越大,其释放的能量越大;滑坡、泥石流多发生于山区,并且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会加剧其发生。图1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2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23题。2发生图1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A突发地震 B坡度较大的山地C连降暴雨 D地表堆积物较多3图2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甲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Aa Bb Cc Dd答案2.B3.B解析第2题,图中显示的地质现

    12、象是滑坡和泥石流,二者都是在坡度较大的斜坡上发生的。第3题,图中显示地形是影响四处房屋日照时间的主要因素,b处于山脊的南侧,其东西两侧地势较低,不影响日出后和日落前的阳光照射;泥石流在山谷之中最易发生,而b处于山脊上,因此受泥石流的威胁应最小。4容易出现滑坡灾害的地区是()A陡峭的沟谷山区 B平原地区C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D地表植被覆盖好的地区答案A解析陡峭的沟谷地区,受重力和水的顶托力作用,容易形成滑坡灾害。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北纬28.2,东经84.7)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余震70次。截至2015年5月5日,地震至少造成7 557人

    13、死亡,14 536人受伤,中国西藏、印度、孟加拉国、不丹等地均出现人员伤亡。(1)填出图中各要素的名称:C点:_;线段AB:_;弧线DE:_。(2)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灾害从持续时间上看,属于渐发性的自然灾害B地震的烈度和距震中的远近有关,与震源深浅无关C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和烈度D一般来说,地震烈度与震级大小成正比(3)通常C点的深度越大,同级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越_;在同一级地震中距B点越远,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越_。(4)地震发生时,地面出现的各种破坏现象都是_造成的,地震带来的灾害与图中_、_等因素有关。地震还可诱发哪些地质灾害?答案(1)震源震中距等震线(2)D(3)小

    14、小(4)地震波的冲击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还可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解析本题考查地震的原理、破坏程度的相关因素,地震的规律及防灾意识。地震属于突发性的灾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有多个烈度,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密切相关,同级地震,震源越浅,震中距越小,地面建筑抗灾能力越弱,烈度越大。灾害间成因机制上的关联性表现为地震可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教材P24活动提示1.首先要仔细读图辨认,找出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黄蜡石滑坡体位于西陵峡与巫峡之间,湖北省巴东县城下游1.5千米的长江北岸,对长江航运、巴东县城的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同时地壳运动、矿山开采、道路工程开挖边坡、重工业设厂位置

    15、不合理等都可能诱发滑坡。所以,像三峡水库蓄水放水这样的大型工程活动极有可能诱发滑坡。2灾区居民应针对滑坡、泥石流的特点,以及自己所居住的环境,不在危险地带建房。同时关注环境的变化,加强灾前预防。另外要掌握一定的防灾基本措施,暴雨时不要在河谷浅滩逗留,泥石流发生时,不要沿山谷跑。基础过关读“某同学绘制的等震线图”,完成12题。1从震源深度看,震源深度为12千米的地震属于()A构造地震 B浅源地震C中源地震 D深源地震2若甲地为震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震级abcB处受到的破坏程度一定比大C在处比处先感觉到地震D甲为地震烈度最高区答案1.B2.D解析第1题,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不超过70千米,为浅

    16、源地震。第2题,等震线是烈度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震中是地震烈度最高区。一般情况下,离震中距离越远,烈度越小。下图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3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4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C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地震灾害的发生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降低滑坡的发生频率5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说法,正确

    17、的是()滑坡就是冰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现象泥石流就是特大洪水暴发滑坡和泥石流都会破坏农田、村舍、道路等,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种分布较广的自然灾害A B C D答案3.D4.D5.B解析第3题,滑坡与地球重力作用(外力作用)有关;滑坡与气象灾害存在关联性,但地震与气象灾害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地震易引起滑坡。第4题,滑坡多发生在山地丘陵,分布受地形影响;地震是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监测和预报可减轻灾情,但不能避免灾害的发生;恢复植被可改变环境,使地表趋于稳定,可降低滑坡的发生频率。第5题,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滑坡不是冰川运动;

    18、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不能将泥石流说成是洪水暴发;特大洪水是气象灾害,而泥石流是地质灾害,当然洪水更易于引发泥石流。6日本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下列能正确反映日本多地震的示意图是()A B C D答案C解析日本多地震是因为其处于板块交界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下面为“某地区某种地质灾害气象等级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7图中反映的主要地质灾害是()A滑坡和泥石流 B地震和滑坡C火山和泥石流 D地震和火山8甲、乙、丙三地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高于周围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地质构造活跃,地形破碎B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C河流众多,河道弯曲,排水不畅D丘陵地形,坡度大,地势起伏大答案

    19、7.A8.D解析第7题,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图中地质灾害最高等级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处和台湾山脉处,因此图中反映的主要地质灾害是滑坡和泥石流。第8题,甲、乙、丙分别为武夷山、雪峰山、南岭,三地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高于周围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为山区,坡度大,地势起伏大。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当年在南美洲智利沿海考察期间,第一次经历了地震。他感觉到大地在脚下跳舞,一开始他还以为是自己身体不适,产生了幻觉,然而原本坚硬的地面开始了颤抖,这个现象唤醒了达尔文的地质学经验。他后来描述道:地震突如其来,持续了2分钟,但是感觉时间很长,地面张开了裂缝,岩石破碎了。这场地震将一堆海

    20、底的贻贝提高至海平面上约2.5米处。摘编自达尔文与进化论纪念达尔文诞辰200周年(1)为什么达尔文以前没有经历过地震?(2)假如这次地震发生时达尔文正在安第斯山区的山坡上,他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答案(1)达尔文是英国人,英国处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不易发生地震,所以达尔文考察以前没有经历过地震。(2)如果达尔文在安第斯山脉的山坡上遇到这次地震,他应该及时抱住树木或者抓住灌木、草墩等;防止地震将他摇翻,滚下山坡,造成不测;如果没有可抓之物,应该头朝山顶脚朝山谷垂直于等高线趴下,仰望山顶,躲开滚石;应该避开裂缝、陡崖和沟谷,以防滑坡和崩塌。能力提升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

    21、4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20多万,经济损失惨重。据此完成1011题。10依据六大板块分布状况,海地发生地震的原因是其位于()A两大陆板块的交界处B两大洋板块的交界处C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交界处D板块内部的构造断裂带11有关海地的说法,正确的是()位于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位于北半球环球自然灾害带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A B C D答案10.D11.D解析本题组考查地震的成因及地震带和自然灾害带的分布。第10题,从板块分布看,海地并不位于六大板块交界处,而是位于美洲板块内的构造断裂带。第11题,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很明显海地并不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2、和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上。日本东北部海域2011年3月11日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至当地时间4月24日16时,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4 300人死亡、11 999人失踪。据此回答1213题。12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特大风暴潮引起的太平洋洋底大地震造成的海平面上升造成的板块移动岩层破裂引发的A BC D13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措施是()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在海岸复种红树林保护海岸A BC D答案12.C13.A解析第12题,海啸从成因上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

    23、暴潮形成的海啸和海底地质作用引起的海啸。日本海啸属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引发大地震形成的海啸。第13题,防灾减灾措施既要有科学性,又要结合实际,不能违反自然规律。题中叙述明显不正确。14我国是世界上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高发的国家。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分析A地发生泥石流的频率要高于D地的原因,B、C两地都是滑坡和泥石流高发地区,其发生的条件有什么不同?(2)在滑坡和泥石流高发地区,为防治或减轻其危害,应采取哪些对策?答案(1)原因:A地气候干旱,植被条件差,地表松散,碎屑物质多,山脉海拔高,山顶冰川积雪融化易形成泥石流;而D地气候湿润,植被茂密,碎屑物质少。发生条件的不同:B地属于黄土高原区,

    24、黄土疏松易被侵蚀,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沟深坡陡,降水变率大,且多暴雨;而C地是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体破碎,多地震,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2)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各种施工建设应尽量避开滑坡和泥石流可能发生的地方;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对陡坡采取加固措施;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等。解析第(1)题,A地发生泥石流的频率高于D地与植被覆盖情况密切。B地位于黄土高原,泥石流主要受当地地形特征、土质状况及降雨强度的影响。C地位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质条件不稳定,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第(2)题,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应从技术、政策、生物和工程等措施分析。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一节课时作业 地质灾害鲁教版选修5.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