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历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资源ID:17763402       资源大小:24.48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历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1、高中历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设计人:德州一中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其在中国的实行。(把握两条线索:赋税的主要对象从人丁逐步转向财产;赋役长期并行,役的内容逐渐并入赋税。此外注意古代针对某些特殊产品和工商业领域的专卖、征榷制广义上也属于赋税制度的范围。)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关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二)教学难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发展过程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

    2、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板书设计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进一、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二、中国近现代关税与个人所得税的发展1.田赋(土地税)2.口赋(人头税)3.徭役4.苛捐杂税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农业税废除”的视频,讲解农业税的大致演进历程,并分析农业税废除的伟大意义,最后提出“中国古代农业税的征收情况”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由此引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一、古代赋役制度演变板书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种类,主要有四个部分,对照这四大类依次分析秦汉明清的赋役制度的演变情况1.秦汉时期:给出材料,得出秦汉的人头税高于田赋的特点2.北魏时期:土地制度

    3、发生了改变,引出钱穆的话(任何一项制度之成立与推行,决不是孤立的,就土地制度和租税制度论,此两项制度之相互配合,及其互相牵动影响之处,特别大)引导学生得出土地制度和租税制度的关系3.隋朝唐前期:租庸调。让学生阅读P93史料阅读,得出租庸调的征税过程、标准、含义。引导学生得出租庸调征收的标准还是人头为主,均田制存在问题,为两税法的出现埋下隐患4.唐中期:两税法。分析史料,引导学生指出两税法与之前赋役制度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从而得出两税法是中国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5.明朝:一条鞭法。通过史料,让学生得出“一条鞭法”的深刻含义,并指出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对当时的影响。6.清朝:摊丁入亩。实际上是一

    4、条鞭法的继续,将丁银摊入田赋。进一步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7.进行发展趋势、原因的总结:田赋:逐渐成为征收的主要标准;田赋逐渐征收货币(赋役形式)人头税:地位下降并逐渐被废除徭役:逐渐并入田赋(赋役关系)原因:根本: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兼并; 政治:农民反抗斗争;统治危机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二、关税和个人所得税1关税。先讲清关税的概念(海关代表国家,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对进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伴随着近代国家的形成和国家贸易的发展,国内关税逐渐衰亡、国境关税日趋重要)再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

    5、生思考:关税自主权是何时丢失的?丢失后对中国由什么影响?中国为此做出了怎样的努力?结果如何,影响又是什么?为什么1985年中国要颁布新的中国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改革开放后,在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这一税则的不少规定已不适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2个人所得税。先将请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为什么直到1980年中国才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改革开放后,走出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开始出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现象,个人和家庭收入的差别开始明显,需要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来调节收入,确保社会公平)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教学反思这节课第一目知识点很多,需要找准线索,把中国古

    6、代的赋役制度理下来。另外,第一目抽象的知识点很多,需要举例通俗的给学生解释,不建议深讲。不足之处在于对于一些税收制度没有研读仔细准确,有些概念解释的还不是很清楚。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层面来说,经过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的学习,学生对该阶段的主干知识(租庸调、两税法)均有了较为系统的掌握,且思路较为清晰(背景、表现、影响)所以涉及基础知识部分的复述内容可完全交由学生来完成,教师主要起到检查、督促作用。从高二学生的基本任务明确“阶段特征”(时序性)和关注知识点内在联系出发来看,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相对“孤立”未能熟练地就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有效概括。“时空观念”亟待提升。该部分

    7、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从练习、解题的角度考虑,学生因为是第一年接触新教材,对新教材的命题立意、命题特点及命题套路尚不是非常熟悉教师也在研究学习当中。所以,围绕新教材的命题进行相关的解题思路的指导是本节课的又一重点所在。解决上述两大重难点问题的过程中主要突出教师的思维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课堂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从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两个方面来看,均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不足也是明显的,现简单分析如下:一、学生学习效果分析:1、基础知识掌握:根据学生课堂回答问题和基本表现来看,学生对该部分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了解和掌握,而且,在教师的提示下

    8、可以较为主动地关注历史史实的先后顺序与相互联系,基本上根据时间的线索勾画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有个别程度较低、基础不牢的学生存在跟不上节奏的现象,今后教学中应就相关学生加强检查、督促。2、“时空观念”培养:从PPt所提示的史料出发,学生基本上能够将时间、空间、历史史实(现象)构建在一起,且能够说出相关史实(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师的提示下,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几个方面进行“阶段特征”的总结。但表现仍不够熟练,须待今后不断强化。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思维模式:从学生对三个探究题的解答来看,大部分学生在答题中能够做到“笔下有史”结合史实论述相关结论和观点,发散性思维尚可。但仍有

    9、较大部分学生这方面做得不是尽如人意,应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二、教师教学效果自评:(略,详见课后反思)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反思根据新教材的基本要求,我们的复习重点放在以下几方面:一、形成比较清晰的“时空观”;二、学会总结“阶段特征”并能做到理解运用; 从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上说,我基本上将上述目标进行了相对有效的整合与呈现。首先,整合本阶段的主干知识借以检测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借助“时间轴”进行本节课的知识总结,突出“时间观念”的培养。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从个人“教”的角度来说,有以下比较到位的地方:一是整体运行较为流畅,各环节之间过渡较为自然,教师语言引导到位,学生

    10、反映较好,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二是在授课过程中比较好的凸显了新教材的基本目标,整体教学思路比较系统的呈现出来。三是对习题的处理上注意到让学生参与到答案的形成过程中来,充分照顾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四是时刻注意历史学科“时序性”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尤其注意到中西方的横向对比和总结升华。当然,也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一、个人在授课过程中个别地方语言应用不是很到位,表现得有些拘束、紧张。在PPt演示转换的过程中对电脑操作不够熟练。二、黑板上板演题目的命制过于草率,评价分析也欠深入。三、基础知识部分的处理对学生的调动过少,教师讲解过多,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够到位。四、课

    11、堂探究问题的处理过快,内容庞杂,缺乏明显的“主线”。总体来说不够简洁,学生在掌握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某些困难。五、时间把握不是很好,最后的总结升华部分处理的过于仓促。总结本节课,有优点也有不足,对个人而言可谓新教材的一次有益尝试,对将来探索新教材的基本模式和思路提供了重要的一手材料。选择性必修1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相关教材内容及解读分析重点:关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难点:中国古代关税制度的发展过程一、主题解读厘清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基本发展脉络了解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过程,认识赋役对于统一王朝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中国关税制度的变迁,特别是在近代丧失关税自主权又历经曲折而收回的过程,认识关税自主

    12、权的重要性,同时理解新中国所施行的关税制度和个人所得税制度是有利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制度。二、子目解读本课包括两个子目。第一子目是“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第二千日是“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两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大体为时间先后关系。第一子目叙述的是从秦汉到明清的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进历程;第二子目叙述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海变计程,虽追溯关税起源,但基本谈的人是现代中国的税收。第二子目充分考虑到近现代中国的时代特点,所以在内容选择和侧重点上与古代不同。三、内容解读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是要重点进述的内容,其中尤其要讲秦汉、隋唐、明清等时期的赋役制度讲清楚。关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是具有

    13、近代特点的税收制度,尽管在一般意义上,关税现象由来已久,但特指由海关代表国家对进出关境的物品所征收之关税,则是伴随近代国家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才出现的。鸦片战争后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海关大权也把持在列强手中,所以在近代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中,收回关税自主权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新中国的关税制度也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发展国民经济和促进对外贸易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起步于民国时期,但个人所得税制度作为税收制度发挥积极作用,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第16课 评测练习【基础自测】一、选择题:1.西汉“文景之治”垂

    14、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2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

    15、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4.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

    16、税收5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6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7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农业手工业

    17、地位下降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9.1928年,德、挪、比等国相继与国民政府缔结“新关税条约”,承认中国关税主权,将协定税则改为国定税则,将从前值百抽五税率改为差等税率,最高达值百抽27.5。这些规定()A反映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的实现 B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C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局面 D使关税开始成为主要财政来源10.关税自主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制定

    18、本国关税、管理本国的海关和处理海关收支的权力,关税自主也是一个国家主权独立的标志。下列关于中国关税主权的说法正确的是()A1840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B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后,列强完全控制中国的关税权C1928年的“改订新约运动”,中国得到完全的关税自主权D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真正获得关税自主权二、非选择题1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建国以后,土地兼并便在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增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安史之乱后,军费急需,各地军政长官都可以任意用各种名目摊派,无须获得中央

    19、批准,于是杂税林立,中央不能检查诸使,诸使不能检查诸州,赋税制度非常混乱,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表明朝廷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在两税法推行进程中,贪得无厌的封建官吏又在两税定额之外巧立名目敲诈勒索,如“间架税(即房产税)”、“除陌钱(即交易税)”等等。沉重的苛捐杂税,使劳苦人民陷入了生不如死的悲惨境地,“两税法”实际上已不再存在了。 摘自中国通史材料二:

    20、清初,赋役的征派仍以地亩、人丁为依据。由于官僚豪绅隐匿土田,特别是随着地权的日益集中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丁役或丁役货币化的丁银便成为广大贫民的沉重负担,不断引发百姓逃亡,直接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了稳定税收,康熙五十一年(1712)宣布:以康熙五十年的全国丁银额为准,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征收丁银。并且规定,人丁缺额,以本户新添者抵补;不足,以亲戚丁多者或同甲粮多之丁补之。但在实际操作中,地方官吏与豪绅互相勾结,挪移逃避,造成多丁不承、少丁多承的不均衡现象,无法保证丁银收入的稳定。到雍正时,采取“摊丁入亩”的征收丁银办法,把固定下来的康熙五十年的丁银,以与具体丁户相脱离的方式全部摊入田赋银中征收,称

    21、为“地丁制”,确保了国家财政收入。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评唐朝的两税法改革。(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摊丁入亩”实行的背景。(6分)选择性必修1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相关课标要求及解读分析【课程标准】1.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2.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课标解读】一是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相关问题在必修课程中会有零星涉及,但不够系统。本专题对这个要点的阐述可把握两条线索,即赋税的主要对象从人丁逐步转向财产;赋役长期并役的内容逐渐并入赋税。此外,还应注意古代针对某些特殊产品和

    22、工商业领域的专卖、征権制度,它们在广义上也属于赋税制度的范围。二是了解当代的两个重要税种关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演变。这两个税种在历史上早有渊源,这里可以重点讲述近代以来制度的定型,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行情况。教学内容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具体又分五:第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排在第一位的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尽管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比居于从属地位,但它一经产生,便成为一种积极、能动的力量,对经济基础施加自己的影响。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来看,经济基础的作用更明显地表现在长时段范围上,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决定着历史进程的具体内容。本

    23、模块所叙述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内容,基本上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教师应在学习和掌握唯物史观相关理论的前提下,对本模块内容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予以准确定位。第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排在第二位的是时空观念。时空观念强调关注历史进程特定的时间、空间环境,本模块内容涉及的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措施,同样都应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进行考察,避免仅从抽象原则或以“后见之明”的视角看待历史上的制度。第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排在第三位的是史料实证。史料实证要求通过现存史料尽可能客观地认识历史。教师在讲授本模块内容时,应当力求使用法令或规定的原文等第一手材料来对制度进行阐述,至少自己在课堂教学之前能够阅读并消化这些材料。同时,还要善于利用文献记载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制度实施的情况。第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排在第四位的是历史解释。历史解释强调对历史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本模块教学对制度的讲授同样不能停留在阐述具体内容上,而是要涉及制度的时代背景、历史渊源、发展变化、历史影响利弊得失等方面问题,这都属于历史解释的范围。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历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