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二历史必修一周练.docx

    • 资源ID:17753418       资源大小:328.84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二历史必修一周练.docx

    1、高二历史必修一周练周练二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学者钱宗范在周代宗法制度新论中指出“周代支配统治阶级道德观念的核心不是忠君思想,而是率友或孝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观念。”这说明周代A. 政治统治基于宗法秩序 B. 尚未实现“家国一体”C. 贵族阶级垄断国家政权D. 儒家伦理已经开始形成2.成书于春秋晚期的考工记记载,周朝都城采取“左祖右社”的布局,“祖”为宗庙,是供奉周王室祖先的地方,“社”为社稷,是国家举行大典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这一布局反映了当时:A. 森严的宗法等级关系B. “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统治思想C. “君权神授”思想萌芽D. “天人合一,时空一体”

    2、的哲学思想3.陈苏镇在汉代政治与春秋学说:“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这是历史对刘邦的苛刻要求,也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深层背景。”材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是基于()A. 秦与中原地区文化的差异 B. 吸取秦朝灭亡的原因C. 为了打败项羽的需要 D. 刘邦的中庸思想4.有学者指出,汉代皇室在面对郡国势力分化、瓦解中央集权的各种苗头时,采取了有效措施,全方位、有系统地消解了宗室成员为代表的地方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威胁。汉代皇室的这种努力集中体现为A. 颁布“推恩令”B. 实行刺史制度C. 实行盐铁专卖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在

    3、清代,“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责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誊录、对渎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这主要表明科举制()A. 有利于培养社会读书风气 B. 具有一定的公平性C. 把选官权力集中在中央手中 D. 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6.明朝科举制度采取南、北、中分卷制度,录取比例为55:35:10。这种制度A. 增强了地方的政治势力B. 推动了落后地区教育的发展C. 实现了教育的地城平衡D. 导致了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7.(明)景泰二年,皇帝想通过廷议(法定的议事程序)更换太子,由于惧怕朝臣反对,于是赐予陈循等人重

    4、金,收买人心,最终达到目的。该史实说明()A. 廷议制度提高了朝廷议决效率 B. 明代君主专制在不断强化C. 廷议制度确保了朝廷公正法治 D. 明代中央决策趋于制度化8.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还有不少学者认为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A.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B.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C.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D.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9.名年执政官是古雅典初期的首席执政官,位居九位执政官之首。后来出现的十将军委员会则是由雅典全城邦的

    5、十个部落选举产生的,并由公民大会通过。每个将军统领本部落的军事力量,并从十将军委员会中轮流推选一人担任首席将军。后来首席将军事实上取代了首席执政官的地位。这说明雅典A. 形成了关注人的风气B. 个人利益损害了民主C. 民主政治逐渐变化D. 后期公民大会名存实亡10.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指出:“我们很难相信由一年召开40次、每次仅有几个小时的超过6000人的公民大会来制定一般政策是有效率的。温和的理性怀疑论就能表明这种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和提议权的公民大会将很快就会蜕变为暴动。”该论点实质上反映出古代雅典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B公民大会行政效率低下 C民众的参政热情空前高涨 D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明

    6、显11.早期罗马法规定正式的买卖要有复杂的程序和仪式,且在涉及无体物(如继承权)的转让时“无法可依”。罗马人于是创造出一种“拟诉弃权”的办法,就是买卖双方伪装打官司,用假装诉讼的办法来使买方(原告)取得所有权。“拟诉弃权”的出现表明A. 早期的罗马祛体系过于繁杂B. 法律的发展领先于社会的发展C. 罗马人的司法实践务实灵活D. 规避法律的司法活动时有发生12.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采用了英国式的代议制民主的政治框架。与美国式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相比,英国式的责任内阁制的显著特点是 A内阁掌握国家全部权力 B政府行政权受议会制约较小 C执行两党轮流执政制度 D权力制约监督机制更趋完备13.18世纪中叶,

    7、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14.1787年制宪会议上的争论之一是关于法官的遴选方式。小州主张,由参议院来任命法官,但是麦迪逊主张由总统来任命法官。后来的妥协就是,那干脆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这两个机构都参与。这种妥协最后变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安排”。这一“安排”A. 使众议院取代参议院批准

    8、法官的任职B. 使最高法院法官任职由总统提名任免C. 体现了美国国家权力的相互制衡D. 使法官的任职由选民间接选举确定15.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千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将民主制度一分为二,从而解决了最难缠的问题。”这体现当时美国A. 强调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B. 联邦政府理顺了各种复杂的矛盾C. 完善了1787年宪法 D.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和谐统一16.德意志帝国统治期间,教师们常将自己看做是训练场上的军官,商人们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其后备役的军官证,中产阶级则将军事阶层当做是社会的最高层。这反映了德国A. 民主政治的

    9、缺失B. 军事实力的强大C. 历史传统的延续D. 对外扩张的企图17.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但“君主专制”是实,“民主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充分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 “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B. 皇帝是国家元首C.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D.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18.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吏治败坏 B. 莠民作

    10、乱 C. 民性懦弱 D. 贫富不均19.经历了英法联军之役后,士大夫们痛苦地名之曰:庚申之变。与之相比,记叙前一次鸦片战争的作品不过称为道光洋艘征抚记。这一变化反映了A. 士人开始睁眼看世界B. 传统华夷观受到冲击C. 英法联军未能被安抚D. 鸦片战争传播进化论20.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主动顺应了世界潮流 C满足了农民阶级的愿望 D兼具空想性和进步性21.小明同学在发现一张晚清时期呈文

    11、的“原呈照片,照片中有“纵使倭人胁以兵力,而全台赤子誓不与倭人俱生”、“夫以全台之地使之战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战而亡”等字句。用这张照片可以研究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22. 民国时期有人写了这样一封信:“共和病国,烈于虎狼,纲纪荡然,国亡无日。近闻伏阙上书劝进者不啻万余人明谶云:终有异人自楚归,项城即楚故邑也。其应在公,历数如此,人事如彼,当决不决,危于积薪。伏愿速定大计,默运渊衷,勿诿过于邦交,勿怀情于偏论,勿蹈匹夫遹守之节,勿失兆民归命之诚,使衰年余生,重睹开日。”写信人希望“重睹开日”的意思是A复辟帝制 B继续革命C再造共和 D严肃纲纪23. 毛泽东的诗词描

    12、述了中国革命各个发展时期的历史画面。下列诗词与下图历史事件相对应的是A.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B.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C.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D.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24.在中国共产党某一时期的文件中有如下表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一文件发表最能表明 A中共彻底放弃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活动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阶级矛盾依然是主要矛盾25.这是一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对敌作

    13、战的木刻漫画(图中文字为出击平汉路),下列对其寓意的解读错误的是 A毒蛇象征着邪恶的侵华日军 B剪刀喻指出击平汉路的八路军 C反映正面战场抗战的战术特点 D鼓舞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决心26. 粟裕针对某场战役的设想:“三野突破江防后,第一步是包围歼灭南京、芜湖、镇江之敌,周密组织东线(东集团)四个军由三江营至张黄港段突破江防成功,切断京沪铁路,楔入京沪敌人之间,对于协同西线(中集团)合围南京地区之敌,至关重要,对整个战役极为有利。”该设想针对A. 徐州会战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27. 2012年版俄罗斯普通学校历史教科书俄罗斯1917年的革命风暴将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

    14、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它们不矛盾主要表现在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C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努力实现和平民主28. 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地,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A. B. C. D. 29.

    15、漫画步步高升(右图)显示,人民代表正通过人民政协的大门,沿着一级级阶梯“步步高升”,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此处的“人民政协” A具有人民民主性质 B经过人民普选产生 C组成了爱国统一战线 D主要职能是民主监督30. 据中国网刊载:1973年,毛泽东委托民主人士章士钊前往香港与台湾人士接触,商谈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事宜;1975年,年迈的蒋介石思乡心切,委托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密约毛泽东访问台湾。这些做法 A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 B彰显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C宣告了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D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31. 下列日程是建国初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

    16、次会议( )A.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 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C. 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D.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2 新中国60年代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曾提出外交上的“三和一少”政策,即是对帝国主义要和气一点,对反动派印度尼赫鲁要和气一点,对修正主义要和气一点,对亚非拉人民斗争的援助要少一点,此政策在当时被毛泽东认为是修正主义而遭受批判,这说明当时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得到实践B. 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对外政策C. 党内外交政策开始出现严重分歧D. 外交政策受到极左思潮影响33. 下表所示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的演进,该演进历程反映了A. 四国关系变化决定

    17、国际政治格局的趋势B. 意识形态的分歧主导了亚太地区的局势C. 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D. 美苏争霸左右着亚太地区政治格局走向34.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苏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对世界政治局势有清楚认识B.低估了中俄在组织中的领导作用C.表达了对美俄争夺中国的担心D.没有认清上海合作组织的新特点35. 1964年l月27日,中法两国发表公报,西方媒体称之为“外交核爆”(如图)这一事件A. 打破了美苏两国的核垄断B. 冲击了美苏两极

    18、对峙格局C. 促进了西欧一体化的进程D. 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36.下表所示“柏林危机”一共有三次,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爆发时间原因结果1948年6月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1949年5月苏联宣布解除封锁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以苏联让步完结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A尽力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B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C柏林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37. 尼赫鲁深信印度最有资格成为亚洲的领袖和带头人。因而在面对两大阵营时,印度以第三世界代言人的姿态追求与美、苏平起平坐的地位。最能体现该

    19、观点的是印度A. 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B. 与中国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致力于维护亚洲利益D. 始终与亚洲国家保持和平友好关系38. 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A. 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分歧严重 B. 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C. 民族国家利益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D. 德意与法国激烈争夺欧共体领导权39. 在亚洲各国人民成功地采纳西方的科学技术时,当社会主义国家放弃其计划经济和一党制的

    20、政治制度时,这绝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抗的问题。在第三世界中,存在着一种日益增长的对所有外来模式的幻想破灭感,但这种破灭感只留下了一个真空:没有统一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这反映出A. 多极化趋势下对全球文化趋同现象的挑战B.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C.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模式的相互借鉴D. 全球化趋势下的不同地区的文化冲突增多40. 下图为某学者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其中:美、欧、日是基础;美、俄、日是关键;美、欧、俄是欧洲一翼;美、日、中是亚洲一翼。可见,该学者认为A. 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B. 美国在多极力量中仍具优势C. 日本已成为世界政治大

    21、国D. 大国力量的均衡保障了世界和平二、材料解析题(共三题,共计40分)41.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谓:“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元史高智耀传材料三(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

    22、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朝议”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各自的理由是什么?(6分)(2)材料二表明,元初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存在着怎样的争执?其实质是什么?(4分)(3)材料三表明,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4分)(4)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有什么特点?(2分)42. (12分)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

    23、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时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

    24、的?(5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为改组国民党而采取的举措。根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5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国民革命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的新特点。(2分)43. (12分)英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一直被视为“貌合神离”的伙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今天想对你们说说欧洲的悲剧解决问题的万全之策是什么?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欧罗巴合众国重建欧洲家庭的第一步就是与法国和德国之间建立伙伴关系。”选自丘吉尔在1946年9月的演讲欧洲的悲剧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从拒绝逐步走向接近,并于1961年和1967年两度申请加入,但均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

    25、决。戴高乐首先考虑的是:“英国一旦成为欧洲的第七个成员国,要它永远扮演二流角色,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戴高乐还认为,联系如此紧密的英美关系将会使英国成为美国投放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另外,英法在共同农业政策上也存在分歧。1971年英国重新与欧共体谈判,并于1973年最终加入。然而,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英国一直是一个半心半意的伙伴,它的边境仍处于半开放状态,它反对防务一体化,也不愿加入欧元体系,所有这些都使英国与联合的欧洲若即若离。摘编自娄南民族国家与欧洲一体化;1945-197材料三英国脱欧公投大事记:2013年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首次提及脱欧公投。2015年1月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

    26、,如果有可能,将原计划于2017年进行公投提前举行。2015年5月28日报道,英国政府向下议院提交并公布了有关“脱欧公投”的议案,包括公投问题的语句,并承诺将在2017年底之前举行投票。2017年3月1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初期英国对待欧洲一体化的态度。(2分)为实现“欧罗巴合众国”的构想,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相关国家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3分)(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制约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的主要因素。(5分)(3)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加入欧共体(欧盟)前后政策的变化后对欧洲一体化

    27、的影响。(2分)周练二答案一、 选择题1-5 ABAAB 6-10 BDCCD 11-15 CBDCD 16-20 CBABD21-25 BADCC 26-30 DDAAB 31-35 CDCDB 36-40 AAAAB二、材料解析题41. (16分)(1)行分封;行郡县(2分)行分封的理由:有的地方偏远,不封诸侯,难以管辖.行郡县的理由:周分封诸侯,后出现诸侯厮杀的局面;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4分)(2)旧俗与汉法之争 不同文明(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4分)(3)在地方实行行省制.(2分)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后世. (2分)(4)政

    28、治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先进的政治制度逐渐取代落后的政治制度. (2分)42. (12分)(1)意向: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分)措施:发动辛亥革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和责任内阁制。(3分,任答3点)(2)举措: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2分)作用:统一并壮大民主革命力量;促使民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有利于北伐战争的开展。(3分)(3)特点: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以新三民主义作指导;反帝反封建相结合(或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2分,任答2点)43. (1)态度:主张联合。行动: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建立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建立欧洲共同体。(2)因素:英美特殊关系;英法矛盾;英国经济结构的制约;两极格局的影响;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制约(“英国对国家主权的珍视”);岛国思维(“英国的孤立主义思想”)。(3)影响:扩大了一体化范围,促进其发展;英国的不坚定态度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阻力。


    注意事项

    本文(高二历史必修一周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