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

    • 资源ID:17749135       资源大小:72.14KB        全文页数:5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

    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 春之声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唱歌:渴望春天 2、欣赏:春之声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快乐。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教材分析: 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旋律

    2、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轻快、活泼;曲式结构单纯、紧凑,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春之声即春之声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代表作。这首作品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充满着无限的活力。这首乐曲不同于作为舞蹈伴奏的圆舞曲,而是作为纯粹的音乐会曲目创作的。乐谱中的各段落也没有其他圆舞曲一样,标上圆舞曲的顺序号。体裁则兼具维也纳圆舞曲和回旋曲的特点。四、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有感情的演唱。 五、教学难点: 歌曲的艺术处理和创作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

    3、过程: (一)、新课导入播放乐曲春之声,创设情景,帮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 (二)、 欣赏春之声1、聆听舞曲的主题部分,请学生说出乐曲带来什么样的情绪感受?判断这首乐曲的节拍。2、继续提问:这种生机勃勃的感受更接近于哪个季节给予我们的感受?3、教师出示作品名称春之声4、出示课本中的两幅画作,请学生选择与刚才所听乐曲片段更为接近的绘画风格并简述判断的理由。5、简介曲作者。6、出示第一主题谱例,带领学生边聆听、边跟着录音哼唱这段旋律。同事画出旋律线,尝试分析这段旋律为何给我们以生机勃勃之感。 (三)、歌曲渴望春天1、听

    4、赏童声合唱渴望春天 ,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 2、聆听渴望春天初步熟悉旋律,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感受到的东西。以一流的音乐本身去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演唱的热情。 3、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 师手指一位音乐大师画像说:“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他创作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关于他,同学们早就充满了好奇,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他是哪国人?写过什么作品?为什么会成为音乐家?学生发言,想知道更多的情况课后

    5、查阅资料。让学生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故事引起学生对莫扎特及其作品的好奇。 4、师充满激情的讲述莫扎特晚期的故事:世间上恐怕没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样,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痛苦有着如此鲜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莫扎特的一生经历贫穷、疾病、妒忌、倾轧等种种坎坷,特别是到了后来和大主教发生冲突以致决裂,学生认真听故事,再次跟录音演唱歌曲。要求进一步结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体会如阳光般灿烂,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风格,使学生了解到莫扎特晚期的生活,缅怀一代音乐大师,并对他的作品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5、复听歌曲,师:“下面请再次欣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a、作品的体裁

    6、 : 1男声合唱 2童声合唱 3女声合唱 b、作品的情绪 : 1热烈激动 2明朗愉快 3低沉忧伤 c、歌曲的拍号 : 1、3/4 2、6/8 3、3/8 d、作品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边听边写下前三题的答案,最后一题同桌互答师再总结。 6、师再放歌曲,让学生跟着录音小声哼唱,并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三连音”符号、“#”号等,让学生理解节奏的变化和特点这些都是为表达歌曲的已经和情感服务的。7、教师弹奏渴望春天,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学生仔细聆听老师左手的伴奏,并模仿一下伴奏音型,拍一拍,让学生感受词与曲的和谐及明朗愉快的情绪,体会对美好春天向往的心情。边

    7、听边用手划一划旋律线,或随意律动,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一致、和谐,为后面的创作做好铺垫。 8、深入介绍莫扎特创作渴望春天时的情景: 师: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这时的莫扎特已疾病缠身,贫病交加,可令人惊叹的是这首歌曲中没有丝毫伤感和绝望,整个旋律清新欢快,充满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学生在轻轻的歌曲旋律中听着小故事,填出与括号中相类似的内容,进一步体会歌曲的内涵,引起学生对莫扎特的敬意,做好情感的铺垫。 9、师再放歌曲录音,最后帮助学生分析、写出结构示意图。 学生边听歌曲,边思考:歌曲分几句,有没有重复句?请

    8、生边听边用手指出重复句的出现,并在师的帮助下写出结构图式:a+a1+b+a2 以听为主来分析歌曲,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使学生在分析出歌曲的结构后,能模仿创作。 10、在教师钢琴的伴奏下,学生进一步练唱歌曲。 1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练习击拍三连音节奏,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用钢琴伴奏,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那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和节奏准确。12、师让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师按学生讨论的意见,采取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打节奏。 (四)、艺术拓展; 1、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春,请听录音范唱,是以提问的方式恰逢学生思考讨论二者在表现春天主题式的共性与特点。

    9、2、教师为学生选配几段音乐,请学生背诵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3、师让学生根据渴望春天,尝试进行旋律的创作。 师要求学生注意: a、词曲风格要统一。 b、可模仿渴望春天的结构。 c、最后要有结束感。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师巡视指导,亦可学生哼唱,教师帮助记谱。完成后各组唱唱,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通过创作实践让学生打破作曲的神秘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对音乐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 : 师让学生收集各种有关莫扎特的资料、图片等,并布置明确的分工:第一组收集其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第二组收集关于莫扎特的音乐评论;第三组收集以春天为题材的其他音乐家的作品;第四组收集表现春天的其他艺术形式

    10、的作品:如诗歌、散文、绘画、舞蹈下节课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对教学能收放自如,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师生心灵互动的气氛,学生能有情感并且熟练的演唱歌曲。 教学反思: 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对教学能收放自如,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师生心灵互动的气氛,学生能有情感并且熟练的演唱歌曲。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春节序曲 二、教材分析: 春节序曲是李焕之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于1954-1955年间,这一乐章广受人们的喜爱,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乐曲以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通过对热烈欢快的大秧歌舞的场景描写,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

    11、在春节时热烈欢腾、同歌共舞的情绪。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五声调式。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小学生有明显变化,是对小学阶段的一次升华,同时通过多次合理的音乐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并且能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爱好,还为学生终生学习音乐和音乐审美素质的提高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良好品质。2、培养学生丰富的音乐想象力与正确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 3、欣赏乐曲,学习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四

    12、、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理解感受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 正确感受音乐的情绪,感受不同节拍、节奏、速度等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七、教学方法:聆听欣赏法、比较法、实践体验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聆听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春节序曲 (1)、聆听全曲,欣赏后谈体会。 教师小结肯定成绩并简单介绍李焕之及作品。 (2)、分段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作品。 引子:热烈欢快的管弦齐鸣和锣鼓声,把人们带入春节的喜庆气氛中。 教师:课件展示引子的旋律并播放音乐。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对引子的理解。引导学生敲打锣鼓节奏,感受引子带给我们的喜

    13、庆气氛。 第一部分:表达了人们欢度新春欢欣愉快的心情和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教师:课件展示主题一、主题二的曲谱并播放音乐,引导学生理解主题音乐。 学生活动:以小游戏的形式进行,课件播放第一部分音乐,出现主题一时,学生伸出一根手指并高举手臂律动表示;出现主题二时伸出两根手指并律动表示。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本部分音乐情绪、节奏、节拍的特点。 第二部分: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美好前程的憧憬。 教师:课件展示第二部分主题音乐的曲谱,完整播放音乐,欣赏之前提出问题,主题音乐出现几次,分别用什么演奏?音乐播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律动起来并轻声哼唱主题。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本部分音乐情绪、节奏、节拍的特点。 学

    14、生活动:随琴哼唱第二部分主题音乐。 教师:课件播放歌曲新春秧歌闹起来,让学生比较第二部分主题音乐与新春秧歌闹起来的异同。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旋律相同而节拍速度不同塑造的音乐形象是不同的。师生共跳大秧歌,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得出这两部分存在着鲜明的对比。 第三部分: 教师:课件播放,之前提出这一部分与前面所听音乐是否有联系?欣赏之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是第一部分的缩短再现,并引导学生认识这一部分音乐比第一部分音乐在情绪上更加热烈,速度也更快了,特别是民族打击乐器的加入,形成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的歌舞联欢的场面,在沸腾的气氛中结束全曲。简单介绍三部曲

    15、式结构。 (3)、完整欣赏全曲。 教师:课件播放春节序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学生:喜欢做小指挥家的到前面指挥,其余学生起立,引子部分利用凳子做锣鼓打节奏;第一部分同小游戏的做法律动;第二部分师生拉手律动并哼唱音乐主题;最后一部分也要动起来,可以拍手,可以利用凳子做锣鼓打节奏。 2、复习歌曲渴望春天 三、拓展阶段: 感受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给大家带来的歌曲春之声圆舞曲,感受其节拍特点,领同学们旋转在圆舞曲中,陶醉在美好的春天里!本节课我们接触了不同节拍、不同情绪、不同形式的有关“春”的音乐作品,平常你们欣赏音乐时注意这些了吗? 四、小结: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音乐,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吧!

    16、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完成的比较出色,但若能在感受音乐、想象音乐的基础上,创造音乐,(例:让学生自己谱写节奏谱,并在乐曲表示欢庆的地方,用自己的谱子进行打击乐的伴奏)学生的创造力将得到极大的发挥。第二单元 飞翔的翅膀 第一课时一、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鸟,小鸟 二、 教学目标: 通过教唱小鸟,小鸟,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小鸟雀跃和 展翅高飞的形象,激发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用富有弹性的、优美舒展的歌声唱好这首歌。 三、 教材分析: 小鸟,小鸟是一首优秀的童声合唱歌曲。它以小鸟为题,尽情抒发了少年儿童“爱春天、爱阳光、爱树木、爱花香”的心情和壮志凌云的崇高理想。 教学重点:

    17、 能较熟练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6/8拍弱起小节的节奏练习及旋律演唱。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几幅风景画,展示春天的景色,感受春天的美景。老师说:“小鸟非常的可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下面我们就来听一首歌曲小鸟小鸟,听后请你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感受歌曲:1、学生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2、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欢跃、亲切地;活泼地 师:这样一首欢快的歌曲你们想不想知道它唱得是什么内容呀?(生你们想不想知道它唱得是什么内容呀?(生回答)下面就请大家认真听一听歌曲中都唱了什么? 3、学生听歌曲内容,听后复述:春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小鸟在自由地飞翔,在田野,

    18、在草地,在湖边,在山岗,小鸟迎着春天歌唱 4、生再次聆听歌曲,熟悉歌曲内容。 (三):学习歌曲: 1.节奏的学习: A、展示小鸟欢快跳跃的节奏(提示休止符的停顿) xx| x0xx x0xx | x0xx x0 | 爱春 天 爱阳光 爱湖 水 爱花 香 B、展示小鸟自由飞翔的节奏(提示附点的时值) xx| x xx x xx| x. xx x. | 小 鸟 小 鸟 迎着 春 天歌唱 C、按节奏朗读歌词。 2、再听歌曲。学生看歌词轻唱感受歌曲。 3、学生轻声跟琴演唱歌曲,教师适当指导。 4、“啦啦”先放慢速度唱,唱清楚后再连起来唱。 5、全班学生熟练演唱歌曲。(教师提问1、演唱时用什么样的声音来

    19、表现?2、用什么样的表情表现歌曲?) 6、在学生较好的演唱第一段后再演唱第二段。 7、处理歌曲: 全曲可用 mp - f - mp 等力度记号来处理。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唱一唱,比一比,选择一组设计恰当的统一下来。 (四)、全班熟练演唱歌曲。 (五)、分男、女生演唱。 (六)、背唱歌曲,跟录音伴奏唱。 (七)、小结:进行保护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反思: 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是很牢固,所以复习是必要的,在聆听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6/8拍的强弱规律的认识和乐感,效果明显。歌曲的学唱不难,关键是对歌曲情绪的表现。我从一开始就强调旋律的特点,让学生感受情绪。在学习中不仅抓住拍子的特点,也要体会

    20、歌词的含义,时刻注意情绪的表达,以情带声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人类与小鸟的关系。第二课时一、 教学内容:百鸟朝凤 二、教学目标: 1、培养爱护鸟类的观念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认识唢呐,体验唢呐的音乐表现力。 3、欣赏百鸟朝凤能主动感受、体验、模仿动作,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三、教学重点: 欣赏百鸟朝凤,认识唢呐,感受其音乐表现力。 四、教学难点: 在感受理解音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有独创性的表现音乐。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出示百鸟朝凤图,讲故事。 师:大家都知道凤凰被誉为“百鸟之王”在我国人民心中是象征吉祥、幸福的神鸟

    21、。老师先给同学们看一个有趣的百鸟朝凤的故事,哪位同学来讲一下? 学生讲故事(放幻灯片) (二):新授课程:师:虽然这只是一个民间故事,但我们能够感受到百鸟朝凤时的热闹气氛。今天我们欣赏的乐曲就仿佛能看到百鸟争鸣的景象。 1、请同学们欣赏百鸟朝凤的片段,大家猜一猜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2、(出示幻灯片)教师介绍唢呐(区别于长笛) 师:唢呐不仅能惟妙惟肖的模仿鸟叫,还能模仿个别小动物的叫声及人的声音等等。唢呐的音色是这样的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欣赏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唢呐会用它独具魅力的音色把我们带到鸟的王国里畅游。我们一起来欣赏百鸟朝凤,出示主旋律,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幻灯片) (1

    22、)你能听出唢呐模仿了哪几种鸟是鸣叫声? (2)这句音乐表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剪切蝉鸣声) 师:乐曲用欢快的旋律,生动的表现了大自然中百鸟争鸣的热闹场景。 3、音乐活动: 师播放音乐,学生分组活动 第一组做吹唢呐的姿势,表演那种满足、激动的情绪 第二组表演各种小鸟的姿态 4、教师介绍乐曲的背景 5、下面我们就来逐段的欣赏乐曲 百鸟朝凤 欣赏引子部分、第一乐段、第二乐段,边欣赏边即兴的做动作。 6、思考: 这首乐曲名叫百鸟朝凤“百”、“朝”是什么意思?你还能给乐曲取出另外的名字来吗? 乐曲中这种欢乐的气氛是形容鸟类还是人们? (三)、小结: 同学们,每首乐曲呈现的方式可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23、音乐都是表达人类真实感情的,以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的音乐作品。 最后请大家边听音乐边发挥自己思维的独创性,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音乐表现的场景:(可让学生用画画或文字来表现自己的想象) 我仿佛看到了 我仿佛听到了 教学反思: 经过尝试和探索,我觉得在课堂上应设景造境,让学生边听边做律动,多给学生表演的机会,这样既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表演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胆量,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三单元 八音之乐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八音”的种类及相应的乐器,并听辨其音色。2、欣赏:二泉映月。二、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感受、体验民族乐器的音色,加深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2、 运用讲解、合作、

    24、探究等教学法,在了解“八音”激起乐器组成的基础上,感受主要乐器的音色;运用聆听、分析等教学方法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探究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中的作用。3、简介“八音”及相应乐器,初步辨别主要乐器音色;学习理解二泉映月所采用的变奏是中国民间音乐比较有代表性的乐器音色。三、教学重点:1、掌握“八音”的基本含义,并能说出相应的乐器名称,听辨有代表性的乐器音色。2、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探究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中的作用。四、教学难点:我国民间音乐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二胡、锣、琵琶、唢呐等乐器演奏的音频片段

    25、,请学生分别听辨乐器的音色,并说出乐器名称。学生回答。教师: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民族乐器之林,学习第三单元八音之乐。(二)进入新课1、结合音响片段,简介“八音”。“八音”是中国古代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类材料制成的乐器的统称。分别出示乐器图片并播放音频,判断属于哪类乐器。2、欣赏二泉映月。a、聆听全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情绪感受?为什么?教师:演奏乐器为二胡,属于丝类。作品音乐情绪哀怨、深沉,是哪些音乐要素的运用与变化使作品充满这样的情感基调?b、分析作品。出示引子部分的谱例,学生边听边画出此乐句的旋律线。再次聆听引子的部分旋律,学生分析:旋律线是上行还是下行?节奏邢台是前紧后松还是

    26、前松后紧?力度由弱到强还是由强到弱?教师总结.出示谱例,学生聆听作品的音乐主题。建议采用学生可熟练演奏的乐器,例如:口风琴、竖琴、口琴等练习演奏音乐主题。学生演唱并熟记音乐主题。复听二泉映月,音乐主题在作品中以变奏的形式出现了几次?教师小结。作品中是如何进行变奏的?音乐情绪又有哪些变化?教师:对比聆听变奏一与变奏二音乐片段,分辨出其旋律上有何异同?教师小结。3、简介民间音乐家华彦钧。(三)、小结 为了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音乐文化,并把它推向世界,许多伟大的音乐人在努力,许多我们的同龄朋友,比如那些学习民乐的同学也在努力。而我们呢?就奉献一份热爱吧! 教学反思: 通过欣赏,不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

    27、的热爱。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1、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2、欣赏:春江花月夜。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古典音乐名曲的欣赏,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内涵和民族乐器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2、通过学习熟悉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鱼咬尾”与“换头合尾”。3、复习“鱼咬尾”这一民族音乐旋律发展手法并体会民族调式的风格,了解“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三、教学重点:简单了解民族器乐曲“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四、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民族调式的风格。五、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介绍了民族乐器的音色,并欣赏了二胡独奏曲。那么我们想想把所有的民族乐器放在一起合奏是不是别

    28、有特色?下面给同学介绍一下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展示民族乐器的图片和民族管弦乐队的位置图,引导学生直观认识民族管弦乐队。)通过大屏幕的图片以及题目,大家能联想到什么?今天欣赏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它是一首有标题的音乐,你能通过标题想象一下它描写的是什么情景吗?学生:春天、江水、花朵、月亮。教师:唐朝有一位诗人叫张若虚,他用诗的语言描写过春天、江水、花朵和月亮。(板书: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今天我们看看如何用音乐的语言,用民族器乐来描写这些情景的?(二)、进入新课1、初听全曲教师出示乐曲标题并介绍乐段顺序。请同学们初听时注意乐曲的发展规律,特别是

    29、每一段音乐的结尾有什么特点?教师小结。2、复听选段:江楼钟鼓、花影层叠、渔歌唱晚。a.引子江楼钟鼓教师:我们初听这部作品时,是不是感觉到作品非常有民族性?你们知道这种民族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吗?出示乐曲主题乐谱,引导学生分析乐谱,特别注意结束音,结束在“2”音应该是什么调式?学生:商调式。1 视唱这段主题旋律,感受民族音乐的风格;2 视唱乐段结束句并背唱结束句旋律;3 启发、学习传统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连锁传递“鱼咬尾”。b.花影层叠教师:请同学们听赏,6小节之后,节奏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6小节后节奏变得密集,出现了琵琶用轮指和滚奏的方法演奏的一段旋律。教师:同学们联想小标题,设想

    30、一下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辨听主奏乐器怎样表现“风弄花影,纷乱层叠”。教师小结。c.水深云际启发、感受江中云、月的倒影及天水合一的意境;旋律进行中“八度音程”大跳,表现了水中云的倒影;颤音、波音描绘天水合一的意境。学生:感受旋律的变化。d.渔歌唱晚教师出示乐谱,请学生分析节奏特点,关注后半拍起唱。教师:在我们中国传统音乐以及民歌中,有很多在表现吟唱时都运用了后半拍起唱的节奏,唱起来很有含蓄之美。思考乐曲的力度有什么变化?学生:弱强弱。教师:这样的力度力求表现什么场景?学生:细心聆听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e.回澜拍岸速度快而热情,加之琵琶扫弦技法的演奏,能够感受到渔舟竞归、江水激岸的艺术情境。f.欸乃归舟(全曲高潮)欸乃拟声词,用来表现摇橹声。音乐速度的变化:由慢到快。乐器数量的变化:由少到多,实际上是力度的变化教师:这些音乐中速度与力度的变化,使你产生什么联想?学生讨论。g.尾声感受音乐的意境:归舟远去,一片幽静。听辨主奏乐器箫;知吹管乐器箫。学生:听辨回答问题。了解吹管乐器箫的音色。h.完整欣赏介绍“换头合尾”这一传统民族音乐结构特点。思考:为什么几乎每乐段结尾都一样?实际上这首作品如同巨幅山水画卷,慢慢展开呈现春江美景。这种创作方式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内涵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