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中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阅读训练及中考真题.docx

    • 资源ID:17743499       资源大小:32.43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阅读训练及中考真题.docx

    1、初中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阅读训练及中考真题初中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阅读训练及中考真题送东阳马生序史记留侯世家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下列各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五日平明,良往。父

    2、已先在,_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注】: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族,传为汉初城父人,今亳州市城父镇。汉高祖刘邦的谋臣,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之一。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弗之怠_ 礼愈至_ 当如是_2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_ _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译文:_ _3 给乙文中画线句在方格内添加标点。 怒 曰 与 老 人 期 后 何 也4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题。【甲】文中着重从_和_ 两方面表现作者求学的艰难。【乙】文中通过写张良三次受辱得奇书的过程表现了张良_的优秀品质。5 你认为【甲】文中“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和【乙】文中老人对待张良“怒曰而去”的做法可取吗?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送东阳马生序清朝艺苑顾亭林先生勤学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1题。(15分)【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

    4、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5、。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选自清朝艺苑顾亭林先生勤学)【注释】:亭林:即顾炎武,字亭林。亭障:边塞岗亭、堡垒。据鞍:跨在马鞍上。注疏:注解,注释。若:像。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1)县官日有廪稍之供(2)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3)生以乡人子谒余(4)呼老兵诣道边酒垆(5)发书详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无奔走之劳矣劳其筋骨 B求而不得者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或颠坠崖谷或异二者之为 D咨其风土咨诹善道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4分)(1)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2)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4下列对文章写法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叙说当今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非常优越,与作者昔日艰难困苦形成鲜明对比。B甲文写学习条件优越的太学生们,如业不能精、德不能成,只能说明其学习方法不好。C甲文是赠序,目的是为了勉励马君刻苦向学,也是向更多的年轻人进行劝勉和告诫。D乙文中亭林先生学问博大精深,能达到无人相比的境界,是因为他勤奋、严谨、专注。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天津市中考题)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

    7、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岁:岁月B.不必若余之手录 若:像,如同必C.生以乡人子谒余 谒:拜见之D.言和而色夷 和:谦和2.下面句子中加点

    8、司古今意义不同的义項是( )A.有司业、博士之师B.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C.自谓少吋用心于学甚劳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写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和生活衣食无忧,与作者当年求学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B.作者以“岂他人之过哉”这一-反问句式,鲜明地表达观点,显示出不容置疑的力量。C.因为马生和作者是同乡,且学习勤奋刻苦,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 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一句表明作者担心世俗之人对自己的歪曲,从反面强化了本文的主旨送东阳马生序板桥善诵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

    9、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缰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

    10、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威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著,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注释】:殊:特别。寝陋:丑陋。易:轻视。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畅:酣畅。蓟匕箸:调勺和筷子。(板桥善诵节选)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穷冬烈

    11、风,大雪深数尺(穷:极)B.由卑及高,由迩达远(迩:近)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食:食物)D.假诸人而后见也(诸:兼词,相当于“之于”)2.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以中有足乐者 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B.于:今诸生学于太学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C.而: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假诸人而后见也D.乎: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书有弗记者乎?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文可以用一句俗语来揭示所言道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B.甲文强调学习须“勤且艰”,虽有理,却不能与时俱进,和今日之“乐学”相悖,我们必须抛弃。C.甲乙两文都善于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突出文

    12、章的主旨。D.甲乙两文揭示出一个共同的道理:求学者定要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化不利之客观为我所用,即使“天质之卑”亦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4 .翻译下列句子(4分)(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2分) 译文:(2)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2分) 译文:5.拓展探究(3分)【链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阅读两文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今天的学习需要怎样的方法或态度。答:。送东阳马生序溥幼嗜学【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

    13、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以此也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选自明史)【注】溥:张溥,明末文学家钞:后来写作“抄” 已:完毕。斋:书房毫:笔。1解释下面

    14、句中加点诃语(4分)(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 )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 )(3)如是者六七始已始( ) (4)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就(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译文:_(2)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译文:_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两段的内容(2分)答:_4从以上两人的学习经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请联系实际谈一谈。(2分)答:_送东阳马生序李光地字晋卿【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

    15、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李光地字晋卿。年四岁,能以炭摹地上灯字影。稍长,力学,有通才。尝举家陷贼,挟以邀金,欲杀者屡,终不惧。间即取书读,贼大奇之。其伯父日燝,募死士袭破贼寨拔以归。光地少无声色之好,衣食裁取粗给,经年不奏丝竹,门馆寂寥,无有私谒。(安溪县志)【注】日燝,李光地伯父的名字,燝,音同“景”。1.解释加点词。(4分)(1)走送之 (2)援疑质理(3

    16、)或遇其叱咄 (4)贼大奇之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俯身倾耳以请以其境过清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告之于帝,帝感其诚C. 光地少无声色之好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D.其伯父日燝其真不知马也3.用“/”给下列内容断句,限断两处。(2分) 募 死 士 袭 破 贼 寨 拔 以 归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2分)(2)经年不奏丝竹,门馆寂寥,无有私谒。(3分)5.从“嗜学”的角度,宋濂的“嗜学”程度远不如李光地,为什么?(4分)送东阳马生序贞观政要(2018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题)(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2题。(12分)【甲】余幼时

    17、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钢有脚疾,不基践履。太宗赐步舆,令三卫举入东宫,诏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大见崇重。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太子尝商略

    18、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懔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太子未尝不耸然礼敬。(选自贞观政要)【注】李纲:太子李承乾的老师,备受李承乾崇重,步舆:一种人抬的代步工具,类似于轿子。三卫:唐禁卫军的合称。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不相同的一项(3分)( )A未尝稍降辞色 理顺辞直B竭忠尽节之事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C太子少师李纲有脚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寄百里之命故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2)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的主要

    19、内容。(3分)4【甲】文中的宋濂和【乙】文中的太子在拜师,求学态度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送东阳马生序(北京市西城区2019年中考一模)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20、,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 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狐假虎威 先达德隆望尊/望洋兴叹B.计日以还/锦囊妙计益慕圣贤之道/开卷有益C.尝趋百里外/卧薪尝胆 援疑质理/蕙质兰心D.未尝稍降辞色/声色俱厉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甲执兵2.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

    21、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翻译: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理解:宋濂家境贫寒,买不起书来读,却又非常喜欢读书,人们因为同情他,大多愿意把书借给他读,宋濂就此读到了各种各样的书。这一句主要表达了宋濂对借书给他之人的感激之情。【乙】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翻译:有人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理解:这一句写出宋濂求师之难。他所求的老师面对门人弟子并不和颜悦色,有时甚至会训斥学生,但为了能够继续请教,宋濂会表现得更加恭敬谨慎。【丙】以中有足乐者

    22、,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翻译: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理解:宋濂毫不羡慕同学物质生活的优越,而只看中在学习中获得的快乐。这一句强调只要精神追求得到满足,物质生活条件的艰苦是微不足道的。3. 古人求学,尤重勤学苦读。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说说勤学苦读在宋濂、祖莹、范仲淹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3分)【链接材料一】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以文学著称,官至车骑大将军。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北朝人。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

    23、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三十五)【链接材料二】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节选自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答:送东阳马生序与友人书【甲】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24、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

    25、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与友人书顾炎武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注】孤陋片面、浅陋。 资盘缠。审详细。稽探究、考察。 庶几差不多。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1.下面语句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余幼时即嗜学 独学无友学而不思则罔 鹦鹉学舌B.无车马之资 走送之 公将鼓之 甘之如饴C.未尝稍降辞色

    26、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巧言令色谈虎色变D.以中有足乐者 静以修身 可以一战 持之以恒2.下面论语语录中,填入【乙】文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A.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C.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4分)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1)请你从句中选出能够表现作者成年之后求学艰辛的语句并翻译。答:(2)请你从两句中选一句

    27、警醒自己并写出选择的理由。答: 4.请你用上“不但而且”这组关联词,写出从【甲】【乙】两段文字中获得的“为学”启示。(3分)答:送东阳马生序许衡字仲平【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许衡字

    28、仲平,怀之河内人也,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日者家见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日:“世乱,此无主。”日:“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注释】许衡:元初大臣。日者:古时称占h的人。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弟子填其室 填: (2)援疑质理 援: (3)俟其欣悦 俟: (4)危坐树下 危: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译文:(2)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译文:一3.【甲】【乙】两篇选文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4分)答:4.【甲】【乙】两篇选文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3分)送东阳马生序忠雅堂集(2018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佩借于藏书之家,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阅读训练及中考真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