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

    • 资源ID:1768488       资源大小:28.17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

    1、人教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湖南广益实验中学特勤队信息部Jee 编辑整理第十三单元 权利义务伴我行【考点】考点内容能力层次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理解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理解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树立宪法意识理解【教材相关知识点】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P3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我国现阶段人民的构成(爱国统一战线)及其地位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

    2、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3、公民权利: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4、人民与公民的区别和联系: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在我国,公民包括人民和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公民比人民的范围更广泛。5、我国法律怎样保障公民权利: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机制,保

    3、障公民的权利。(1)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2)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7、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1)内容: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2)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8、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P10-11(1)公民在行使时要尊重他人权利;(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4、(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9、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的两方面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第二课 我们应尽的义务P131、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何?(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公民享有权利,就必须履行义务;公民履行义务,就应当享有权利。(2)启示:人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

    5、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基本义务P16(1)内容: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等,(2)履行基本义务的重要意义:履行法定义务是我国法律向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自觉履行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4、道德义务(1)涵义: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2)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既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5、法定义务

    6、和道德义务的关系:P17(1)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密切联系。有些道德义务被国家认可为法律规范,即成为法定义务。(2)二者也有区别。法定义务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道德义务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法定义务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确保履行,道德义务靠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觉自愿来履行。6、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道德义务)7、如何忠实履行义务?(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8、我国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P19)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第十四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考点】考点内容能力层次了解法律

    7、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与健康理解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理解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尊重别人的隐私识记【教材相关知识点】第三课 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P231、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身权利(1)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做人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在人格权中居于首要地位)、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身份权是人们基于特定的身份而享有的人身权,包括亲权、配偶权、监护权(2)人身自由是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人身自由是我们

    8、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类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为法律所禁止。(3)生命健康权是公民首要的、最根本的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2、为什么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给予特殊的保护?(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首要的、最根本的人身权利,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受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2)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容易受到侵害;(3)社会上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成长的因素;(4)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

    9、权给予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方面的特殊保护。3、法律如何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了特殊保护。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国家法律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保护。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为法律所不容,情节严重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宪法、刑法、婚姻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4、公民应怎样维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1)公民应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珍爱自己的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患病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受到非法侵害,依法自卫和请求

    10、法律保护(2)注意自身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使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免受他人的侵害。除了正义献身外,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不能轻生或自残。(3)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4)我们要关爱生灵、关爱他人生命与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5、法律禁止使用童工的意义:主要从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有利于保护未成人的受教育权,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等。6、大义灭亲是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7、轻生或自残等行为都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为什么P29)8、注意自身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11、,这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9、我们为什么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1)我们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2)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既损害了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也损害了自己,行为人要依法受到相应的制裁。(大义灭亲、故意或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都是侵害生命权的行为)(3)关爱生灵、关爱他人生命与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P331、人格尊严权?含义:人格尊严是指公民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并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的尊重。这一权利表现为自尊和他尊。内容: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

    12、名权、隐私权。2、名誉含义: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重要性: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良好的名誉不仅可以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以获得经济利益。侵害名誉的危害:不仅践踏了他人的人格尊严,而且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破坏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3、名誉权含义: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4、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表现为侮辱、诽谤他人两种行为:公然漫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都属于侮辱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

    13、为,是诽谤行为。5、侵犯他人名誉权的后果: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又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6、肖像和肖像权的含义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肖像权是指公民依法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7、肖像权的内容:公民有权决定是否允许他人给自己画像、照像或录像等;有权决定是否使用或如何使用自己的肖像,有权就使用自己的肖像获取报酬。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肖像和获取报酬方面须由监护人代理或同意。8、侵害肖像权的行为有哪些?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恶意毁损、玷污、丑化

    14、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行为。9、姓名和姓名权姓名是将人区别开来的文字符号,包括正式姓名、笔名、艺名等。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10、姓名权的内容:年满18 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或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11、侵犯姓名权的行为:干涉他人决定姓名、使用自己的姓名,干涉他人改变自己的名字等属于侵犯公民的姓名权;盗用、冒用他人姓名。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P451、 隐私含义: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具体内容包

    15、括: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重要性:每个人都渴望在社会中保留一块只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样才能自由地放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从而获得内心世界的安全感和私人生活的安宁,体会到做人的尊严。2、隐私权,含义: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内容: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有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如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

    16、状况、家庭关系、储蓄密码等,并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信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或公开。公民有权自己决定利用自己的个人信息从事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如将自己特殊的生活经历写成自传,公开自己的信件等。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意义: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3、不属于隐私的情况: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的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则不属于隐私,不受隐私权保护。4、如何尊重他人隐私权:(1)要树立

    17、隐私意识;尊重他人隐私权;(2)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5、侵害隐私权的表现:(1)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2)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6、青少年如何依法保护自己的隐私?(1)当隐私受到侵害时,我们应拿起法律武器,采用与侵害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要求精神损害赔偿。(2)我们在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还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另外,我们在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以避免个人隐

    18、私在网络中被浏览和扩散。10、为什么要保护个人隐私?P46/47/48第十五单元 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考点】考点内容能力层次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识记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理解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理解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运用【教材相关知识点】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P571、教育的含义: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2、教育的作用(意义):(1)教

    19、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它通过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人超越一已之见去掌握前人的经验、分享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2)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能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类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3)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4)教育获得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结合九年级教材:发展教育的意义。 见九年级“科教兴国”P60-61)3、受教育权的含义: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4、义务教育的含义: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

    20、公益事业。5、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公益性(与免费性联系)、统一性。6、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7、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1)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2)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3)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8、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第七课 拥有财产的权利P671、社会上的财产按照归属划分:分为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国家所有。2、公民合法个人法财产的范围: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

    21、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经及其它合法财产。3、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4、我国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1) 公民的合法财产直接关系到公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是实现公民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2)切实保护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对于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激励其积累财富、创在财富具有重要意义。5、保护财产所有权的途径:民事法律、刑事法律(详见P72-73)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如何依法维护维护公民财产所有权?P746、被继承人、继承人的含义、遗产含义及其三个条件: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被继承人遗留的合法财产称为遗

    22、产。法律上将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作为遗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其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其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7、继承权:指的是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8、继承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1)法定继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 (2)遗嘱继承: 它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遗嘱继承的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9、继承顺序: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

    23、母 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人继承。10、遗赠:公民将自己的财产待死后不留给亲属,而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这是法律所允许的。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获得遗嘱中指定的财产,不属于遗嘱继承,而属于受遗赠人依据所遗赠人(立遗嘱人)的遗赠取得财产。受遗赠人获得的遗赠的财产,受我国法律保护。11、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当怎么办?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要增强维权意识,学会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12、智力成果主要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

    24、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13、智力成果权的作用:给予创新成果以智力成果权保护,是对创新精神的最有效的鼓励。14、用法律保护智力成果权,尊重他人智力成果。当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受到侵害时,可以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我们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第八课 消费者的权益P851、物质方面的消费:包括吃饭、穿衣、住房以及使用日用品等,精神文化需要的消费,如看电影、唱卡拉OK、旅游等。2、经营者与消

    25、费者的关系:(1)对于经营者来说,顾客是“上帝”,消费者决定着商品及其经营者能否被认可。(2)在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中,经营者处于有利地位。消费者往往势单力孤,处于不利地位。3、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4、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在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中,经营者处于有利地位。消费者往往势单力孤,处于不利地位。(2)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拓展延伸:可结合材料从侵权行为、非正义行为、违法行

    26、为、不道德行为的危害)5、消费者维权的途径: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6、为保证食品安全,请你提出三条建议。(从国家、生产和经营者、消费者个人三个角度思考即可。再可加上青少年从社会责任感的角度使之更为完善。)国家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一方面,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部门对食品生产和流通的监督力度;加强执法部门对违法经营食品行为的打击力度;政府加强食品安全卫生和相关法律的宣传。另一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生产者和经营者要遵守法律和道德,加强道德自律,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诚信

    27、经营。消费者要“练就一双慧眼”, 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知识,加强法制观念,依法维护正当权益(五条途径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树立产品质量和安全意识(如购买和使用食品时:一是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及成份是否符合规定。二是检查食品的包装、标识、外观是否是粗糙、仿造。买了食品后要开发票。)我们青少年要树立社会责任感,树立食品安全意识,积极宣传食品安全常识和政策法律,自觉监督食品安全等。7、消费者履行的义务: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上帝”。 第十六单元 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考点】

    28、考点内容能力层次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能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理解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运用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理解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理解【教材相关知识点】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P991、 对公平的不同理解:(1)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对公平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2)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公平是相对的。公平总是会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

    29、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3)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否则,就不公平。(4)平等的享有权利,自觉地履行义务,是社会公平的重要表现。2、社会合作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对待,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和行为?这种心理和行为有什么危害?(失去公平的危害性)(1)人们在社会合作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对待,产生不公平的感觉,就会感到冤枉、气愤,甚至导致报复行为。(2)这种心理和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信任感降低,导致彼此关系恶化,合作难以为继;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

    30、长治久安3、公平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的重要性:(1)公平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是维系良好合作的重要前提,是社会稳定的推动器。(2)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4、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1)原因:公平总是会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2)正确方法(公民角

    31、度):我们应该增加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法律)公平与否的判断,受到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制约。我们不妨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或许我们会更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心理调节)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们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伦理道德)5、国家应怎样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不断建立和完善正义的制度支持和保障社会公平;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收入分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各个方面,维护社会公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结合设问从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如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坚持共同富裕原则、促进教育公平、实施依法治国、科教兴国等)6、公平合作的重要性:(1)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在这种合作中,人们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推动社会高效和谐地运转;(2)树立公平合作意识,有助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