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工程材料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工程材料教学改革工程材料课程标准化变动及教学对策.docx

    • 资源ID:17655625       资源大小:29.43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程材料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工程材料教学改革工程材料课程标准化变动及教学对策.docx

    1、工程材料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工程材料教学改革工程材料课程标准化变动及教学对策工程材料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工程材料教学改革2、工程材料课程标准化变动及教学对策3、木工程材料教学革新4、道路工程材料教学革新5、道路工程材料双语教育分析全文总字数:14438 字 篇一:工程材料教学改革工程材料教学改革1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随着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添加了一些选修课程,如CAD/CAMPRO/E等,机械专业如工程材料,理论力学等课时减少,给教学如何开展带来新的课题,如何在学时时减少而保证教学内容情况下,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等方面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2、11“渐进式教学”即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沿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和性能这条主线组织内容,其中大的内容块包括基础金属学、热处理与工艺、常用机工程材料及其他材料四方面内容。其中,金属学是基础,热处理与工艺是保证,机械工程材料是关键,其他内容是知识的扩展。例如在金属学方面要求了解常见材料的组织成分、结构特点、结晶过程、合金相等基本理论、材料的主要机械性能与组织及结构的内在联系、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等,为进一步学习热处理与工艺奠定基础,而在讲授热处理原理与工艺时要求了解钢铁材料常见热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以及热处理方式对零件乃至整机的影响,为工程材料及零件材料的选取做了理论准备,这样螺旋式前进,讲

    3、授内容,变分散为集中,克服了工程材料知识点太分散的弊端,又使学生的概念由模糊渐变清晰,保证教学内容的流畅性、基础性和系统性。12采用传统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突出教学内容重点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需要在黑板上画数量巨大的示意图,花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同时示意图的精确性容易受教师制图水平的制约。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部分图形和过程改成动画或视频形式,可以将工程实例直接展示给学生,从而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可视化仿真信息,力求做到“简节、生动、形象”。例如,在讲授金属结晶基本过程时,把它概括为晶核形成与晶核长大两个基本过程,通过形象的动画使整个结晶过程一目了然,避免抽象的理论阐

    4、述。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21在讲授有关内容时,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结合一些工程实例和具体操作的视频进行学习包括形象生动的教学软件,教学录像和机械工程材料的微观界的结构和运动的解说动画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点体系,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网络教学课堂的学习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学时不足的缺点,可获得更多的基础和专业知识信息,使学生可以直观理解,并激发学习工程材料的兴趣,并意识到技术基础课的重要作用,引起重视,充分回答为什么学习该课程的疑问。例如45#钢制造曲轴为例,在介绍钢为何需要进行热处理,及为和用特种钢T10制造一些塑料模具,讲解如

    5、何进行零件材料的选取,如何进行材料的选取,通常相关常用采用哪些常见材料等内容,何种结构采用何种材料,而又有哪些不同的材料加工过程,相关典型制造工艺包括哪些,是否需要热处理,进行热处理和不进行热处理在微观界的组织成分和形态等等内容都可以采用实例和视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对选材和编写零件加工工艺卡片的能力,为其后续专业课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2课堂组织方式应多样化例如在介绍刀具材料时,鼓励学生以列表的方式进行总结,比较几种常见刀具在组织成分、热处理性能、牌号编写、相关用途等方面进行列表,使学生对几种刀具具体应用,在宏观和微观上都有清晰的认识,避免采用平铺直叙方法而使学生缺乏学习

    6、的趣味性。23注意加强实验实践教学通过和生产实习及见习相结合,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金工实习中运用T8号钢制造的石工锤3,根据使用要求,制定小锤的加工工艺序列制定热处理方案选择加工设备确定工艺参数亲手操作制作,并自己检验产品,检验石工锤组织和性能出具实验报告。同样,开瓶器等产品都可以经这样的过程让学生深化所学知识,加强认识,这样原来的验证性实验变成创造性、综合性、前瞻性的实验,使学生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了解了机械制造的全过程,提高了其对工程材料学习的兴趣,真正做到了理论和实验实践相结合。3结语总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全面性,前瞻性的综合性工程。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是机械专业体系整

    7、体改革的一部分。作为机械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之一,它与一些后继课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4。在教学改革中,只有我们不断实践与思考,群策群力,才能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篇二:工程材料课程标准化变动及教学对策工程材料课程标准化变动及教学对策一、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标准的变动金属的力学性能是工程材料性能的重要方面,力学性能的讲授是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金属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四个方面,力学性能的指标都是通过相应的标准试验进行测定的。1.拉伸试验标准变动强度和塑性指标通过拉伸试验进行测定,现行的相应国家标准是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这一国家标准是合并

    8、、修订GB/T228-1987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3076-1982金属薄板(带)拉伸试验方法和GB/T6397-1986金属拉伸试验试样三个标准为一个标准,它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ISO6892:199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也是GB/T228的第三次修订。GB/T228-2002包括的技术内容和要求与原来的三个标准有较大差异,尤其在性能名称和符号方面变动较大。为与国际接轨,性能的定义及符号均按照国际标准的规定,如新标准中取消了强度指标屈服点的定义,代之以屈服强度,并将其分为上屈服强度和下曲度强度,另外很多符号都做了相应变化。2.硬度试验标准变动硬度作为金属的重要力学性能指标,是通过硬度试

    9、验来测定的。生产中常用的硬度测定方法有三种: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每一种硬度测定方法都有各自的国家标准与之相对应,其中变化较大的是布氏硬度。与布氏硬度相关的国标是GB/T231。在2002年以前的标准中,布氏硬度的压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淬火钢球,其硬度符号为HBS,适用的硬度值小于450;另一种是硬质合金压头,其硬度符号为HBW,适用的硬度值为450-650;2002年颁布的新国标GB/T231-2002分为三个部分,即GB/T231.1-2002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231.2-2002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GB/T231.3-2002金属布氏

    10、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块的规定,在GB/T231.1-2002中取消了淬火钢球压头和相应的硬度符号HBS,即所有的布氏硬度试验压头均采用硬质合金球,硬度符号采用HBW,其硬度范围上限为650HBW,并且取消了直径2mm的压头。2009年颁布的布氏硬度最新国家标准是GB/T231-2009,与02年的国标相比,变化不是太大,主要是将布氏硬度值从第1部分中独立出来,作为标准的第4部分。3.冲击韧性测定试验的变动金属的韧性是通过冲击试验测定的,冲击试验的最新国家标准是GB/T229-2007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与旧国标GB/T229-1994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相比,主要是韧性衡量指标及符

    11、号的变化。在旧国标中,用冲击吸收功来衡量金属韧性的高低,其代表符号为Ak,在新国标中称为冲击吸收能量,代表符号为K,其物理意义基本相同。旧标准中,V型、U型缺口试样的冲击吸收功分别用Akv和Aku表示;新标准中,V型、U型缺口试样的冲击吸收能量则分别为KV和KU,并且分为KV2、KV8和KU2、KU8,下标2和8指的是试验用摆锤刀刃的半径为2mm或8mm。而旧标准中的Aku2、Aku5,其下标中的数字则代表的是缺口深度,这一点应特别注意。二、金属材料相关标准的变动金属材料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工程材料。生产中的金属材料分为黑色金属(钢铁)和有色金属,钢铁(包括钢和铸铁)在材料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

    12、有色金属中的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等也有广泛的应用,下面仅就钢的有关标准的变化做简要介绍。1.钢分类标准的变动我国传统上将钢按化学成分分为碳钢和合金钢两大类,其中合金钢按合金元素的总含量又可分为低合金钢(wMe10%)。在GB/T13304-1991钢分类中,参照国际标准,将钢按化学成分分为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和合金钢三大类,并且规定了这三大类钢中合金元素质量分数的基本界限值,在这里低合金钢的概念与原来的低合金钢有所区别。2.具体钢牌号的标准变动钢在大类上分为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和合金钢,其中每一大类根据用途、质量等又有具体的分类,并分别有相应的国家标准。下面仅就几种应用较广和与专业行业应用联系密

    13、切的钢的标准变动加以介绍。(1)碳素结构钢。与碳素结构钢对应的国家标准是GB/T700,这类钢在1988年以前称为普通碳素结构钢,并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牌号分别以A、B和C加数字表示,如A3钢。在GB700-1988中,将这类钢更名为碳素结构钢,并以汉字“屈”的首字母Q加屈服点数值及质量等级符号、脱氧方法表示其牌号,如Q235AF。GB700-1988共规定了Q195、Q215、Q235、Q255、Q275五个牌号。现行的碳素结构钢标准是GB/T700-2006,与GB700-1988相比,取消了Q255,将Q275的质量等级设为A、B、C、D四级。(2)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

    14、钢在石油化工设备、高压容器的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之对应的国家标准是GB/T1591。这类钢在1994年以前称为低合金结构钢,牌号采用数字加合金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成分,如16Mn。在GB/T1591-1994中,这类钢称为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并采用了与碳素结构钢类似的表示方法,即牌号表示屈服点和质量等级,如Q345C。GB/T1591-1994共规定了Q295、Q345、Q390、Q420、Q460五个牌号。由于这类钢应用广泛,因此发展速度较快,2008年对标准进行了修订,现行的国家标准为GB/T1591-2008,在新标准中,对硫、磷杂质的上限值做了调整,并且取消了Q295牌号,新增了Q5

    15、00、Q550、Q620、Q690四个牌号。(3)不锈钢与耐热钢。不锈钢与耐热钢在化工、制药行业得以大量应用,国家标准中不锈钢与耐热钢的牌号一直采用数字(表示碳的质量分数)+合金元素符号+数字+的表示方法,如1Cr13表示碳的质量分数为0.1%,Cr含量为13%的马氏体不锈钢,0Cr18Ni9表示碳的质量分数不超过0.08%的奥氏体不锈钢。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于2007年3月发布了不锈钢与耐热钢的新国标,共有七个标准,分别是GB/T20878-2007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GB/T1220-2007不锈钢棒、GB/T1221-2007耐热钢棒、GB/T3280-

    16、2007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GB/T4237-2007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GB/T4238-2007耐热钢板和钢带。GB/T20878-2007中共归纳了143个不锈钢与耐热钢的牌号,在牌号表示上,与以前标准的最大区别在于碳含量的表示。新国标中,采用两位数字表示平均碳含量的万分数,如06Cr19Ni10表示平均碳含量为0.06%;三位数字表示碳含量的十万分数,如022Cr19Ni10表示平均碳含量为0.022%。三、教学对策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的内容与相关的国家标准密切相关,国家标准的修改、变动对课程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实时关注相关标准的变化,及时将最新标准的

    17、介绍纳入课程教学由于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都有一定的周期,而国家标准又处于动态的修订变化之中。为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紧跟行业企业发展,教师应通过网络搜索、查阅文献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等多种途径,实时关注相关标准的变化及其实施应用情况,并及时将最新的国家标准纳入课程教学,尤其着重介绍与旧标准变动较大的内容。2.明确国家标准的重要地位工程材料课程的很多教学内容基于相关标准展开,这些标准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规范作用,我们的设计、制造等生产活动也应以相关的标准为依据。如果在学习和生产中对某些问题产生了疑义,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标准进行明确。例如,拉伸试验中试样的截面积有的资料中用S表示,有些资料中用A表示,学

    18、生对此表示疑惑。通过查阅标准,明确了用A表示横截面积是采用的旧国标表示方法。3.新旧标准同时介绍一般来讲,新标准的颁布实施,即意味着旧标准的废止。但是,由于国家标准体系庞杂,相关从业人员的习惯等原因,新标准的实施和推行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虽然有些新国标已颁布实施了几年,但很多技术资料、参考文献和教材中,旧标准仍在应用。因此,在教学中,对新旧国标的相关内容都要加以介绍,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后续课程的顺利学习和实际工作的开展。例如,虽然国家标准在2002年就取消了布氏硬度试验中的淬火钢压头和对应的HBS硬度符号,但在很多教材和资料中,HBS仍在应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以介绍。另外,2007年颁布的不

    19、锈钢新国标中的牌号编号原则还未得到广泛认可,因此,在介绍不锈钢时,可采用新旧国标牌号对应讲授,总结出新旧牌号同时适用的识别原则,并将在行业中广泛应用的美国ASTM标准一并介绍。4.对标准的变动介绍要分清主次工程材料有关标准的很多内容是面向材料生产企业和材料检验人员的,而我们的学生的岗位群主要是材料的使用者,因此,课程教学的目标是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特点和应用。因此,在标准变动介绍时,对力学性能测定试验,当性能指标及其符号发生变化时,必须加以着重介绍,而对具体细节内容的变化则无需加以详述。另外,对各类工程材料的标准,当分类及牌号的编号原则发生变化时必须详细说明,而当标准的变动只

    20、涉及具体牌号的增减和化学成分的调整时则可简要介绍即可。5.授之以渔我们的学生将来走入社会还要工作三、四十年,无论我们讲授的知识多么先进和实用,总有一天会落伍甚至被淘汰。因此,教会学生树立主动知识更新的意识,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更为重要。在教学中,结合标准的变动介绍,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自己查阅、识读新的国家标准,小组讨论学习。并强调说明,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标准还会不断进行修订、变动,在将来的工作中必须具备自学能力,主动进行知识更新,才能称为一名合格的从业者。篇三:木工程材料教学革新木工程材料教学革新1现有课程体系的评述土木工程材料课程面向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多个专业,课程具有以下特点3:

    21、内容庞杂零散,课程很多,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强,需要记忆的多;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相对于工科的其他课程而言,土木工程材料的各部分内容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不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也不大,故很多内容需要学生强化记忆,形成对材料的常识性认识,上述特点,使惯于通过逻辑推理来领会,掌握知识点的工科学生较难适应。传统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一般模式为4:老师先介绍实验原理、目的、仪器设备、注意事项等,学生按教师或教材所讲的步骤重复实验,读取数据,验证规律、公式或性质,这种教学模式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一种被动从属的地位,缺乏实验主动性和兴趣性:以验证理论为目的,实验内容单一,实验数据少,分析无对比性,不能

    22、对课堂理论融会贯通进行分析;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引导学生突破思维的障碍,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培养。2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改革途径21理论教学体系改革211根据材料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根据建筑技术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变化,跟踪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与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最新材料知识。考虑到土木工程材料不可能涵盖所有的新材料,因此选择当前市场容量大的、对建筑工程造价影响比较大的,而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型土木工程材料进行跟踪并补充到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内容中,同时淘汰已

    23、过时或者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材料。为此在教学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以下调整:1)墙体材料淘汰黏土砖等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的产品,相应地补充了建筑砌块、灰砂砖及复合保温墙体材料等。2)针对市场上大量采用墙体保温技术,增加了聚苯乙烯泡沫板及塑料泡沫塑料板及其内外保温技术的内容。3)根据市场需求,淘汰沥青油毡的内容,加强SBS、橡胶改性沥青卷材与高分子聚合物卷材的教学。212鼓励学生深入建材市场了解最新建材行情,撰写调查报告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当地比较大的建材城,了解最新市场行情,了解市场上不同用途的建材的价格、产地、销量等信息;对市场上最新出现的建材进行记录、拍照,通过询问商家或者查阅网络等方式了

    24、解这些材料的用途、性能等信息,并撰写调查报告,将其作为期末考核的内容。通过以上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当前工程上使用的新型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与应用技术,而且提高了学习新材料、新技术的能力。213开展互动式、启发式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授课时可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创造精神。例如,在讲解建筑砂浆的技术性质时,先提出生活中的抹面砂浆表面开裂这一常见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讨论,讨论中通过点评引导学生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来推理砂浆的变形性质特点;再通过与混凝土组成材料差异性的比较,使学生加深理解混

    25、凝土和砂浆的技术性质。在讲述石膏和石灰的特点时,可以准备好这两种材料及两个烧杯和一根捣棒,告诉大家这两种白色粉末分别是石膏和石灰,如何用一种简易的办法区分,然后请两位同学分别向烧杯内加水,大家就会看到其中一个烧杯内反应剧烈,同时请另一位同学在另一个烧杯内用捣棒快速搅拌,大家就会看到开始可以快速搅动,逐渐就慢了下来直至停止,且整个过程在数分钟内完成,这样不用多讲,同学们对于石灰的剧烈水化反应及石膏的快速凝结特性就会一清二楚且印象深刻。在讲解混凝土内容时,先讲解混凝土性质和配合比的理论,再带学生参观现场混凝土的配置、搅拌、运输、浇筑、捣实等过程,对混凝土的性质、配合比设计等理论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再

    26、布置题目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个配合比的设计过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214改变刻板的传统板书模式,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图、文将课堂内容形象地载入到学生面前,能够充分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思考老师的问题,甚至当堂提出自己的疑问,而且在课后对课堂内容的印象也比较深刻。在讲授过程中,除了简单扼要地在课件中显现本课堂的主要知识点外,老师还需要恰如其分地加入一些“辅助材料”,以帮助学生对材料及其性能形成直观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22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传统实验教学以验证性试验为主要教学内容,且多以课堂上

    27、教师先讲解、演示、学生再模仿、操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不高,难以达到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因此,探索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工程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模式十分必要。1)结合工程实例突出土木工程材料基本性能与工程应用特性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与工程材料应用能力。土木工程材料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生活经验,因此通过实际工程实例讲述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与工程应用特性,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工程概念,即将不全面、不规范的直接经验用科学规范的术语表达,全面理解和掌握材料的基本性能与工程应用特性。如在讲述“水泥体积安定性”时

    28、,列举了“国内某建筑施工时,底板混凝土浇筑后10d左右,表面局部隆起、开裂”这一典型工程实例,在此基础上介绍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导致的危害,引起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国家水泥标准对其的规定等。学生通过实例直观地认识到了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危害性,因此对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非常关心,同时很容易理解国家水泥标准有关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相关规定。2)保证既有实验项目的基础上,添加新材料、新技术的实验项目。除掌握土木工程材料基础性能外,可适当添加相关新材料、新理念、新技术的实验。例如目前人们普遍关心混凝土耐久性问题(关系到节能、节约资源等),以及建筑材料生产应用带来的生态问题(涉及到环保、温湿效应等

    29、),可以考虑设计相关的实验内容(如加气混凝土砌块、空心砖、保温砂浆、防水卷材、环保涂料等),加入到已有实验教学中,使土木工程材料教学的内容与时代进步相适应5。3)采取多种考核形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最终的教学检验,采用何种考核形式对学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也指导着他们的学习方式。教师如能利用好考核这种手段,也可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土木工程材料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材料的规范在不断更新,新材料、新技术更是层出不穷,而教材却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并不能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获取最新和有用的信息。单纯的一张试卷定终生的考核

    30、方式并不足以反映这种目的,而采用多种考核形式综合评定成绩的方法更为有效。例如最终成绩可由考试成绩、实验成绩、小论文成绩按比例构成,其中小论文的撰写训练尤为必要。当学生独立地完成了选题,查找资料及撰写论文全过程后,那么他们对于如何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获取信息,更新知识的方法将有一个初步认识,而这种方法的掌握必将使之受益终生。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勤于思考,积极引导,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就能使我们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使学生不仅掌握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真正达到“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篇四:道路工程材料教学革新道路工程材料教学革新一、

    3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道路工程材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加实践的课程。学习这门课程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把理论和试验紧密结合。但现在的状况似乎不是这样,很多学校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都不能给学生安排适当的试验课,让学生亲手参与试验,导致了很多学习过的理论知识被遗忘。以我校道路工程材料实验课为例,由于班级较多,加之实验教学环境有限,在教学中,常常是理论知识已经讲完一个多月之后才集中安排试验课程,这样一来,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很难把前后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体的知识层次。2.教材建设滞后,教学设备落后。随着道路工程建设的发展,道路工程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如温拌沥青混合料、抗车辙剂、高

    32、粘剂等高聚物改性剂等,同时随着与世界接轨及科技的发展,许多材料的检测方法、检测标准也进行了调整与变化。但是经过对几所高校的调查研究发现,许多院校仍使用着多年前的老版教材,一些新设备、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艺、新标准都没有写进教材或是融入课堂。与此同时,很多学校由于经费及其他原因没有引进新型实验设备和仪器,实际工程中常用的先进的仪器配备很少,甚至没有,这样在实验课上就出现具体试验时,只是由一个同学操作,而其他同学仅仅是旁观,根本没机会操作仪器、也用不到新仪器,这样就打击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的热情。3.实验项目和内容陈旧不合理。目前,很多学校道路工程材料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大多为注入性、验证性试验,很少或者根本没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及创新性实验,即使是验证性试验,所验证的材料也常局限于水泥、骨料、混凝土、钢材和沥青等主材,其他的新型材料、复合材料之类在实验室较为少见,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对整个道路工程材料形成较完整的认识,甚至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手段有限,教学场所单一。调


    注意事项

    本文(工程材料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工程材料教学改革工程材料课程标准化变动及教学对策.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