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垃圾分类的根本出路在社会化和产业化.docx

    • 资源ID:17654885       资源大小:33.51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垃圾分类的根本出路在社会化和产业化.docx

    1、垃圾分类的根本出路在社会化和产业化 垃圾分类的根本出路在社会化和产业化 在上一篇文章中国生活垃圾处理的战略问题中,笔者讲述了目前我国“垃圾围城”的现状、两种主要处理方式的弊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垃圾围城的根本出路垃圾分类。纵观世界垃圾处理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美国、德国、法国、巴西、韩国、包括我国的台北等,无一不是从源头垃圾分类减量开始的。实践证明,垃圾分类是一个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最有效手段,是解决“垃圾围城”的根本有效途径!第一章 垃圾分类的概念及意义第一节 什么是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指按照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处置方式的要求,分

    2、成属性不同的若干种类,其目的是为资源回收和后续处理带来便利。通俗地说,就是把成分和结构相同或相近的物品分出来放在一起,便于后端处理,变废为宝。比如报纸、纸板、作业本等可划为纸类一类,剩菜剩饭等可划厨余垃圾一类。在我国,垃圾分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垃圾分类包括二手交易和废品回收。国外很多国家没有废旧回收这一行,而是把它们包含到生活垃圾之中,所以他们的垃圾分类回收率比较高,而我国如果把废旧回收也列进去,垃圾分类回收率也比较高,应该在4%左右。狭义的垃圾分类并不包括二手交易及废品回收行业,仅仅指居民混在一起需运填埋场填埋或发电厂焚烧的混合垃圾,本文中主要是指这一类物质,前面也简单的提过。关于垃圾

    3、分类,有几点需要说明:第一,垃圾分类一定是从源头居民家庭开始才是真正的分类,否则,都不是真正意义的分类,有些城市配备有二次分拣员,目的和动机也许是好的,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类。第二,垃圾分类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必须通畅,才能实现真正的垃圾分类。而现在很多地方是“前端已分类,后端大杂烩”,这不是真正的垃圾分类,说严重点,这只是一场“环保秀”。第三,垃圾分类需要定时定点,如果不定时定点,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巨大,垃圾分类整个“产业链”便无法实现盈利,便不可持续下去。第四,垃圾分类并非独立存在的,而应该和相应的处理方式配套,比如堆肥、填埋和焚烧。

    4、只是随着垃圾分类的普及和推广,填埋和焚烧的东西越来越少。第五,国外甚至包括我国台北的垃圾分类的先进经验,都是可以借鉴和学习的,但不能照搬,那样可能会“水土不服”,因为体制、机制、文化、环保意识等都有所不同,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实际,走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的垃圾分类之路。 第二节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用哲学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没有垃圾,“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在日本等国,垃圾被喻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城市矿产”。“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是地球上唯一一种不断增长、永不枯竭的资源。”这是2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席专家拉斯基提出的著名论断。日本原来是一个资源小国,现在却成了资源大国,主要就是从垃圾里

    5、淘金。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平均起来人均占用资源却很少,而我们却把“城市矿产”全部拿去填埋或焚烧,可以说用“我们的资源来污染我们的环境”,甚是可惜。所以,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主要在于:第一 可以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及节约原生资源。 垃圾分类将可再生资源分离出来,生活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物(纸类、塑料、玻璃等)的比例占30%左右。据测算,每利用1吨废钢铁,可炼钢085吨,节约铁矿石吨,节能0.4吨标煤,少产生1.吨废渣。每利用1吨废纸,可生产纸.8吨,节约木材3立方米,节能1.2吨标煤,节水10立方米,少排放废水90立方米,节电60度。

    6、 第二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的清运量和处理量。垃圾分类把厨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分离出来后,厨余垃圾制成有机肥,可回收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后再变卖,用于填埋的其它垃圾比例不到15,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的清运量和填埋量。 第三 有利于环境保护。由于从生活垃圾源头上进行了减量化,减少了填埋或焚烧发电带来的二次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第四 可以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生活垃圾分类属劳动密集型行业,我们将根据社区的大小,每个社区安排3至4名垃圾分类回收人员。比如贵阳市有450多个社区,加上保洁人员及环卫人员等工种,可以解决400人左右的就业问题。同时,因此类岗位对文化、技术要求不高,只要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

    7、经过一定的培训,就能上岗,就更适合那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包括“40、”人员。这是一项造福当代、泽及子孙的重要工作,所以说,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节 国外垃圾分类的先进经验目前,世界很多发达国家,同时也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开展了垃圾分类的工作,有些已长达上百年的历史,由于篇幅有限只选到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家作一说明。 一 日本的做法日本的垃圾分类堪称世界上最复杂,日本0年前曾是“二恶英大国”。日本人多地少,国土面积狭小,客观地理环境决定他们不能如其他国家一样采用填埋的方式来处理垃圾。在日本,采用最多的方式就是建立垃圾焚烧发电厂。上世纪80年代,日本对垃圾焚烧的依赖程度居全球之首,焚烧

    8、厂的数量占全球的7%,全国超过1/3的城市固体废弃物通过焚烧处理,这导致大气中的二恶英含量严重超标,成为“二恶英大国”。为了解决这个环境难题。从垃圾的源头着手,日本政府发起了大规模的垃圾分类和回收运动,运动也得到了国民的信任和支持。08年,东京的垃圾年产量相比20年前减少了一半。日本的垃圾分类非常细,堪称世界最复杂,要分多类。除此之外,更换电视、冰箱和洗衣机还必须和专门的电器店或者收购商联系,并要支付一定的处理费用。大件垃圾一年只能扔4件,超过这个数量需要付费。在日本,市民如违反规定乱扔垃圾,就是违反了废弃物处置法,会被警察拘捕并课以3万-5万日元的罚款。但目前,垃圾分类投放已经成为日本民众的

    9、一种自觉行为,即使没人监督也会严格执行。 二 英国的做法英国人垃圾分类也“闹心” ,一家竟有10个垃圾箱。著名摩天轮“伦敦眼”所在的区域,为泰晤士河南岸的兰贝斯市。21年月,该市成为了伦敦第一个正式对垃圾分类设立奖惩制度的基层政府。兰贝斯政府承诺,凡参与垃圾分类投放的市民,就有机会获得区内商店、电影院、健身房等设施的奖券。如果不按规定分类装运可回收垃圾,将面临最高1000英镑的罚款。 三 巴西的做法巴西的“赛普利模式”1992年,一家名为“包装再生利用促进会”(CEME,以下简称“赛普利”)的民间公益组织在巴西成立了,拾荒者的日子终于得到了改善。赛普利是由2家私营企业出资成立,其中不乏像利乐、

    10、英特尔、惠普和可口可乐这样的国际知名品牌。与绿点组织一样,赛普利的主要宗旨就是在巴西建立一个平行于政府环卫部门的垃圾回收体系,帮助巴西政府提高垃圾的回收率。赛普利根据巴西的自身特点,设计了一个不同于德国的策略,那就是大力发展拾荒者合作社,利用巴西廉价的剩余劳动力,采用人工分拣的方式提高垃圾的分类效率。具体的做法是,分为干湿两类垃圾,干垃圾由政府运至分拣厂,由拾荒者合作社的拾荒者自行分拣,分拣所得归己,这样,一方面解决了拾荒人群的生计和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政府也减少垃圾填埋的费用,可谓一举两得。 四 韩国的做法在韩国,垃圾按规定主要有5种:一是可回收垃圾,分为纸类、塑料类、玻璃瓶、金属、衣物纺织

    11、品、鞋;二是食物垃圾,单指可制成动物饲料的剩菜剩饭等;三是需要集中回收的危险垃圾,包括灯泡、灯管和电池;四是大型垃圾,包括家具、家用电器和电脑等,需要从物业购买印花才能丢弃,价格从2000到15韩元(1元人民币约合17韩元)不等;不属于以上4种的为一般垃圾,需要装入专用垃圾袋才能丢弃。其中除大型垃圾之外都有专用垃圾桶,大型垃圾有专门的堆放处。可回收垃圾分解后再利用,食物垃圾制成饲料,大件垃圾拆卸后继续利用,一般垃圾则会进行焚烧或掩埋处理。对于不按规定丢弃垃圾的人,韩国实行教育宣传和惩罚并举。惩罚措施是通过丢弃物品或摄像头找出丢弃者后,处以20万到10万韩元(约合98美元)的罚金。 第四节 我国

    12、的垃圾分类探索 一 我国的台北台北的生活垃圾分为三类,即:一般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台北市实施的是“垃圾不落地”及“资源回收计划”,在台北的小区里,是看不到垃圾桶、垃圾箱、密闭式清洁站等生活垃圾设备和中转设施的,这就要求市民必须在家里对垃圾进行粗分类。混合垃圾,在收运时是拒收的,甚至要被处罚1200元到00元新台币(约300150元人民币)。1994年,台北每天掩埋垃圾2501吨,到了29年,日掩埋量仅为59吨,垃圾锐减9.。2012年,台北市可望达到“垃圾零掩埋,资源全回收”的目标,这座洁净的城市正在为所有大城市遭遇的“垃圾围城”寻找解决之道。 二 我国大陆地区全世界第一个提出“垃圾分

    13、类”这个名词的城市不是东京,也不是伦敦,而是北京。195年月12日,北京日报曾刊发过一篇文章,题目叫作垃圾要分类收集。我国大陆城市的垃圾分类真正开始于0年月,当时的建设部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厦门和桂林8个城市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并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但近15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些城市收效甚微,可以说是停滞不前。从201年开始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多个城市再次启动新一轮垃圾分类工作。然而,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些城市的垃圾分类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第二章 垃圾分类的难点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后,却“原

    14、地踏步”呢?这是因为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艰难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有很多难点需要一一破解。 一 政府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约束机制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现阶段政府的作用主要还处于提倡、指导阶段,没有形成相关的法律条文,也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对于广大居民来说,生活垃圾分类是比不分类要麻烦一些,也会增加生活成本。在分类与不分类两种行为的后果一致的情况下,想通过自觉来实现源头分类是很不现实的。即使发达国家也是用法律、法规来保证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包括居民的源头分类行为。 二管理体制、政策体系的落后和不完善,缺乏发展动力由于我们的城市垃圾处理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因此,城市垃圾处理具有浓厚的政府行为色彩。承担垃圾

    15、处理的是属于政府部门的环卫事业单位,这些事业单位从属于不同级别、不同区域的政府部门管理。 这样就容易形成多个不同的利益主体,造成相互之间因利益分配问题而难以协调。再加上不同环节的无序参与和竞争,造成各环节脱节,管理混乱,效率低、效果也差,从而影响到垃圾处理产业的发展。比如,生活垃圾从居民楼到转运站是由居委会或物业管理公司负责雇人来收集;垃圾从转运站运到城外堆放场或处理场堆放是由环卫局负责;垃圾的填埋处理由环卫或其他部门负责;垃圾中有回收价值的物品是由无组织的废品回收人员收集,垃圾堆放场还有无组织的游民专门吃 “垃圾饭”,收集可回收的物品。垃圾的收集、存储、运输、处理、回收,由这些不同性质的单位

    16、、无组织的人群操作,一方面因多个利益主体的参与使得不同主体相互之间因利益关系难协调,导致垃圾收、储、运、处理及回收各个环节脱节,难以有效地做好垃圾处理。 另一方面垃圾中可回收有利益的部分都被个人或小团体拿走了,而没有回收价值的或对社会环境有危害的部分却被甩给了社会和政府,给政府加上沉重的负担,成了只赔不赚的产业。 也有企业愿意投资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但由于垃圾中有利益的部分被别人收走,企业已没有利润可言。同时由于政府没有在垃圾处理收费、税收优惠及贷款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往往难以持续支撑下去,最终也不得不退出这一领域。 三 环卫作业手段、垃圾处理方式落后,缺乏配合 有些城市,虽然有了

    17、分类回收的垃圾箱,有些环保意识比较高的市民,根据政府要求也进行了分类分为两类或三类,但环卫工人的作业方式并没有改变,他们将分类后的垃圾混装在一起,这样就不能实现垃圾的分类回收,先期的分类工作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居民“很受伤”。前面说过,应该按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这样四个环节环环相扣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 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少,缺乏指导现阶段很多城市关于垃圾处理和垃圾分类方面的宣传和教育非常少,有些地方宣传相对较多,但大都因为“创卫”或“创模”活动的需要,突击性的、“一阵风”式的宣传,没有长期的、日复一日的宣传和动员。大多数居民对生活垃圾处理相关知识了解非常少。有的居

    18、民听说过生活垃圾要分类,对于分类好处和分类的意义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怎样分类才是正确的,了解的就更少了。 当然,有些城市的分类标准本身有些复杂,导致可操作性差,而且经常“变脸”,让居民无所适从。 五 垃圾分类要求没有落实到户,缺乏规范 客观的说,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渐高,但主管部门对于居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没有明确的规定,缺乏规范,奖惩不明、毫无制度约束,因为“分与不分一个样,分好分差一个样”,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大家随便扔,达不到垃圾分类的要求。 六 对居民垃圾投放情况不进行检查,缺乏监督 在居民区放置分类回收的垃圾桶,但对于居民丢弃的垃圾是否进行分类,并且是否

    19、按规定投放没有必要的检查,缺乏监督。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没有检查和监督,人就会偷懒。七最根本的原因 我们说,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抓住它的主要矛盾,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牵牛要牵牛鼻子”,以上这些原因是客观存在的,但却不是最根本的原因。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政府把垃圾分类作为一项纯公益的事业来做,而要使公益事业长期的、可持续的进行下去,必须以商业的方法来做,以实现垃圾分类的社会化、市场化之路!只有把垃圾分类变成可以挣钱的生意,或者说变成“有利可图”的行业,让参与其中的各个不同利益相关者都有钱可赚,这项工作才能长久的可持续的做下去!第三章 垃圾分类的根本出路在社会化和产业化 第一节垃圾分类的

    20、两个基本特点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首先要认识它的规律,并把规律运用于自己的行动之中,任何不了解事物规律的行动,甚至是违背规律的,注定是要失败的。 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点,也就抓住了事物的规律,那么垃圾分类的规律,或者说它的本质特点是什么呢?垃圾分类是一项民生基础性公益事业,同时,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的系统工程,这是垃圾分类的两个本质特点。这两个本质特点就决定了垃圾分类应该遵循“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公众参与”的原则进行,也就是说垃圾分类需要行政的力量、市场的力量、社会的力量三方共同发力,时尚的说法就是要“立体作战”,才能将此项工作做好,少了哪一方,垃圾分类都很难进行。正如几何

    21、学上的,三个不在同一条直线的点决定一个平面。这样,就可以解释我国近1年的时间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失败的原因了,比如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城市,在很大程度上,几乎完全靠政府行政力量在推进,本身环卫体制机制不适应垃圾分类的要求,同时,又缺少了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所以在花了上亿甚至几个亿的资金后却失败了。而有些地方基本是企业在做,由于缺乏政府的主导和社会的支持,也就是缺少了行政的力量和社会的力量,自然更容易失败了。有些地方纯粹社会的力量(NGO )在做,由于缺乏政府的支持、企业参加也就是市场力量的参与,所以也失败了。相对而言,广西横县及四川珙县孝儿镇的垃圾分类有一些成效,就是因为有了行政力量和社会力

    22、量的配合。但由于没有一个企业具体运作,缺少市场的力量,目前这两地垃圾分类的可持续性都比较弱。所以说,垃圾分类的根本出路在社会化和产业化。社会化的含义是指在前端垃圾分类投放环节,一是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包括政府、科研教学机构、NGO、媒体等)。二是宣传和教育居民由自然人转社会人,承担社会责任,要让居民知道,垃圾分类不仅仅是一种值得鼓励的行为,更是一种做社会人的责任和义务。产业化是指从分类投放后端开始,包括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三个环节。要以市场为导向,找到一种有效方案,把政府统管的公益性事业行为转变成政府引导与监督、非政府组织参与和企业运营的企业行为,把被分割成源头、中间和末端的垃圾处理产

    23、业链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以实现垃圾处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处理效率最佳化。现在国家大力推行的PP的模式,对垃圾处理来说,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但应该通盘考虑,打造从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以及利用的全链条PP模式。 第二节行政、市场、社会三方合作,长效共赢垃圾分类,看起来是小事情,做起来是大问题,原因却是深层次的。实质是如何处理政府、市场、社会三者间关系的问题,以及三方如何合作的问题。垃圾分类工作需要行政、市场、社会三方的力量,也就是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方的通力合作。但三方的合作也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的结合、深度融合。并且在管理模式、运营模式及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走社会化、市

    24、场化之路,即前端社会化后端产业化,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垃圾分类之路。核心思想是,通过这三方面的结合和努力,最终制度设计,主要靠经济杠杆去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我国城市众多,因为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地情,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应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里只是提供一个整体思路。一 管理模式创新此项工作主要由政府来做,政府在这项工作扮演管理或者“裁判”的角色,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或“游戏规划”。 按照国际惯例,政府不直接参与处理垃圾,而是制定规则,向企业购买服务,服务流程和质量由社会监督。1、成立市垃圾分类领导小组 成立由城市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城市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将城管环保、商务、发改、

    25、农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纳入其中。因为垃圾分类涉及多个部门,没有更高一级的部门牵头统一管理和协调,很多工作是很难开展的。2 、规范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在宣传、动员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垃圾分类收集的同时,要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条例)及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和保障垃圾分类各项工作的进行。先期可以文件或政府命令的形式发布。同时还要制定从源头减量的法律法规,控制豪华包装、净菜进城等。二是建筑小区在新建时预留垃圾分类设施的法律法规。3 、加强领导,完善领导干部任用考核制度领导重视与否,是搞好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关键,特别是城市市委书记、市长重视与否是垃圾分

    26、类成功的关键。垃圾分类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各级领导要带头实行垃圾分类,要把垃圾分类收集作为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要任务,要将垃圾分类工作细化、量化,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任用考核制度,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或末位淘汰制等,并把生活垃圾的分类工作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中组部颁布了关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文件,政绩考核不再唯以G,将民生、生态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之中。4 、结合城市基层改革创新垃圾分类要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宣传动员及收集运输。结合城市基层改革创新,将垃圾分类融入社区建设之中,与社区环境、就业、便民服务等有机结合,以调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和

    27、积极性。美国战略学家魏斯曼说:“问题的解决往往不在问题发生的层面,而在与之相邻的更高层”。我国垃圾分类近15年的时间没有成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把垃圾分类作为社区服务的一项工作来抓,而把它独立出来,缺少系统的观念。看似居民没有分,其实是社区建设的相关工作没有做好。 5 、改革现行城市垃圾处理运行体制积极推进环卫体制改革,打破现行城市垃圾处理政企不分、非市场化、非产业化运作的局面,有些城市如北京、深圳等已经开始实行公司化运作了。就是逐步将垃圾清扫、收集运输等环节功能剥离出来,借鉴国外的经验成立国有控股、民营参股的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管理。 因为垃圾分类是一项民生基础性公益事业,政府不可能把它完全

    28、交给民营公司来做,同时,垃圾分类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的系统工程,在具体运营过程中,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完全靠国企来做是不现实的,需民营公司负责具体运营。所以,最佳方案,结合我国国情,公司实行国有控股、民营参股、员工持股。这也完全符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精神。 、应用经济杠杆推动城市垃圾处理的产业化 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应用多种经济手段,从税收、信贷、征地和用电等方面对从事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的生产、流通企业、事业单位给予支持。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将其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积极鼓励资源回收,使得垃圾处理企业有自己的收益和积累,使城市垃圾处理产业逐步走上良性的、可持续发

    29、展的轨道。 二 运营模式创新运营模式创新,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在企业参与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政府发挥其管理者和监督者的功能,形成良好的机制,社会组织(包括NO在内)主要的工作是教育、宣传和发动群众。必须调动企业、居民以及物管等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让整个垃圾分类的链条动起来,特别是把参与垃圾分类居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1、采取“根据地”思想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多的配套体系,不要奢想在一个城市马上就能“全面开花”,而是应该采取“根据地”思想,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区”(或县)为单位,先期找一个居民环保意识比较高、领导主动性比较强的“区”开展起来,待一个区的模式成熟后,再向另一个区展开

    30、。2、打造 “产业链”模式将居民产生的废弃物产业链打通,由二手交易、废品回收、垃圾分类组成废弃物“产业链”。目前是完全分开的,应该将此产业链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规划和培育,规范和收编再生资源回收人员。大量的废品回收人员及拾荒人员客观上也是在做垃圾分类的工作,但由于无序、混乱的局面,出现“利大抢收、利小少收、无利不收”的掠夺式回收,容易出现二次污染,对整个行业来说也是不利的。事实证明,把“产业链”分开来做的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不可持续。3、完善分类流程垃圾分类应采取的是: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这样一个流程,避免前端分类,后端混合,打击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垃圾分类应当坚持“从后

    31、向前推”的原则,在后端处理厂或施放没有建好的情况下,就不要忙着在源头分类。、垃圾“不落地”模式根据居民参与的程度,逐步采取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收集,根据不同的分类垃圾,不同的运输车在不同的时间进行收集、运输。小区不再放置垃圾箱(桶),这样可以有效改变小区环境。另一方面,垃圾分类只有定时定点,才能降低收运成本,也才有可能实现垃圾分类的市场化运作。5、成立生态文明宣教中心成立生态文明宣教中心(整合文明办、共青团、妇联、老龄委、电视、媒体等资源),以居委会为单位,每个居民生活小区成立“志愿者小组”,通过海报、宣传册、网络、微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动员,做细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同时做宣传“创文”、“创卫”等相关工作。 6、成立生态文明建设基金会成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基金会,除向社会各单位及个人募集资金外,可将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所产生的各种废旧物资进行统一回收变卖,所得款项纳入基金会,以用于生态文明建设。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政府带头做垃圾分类,“百姓吏为先”,另一方面也可以弥补一下财政的缺口,特别对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城市而言更为重要。三 商业模式创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民生基础性公益事业,公益事业若要长期的可持续做下去,必须用商业的模式来运作,而且要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这项工作主要


    注意事项

    本文(垃圾分类的根本出路在社会化和产业化.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