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愚公移山》教案 新人教版.docx

    • 资源ID:17639720       资源大小:21.7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愚公移山》教案 新人教版.docx

    1、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愚公移山教案 新人教版愚公移山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2、过程与方法:通读全文,了解愚公精神,并能举例说明;学习本文对比和衬托的艺术特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二、教学重点1. 疏通文意。2. 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三、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四、教具多媒体五、教学时间2课时。6、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理想的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只有脚踏实地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感悟?今天我们要

    2、学习的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愚公是一位面对巨大困难敢于挑战敢于战胜的勇者,学习愚公,尤其学习愚公那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2、出示教学目标顺畅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二、简介列子1、作者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其作品列子一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等,既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有积极的教育意义。2、关于寓言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

    3、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三、初读文本,疏通文意1、学生自读,注音。2、播放朗读,正音。3、全班齐读。4、分配任务以大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推荐代表发言展示。5、指名交流,其余做笔记。6、重点字词。方 且 惩 许 易 固 彻通假字指通豫南 指同直(一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一厝朔东厝 同“措”(放置)无陇断焉 “ 陇”同“垄”(高地)4、初步理清课文情节讲一讲故事(请按下面的句式,生动具体讲一个故事, 并注意人物的语气语调。)从前,有个叫愚公的老人 于是, 这时, 最后, 5、小

    4、结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请一个同学讲一讲故事二、理清故事情节,感受愚公精神1、看标题用课文原句来回答。(教师用现代文问,学生用原句答)愚公是谁?要移的是两座什么样的山?愚公为什么要移山?移山的目的地是什么?土石投放在哪里?他的壮举是否得到拥护?他们是怎样具体行动的?移山遭到了谁的嘲笑,怎样嘲笑的?移山的结局是什么?得到了谁的帮助?答案:北山愚公,两山规模:“方七百里,高万仞” 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地点:“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行动:“杂然相许”“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阻力:河曲智叟笑而

    5、止止曰:“”结局:“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迂塞平险移山笑止神助三、理解寓意(一)小组交流思考:愚公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困难:(l)两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2)年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3)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归纳寓意:决心信心齐心恒心诚心师:面对巨大困难,却敢前去挑战,同学们要学习这种勇气。请大家齐读这三句话:知其不可而为之!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二)分析人物形象1、思考讨论:愚公之妻和智叟在移山这件事上,态度有何不同?A.请学生读这两个人的话

    6、B.分析: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从他们说话的措辞和语气便可看出。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 “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带有关心的语气,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简直是讥笑愚公无能了C、自己再读这两个人的对话,感悟态度有何不同2、分析人物形象过渡语:愚公移山“任务”艰巨,需移走两座高峻的大山;愚公移

    7、山人力单薄,只有一行五人;愚公移山“过程”艰辛,凿石运土,全靠体力,需寒来暑往,长期努力。也许年老力衰的愚公是有点自不量力了,难怪智叟要笑而止之,当然愚公机智的驳斥是令智叟哑口无言。A.请同学来模拟人物对话。其他同学思考: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那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B.答案:1、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智叟:眼前的,停滞的观点。愚公:长远的,发展的观点。愚公移山,看到了自己后代子孙们的无穷力量,他说“我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孙子又有儿子,孙子又有孙子子孙会无穷无尽;山不会变,终有一天会移平”,非

    8、常理直气壮;而智叟只看到眼前愚公个人的势单力薄,显然看问题片面、死板。那么,对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你该如何评价呢?C.答案:愚公:志向远大 不畏困难 坚持不懈智叟:鼠目寸光 安于现状 自以为是4、图画分析,帮助理解课文,识记课文。四、归纳寓意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呢?你能说出愚公精神的内涵吗?寓意: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实干精神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十分顽强的毅力和排除万难的精神。五、总结全文,看着图画试着背诵课文六、拓展延伸。1、在你所熟悉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2、“愚公精神”的实

    9、质就是一种持之以恒,永不言败,忠贞坚定的人格操守,请举古今中外或文学作品中具有如此人格魅力的一个人物,列出姓名及事例并说说带给你的启示。作业: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句子,表达自己要克服困难的决心。例句:对我来说,历史就是一座大山,我要发扬愚公精神,永不言败,持之以恒,我相信我一定能把它克服。对我来说, 就是一座大山,我要发扬愚公精神, , ,我相信我一定能把它 。板书: 愚公移太行 故事情节: 王屋 迂塞 平险 移山 笑止 神助 决心信心齐心恒心诚心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一、教材分析: 本节

    10、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

    11、美、结构美、气韵美。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1) 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2) 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 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

    12、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

    13、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

    14、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

    15、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他们

    16、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3、欣赏要点: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注意事项

    本文(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愚公移山》教案 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