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复习大纲江西理工大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复习大纲一、 考试的方式与题型1、考试方式:闭卷2、题型:选择题、填空、判断正误,名词解释、问答题,综合题(读图题)。二、 考试的目的和要求a) 目的:通过考试以资全面系统地检验该课程的教学广度和深度,并为教学质量的评估提供依据b) 要求:题目的铺盖面和难易要紧贴该课程教学大纲并有利于检验学生所具备的综合分析能力,为正确估计和合理解决矿山建设和生产中出现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问题打下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三、考试内容和要求绪论要求学生掌握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基本概念,及矿山主要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问题。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数量和
2、质量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地下水或防治其危害的学科。它研究在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兴利除害)2水文地质条件(是指影响地下水存储、运移的地质因素,包括地下水分布及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此外,还可包括水的化学成分等)3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特别是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的学科)4 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之综合,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与地应力、水文地质条件、物理(自然)地质现象、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因素。) 5 工程地
3、质问题(工程建筑与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引起的,对建筑本身的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或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称之为工程地质问题。如 各种地表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尾矿坝垮塌等;以及岩石稳定性问题:露天边坡和井下围岩稳定性问题,如片帮、冒顶、岩爆等。) 6 各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事故案例。 第一章 地下水基本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分类的基本知识,了解各类地下水的特征,矿区水文地质图的内容、作用及读图方法。 1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2岩土的水理性质(与水分的贮存、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称为岩石的水理性质。包括容水性
4、、持水性、给水性和透水性。)容水性:指岩石空隙能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用容水度衡量,数值上等于岩土的孔隙度、裂隙度或岩溶率。持水性:指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水后仍能保持住的一定水量的性质。用持水度衡量。松散岩土颗粒越小,其表面积越大,表面吸附的结合水越多,持水度越大;而坚硬岩石的裂隙和溶隙持水度几乎为零。给水性:指饱和含水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流出(排出)若干水量的性能。以给水度()作为衡量指标,数值上等于容水度减去持水度。透水性:指在一定压力梯度下岩石允许水透过的性能。取决于空隙直径的大小和连通程度,其次是空隙的多少。表示岩土透水性能大小的指标,称为渗透系数,用符号K表,单位m/d(米/天)
5、3岩土根据透水性好坏可分为:透水岩土如砂岩、半透水岩土如粉土、不透水岩土如页岩。4含水层: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5隔水层:不能透过并给出水,或透过和给出水的数量微不足道的岩层(渗透系数0.001m/d)6构成含水层的基本条件:*储水空间:即应有孔隙、裂隙和溶隙等空隙。这是储存地下水的前提条件;*储水构造,有了储水空间,只是有了能含水的条件,但能否储存水,成为含水层,还必须具备保存住地下水的地质构造:下部要有隔水层托住重力水,并在水平方向上具有某种隔水边界,使之不致完全流失,水能在岩层空隙中保存住,从而形成含水层。也就是说,透水岩层与隔水岩层组合起来,才能成为含水层。 *良好的补给来源
6、。 有足够的水源,使储水空间能不断地获得补给,方能成为含水层。 7地下水的分类:*按岩石空隙性质分类的地下水: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地下水: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自流水);*几个概念:潜水面-潜水的自由表面;潜水埋藏深度-潜水至地表的距离;潜水位-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标高;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至隔水层顶面的距离;承压水初见水位=含水层顶板标高;承压水位=稳定后的水位标高;承压水水头高度H=承压水位-初见水位;水力坡度:在流动方向上,任意两点的水位差除以该两点间的实际水平距离;8上层滞水的一般特征;潜水的特征;承压水的特征;岩溶水的基本特征; 上层滞水的一般特征:(1)一般分
7、布不广;(2)季节性存在,存在时间的长短受其下部隔水层分布范围及包气带厚度控制,其动态变化与气候及水文因素的变化关系密切;(3)补给区和分布区一致;(4)一般只能作小型或暂时性供水水源,对采矿几乎没有影响。 潜水的特征:潜水具有自由水面,为无压水;潜水的分布区和补给区基本上是一致的;在重力作用下,潜水可以由水位高处向水位低处运动,形成潜水径流。平原区主要以蒸发形式排泄,易形成盐碱地;高山丘陵区则以泉、地下渗流形式排泄于地表沟谷或地表水体。潜水的动态如水位、水温、水质、水量等要素随季节不同有明显变化承压水的一般特征: (1)承压性,为有压水,其顶面为非自由水面; (2)承压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
8、致; (3)承压水在静水压力作用下,可以由高水位向低水位运动,形成承压水的径流; (4)承压水的水位、温度和矿化度等受气候、水文因素等的影响较小; (5)承压水的水质变化大,从淡水直到矿化度很高的卤水都有。岩溶水的基本特征: (一)岩溶水的分布特征 1、总的来说富水性较强,但含水极不均匀; 2、岩溶有向深部减弱的规律,使含水层的富水性也呈现垂向上的强弱分带性; 3、岩溶水在水力联系上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二)岩溶水的埋藏特性 岩溶水可以是潜水,也可以是承压水。(三)岩溶水的循环特征 岩溶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并以集中径流和集中排泄为特点。因此,在石灰岩裸露区不仅缺乏地表水,而且地下水露
9、头也很少,常表现出严重缺水现象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岩石的可溶性,可溶岩的岩性愈纯,含易溶组分就愈多,岩溶也愈发育;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愈好,水就愈容易进入岩石内部进行溶蚀;水的流动条件,地下水径流愈强烈,侵蚀性CO2含量愈多,岩溶也愈发育。)岩溶区工程建设遇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渗漏问题、岩溶地基稳定问题等9等水位线图和等水压线图各有何作用。( 确定潜水的流向及水力坡度 确定潜水的埋藏深度(某点地面标高减去该点潜水位。如A点埋藏深度=135-115=20米)、泉水出露点和沼泽化范围 提供合理的取水位置 确定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确定含水层厚度(含水层厚度= 该点潜水位与隔水顶
10、板标高之差。如A点含水层厚度=115-95=20米) 分析推断含水层透水性及厚度变化 ) 10地下水的循环(补给、径流、排泄)补给来源: (1) 大气降水的补给 (2) 地表水的补给 (3) 凝结水的补给 (4) 含水层之间的补给 (5) 人工补给。排泄方式:(1)泉水排泄 (2)向地表水排泄(泄流)(3)蒸发排泄(土面蒸发和叶面蒸发)(4)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排泄 地下水径流: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流动过程 影响因素:地下径流的方向、速度、类型、径流量主要受含水层的空隙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补给量、地形、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 试分析下列河间地块是否会发生水库渗漏. 左图表明, 河间
11、地块存在地下分水岭; 且高程高于库水位, 所以不会发生水库渗漏。右图中建库后,在河岸附近局部地下水位低于河水位及河间地下水位,这时极易产生强烈的坝肩渗漏。第二章 地下涌水量的预测和防治 要求学生掌握地下水向井运动的基本规律,了解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地下水量预测和矿坑水害防治的常用方法技术。1地下水运动的基本状态(1)层流运动:在岩石空隙中渗透时,水质点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称作层流运动 (2)紊流运动:水流质点无秩序地、互相混杂的流动,称为紊流运动)地下水运动的特点:水流通道曲折复杂;流速迟缓;一般呈层流运动,个别条件下呈紊流运动;绝大多数情况下为非稳定流运动。 2地下水运动基本规律:A线性
12、渗透定律(达西定律) Q=K = K I = (层流运动) B非线性渗透定律哲才公式: (紊流运动)斯姆莱公式: (1m2) (混合运动) 3地下水流向井的稳定运动 A井的类型(完整井 , 非完整井 )B几个概念:降落漏斗-是指在井、孔抽水时形成的漏斗状水位下降区;影响半径-水位稳定时漏斗的半径称为影响半径。C地下水流向潜水完整井(潜水完整井裘布依公式;承压水完整井裘布依公式)计算涌水量D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抽水试验测定渗透系数(K)和导水系数(T); 影响半径(R)的测定:作图法)4地下水运动有何特点(#水流通道曲折复杂;#流速迟缓;#一般呈层流运动,个别条件下呈紊流运动;#绝大多数情况下为
13、非稳定流运动。) 5矿坑涌水量预测A坑道系统的水动力学法(大井法)-坑采用 B水均衡法-露采用C水文地质比拟法-依据已知坑道涌水情况预测新的坑采区的方法6矿坑水防治A、矿坑突水的预计B、矿山一般防治水措施 *1、正确选择采矿方法和合理布置坑道系统 *2、矿区地面防水措施 (1)截水沟(防洪沟、排水沟);(2)河流改道;(3)整铺河床;(4)水库拦洪;(5)修防洪堤。*3、露天矿坑防治水(1)分段拦截、分段排出;(2)超前疏干地下水(疏干原则,一般原则:地下水影响采掘工作正常与安全进行,或有突然涌水、涌砂的危险。疏干方法的选择原则是:选定的方法应能适应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采掘生产的要求;有效地降低
14、采矿场的地下水位,形成稳定的疏干降水漏斗并显著改善矿山作业条件;施工条件好,建设投资少,周期短,经营管理安全方便,费用低。矿区常用的地下水疏干方法,矿区常用方法有地表群孔疏干、地下巷道疏干法、明沟疏干法和联合疏干法。-是指借助巷道、疏水孔、明沟等各种疏水构筑物,在基建以前或基建过程中,预先降低开采区的地下水位,以保证采掘工作正常和安全进行的一种措施。) *4、矿井防治水措施 矿井防治水可归纳为“查、探、放、排、堵、截”六字诀)7矿坑充水因素分析的内容:矿坑充水水源分析-地下水类型及其涌水量,地表水类型及其对矿坑水的补给,大气降水大小及其对矿坑水的补给,废弃矿坑水水量及其对矿坑水的补给;矿坑充水
15、通道的分析-渗入性通道,多为孔隙通道和细小分散的裂隙通道,溃入性通道:裂隙发育,而又未充填的裂隙通道,岩溶(溶隙)通道,透水断裂带,勘探钻孔造成的通道,采矿造成的涌水通道,矿坑排水造成的涌水通道;影响矿坑充水量大小的其他因素-覆盖层:矿床上部有弱透水或隔水层时,可阻挡水的下渗。地形条件:地形直接影响矿坑水的汇集和排泄。矿坑相对于当地侵蚀基准面的位置:当矿坑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含水构造:当矿坑与大型含水构造相通时,往往涌水量大而稳定,不易疏干。采矿方法:崩落法采矿容易造成采空区上部大量的人为裂隙,提高渗透性,促使矿坑涌水量增大。充填法采矿不致造成上覆岩层渗透性的显著改变,
16、可保持矿坑涌水量不变。8水文地质图的阅读第三章 岩石与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要求学生掌握岩石和岩体的区别,岩体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了解岩石质量分类和岩体稳定性评价的基本方法。1岩体:在工程地质中,把工程作用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岩石成分、结构特征及赋存于某种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称为岩体。(注意岩石与岩体的区别与联系)2岩体结构:由结构面和结构体共同构成的总体;是在一定地质环境中经过建造、构造变形和次生改造形成的。(一是长期力学效应,二是环境力学效应,三是组合力学效应)3岩体结构控制论的基本思想(观点): A岩体是经受过变形、遭受过破坏、由一定的岩石成分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和赋存于一定的地质环境中的地质
17、体。岩体力学是研究环境应力改变时岩体产生再变形和再破坏规律、理论和应用的科学。 B岩体在结构面控制下形成有自己独特的多种类型的不连续结构,岩体结构控制着岩体变形、破坏及其力学性质。 C岩体结构控制论是岩体力学基础理论,岩体结构力学效应是岩体力学的力学基础,岩体结构分析方法和结构力学分析方法是岩体结构力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D岩体赋存于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岩体赋存环境条件可改变岩体结构力学效应和岩石力学性能。 E在岩体结构、岩石成分及环境应力条件控制下,岩体具有多种力学介质和力学模型,岩体力学是由多种介质力学构成的力学体系。4岩体物质特征的研究内容A岩石的成分与结构(碎屑岩:主要是其颗粒粒径、胶结物
18、与胶结程度、粘土矿物含量;碳酸盐:主要关注其可溶性,而可溶性与成分及其组构密切相关;岩浆岩: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粒径等;变质岩:矿物成分与变质程度,特别是片理)-岩石工程地质差异的主因.B岩石的成岩环境与岩相变化(沉积岩:环境不同影响岩性、岩相变化与厚度;岩浆岩:岩相分带、岩脉的分布及其接触带;变质岩:多关注软弱岩层如千枚岩绿泥石片岩石墨片岩等)-影响均一性与各向异性.C岩石的成层条件和厚度变化(沉积岩:特别注意滨海相机河湖相岩层,其厚度变化大;变质岩:构造作用明显的区会产生层间错动,单层厚度变化大)-连续性与各向异性.D岩石的组合特征(&岩石的软硬程度、岩层的厚度、岩体中各类夹层分布特征;&
19、岩组划分主要考虑工程地质性状的相似性)-影响岩体工程地质特征的基础.E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孔隙度与裂隙度、膨胀性、水理性、弹性、抗压抗张抗剪性)-稳定性理学指标.5工程地质岩组:把工程地质性质相近的岩层组合体划归到一起构成工程地质评价的独立单元。6岩石(体)工程地质性质分类:普氏系数-又称岩石的坚固性系数,是区分岩石坚固程度的系数,其值等于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MPa)除以10。按坚固性系数对岩石可钻性分级表15类坚硬岩特征的是:(A)锤击声清脆;(B)锤击有回弹、震手;(C)浸水后,大多无吸水反应;RQD-岩石质量指标,是国际上通用的鉴别岩石工程性质好坏的方法,由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提出和发展起来
20、。该法是利用钻孔的修正岩芯采取率来评价岩石质量的优劣。即用直径为75mm的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在岩石中钻进,连续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10cm的岩芯段长度之和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显然RQD主要反映岩石完整程度,即裂隙在该地段地层中的发育程度。按RQD值的高低,将岩石质量划分为五类(好,较好,较差,差,极差)岩体完整性含义是什么?给出5种以上反映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标? (1)岩体完整性指岩体结构面不发育,结构体巨大,整体性好而且完整。(2)岩体完整性系数、裂隙率、质量指标、体积裂隙数、裂隙间距等。7岩体结构类型及特征A结构面:系指岩体中具有一定方位和厚度,两向延伸的
21、地质界面;B结构面成因类型与特征原生结构面(沉积结构面,包括层面、软弱夹层、沉积间断面;火成结构面接触面、流动面、柱状节理;变质结构面片理、软弱夹层;)构造结构面断层、节理劈理;次生结构面风化和卸荷裂隙、风化和泥化夹层。C结构面的调查内容:规模,几何形态,光滑度,张开度及充填物,连通性,密集程度。D岩体结构基本类型及特征-四大类八亚类)沉积岩中的沉积间断面、劈理、泥化夹层分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结构面:(A)原生结构面 (B)构造结构面 (C)次生结构面8岩体结构的力学效应(定义:岩体结构对岩体力学行为与力学作用的影响;A对岩体变形的影响取决于结构面的发育状况;B对岩体破坏的的影响-由结构面控制;C
22、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块裂介质、碎裂介质、连续介质;D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岩体中应力和地下水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随着地应力的增高,其破坏机理由脆性向塑性转化,破坏强度由低逐渐增高,岩体结构面的力学效应由显著逐渐向消失转化;地下水的力学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孔隙-裂隙水的压力作用和软化作用,所以说岩体结构力学效应是岩体与环境力学效应的反映;E岩体结构力学效应的三大法则-爬坡角法则、结构面密度的力学效应法则、结构面尺寸与产状力学效应法则)第四章 坝的工程地质简介 要求学生了解尾矿坝渗漏和失稳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第五章 边坡的工程地质研究 要求学生掌握斜坡变形和破坏的主要方式和斜坡稳定性影响
23、因素,了解斜坡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及斜坡失稳的主要防治措施。1斜坡:是指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地质体。斜坡要素:2边坡形成后的应力分布:主应力迹线发生明显偏转;在坡脚形成应力集中带;内坡面向坡内由两向应力向三向应力转变;最大剪应力迹线也发生偏转,呈凹向临空面的弧线。3影响斜坡应力分布的因素:初始水平构造应力;坡形;岩土体性质和结构4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类型:边坡变形的方式主要为拉裂、蠕滑和弯曲倾倒。边坡破坏的形式主要为崩塌和滑坡。在陡坡地段,岩土体被陡倾的拉裂面破坏分割,在重力作用下岩块突然脱离母体翻滚、坠落于坡下称为崩塌5滑坡的定义滑坡是指在重力作用下边坡岩土体沿某一剪切面发生剪切滑动破
24、坏的现象6滑坡要素:滑坡壁、滑坡体、滑坡床、滑动面、滑坡周界、封闭洼地、滑坡台阶、滑坡舌等。7滑坡的分类:按滑坡、崩塌体的物质组成划分-岩质滑坡(崩塌);土质滑坡坡(崩塌);黄土滑坡(崩塌,岩土混合滑坡(崩塌)。按滑坡、崩塌的主要诱发因素划分-水库蓄水诱发的滑坡(崩塌);暴雨诱发的滑坡(崩塌);人为活动(包括矿山开采,道路等)诱发的滑坡(崩塌);诱发因素不明的滑坡(崩塌)。按滑动面与岩土体层面关系的分类-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三类(图)。按滑坡的滑动力学特征分类-推动式滑坡、平移式滑坡和牵引式滑坡8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条件决定了边坡形态(坡角、坡高及坡面形态),大气降水
25、的汇集和地下水的运动,从而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岩土类型和性质-由于各类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不同,所以影响边坡岩体的稳定性及所能维持岩体稳定最大坡角的程度也不同。 岩体结构-岩体结构是控制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岩体中各种成因的结构面类型、产状、性质、规模及其组合关系与斜坡稳定关系十分密切(图)。 地下水作用-地下水对斜坡稳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静水压力和浮托力 ,动水压力 ,以及水的软化与泥化作用 。其他因素-地应力、地震、爆破震动、气候条件、岩石的风化程度、人类活动等。9边坡稳定性评价 *自然历史分析法 *力学分析法 *图解法: 赤平极射投影原理;根据赤平极射投影图可以判断边坡岩块的稳定性;判断结
26、构面产状;10斜坡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与防治:斜坡变形破坏的预测预报-斜坡变形破坏的空间预测;斜坡变形破坏的时间预报 斜坡地质灾害防治-*防治原则 对不稳定边坡的防治以防为主、综合治理、及时处理的原则*防治措施A坡面防护及地表排水 B阻排地下水C削坡减荷D支挡及加固措施野外如何识别滑坡?根据地形地貌和滑坡的形态特征识别。 (1)滑坡后缘形状;(2)滑坡前缘形态;(3)双沟同源; (4)阶地变位;(5)马刀树等。已稳定的堆积层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无沉陷现象;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缓,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坍塌现
27、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迹象;4)目前的河水已远离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不稳定的滑坡具有下列迹象: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较长,坡面高低不平;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不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4)滑坡体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评论计划中的一条高速铁路,将通过一个滑坡体,试论述工程地质条件及可能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
28、应的防治措施。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条件决定了边坡形态(坡角、坡高及坡面形态),大气降水的汇集和地下水的运动,从而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岩土类型和性质-由于各类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不同,所以影响边坡岩体的稳定性及所能维持岩体稳定最大坡角的程度也不同。 岩体结构-岩体结构是控制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岩体中各种成因的结构面类型、产状、性质、规模及其组合关系与斜坡稳定关系十分密切(图)。 地下水作用-地下水对斜坡稳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静水压力和浮托力 ,动水压力 ,以及水的软化与泥化作用 。其他因素-地应力、地震、爆破震动、气候条件、岩石的风化程度、人类活动等。)(1).滑坡对铁路安全有影响, 应尽量避
29、开;如在坡体中开挖隧道。(2).斜坡的稳定性问题:滑坡属于推动式。(3).设置抗滑桩和挡土墙;削坡减重;设计排水系统。泥石流:斜坡上或沟谷中松散碎屑物质被暴雨或积雪、冰川消融水所饱和,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或沟谷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其运动过程介与滑坡,山崩与洪水之间,特点是:泥石流含大量 泥沙 、 石块 等固体物质的洪流。它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历时 短暂 。具有强大的 破坏力 。是威胁山区居民生存和工农业建设的一种 地质灾害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有哪些?(1)、地形条件:地表崎岖,高差悬殊,切割强烈,是泥石流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2)、地质因素:松散固体物质的来源及数量多少取决于地质因素。地质因
30、素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及地震、不良物理地质现象等。它们以不同方式提供松散碎屑物,是泥石流形成的物质基础。 (3)、气候水文因素:气候水文因素与泥石流形成关系极为密切,既影响形成泥石流的松散碎屑物质,又影响形成泥石流的水体成分和水动力条件,而且还往往是泥石流暴发的激发因素。 泥石流的地貌分区?泥石流地貌一般可以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形成区包括汇水动力区和固体物质补给区,形成区的地形特征,是对泥石流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志。泥石流沟谷的中下游,是泥石流搬运通过的区段流通区。流通区纵坡的陡、缓、曲、直和长、短,对泥石流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泥石流堆积区是泥石流固体物质(泥、砂、石)停积的场所,位于流域的下游或山口之外坡度比较平缓之处,呈扇形、锥形或带形。下图为一个典型的泥石流, 请分别阐述各区的意义. I区为泥石流形成区;II为流通区; III为堆积区; IV为泥石流堵塞形成的湖泊。第六章 地下硐室围岩稳定的工程地质条件 要求学生掌握地下硐室围岩变形破坏方式和类型及硐室围岩失稳的主要防治措施。1定义:人工开挖或天然存在于岩土体内的构筑物,统称为地下工程。2地下工程的特征:开挖前处于应力平衡状态,开挖后硐室周围的岩体发生卸荷回弹和应力重分布,可能因此发生变形和破坏。3原岩应力场或初始应力场:硐室开挖之前,岩土体一般处于天然应力平衡状态,称为原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