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科学之光单元综合检测一苏教版必修5含答案.docx

    • 资源ID:17632771       资源大小:51.16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科学之光单元综合检测一苏教版必修5含答案.docx

    1、浙江专版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科学之光单元综合检测一苏教版必修5含答案单元综合检测(一)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扎实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是为了不折(zh)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sh),也是为了推动浙江自身的发展,勿庸置疑,这必将惠及全体浙江人。B、英超联赛强队之间争夺一直十分胶着(zhe)。排名相近的两支球队之间差距相当微妙,甚至一场胜负就能让形势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积分榜头名的更叠(di)变化尤其让人疯狂、过瘾。C、未来媒体竞争都需要依靠互联网这一传播平台,在此基

    2、础上,新闻聚合型网站和传统报业型网站之间的竞争和搏弈不可避免,这就需要媒体从业人士细细思考与掂(din)量。D、这一方土地为何人才辈出、群星荟萃(cu)?人们会发现这里山清水秀,草木葱茏,生态环境极佳。虽地处偏僻,但因风光旖(y)旎而赢得四方人士的倾心推重。解析:选D。A.勿庸置疑毋庸置疑;B.更叠更迭,胶着(zhu);C.搏弈博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劫难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大自然的劫难,一种是人为的劫难。前者包括地震、海啸、台风、火山爆发等。竺可桢给中国五千年的气候变迁画出了一个曲线,他发现气温相差一到两摄氏度就对农作物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不见了“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盛

    3、景,也不见了“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的忧伤。甲孟子指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真可谓醍醐灌顶。人们常常不能汲取历史教训,招致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乙只落得“六朝旧事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的结局,古人告诫“毋竭川泽,毋漉陂池,毋焚山林。”但中国森林面积消失得很快,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推波助澜,造成很多问题,各种资源黯晦消沉。丙明朝刘基说,人利用自然资源等于是“盗”,天地之盗,我们是盗用天地的财物,但他说我们要善盗,不要“竭泽而渔”。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醍醐灌顶 B、常常C、招致 D、推波助

    4、澜解析:选C。应为“导致”。导致:使产生,促成(多指不好的结果);招致:招引,引起(后果),强调主动性因素。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 B、乙C、丙解析:选B。句号应移至引号之外。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黎明,觉慧瞒着高家的其他人,告别大哥觉新、二哥觉民和黎明周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前往上海。B、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C、一些优秀运动员屡教不改,不断挑战管理底线,暴露出目前对尖子运动员的管理力度、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比较单一,值得反思。D、国内生产困难重重,增加

    5、进口空间受限,海外投资短期难以见效,我国粮食虽然连续十年增产,但中国要践行“自己养活自己”的承诺却日益困难。解析:选B。A项,有歧义。C项,“暴露出”缺少宾语,“管理力度单一”搭配不当。D项,语序不当,可将“虽然”移到“我国粮食”之前。5、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标题是出自明代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下列对这首律诗的颔联、颈联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_乌府日长霜署静,几株斜覆石阑干。A、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B、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C、绛雪艳浮红锦烂,芳味曾经荐大官。高名已许传新曲,玉

    6、壶光莹水晶寒。D、高名已许传新曲,玉壶光莹水晶寒。绛雪艳浮红锦烂,芳味曾经荐大官。解析:选A。从“万颗累累簇更团”一句可知下文应继续描写荔枝的特性,故“绛雪,玉壶”一句应放在前面,即为颔联。6、阅读下面这首诗,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把“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扩写成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语句连贯,不少于50个字。(6分)晚春江晴寄友人韩琮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答: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正确理解诗意,抓住“晚日”“霞绮”“画眉”等关键词语;其次,要正确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答案:夕阳西下,送给大地最后一丝温柔的余晖,这一丝温柔的余晖映照得晚霞如同绮

    7、丽的绸缎。远眺青山,青山宛如女子弯弯的眉毛,令人神往。二、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科学的意义吴以义如果我问一位学生,科学之于我们有什么意义,他们大概会给我这样解释: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须臾不可或缺的手机电脑,我们吃的抗菌素,灭害虫的农药,都是科学给我们生活带来幸福的显例。但是这些例子其实都是技术成果,把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似乎在历史上和在定义上都缺乏根据。让我们做一个稍微细致一些的考察。从历史上说,现代科学起于16 到 18 世纪初的科学革命,日心说的确立常被用来标志这一历史进程。科学在当时并没有立即给我们带来具体的好处。而技术的发明,倒

    8、是给社会带来了可以看得见的利益。如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产业革命。但蒸汽机的发明和当时的科学其实并没有明显的关系。事实上,关于热机的理论研究,还要再过六七十年才出现。 如果我们把科学定义为对自然的理解,而技术是对自然的利用,那么我们会看到,在历史上,这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独立地发展的,这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粗略地说,直到一两百年前才真正出现。那么,科学到底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呢?科学本身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科学帮助我们了解周围,了解世界,帮助我们构建我们生活其间的宇宙的图景。它的成果,尤其是在其发展的初期,并不常常带来直接的物质利益。 但是我们人之作为人,应当也不止于

    9、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如果仅仅满足于饱食、暖衣、逸居,那么与禽兽也几无差别了。我们想要了解,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从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到牛顿力学再到后来一系列的科学发现,证明了我们有能力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而理性的最终权威也由是确立。在对“理解世界”的追求中,我们发展了后来被称为科学方法的认识模式,从观察到假设,从推理到验证,然后得出结论。科学发展了现代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一种从现象出发,以理性为指导的思维方式。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在以后的两三百年中,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屡战屡胜。作为科学革命在科学领域之外的一个直接后续事件,启蒙运动把人类的认识水准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国人对科学和技术的认

    10、识远比西方晚。1642 年伽利略死牛顿诞生,西方科学发展之始,崇祯皇帝正和李自成酣战中原,没人在乎地球绕太阳转还是太阳绕地球转;1879年麦克斯韦死爱因斯坦诞生,光绪朝的士人看见的是洋人的坚船利炮,是已经充分发展起来了的技术,有些人竟至被吓破了胆。作为技术的基础和前导,并与之密切关联的科学,对于未经准备的中国知识界来说,竟成了一种无法理解、无法消化的外在。认识既已落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也便迟缓。落后便会挨打,这是历史教训。如今,我们有了科学和技术,但更应明白,科学除了是一种知识,是一个体系,科学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一种判定的标准,一种理性的不可动摇的至上权威,一种和现代化相匹配的文化。

    11、从历史上看,这种功用更为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不理解这一点,就不能真正地理解科学,也不能真正地理解历史。(选自科学,有删改)7、“科学的非科学功能”意义重大,下列理由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科学帮助我们了解周围,了解世界。B、科学发展了现代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我们将这种从现象出发、以理性为指导的思维方式运用到了其他领域。C、被称为科学方法的认识和思维模式,在两三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里,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D、欧洲的启蒙运动把人类的认识水准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解析:选C。A.说的是“科学”的意义,并非“科学的非科学功能

    12、”的意义。B.说的是“科学可以具有非科学领域的功能”。D.说的是欧洲启蒙运动的意义。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饶有趣味地提出问题“科学之于我们有什么意义”,以学生的回答引出一种片面的认识:把科学等同于技术成果。B、技术的发明能给社会带来看得见的好处,如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产业革命,但科学发展的初期,并不常常带来物质利益,不能功利性地理解科学。C、人,应当不仅仅满足物质利益的追求,也应该有精神方面的追求,因而需要科学来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图景。D、科学对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的非科学功能更为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解析:选B。原文是“并不常常带来

    13、直接的物质利益”,而不是“并不常常带来物质利益”。9、文中“不理解这一点,就不能真正地理解科学,也不能真正地理解历史”这一句中,“这一点”指的是什么?(答案不超过25字)(4分)答:解析:代词指代的内容要结合上文具体阐释。抓住“从历史上看,这种功用更为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个句子,再从前文概括即可得出答案。答案:科学的非科学功能更为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我不想知道小偷是谁“老师!”头枕双手伏在案前的唐拉法埃尔听到有人叫他。他抬起头,赶紧把眼镜戴上,原来自己身旁站着一个十来岁的青年。“什么事,小伙子?请坐吧!”“不,谢谢!我不坐了,我

    14、不是来拜访您的。瞧,我”他脸红得更厉害了,“噢,请您看看,您有没有少些什么。不,不会放在口袋里,也许会搁在桌子上。”唐拉法埃尔摸着衣袋,正有些不知所措。经小伙子这么一讲才醒悟过来,他慌忙拉开抽屉,不禁叫了起来:“我的钱包!”他倏地跳起来,一步奔到青年面前。“我的钱包?我的钱包不见了!”“别急,先生。钱包在这里,我正要还给您呢!”“在您身上?哦,原来是您偷了我的钱?”但他又慌忙改口,“请原谅,我说了些什么呀!该不是您拿走了我的钱包吧?要不怎么会送还我?要知道这些钱的用途啊!这是我省吃俭用积攒起来,准备送我那患心脏病的孩子上山疗养用的呀。”小伙子沉默了半晌才说:“先生,我是个小偷!昨天下午,在一辆

    15、拥挤不堪的电车上,我从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孩身上偷了一个大钱包。里面有3 800比塞塔和您儿子的来信,另外还有您的几封信。钱包里还有一张卡片,那是学生的乘车证。不知道是您吩咐他做什么事而把钱包交给他的,还是他自己从抽屉里拿走的。”唐拉法埃尔沉默着,不知说些什么才好,他拿起卡片,想看看那上面的姓名,但又突然放下,随手交给青年,断然地说:“请您帮我把它撕掉。我不想知道小偷是谁。”小伙子照着他的吩咐把卡片撕得粉碎。还没等唐拉法埃尔明白过来,青年就已悄然离去。唐拉法埃尔坐在椅子上,久久地注视着钱包,眼前浮现出班上每一个学生的面容。谁会是小偷呢?谁都知道这钱是老师含辛茹苦积攒起来给儿子治病的。他想到了那张撕

    16、碎的证件。丢失人一定要来补,这样,小偷岂不自我暴露了吗?怎么办呢?第二天早上八点,唐拉法埃尔带着新的乘车证来到教室。学生们都到齐之后,他开始分发证件。“我挨个叫名字,你们来领取新的乘车证,要妥善保管。旧的自行处理,不收回啦!”大家对这突如其来的决定感到意外,但有的学生却为此而满心欢喜。不到一刻钟,40张乘车证就发完了。已经九点了,可老师却什么也没做。他既没有让学生们朗读课文,也没有布置他们练字。他双手平放在讲台上,久久地凝视着学生们。他脸色苍白,站起身,然后做了个手势要大家安静,尽管这纯属多余。“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为什么今天给你们换乘车证吗?那是因为你们之中有人偷了我的钱包!然而这钱包又被别人

    17、扒走了。当那个小偷发现这些钱是一个年薪只有4 000比塞塔的教书先生为了给儿子治病而节衣缩食积蓄起来的,他的良知发现了。于是,就在昨天下午,他把钱包送了回来。钱包里还有一张乘车证,那上面写着名字,只要看一眼就会知道这事是谁干的。可我没有这样做。我当场就把它撕毁了!我不愿意知道乘车证的主人,尽管他对我无情无义。但是,他应该懂得,我是原谅他的,并要求他改邪归正。这就是换乘车证的原因。”他讲着讲着,竟喉哽语塞,泣不成声。学生们出去了,他独自呆在教室里。正当他准备站起来时,忽然听见一阵朝他而来的脚步声,紧接着就听到一个抽泣着的声音:“老师,是我偷的钱包!看看我吧,老师!我再也不做坏事了,我以母亲的名义

    18、发誓。”老师伸出双手迎住了他,激动万分地重复道:“我的孩子,我的好孩子!”由于没有戴眼镜,他只能看到个模糊的影子,影子后面是四月里一片迷人的春光。10、文中写道:“他讲着讲着,竟喉哽语塞,泣不成声。”唐拉法埃尔为什么会“泣不成声”?请分条概括。(4分)答:解析:解答此题,一要通读全文,找出题干引用的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从而明确答题的信息区间是全文;二要结合全文内容,联系唐拉法埃尔的遭遇,分析他为什么会“泣不成声”;三要明确题干要求的是“分条概括”,必须用简练的语言分条作答。答案:唐拉法埃尔“泣不成声”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为自己的人生遭遇而伤心;第二,为自己没有教育好学生而自责,为学生不懂事

    19、而伤心;第三,对送回钱包的小伙子的感激。11、这篇小说构思巧妙。请指出小说中有哪些巧妙的构思。(6分)答: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构思是对整篇小说的谋篇布局而言的;其次要明确“巧妙”的意思是不同于一般;再次要仔细分析文章构思方面有什么不同于一般的地方;最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条概括出本文构思巧妙的地方。答案:小偷偷小偷;钱包里有信件;小偷送回钱包;钱包里有学生的乘车证;老师不予追究,发新的乘车证;学生承认错误的时候老师没有戴眼镜。12、请用一句话概括唐拉法埃尔的形象。(4分)答: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情节;其次要找出文中描写唐拉法埃尔的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的语言,仔细分析这

    20、些语言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性格;最后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征。答案:唐拉法埃尔是一位心地善良、充满大爱的教师。13、小说最后,写没有戴眼镜的唐拉法埃尔,对眼前的人只能看到个“模糊的影子”,却看见了“影子后面是四月里一片迷人的春光”。作者这样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6分)答: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针对题干中的问题明确答出“合理”或“不合理”。其次要结合文本和题干合理推测想象,分析出认为“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答案:(示例)合理。看到个“模糊的影子”是实写,因为唐拉法埃尔没有戴眼镜,看不清;“影子后面是四月里一片迷人的春光”是虚写,意为唐拉法埃尔明白这个孩子从今以后一定会

    21、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做人,自己的担忧和焦虑消失了,心情非常轻松愉快。三、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郑燮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制磨,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习舂揄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到门,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嗟乎!嗟乎!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农夫上者种地百亩,

    22、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于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产田。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吾家业地

    23、虽有三百亩,总是典产,不可久恃。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亩之义也。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乎!或曰:“世上连阡越陌,数百顷有余者,子将奈何?”应之曰:“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哥哥字。 (文章有删节)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A、最是暖老温贫之具 具:饭食B、更不可当 当:阻挡C、经济自期 经济:经世济民D、总是典产 典:抵押解析:选B。当:承受。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24、)()A.B.C.D.解析:选A。A项,均为介词,拿;B项,加强语气/代词;C项,介词,对/介词,在;D项,“为所”结构,表被动/量词。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针对当时士风日坏的现象,热情洋溢地歌颂“农夫”,强调农民的重要性,提出贬士为四民之末,以农为首的主张。B、作者提出的“长为农夫以没世”“兄弟二人,各得百亩”等愿望,是其理想主义的精神产物,也是他小富即安的农本思想的局限所在。C、文章反映了作者蔑视权贵、重农爱农、反对土地兼并等的思想,体现了他以勤劳致富为目标,以独立人格为依托的经世济民的真诚追求。D、此信写来情真语挚,如对面谈心,文风自然流

    25、畅,朴实无华。内容平白家常,言近旨远。在信中作者关照家人照顾好来探亲的贫困亲友,细节之处令人感动。解析:选B。“小富即安”的说法错误。17、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3分)工 人 制 器 利 用 贾 人 搬 有 运 无 皆 有 便 民 之 处 而 士 独 于 民 大 不 便 无 怪 乎 居 四 民 之 末 也 且 求 居 四 民 之 末 而 亦 不 可 得 也答案: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习舂揄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

    26、。(4分)译文:(2)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4分)译文:解析:文言文翻译要字字落实,并注意句子中涉及的语法现象。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文语法往往是得分点。第(1)句应注意“妇女”“舂揄蹂簸之事”(归纳为农事即可)“长”“气象”的翻译。第(2)句注意“一”“偷”“为恶”的翻译。答案:(1)家中的太太小姐们,带领家中女佣,都让她们学习舂米、扬谷之类的农事,这才有一种靠田园抚养子孙的景象。(2)世道昌盛,我就一心一意遵循正义之道;若风俗浅薄,也决不随着坏人一起作恶,这也是板桥家法吧。十月二十六日收到家里来信,知道新买的田地秋季收获了五百斛的作物,我非常高兴。从今以后,我

    27、们可以做个农夫过一辈子了!现在需要制备碓、磨,制备筛罗、簸箕,制备大小扫帚,制备升、斗、斛等农具。家中的太太小姐们,带领家中女佣,都让她们学习舂米、扬谷之类的农事,这才有一种靠田园抚养子孙的景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到家里来,先泡一大碗炒米送到他们手中,再用一小碟酱姜佐餐,这是最能使老人、穷人感到温暖的食品了。闲暇的日子吃碎米饼,煮一锅烂粥,双手捧着碗,缩着脖子喝,即使是霜雪浓重的寒冷早晨,喝上这样的热粥,也会全身暖和。唉!唉!我们可以长久地做农夫过一辈子了!天地间第一等人,就只有农夫,而读书人只能在士、农、工、商四民中居末等。农夫中耕种最多的有百亩,少一点的七八十亩,再少一点的五六十亩,都是自

    28、己辛辛苦苦,勤奋地付出劳动,耕种田地,收获庄稼,来养活天下的人。假使天下没有农夫,那么世上所有人都要饿死了。我们这些读书人,在家孝敬父母,出外尊敬兄长,奉守先人的美德,以待传扬于后世。实现了心愿,就施恩泽给百姓;不能实现心愿时,就修养身心,将美德显露于世,所以又比农夫高了一等。可是现在的读书人却不是这样,一捧起书本,便想要考中举人、考中进士,然后做官,想着怎样捞取金钱,建造大房子,买很多田产。而那些不能飞黄腾达的,便在乡里为非作歹,削尖了脑袋到处钻营,更令人受不了。而约束言行、自爱自重的人,难道没有了吗?希望自己能经世济民,志向高远能比得上古人的人,也到处都有。但是好人总是被坏人牵累,这就使我

    29、们这些人也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们便讥笑说:“你们这些读书人,总是只会说,将来做了官,就不这样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能忍受别人的笑骂。工人制造器具,使人使用方便;商人搬运货物,输通有无,都对百姓有便利之处。只有读书人对百姓大有不便,难怪只能在四民中居末等了。而且想要当末等之人,还很难呢。我们家的田地,虽然有三百亩,但那全是人家典押来的产业,不能长久以来靠它生活。将来必须买二百亩田,给我们兄弟二人,各人分得一百亩就够了,这也是古代一个成年男子受田一百亩的意思。如果想多得到一些,就是侵占他人产业,没有比这个罪过更大的了。天下没有田地产业的人很多,我是什么人啊,如果贪求而不满足,那么穷人将到哪里立足

    30、安身呢!有人说:“这世上,有的人占地连片多达数百顷以上,你拿他怎么办?”我回答说:“别人这么做是他家的事情,我只管做好自家的事情,世道昌盛,我就一心一意遵循正义之道;若风俗浅薄,也决不随着坏人一起作恶,这也是板桥家法吧。”哥哥字。(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登余干古县城刘长卿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飞鸟不知陵谷变,朝来暮去弋阳溪。【注】此诗作于公元761年,诗人此时从岭南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贬所北归,途经余干。陵谷变: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cn同惨)莫惩”,该诗强烈地谴责了周幽王荒淫昏庸,误国害


    注意事项

    本文(浙江专版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科学之光单元综合检测一苏教版必修5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