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docx

    • 资源ID:17619283       资源大小:83.22K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docx

    1、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崇西中学 黄德飞一、研究背景 本课题出自新版高一历史教材第二分册第六课“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第七课“秦末农民起义”的内容。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从此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秦统一以后,他自称“始皇帝”,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还采取了一些列措施:修建驰道与直道;建筑长城;开边移民等。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他又滥用民力、实施严刑苛法、焚书坑儒等,违背了民意,超出了当时社会和人民的承受能力

    2、。因此,秦始皇是一个功过是非都非常突出的典型人物,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有的人说他是一个十足的暴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我设计了“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二、研究过程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了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今天我们又学了由于秦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通过学习大家已经对秦始皇这个人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请同学们对秦始皇作一番评价。 生1:我认为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他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

    3、一个大一统帝国,从而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剧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的。生2:我认为秦始皇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又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 生3: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我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暴君。秦统一后,百姓渴望社会安宁。但是,秦始皇却滥用民力,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筑长城、修驰道和直道、戍五岭等,征用数百万劳动力,耗费了大量的民力。 生4:我也认为秦

    4、始皇是一个暴君。秦始皇实施一系列暴政,沉重的赋役负担、严酷的刑罚已超出了当时社会所能承受的限度,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生5:我不同意以上两人的观点。虽然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以后,征发数百万劳动力,大兴土木,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但另一方面,秦始皇修驰道、直道、筑长城、开边移民,却使各地的交通进一步发展,有助于日后交通、经贸、以及各民族之融合,为国家的巩固和统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师:以上几位同学对秦始皇的功过是非作了一番评价,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要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加以具体的历史的全面考察,要一分为二地、辩证

    5、地分析历史人物功过是非。即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去研究他的贡献和罪恶。应当说,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的功绩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盖罪恶;他的罪恶是深重的,但也不应因此抹煞其巨大的历史功绩。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

    6、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超出了当时社会和人民的承受能力。同时,秦始皇为推行其政策,达到其政治目的,采用了极为残酷的手段,如“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违背了民意失去了民心。今天,我们对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的问题讨论到此为止,以后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时要注意,他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国家的巩固和统一;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民族的融合。要客观的全面地去分析历史人物。三、教师说课 这一节课,通过教师提出问题,经过师生间的讨论,同学们对秦始皇有了全面的认识

    7、,同时也初步掌握了有关评价历史人物的尺度: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要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加以具体的历史的全面考察。培养了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的能力。欠缺的是学生讨论得不够充分和热烈。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堡镇中学 杨云云一、研究背景本课专题出自2007年10月第一版上海市高级中学历史课本(实验本)第二分册第二单元第6课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第7课秦末农民起义的内容。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自称秦始皇。建国之后的秦始皇为有效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同时,为了巩固这套新的体制,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纵观秦始皇的一生

    8、,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大有作为的皇帝,因而一直有“秦皇汉武”的说法;但是同时,由于统治期间所采取的暴政,又使得秦始皇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中学历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使学生在充分了解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评价;并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本专题研究的出发点就在于此。一方面,对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具备了客观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学生基础较差,但是对长城、文字、兵马俑等等与秦始皇有关的知识并不陌生,因此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调动他们收集资料和进行思考,便于教师的引导。二、研

    9、究过程师:通过对第6、7两课内容的学习,我们详细介绍了秦始皇其人其事。究竟应如何评价秦始皇呢?大家通过搜集相关资料,是否对此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呢?下面,请各学习小组代表发表本小组讨论结果。A组:我用李白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来表达我对秦始皇的看法。我眼中的秦始皇无愧于“千古一帝”的称号。他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就,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这是何等的气魄!秦始皇的功绩还体现在他所建立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这套体制成了后世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正因为有了中央集权的体制,我国一些大型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才能得以进行,才能屡次联合

    10、国家的力量抵御外辱、维护社会稳定,并进而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融合。B组:我们小组非常同意A组的看法,并想做个补充。秦始皇的伟大功绩还在于他为巩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这些措施,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文化交流,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统一文字,不仅利于文化交流,而且加强了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统一的中华民族的观念得以加强。可以说,文字是凝聚中华文明的纽带与桥梁。C组:我们不同意他们的观点。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暴君,他的统治给人民带来了很深的苦难。在统治期间,他不断征发民力筑长城、修驰道、戍五岭、造阿房宫、建骊山陵墓等,征用的劳动力以百万计;在男子不

    11、足的时候甚至征用妇女运输物资,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秦始皇横征暴敛,农民被迫把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交赋税,我们认为,贾谊在过秦论对秦始皇的责骂非常有道理:“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以暴虐为天下始”。正是由于秦始皇的暴政,使得秦短命而亡。D组:秦始皇为了统一人民的思想,还销毁了除法家以外的所有诸子百家的著作,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对此有记载:“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等烧之。” 秦始皇为了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在咸阳将460余名儒士和方士坑杀。这两个事件

    12、合称“焚书坑儒”,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自由。E组:我们小组跟其他小组的角度可能略有不同。我们认为,不论秦始皇采取什么措施,他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作为“家天下”的帝王,他也不希望国家灭亡。站在他的阶级立场,他有理由焚书坑儒;不能只看到他修建长城浪费了无数人力,修建长城,他的出发点是为了抵御匈奴的侵扰,正因为修建了长城才有利于抵挡外族入侵,保护群众的生活安宁;他征发兵力戍五岭,也是为了统一大业。在征战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交通补给,秦始皇开凿了灵渠,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

    13、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师:看来我们每个小组都非常认真地对待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做得相当不错。通过这节讨论课,我希望大家记住以下几点:应当历史地看问题,即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去研究他的贡献和罪恶,避免绝对化,得出较为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

    14、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应当说,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的功绩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盖罪恶;他的罪恶是深重的,但也不应因此抹煞其巨大的历史功绩。在以后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大家一定要记住你们在今天这节课中所学到的方法。三、教师反思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对问题的认识能力,树立科学思想,培养创新精神。教会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历史学习不应该停留在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上,更应该学会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区别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塑造的人物与真实历史人物。遵循实事求是的

    15、原则,要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评价,不要用今天的尺子去衡量昨天的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强调收集资料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所掌握的历史材料的正确理解,从而形成客观、公正的看法。历史教学案例评价历史人物秦始皇民本中学 陈玉清案例背景:刚刚学习过秦末农民战争这一课,对这节课我印象深刻,因为这是我的一节公开课,本来我胸有成竹的走进课堂,对这节课的内容作了很充分的设计,也相信一定会受到我理想中的效果,但没想到发生了意外, 在讲授新课以前我出示了几张图片给同学们,有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还有骊山陵墓以及阿房宫的复原图,然后让同学畅所欲言,谈看过图片后的感受,其目的是要让同学们由此得出结

    16、论秦始皇时代,百姓沉重的负担(赋税和徭役),但是没有想到有一个同学果然“听”了我的话,他说在图片中他看到的是让我们中国人骄傲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世界上的八大奇迹,由此,他的结论是古代劳动人民真是伟大,但我们更应该感谢秦始皇的英名,没有他,我们就看不到这些图片。虽然他的回答出乎了同学们的意料,但是,大家的表情似乎都很买账,我的笑容有点尴尬,但很快我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我必须抛弃原先的计划,而要被他牵着鼻子走了。于是,我重新确定了我的主题,即如何正确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并由此展开对秦始皇的评价,然后,让大家各抒己见,将一个活生生的、全面的秦始皇展现在大家面前,当然也包括让他们“亲眼目睹”秦始皇的暴政,由

    17、此,既完成了我们的教学任务对秦短命而亡原因的分析,同时大家又学会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教学过程首先就请大家谈谈你心目中的秦始皇是什么样子的吧!“你们可以引经据典,畅所欲言,我们的课堂绝对不搞思想统一、打击不同政见者”听了我的话,大家笑了,课堂的气氛开始轻松许多。以下引用了几位有代表性的发言。第一个发言的是我的课代表,她说“老师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阿房宫赋,里面描述了阿房宫的壮丽和宫廷生活的奢侈荒淫,据说,这个阿房宫的宫殿多得秦始皇每天住一处,一辈子都住不完,还有,项羽入咸阳放了一把火,大伙三月而不灭,所以,秦始皇为了自己贪图享受,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一定不是好皇帝。”同学2、“还有秦始皇为了

    18、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遏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自然不说,所用手段实在是残忍之极,历史上的汉武帝也要统一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家怎么就那么高明,由此看来,秦始皇就不仅仅是残暴,而且还很无能。“同学3、“ 对,秦始皇的确是暴君,听说他发明了很多死刑,秦朝的死刑种类是最多的,有抽筋、扒皮、活埋、还有活活把人给煮死了的,听起来就毛骨悚然,比夏桀商纣恐怕都暴虐多了。”同学4、“我觉得你们太小题大作了,历史有几个帝王不贪图享受,不贪图享受谁还当皇帝,又有几个不动用酷刑,没有点个性,怎能成就一番伟业。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并发兵南征北讨,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

    19、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并且他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我国2000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础,这样一位皇帝,在世界上都是响当当的,可在中国却让人骂成了暴君,而且,一骂就是几前年,今天我就要为这位千古一帝喊冤平反。”这位同学看上去很激动,仿佛也感染了大家 同学5、 我觉得我们的确不应该再叫秦始皇“暴君”了,在毛泽东的诗词里都把秦皇汉武放在一起,足以说明他的历史地位绝对不是简单的“暴”字能概括的。在我心里,

    20、秦始皇是最伟大的皇帝,没有他,能有我们今天的世界奇迹么,他留给今天的我们太多太多珍贵的东西了,所以,毛泽东说“秦始皇是位厚今薄古的专家”。同学6、老师,我觉得他们把秦始皇说的太完美了,而实际上,他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大家都知道,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短命的王朝,在秦始皇时期农民起义就初见端倪了,农民为什么好好的要冒死起义,还不是因为活不下去,因为秦始皇太劳民伤财了,修长城、筑驰道、南征越族、北击匈奴、造阿房宫、修骊山陵墓,这些工程需要多少人啊,有多少人最后死在上面,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就是对秦始皇时期徭役繁重的控诉,在一个以农业为本的社会里,让那么多的人长期的脱离农业生产,这个帝国就

    21、失去的存在的基础,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后面发言省略教师总结:老师:“今天每一位同学的发言都太精彩了,而且历史知识那么丰富,你们像个律师,说出的问题都有证据支持,“论从史出”的基本素养大家都具备了,我很感谢大家带给我惊喜。“其实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是立体的,你们呈现的是他的不同侧面,所以,你们说的都对;但是他的任何一个侧面也都是和他分不开的,所以,你们说的又不完全对。大家同意我的观点么?”同学齐声“同意”那好,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才算正确,才算公正?我觉得有两个最基本的原则:第一、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防止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其次根据主要矛盾主

    22、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原理,要知道历史人物的功过相比,哪一方面是更主要的。第二、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即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将人物本身置于其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不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而苛求于古人。打个比方,你不能苛求孙中山提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实行提出改革开放,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伟大。那么课下请大家按照这个标准来重新写一篇评论文章 我心中的秦始皇。课后反思:这一课上完以后,我特别兴奋,不是因为课后各位听课老师反映很好,而是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不但没有成为障碍,反而有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而更重要的是,这节课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更深切的体会了课改的新理念以学生的发

    23、展为本,培养正确的历史观,教会他们运用史学方法去分析解决历史问题,这才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关于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大公中学 龚藕菊一、研究背景本课专题出自2007年10月第一版上海市高级中学课本高中历史第二分册(试验本)第六课“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形成”和第七课“秦末农民起义”。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政局动荡,到了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更加剧烈,弱肉强食,最终形成了“战国七雄”。其中的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以后由弱变强,后来居上,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秦王嬴政在10年的时间里陆续吞并了其他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定都咸阳。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秦

    24、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史学界有截然不同的评价。我在备课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于是查阅了有关资料,认真研究了一番,认为这也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地方,可以作为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最佳切入口。二、研究过程教师:经过二节课的学习,有关秦朝的历史我们已经学完了,同学们对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很感兴趣。那么,怎样来评价秦始皇呢,同学们回去收集了一些资料,现在大家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1:秦始皇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对历史的贡献是巨大的。秦王嬴政结束了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的局面,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统一中国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是顺应民意的。学生2:我也赞同这一观点,秦始皇

    25、的贡献的确很大。政治上,他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创设了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尽管这种制度有它的局限性,但它却成为我国列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学生3:我反对你们的观点,我认为秦始皇是一个十足的暴君。他的暴政主要体现在繁重的徭役负担和沉重的赋税负担。当时农民要把三分之二的收入上交国家,同时还被大批征用。修长城征用50万,戍五岭50万,造阿房宫70万,建骊山墓70万等等,短短十几年间就征用劳力三百万人,而当时秦朝总人口也只有2000万人。所以往往丁男不足,就征发女子承担转输的苦役。学生4:我同意这一观点。秦始皇时的法律也是名目繁多,酷刑有死刑、徒刑、连坐等12种,光死刑就有车裂、枭首、蒸煮等20种。期间还

    26、出现了“焚书坑儒”这样的悲剧。学生5 :我认为当时秦始皇修长城是为了防止匈奴的进攻,戍五岭是保卫边疆,他的问题就在于过分了一点。至于造阿房宫之说,我国科学家最近称五年考古没有发现传说中的阿房宫,它的真实性还有待研究,别的更是无从谈起。就此说秦始皇是一个暴君有些断章取义。学生6 :我还想补充两点,就是秦始皇还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秦统一以后,秦始皇下令制定出小篆作为全国通行的标准化的文字,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与统一文字之同时,秦始皇颁行统一的货币制度。规定圆形方孔钱成为全国通行的货币。货币的统一,一方面方便了中央政府对各地财政的管理,另一方面则促进了各地的商品交流。

    27、与此同时,秦王朝又把原来商鞅变法时所制定的度量衡制度推行全国,并颁发诏书,强令统一度量衡。所以说秦始皇是有功劳的教师:上述同学的评论相当精彩,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是我们应该注意,评价历史人物我们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历史背景中去考察;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的阶级性和时代性,防止以偏概全;要观察历史人物的 活动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我认为对秦始皇的评价应该一分为二,总体评价是肯定为主。秦始皇对历史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统一中国;二是开创了中央集权等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秦始皇的“过”主要体现在滥用民力

    28、,超过了当时社会和人民的承受能力,由于不堪忍受无休止的徭役、兵役和苛捐杂税的压迫,人民必然会产生反抗的情绪,而秦始皇一律采取重罚,这是他的另一过,也是人们称他为暴政的原因,但是根源则在滥用民力。钱穆先生在他的国史大纲中说:“秦代政治的失败,最主要的在其以使民力之逾量。”所以总的说来,秦始皇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他的政治理想,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讲,秦始皇是成功的,是功大于过的。同时,秦始皇为推行其政策,达到其政治目的,采用了极其残酷的手段,确实是一个暴君。三、 教师说课研究性学习是历史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师生进行比较充分的

    29、准备,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展开专题讨论,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冲动和创新的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当然,这种能力还须进一步培养。“百家争鸣”教学案例 城桥中学 金菊香 一、背景 本课内容讲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大变革引发思想解放潮流,许多文士、思想家,对社会的大变革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各自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课文讲述了当时主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介绍了代表性的思想家及他们的主要主张。关于诸子百家的主要派别和主要代表,很多同学对“百家争鸣”的各个流派的主张产生了兴趣,于是很想更多地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教师借助这股热情也不失时

    30、机的提出这样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如果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分子,面对“百家争鸣”的局面,你会选择加入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假设你是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的统治者,你将采纳谁的思想?说说你选择的理由。可以作为学生课外探究的活动内容,布置给各合作小组,使学生通过选题、收集资料对“百家争鸣”的历史现象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使学生对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然后在课堂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二、过程:学生1:我赞同儒家思想,儒家主张“以德教化人民”,我觉得是正确的。如果像法家一样强调法治,就会导致暴政,不得民心,秦朝不就是因为严刑苛法而灭亡的吗?历史上推行暴政的

    31、独夫民贼,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天下太平。学生2:我赞同法家思想,治国之道,不可柔,也不可松。既然决心要治好国,那么国家就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要不然,怎么治好国,怎么深得百姓之心呢?儒家治国讲求待人温和,这种治国之道我不赞成,如果对待每个人都那么温和,那么坏人呢,社会上的恶势力呢?能因为你的温和对待而变性,改邪归正吗?学生3:儒家和法家虽各有所长,但处于两个极端:儒家处于礼教极端,而法家则处于暴力极端。而道家,不会太礼教,也不会太过于暴力,是一种理想的治国方法“无为而无不为”。 它既不像儒家那样压抑本性,任意扭曲,也不像法家那样刻意强求,武力维护,只有取

    32、法自然,和谐发展,决不是消极避遁,因其终极目标仍是“治”。学生4:过去、现在无处不是法。法治,是治理国家的根本。虽说法治是导致秦国灭亡的原因,但是,又是什么令秦国统一六国的呢?是法治。如像儒家那样压抑本性,任意扭曲,老百姓们一样是没有自由。因为毕竟每人的性格都不相同,如果遇上一些像狼一样野性难驯的人,他们愿意服从儒家的“仁”和“礼”吗?再说说道家。虽说道家的无为不是无所事事,还是在“治”。但是怎么治呢?这样顺其自然,分明是消极避遁。不用法,怎么去治理那些害群之马呢?顺其自然,你难道让那些不法之徒逍遥法外吗?学生5:有的人说,法家的治国方法是站在暴力上,只会让国民遭受皮肉之苦。不见得吧!你不制定严格的法律管理百姓,做错了事无所谓,杀了人可以逍遥法外,偷了东西没人理睬,那样才真正让百姓叫苦不迭呢。要是用儒家那种仁慈的办法,有可能改变得了所有的人吗?“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有可能所有人都能被感化吗?老师总结:儒家、法家和道家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上为封建统治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思想,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


    注意事项

    本文(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