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温室大棚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解析综述.docx

    • 资源ID:17608739       资源大小:68.08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温室大棚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解析综述.docx

    1、温室大棚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解析综述温室大棚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解析发布时间:2011-9-25作者:lxy访问次数:4652 字体: 大 中 小 日光温室蔬菜栽培在北方已得到大面积普及,冬季吃菜已经不是问题。但适宜的温湿光条件在利于蔬菜生长的同时,也给部分病虫害创造了繁衍活动的环境。过快的生长也导致蔬菜对病虫为害的抗性下降,温室栽培中的蔬菜更容易遭受病虫的侵害。尤其是连续多年的重茬种植和大量化肥的施用,温室中的土壤性状恶化更严重,由此产生的病菌和害虫比露地栽培的土壤更多更活跃,蔬菜生理性障碍更多。温室蔬菜栽培中,土壤管理和棚内温湿光管理更加重要。在合理安排茬口的前提下,通过增施有机肥和平

    2、衡施肥等措施,根据作物种类及其品种和栽培季节的特点,更加科学的管理土壤及其营养供给能力,是棚室蔬菜栽培的基础。不同作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温湿光的需求也不一样。尤其是温度的调控,直接关系到蔬菜的生长速度和抵抗不良环境因素的能力,也关联到湿度的调控。比如,黄瓜喜欢比较高的温度,番茄的适宜温度则略低一些。豇豆比菜豆的耐热性强一些。处于结瓜期的黄瓜在30条件下瓜条生长最快,但超过33以后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就会受到抑制,瓜条的生长反而会减慢。此时,如果棚内比较湿润,蓟马的数量会迅速上升,干燥的环境则利于红蜘蛛的为害。反过来,低温高湿寡照时,霜霉病、角斑病、灰霉病等病害加重。所以,温室栽培中,土壤管理和温

    3、湿光的调控是控制病虫为害的基础。如果基础打得不牢或出现问题,单靠药剂则很难控制住病虫害的蔓延和发展。一、土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要领:1、有机肥问题:第一个是用多少的问题。有的提倡一个一亩左右的大棚需要施用鸡粪30方,甚至50方。这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果是新建大棚,尤其是建棚时没有把表层土重新铺在地表,提倡多施有机肥,施用量在30方左右即可。如果是已经耕种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老棚每次可以少施一些,在10方左右。第二个问题是施用哪种有机肥更好。有机肥的范畴很广,凡是含有有机质的肥料都属于有机肥,农家肥中的牛羊粪、猪圈粪、人粪尿和鸡粪、秸秆等,含有机质成分的有机无机复混肥,以及含腐殖酸、海藻素

    4、、甲壳素的有机肥等。很多人青睐鸡粪,但是选用鸡粪的时候除了注意其真正鸡粪的含量以外,还要注意鸡粪中是否添加了其它有害成分,比如火碱。另外,很多人认为干鸡粪就是发酵好了的鸡粪,其实不然,真正发酵好的鸡粪除了先晾干,还要有堆闷发酵过程。发酵结束后鸡粪的臭味明显减小,疏松。鉴别鸡粪的质量时,找一个透明的容器用清水浸泡鸡粪,好的有机质成分会漂浮在上层,泥沙等杂质下沉,如果下沉的多说明杂质多。再用PH试纸沾一点粪液就可以比对出该鸡粪的酸碱度也就测试出是否添加了火碱。老棚,可以选用商品有机肥替代鸡粪。现在的鸡粪大多是饲喂专用鸡饲料的产物,其中含有各种激素性物质,长期施用,尤其是未经棚外充分腐熟的情况下,对

    5、棚内土壤的破坏很大。含有腐殖酸或海藻素甲壳素的有机肥则没有这个问题,也几乎没有其它副作用。所以,建议增施这类有机肥,尤其是旧棚室。第三个问题是有机肥腐熟问题。很多人知道腐熟很重要但往往疏于腐熟。原因是场地不方便时间不合适等,其实这都是借口是没有真正重视腐熟的表现。针对这种情况,农资经销商可以鼓励农民多用非鸡粪类有机肥,或夏季闷棚之前先把鸡粪直接上进棚内散开盖土浇水闷棚,副作用是腐熟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留在土壤内,长期下去对土壤性质的破坏较大。第四个问题是有机肥能否替代化肥。这要看蔬菜的产量了。如果不需要太高的产量,可以使用大量的经过腐熟的有机肥,反过来,高产量意味着更多营养的索取,单靠有机肥往

    6、往不能满足这种需求,此时,化肥是必不可少的。2、化肥的施用:黄瓜的产量大,对营养的需求也大,对营养元素的种类要求也多。A:氮素,众所周知,氮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根茎叶的生长,作物没有茂盛的根茎叶主体,就很难生产更多的果实。所以,氮素是作物生长的基础性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但作物根茎叶生长和开花结实又是一对相互制约的矛盾,作物缺氮不行氮素太多也不行。黄瓜属于高产量作物,对氮的需求量较大,所以氮素肥料的补充非常重要。黄瓜不同生长时期对氮素的需求差异较大,苗期对氮素的需求比较小,如果此时施用大量的速效性氮肥就很容易促使黄瓜的茎叶快速生长,反而会抑制根的形成,和花芽的分化,造成茎叶徒长结瓜少,进入结瓜

    7、期随着瓜蔓的生长加快瓜条的采摘,黄瓜对氮素营养的需求加大,此时应该及时供应氮素营养。随着黄瓜的生长和采摘时间的延续,黄瓜植株会逐渐衰败,对氮素的吸收能力逐渐减弱,此时,少量多次供应氮素肥料则比较合适。B:磷,对瓜苗的根系形成至关重要,同时对花芽分化和瓜条的生长也不可或缺。但磷素过多的供应会抑制黄瓜对钙、锌、硼、铁等中微量元素的吸收。C:钾素的吸收利于黄瓜对各种营养的输送、转化,所以钾素供应充足时黄瓜生长“万事如意”,瓜多瓜好毛病少。D:钙、镁和硫,属于中量营养元素,钙是作物细胞分裂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细胞分裂后两个子细胞的细胞核就是由果胶酸钙组成的,钙还是某些酶的成分,对作物的很多生理代谢作用至

    8、关重要。所以作物缺钙以后首先是顶芽黄化甚至枯死,根尖坏死,嫩叶叶尖叶缘黄化焦边,果实表皮异常;其次,缺钙后更容易抑制作物对铁锌铜和磷的吸收,这些营养元素的缺乏症更明显。钙素在土壤中很难被植物根系吸收,尤其是当土壤中同时含有大量的NH4+、Na+、AL3+时。所以,当大量施用氮素肥料以后,作物更难吸收到适量的钙素营养。镁,是叶绿素的主要组成成分,大多以容易扩散的状态和无机态阴离子结合在一起,所以镁缺乏以后作物先从下部叶片开始脉间退绿,又因为种子内含镁最多,茎叶次之,根内最少,在作物生长的中后期当果实形成以后随着镁元素在种子内的积累,叶片中的镁开始表现缺乏。即,作物在生长中后期果实形成以后常常在下

    9、部叶片上表现脉间退绿黄化的缺镁症状。E:硼、锌、铁等属于微量元素,植物体内繁殖器官含硼最多,双子叶作物比单子叶作物更容易缺硼。硼可以促进植物分生组织生长和核酸代谢,所以作物缺硼后往往表现为顶芽根尖生长受阻而坏死。硼参与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所以作物缺硼以后阻碍了糖的运输使同化产物积累于叶片中使叶片增厚变脆,新叶皱缩卷曲失绿,叶柄短而粗。硼还参与生殖器官的形成和代谢,使花粉萌发快,花粉管能迅速穿透子房,利于受精和种子的形成,所以作物缺硼时会表现出花而不实、蕾而不花、缩果、石头果等症状。桃树、葡萄、无花果、菜豆和黄瓜对硼非常敏感,容易出现硼供应过量的中毒现象,一般表现为从下部叶片叶尖或叶

    10、缘开始的退绿、黄褐色斑块、枯焦等症状,有的表现为边缘焦枯的镶金边。锌是植物体内许多酶的成分,比如存在于叶绿体内的碳酸酐酶,所以作物缺锌以后往往表现为叶片脉间失绿或白化,锌还是RNA聚合酶的组分,缺锌导致蛋白质合成及其含量下降,表现为植株矮小。锌还参与生长素的合成,缺锌导致植物体内色氨酸和生长素的含量减低,表现为叶小簇生的小叶病症状。但锌的过多供应也会造成植物根系伸长受阻,叶片黄化或出现褐色斑点。铁虽然不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但却是植物合成叶绿素时必不可少的元素,所以缺铁后植物叶片会出现典型的“黄化症“,另外,铁也参与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传递等。不同的作物对氮磷钾以及钙镁硫锌铁硼

    11、等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比例不一样,而且每一种作物的每一个生育时期也有各自的需肥规律。所以,科学施肥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根据作物种类及其生育时期的特点施用其最喜欢的营养。至于作物到底需要多少氮肥或其它肥料,往往和其产量及其土壤肥力有关。但并不是产量越高需肥越多的那种“粪大水勤不用问人”的理论。作物产量越高对营养元素的种类需求增多,各元素间的比例发生改变。在生产中,当作物表现出某种“缺素”的症状时,要分步诊断,不宜一锤定音式的确定就是缺什么。比如,黄瓜苗期时遇到降温,有的幼苗表现出紫色叶片,疑似“缺磷”的症状。但并一定真的缺磷,可能是因为土壤温度的突然下降阻碍了根系对磷的吸收。此时,最好的改良措施是先

    12、上喷磷酸二氢钾快速补充叶片所需要的磷素,同时锄划地表给根系创造一个更舒服的生长环境。好多人当发现作物缺钙的时候就一味的补钙,却效果并不明显。其实,作物表现缺钙的症状不一定就是因为土壤中没有钙,往往是因为根系生长不好对钙素的吸收不行,或上部叶片因为水分蒸腾作用加速幼果或幼叶需要更多钙素供应的时候,钙素不能迅速输送到需要钙的位置。另外,氮素过多、持续干旱、温度突然上升等,都会影响到作物对钙的吸收和代谢。黄瓜属于浅根性蔬菜,疏松透气性好的土壤更利于黄瓜的生长。黄瓜属于喜肥作物,持续高产的温室栽培,使黄瓜对营养的需求更敏感。每生产1000公斤商品瓜,黄瓜需要吸收N2.83.2公斤,P2O51.21.8

    13、公斤,K2O3.64.4公斤,CaO2.93.9公斤,MgO0.60.8公斤。氮磷钾的比例为,1:0.5:1.4,。结瓜期对营养的吸收最多,氮素占50%,磷占47%,钾占48%。从中可以看出,钾和氮是黄瓜需求最多的营养,追肥的比例比其它作物还要大一些。所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性质环境,根据黄瓜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规律,平衡施肥,才是科学的施肥方案。二、温度和光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要领任何作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适宜光照、温度、湿度,尤其是温室栽培条件下的蔬菜。发达国家在温室栽培中已经利用计算机技术综合调控室内温湿光条件,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都很高,同时也节约了劳动力。我国也已经开始探索此类技术

    14、。现在,我首先让大家了解一些光照和温度对蔬菜生产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原理,进而了解如何采取对应措施予以合理调控,给黄瓜创造一个更舒适的生长环境,不但利于产量和品质上的提高,也同时更容易防控部分病虫害的发生。1、光照:光照对蔬菜生长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数值,一个是光照周期,一个是光照强度。 光照周期,作物在其生长过程中,需要一定规律的昼夜时长比例才能完成诸如营养生长、分枝习性、花芽分化、开花结实等生理进程。即在作物某一生长阶段都需要白天日照时间长晚间黑暗时间短或白天日照时间短而晚间黑暗时间长的光照变化规律。白菜、菠菜、甘蓝、萝卜、胡萝卜、莴苣、芹菜、大葱和大蒜等起源于亚热带和温带的春季开花的作物,在较长

    15、的日照条件下(1214小时/天)促进开花,较短的日照时数则不开花或延迟开花,叫长日照植物;大豆、豇豆、茼蒿、苋菜等起源于热带的作物,在少于1214小时/天的条件下更容易开花,如果每天日照时数超过上述时间,反而不利于其开花,叫短日照植物;番茄、辣椒、菜豆等则属于中光性植物,对光照时数的适应范围较宽,只要温度合适就可以开花。野生黄瓜和华南型黄瓜对短日照敏感,华北型黄瓜则对日照时间不敏感,属于中光性植物。但是,光照时间的长短却可以影响黄瓜花的性别,在黄瓜第一片真叶到第四、五片真叶展开期间,低夜温(1415)条件下,8小时的短日照,可以形成更多的雌花,在12小时以上的日照条件下,晚上无论是高温还是低温

    16、,则形成的雄花更多。因此,在黄瓜育苗期间温度和日照长短的管理是否得当,对黄瓜的产量至关重要。当然,当冬春季连续阴天时,如果不注意延长光照时间,刚栽植时间不长的黄瓜遇到短日照加低温的条件也就非常容易出现“花打顶”现象; 光照强度,众所周知,植物的生长是靠光合作用不断制造有机产物来完成的,光合作用则需要光照,光照有强弱之分,即光照强度,单位面积上所接收到的光照能量的多少,计量单位为勒克斯或mol/(.s)。不同作物对光照强度的需求不一样,之间的区别用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来表示。光饱和点是指,在光照下进行的光合作用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光照强度就是该作物的光饱和点。

    17、光补偿点就是随着光照强度的下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也下降,当降到合成的物质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数值相同时,此光合强度数值叫光补偿点。通俗讲,早晨,随着阳光逐渐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也加强,当中午前后光线最强的时候光合作用也达到高峰,夏季,光线太强的时候反而会抑制甚至伤害作物,需要遮挡光照,下午,随着太阳西移光线逐渐减弱,光合作用也降低,以至于低到光补偿点,当盖上草苫以后,棚内基本无可见光,此时的蔬菜只有呼吸作用而消耗体内的有机营养。所以,生产中一定要注意,尽量延长光照时间以最大限度的促进光合作用,尤其是阴雨天时,也要揭开草苫接受散射的光照。有的人不了解这一规律,阴雨天时全天不揭开草苫以为这样就可以

    18、更好地保温,见不到光的蔬菜会争先恐后的向上伸长寻找光线,其结果就是徒长,形成纤弱的苗子,抗逆性大大下降,病害更容易发生。黄瓜对光照强度比较敏感,光补偿点为66.7mol/(.s),光饱和点为1146.6mol/(.s),幅度较窄,意味着光照强度过高过低都会明显影响其光合速率。保护地内部的光照强度比自然光弱,塑料薄膜温室干洁的薄膜透光损失为20%,水滴和灰尘导致光损失20%,塑料表面反射损失10%,设施构件遮阴损失5.3%,即室内光照强度只相当于自然光的54.5%,如果塑料老化、温室建设角度不合理等等则意味着光照损失更多。因此,在温室设计和建设以及日常管理中都要注意温室对光能的利用,最大限度的减

    19、少光能损失意味着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一天中,黄瓜的光合速率以清晨到中午较高,占全天总量的6070%,下午较低,占3040%,所以,早晨揭草苫的时间理论上是揭的越早意味着此阶段的光照时间越长光合速率越高,黄瓜的生长量越大,生产中则应该以揭开后室内温度短暂小幅下降(一度左右)后很快上升为准,尽早揭开;普通温室一般为单屋面结构,室内光照分布差异明显,前排光照最好(床面和室外地面处于同一平面的温室),产量最高,后排光照最差,产量最低,中排则产量居中。所以,在定植蔬菜时应该据此设定不同的密度水平。也可以做成北高南低的阶梯式畦面,使北面的蔬菜接收到更多的光照。温室中从垂直角度看光照强度,光线越接近地面其

    20、强度越弱,从水平方向看,大棚两侧靠近侧壁处的光照较强,中部较弱,上午东侧光照较强,西侧较弱,午后相反。在栽培管理中可以采用对应措施利用这些规律,增加光照强度。比如,跨度58米的东西走向的温室,在北墙内表面上加装镀铝膜制成的反射板可以使晴天时的光照强度达到室外自然光的110120%。铺设地膜不但可以保温保墒还可以增加地面光照,及时打掉蔬菜下部老叶、及时整枝打杈吊蔓等则可以提高植株通风透光率。2、温度:大棚内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光的辐射。早晨,揭开草苫以后光线穿过塑料薄膜和蔬菜冠层射到地表面并被土壤吸收,当土壤随着所吸收的热量逐渐增加也向上层空气辐射热量,造成近地空气的温度也随之上升。中午随着太阳

    21、光的强度达到最大值,意味着土壤吸收到的热量也随之达到最多,进而使棚内空气温度达到最高,午后则随着光照的减弱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也随之下降,盖上草苫以后意味着土壤中的热量只向上散失而中断了通过接受阳光增加热量,即只出不进,只减不增。棚内空气温度也随之下降,到太阳光出来之前降到最低。室内温度的下降幅度和盖草苫的早晚有直接关系。草苫盖的越早,意味着大棚接收阳光的时间越短,土壤接收到并蓄积的热量越少,室内温度下降的越多,最低温度越低。同时,盖上草苫以后短时间内偏高的温度,则意味着蔬菜的呼吸作用更强白天光照下制造的产物被分解的更快更多,蔬菜的最终产量反而会下降。所以,冬季,尽量延长光照时间的环节之一,就是

    22、尽量延迟盖草苫。生产中,以室内温度降到1718时开始盖草苫,此时的蔬菜体内光合作用制造的产物会迅速输送到根茎或花果中,如果盖草苫过晚棚内温度偏低就会延长光合产物的输送,以至于把这些产物原地积累下来,导致泡泡叶的出现,即低温冷害的表现。对于温室温度的管理,根据作物种类及其生育时期进行白天和晚间的变温管理更利于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大致规律是,首先把作物的温度需求分为白天最高界限温度和适温,晚间最低界限温度和适温,四个气温指标。上午到中午时间段光合速率上升最快的阶段,其适宜温度为白天适温指标的上限数值附近,下午的适宜温度则为白天适温的下限数值附近,傍晚45点的适宜温度则比夜间适温高12以利于光合产

    23、物的输送运转,其后以夜间适温的下限数值为前半夜的适宜温度,后半夜的适宜温度限定在夜间最低界限温度以上以抑制植株的呼吸消耗。黄瓜的最高界限温度为35,白天适宜温度范围为2328,即上午的适宜温度为28左右,下午的适宜温度在23左右,夜间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15,即傍晚45时的适宜温度在1718,上半夜适温为10左右,后半夜的温度逐渐降低到8(见附图,黄瓜变温管理模式)。据中国农科院农业气象研究室资料,大棚黄瓜从定植到收获根瓜这一阶段,白天气温在2035为宜,且该温度持续时间每日至少6.5小时以上,持续8小时最好,少于5小时则生长不良,夜间温度保持在1315,低于10对生长不利,且持续时间越长反应

    24、越明显。阴雨雪天光照弱,昼夜适宜温度都应比晴天降低,当白天的温度降到2023时,夜温则比晴天的夜温低23。需要注意的是,监测室内气温的温度计一般悬挂在大棚内南北走向的前中后几个不同的方位,高于植株顶端10厘米左右,读出的数值只是代表着温度计所处位置周围的温度,所以,其数值应该比黄瓜结瓜位置的温度略高24才合适,比如,黄瓜白天最高适宜温度要求在28时,温度计的温度应该在3032才合适。地温在保护地蔬菜生产中的作用比气温更重要,黄瓜在冬季的产量上不去往往在于地温上不去所致。黄瓜的最适宜地温范围在1820,低于13或高于25都会影响黄瓜的生长。偏低的温度施黄瓜根系发育不良吸收能力下降,根部病害、生理

    25、性病害随之出现,也更容易感染诸如霜霉病、白粉病、黑星病等侵染性病害,温度偏高,根系老化加快,未老先衰,也容易出现一些生理性障碍。生产中,地温和气温要有一定差异,气温高时地温要低一些,气温低时地温要高一些。黄瓜后半夜的气温低到10时,地温要确保在1518才能保障黄瓜的正常生长,即俗语所讲的“头寒脚暖”。黄瓜不同生育时期对温度的需求数值不一样,出苗前后需要较高的温度,出苗后温度要适当降低,尤其在真叶开始出现以后到45片真叶时正是花芽分化时期,此时期需要白天气温比地温高,夜间地温比气温高。白天气温最高在2225,夜间最低温度在1317,有利于雌花的分化。对温室温度的调控措施很多,除了温室的设计以外,

    26、从草苫棉被到棚膜、地膜和棚膜下铁丝上悬挂第二层薄膜,延长光照时间、合理放风和浇水、行间埋设能发酵散热的秸秆有机物等,以及直接加热等等,说白了,不论采取哪种措施,只要按照前述黄瓜的变温管理模式管理温室黄瓜,就可以达到更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具体措施到下面再综合叙述。三、大棚黄瓜栽培中的水分管理及其具体问题分析。水,是生命维持和繁衍的基本因素之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地球。植物也离不开水。水不单是植物的基本组成成分,也是植物进行代谢作用的参与者。比如,光合作用就是植物体内细胞的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把二氧化碳和水经过一系列的生化过程最终制成碳水化合物,才有我们所需要的作物产量。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才能使

    27、其保持一定形态,所以植物体一旦缺水,最初的表现就是萎蔫。植物靠根系吸水经过导管输送到地上各个器官,最终到达叶片,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和角质层以气态形式蒸腾散失到大气中,即水分的蒸腾作用。植物通过蒸腾作用,维持了植物对水分的代谢,完成了与水有关的生理过程,比如光合作用。因为蒸腾作用,植物可以以此为“拉力”把各种矿质营养从土壤经过根毛“拉进”植物体的各个器官。所以,植物的水分代谢和矿质营养的吸收利用密不可分。也就有了施肥浇水同时进行的农事活动。植物对水分的代谢利用过程实际上是地上蒸腾散失和地下吸收传导的一个动态平衡过程,换句话说,地上叶片水分蒸腾的快地下根系吸收传导的也快,成一个吸传蒸相互关联的平

    28、衡。如果土壤中的水多根系能吸收但不能蒸腾,就会抑制根系的功能,时间长了导致“沤根”;如果地上叶片蒸腾的快,地下根系吸收的慢,就会出现叶片“干渴”性萎蔫,即“生理性干旱”。由于水分代谢失衡,作物对钙、锌、铁等矿质营养的吸收也会造成连带性影响。一个空间内水和气的比例往往决定着该空间内的温度变化水平。气多水分少,温度波动大,降温快升温也快,气少水必多,温度波动就小,降温不容易升温也难。秋末冬初当温度大幅下降之前提早浇水使土壤空隙间充斥着较多的水分,就可以延缓土壤温度的下降水平,植物根系更安全。黄瓜的根系分布比较浅吸水能力不强,但黄瓜的叶片较大,水分蒸腾较强,这就要求在黄瓜的栽培中,选择保水能力较好的

    29、土壤更合适,比如壤质粘土,同时还要小水勤灌溉。先看几个和水有关的概念。1、相对湿度:指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相对湿度一般用以衡量空气的潮湿水平,相对湿度数值越大,说明空气中的水汽比例越大空气越潮湿,当相对湿度达到100%的时候,在物体表面上就会形成水滴和水膜;2、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有好几个,但农业生产中最常采用的有两个,一个是土壤相对含水量,一个叫田间最大持水量。所谓田间最大持水量就是给土壤灌水后当地表没有集聚水层的时候,意味着土壤耕层中大小空隙和土粒都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即田间最大持水量。相对含水量就是土壤实际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资料中常提到的“田间持水量的*%

    30、”实际上就是相对含水量的数值。土壤是由大大小小的土壤颗粒和充斥于颗粒间形成的空隙中的土壤水溶液和土壤空气组成的。即固、液、气三相物质组成。同一块地同一种土质的土壤颗粒结构及其空隙大小相对稳定,空隙间的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往往因为农事操作而有不同的比例变化。浇水后水多空气少,干旱的时候气多水分少。这就会直接影响到根系的生长以及土壤营养的活性等。下面,我们再透过概念看管理:1、相对湿度的变化和该空间内温度的变化有关系。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所以,大棚内一般早晨揭草苫的时候会发现蔬菜叶片上有露珠或水膜。晚上温度逐渐下降,空气相对湿度逐渐加强,根系吸水传导的速率也会下降,随着棚内空气湿度的增加,气温下降的

    31、速度反而会减弱,所以,晚上棚内维持较高的湿度利于气温的稳定,以避免低温对黄瓜的伤害。但空气湿度太大,以至于在黄瓜叶片上形成水珠或水膜的时候,也给很多病菌提供了侵染通道,病害随之加重。因此,冬季大棚内晚上的相对湿度维持在8590%为宜。白天,随着温度的回升空气相对湿度逐渐下降,水分蒸腾速率开始上升,但此时需要注意的是,水分蒸腾散失要和根系吸收和传导水分的速率相对应,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气温总比土温波动的大。白天棚内气温会随着光照的增强而迅速升高,但土温的回升往往慢一些,也就是说,蒸腾速率会因为气温的迅速回升也加快速度,慢速回升的土温导致根系吸水并不那么快。当地上叶片水分蒸腾明显高于根系对水

    32、分的吸收速率时,叶片就会出现萎蔫,即生理性缺水。我曾经见过某地大棚黄瓜冬季只浇水不放风,上午10点的棚内气温就达到38甚至40,瓜秧出现明显的焦枯缺水症状。所以,白天棚内的空气温度上升速率不能太快,要和土壤温度的回升以及根系吸水的速率相匹配,通过放风控制棚内气温进而控制空气湿度和叶片的蒸腾速率。黄瓜生长期,白天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0%左右为宜。需要注意的是,放风时不要一次性就开大口使棚内温度大幅下降,这样做很容易造成黄瓜“闪苗”,最好是根据棚内气温上升速率,逐渐加大放风口,开闭结合,使气温和湿度“温柔”的下降。把气温和相对湿度控制在适宜的指标范围内;2、黄瓜不同时期对土壤水分的需求不一样。定植时土壤中应该有较高的水分含量,缓苗以后根系生长加速,鉴于植物根系有向水生长习性,土层越深含水量越低,所以,此时应该逐渐控制浇水,使黄瓜幼苗的根系尽量先向纵深下扎。即“蹲苗”。但黄瓜本身的根系分布比较浅,蹲苗的时间也就不必“强人所难”。定植后一周左右浇一次缓苗水,再等到田间7080%的植株根瓜长到10公分时再酌情浇水,所谓酌情就是看地看苗,地就是土壤墒情,结瓜期的土壤墒情维持在相对含水量8090%,即手抓一把耕层的土壤握成团但挤不出水,放在胸前自然掉落在地上,土团未散开


    注意事项

    本文(温室大棚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解析综述.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