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17585956       资源大小:112.95KB        全文页数:9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docx

    1、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观察物体课 题观察物体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课时1课时教材解读本单元以“观察物体”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预习提纲1、借助实物、画图等活动理解并解决简单的图形问题。2、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化分组策略。教学流程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一、独立自学、谜语导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

    2、:“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二、互动交流(一)整体观察1、 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 你观察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学生汇报交流。学生自由走动,观察。汇报交流。3、解释应用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没有。提问: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样画?学生解释说明。(二)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1) 1、

    3、教师提问: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 学生离开座位自由观察。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总结学生的发言: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合作探究三、总结运用1、做教科书例22、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四、巩固或提高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作业布置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

    4、,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拓展应用教 学 反 思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课 题认识因数与倍数教学内容认识因数与倍数课时第1课时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与因数,找倍数;2,5,3倍数的特征;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计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倍数与因数

    5、时,限制在不是零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避免由此而带来的一些小学生尚不必研究的问题教学目标1.我能认识因数与倍数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2.我能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3.我能初步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概括、分析、比较的能力教学重点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认识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预习提纲 1、因数和倍数的定义通过自学课本第5页,我能解决下面问题我来说一说我还能举个例子我的提醒1 37=21,我们就说()和()是()的因数,( )是()和()的倍数2 82=4,我们可以说8是4的( )数,4和2是8的( )数2、找一个数的因数(自学课本第6页例2)我能找出下面各数的因数我的方

    6、法是我的发现18的因数有:通过观察我发现了,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其中最小的因数是 ,最大的因数是 16的因数有:30的因数有:教学流程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一、独立自学 学生独立完成预习提纲所提出的问题。老师巡视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二、互动交流学生互评学生同桌交流和小组交流。点评展示情况(必要时作适当补充)三、总结运用总结:如果a bc,那么:b 、c都是a的因数,a是c和b的倍数。思考并讨论总结50.84,能说5和0.8是4的因数,或4是5和0.8的倍数吗?2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能不能说“2是因数,12是倍数”。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

    7、”的联系和区别。3 倍数”与前面学过的“倍”的联系与区别。总结:我们这里说的因数和倍数是以“整除”为基础,如50.84,虽然等式成立,但不能说5和0.8是4的因数,或4是5和0.8的倍数。因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a是b的因数,反过来b就是a的倍数。“2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而不是“2是因数,12是倍数”。4 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的联系和区别。区分“倍数”与前面学过的“倍”的联系与区别。“倍”的概念比“倍数”要广。如我们可以说“15是3的5倍”,也可以说“1.5是0.3的5倍”,但我们只能说“15是3的倍数”,却不能说“1.5是0.3

    8、的倍数”。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四、巩固或提高下面说法对吗?如果不对说说理由并改正过来。364=9,所以36是倍数,9是因数。5 57是3的倍数。1是1,2,3,4,5的因数。分析对错的原因。教 学 反 思课 题一个数倍数的求法教学内容一个数倍数的求法课时第1课时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与因数,找倍数;2,5,3倍数的特征;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计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

    9、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倍数与因数时,限制在不是零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避免由此而带来的一些小学生尚不必研究的问题。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2、 掌握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3、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培养学生抽象的概括能力教学重点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预习提纲找一个数的倍数我能找出下面各数的倍数我的方法是我的发现4的倍数有:我是这样找4的倍数的:通过观察我发现了,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其中最小的倍数是 ( ) ,一个数( )最大的倍数5的倍数有:

    10、我是这样找5的倍数的:思考并讨论:你能把上面4或5的倍数全部写出来吗?为什么?教学流程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一、独立自学 学生独立完成预习提纲所提出的问题。老师巡视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二、互动交流学生互评学生同桌交流和小组交流。点评展示情况(必要时作适当补充)三、总结运用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四、巩固或提高( )最大的因数是18,最小的倍数也是18。( )最小的倍数是1。根据板书让生总结规律,并应用规律。教 学 反 思课 题2、5的倍数特征教学内容2、5的倍数特征课时第1课时教材解读这部分内容是在

    11、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从而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学生的分数运算是否熟练,取决于约分和通分掌握得是否熟练,而约分和通分是否熟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很快地根据分子、分母的特征看出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公因数,能不能很快地求出几个分数的分母的公倍数。因此,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1、能理解偶数、奇数的含义。2、能掌握2的倍数,5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3、能根据题目要求灵活地求出符合要求的数。教学重点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求出符合要求的数预习提纲2的倍数特征2的倍数有(每行

    12、写5个,共写20个)我发现了通过看课本9页,我还知道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数( ),不是2的数的数叫做 ( )数。 的数是2的倍数。讨论发现:先划去1至50中的所有的偶数,并观察剩下的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我发现了个位上的数是 都是奇数。2、5的倍数特征5的倍数有(写出10个):我发现了: 的数是5的倍数。3、2和5共同的倍数特征

    13、在24,35,67,90,99,15,60,75,106,130,521,180中,2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即是2的倍数同时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 ,观察同时的2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教学流程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一、独立自学 学生独立完成预习提纲所提出的问题。老师巡视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二、互动交流学生互评学生同桌交流和小组交流。点评展示情况(必要时作适当补充)三、总结运用总结: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包括0),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1)偶数的个位上是: 0、2、4、6、8。(2)奇数的个位上是: 1、3、5、7、9。让学生举例分别说出几个奇数和偶数。

    14、比较奇数和偶数个位的特征。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四、巩固或提高1、在15、26、32、15、51、24、47、30中:(1)能被2整除的有();(2)能被5整除的有();(3)能同时被2、5整除的有();2123456789能不能被2整除?96543210能不能被5整除?适时点拨,启迪。教 学 反 思课 题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课时第1课时教材解读这部分内容是在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从而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学生的分数运算是否熟练,取决于约分和通分掌握得是否熟练,而约分和通分是否熟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很快地根据

    15、分子、分母的特征看出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公因数,能不能很快地求出几个分数的分母的公倍数。因此,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1、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地判断出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2、能按要求找出符合要求的数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发现规律及概括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求出符合要求的数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预习提纲自学课本完成下面表格在14,45,46,16,81,19,21,384中3的倍数有:选择两个数说说你判断的方法:我是判断的:小结: 的数是3的倍数。教学流程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一、独立自学 学生独立完成预习提纲所

    16、提出的问题。老师巡视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二、互动交流学生互评学生同桌交流和小组交流。点评展示情况(必要时作适当补充)三、总结运用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几个常用数的倍数特征,了解倍数特征研究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四、巩固或提高1、在15、26、32、15、51、24、47、30中:(1)能被2整除的有();(2)能被5整除的有();(3)能同时被2、5整除的有();2、123456789能不能被2整除?96543210能不能被5整除?做总结归纳教 学 反 思课 题质数和合数教学内容质数和合数课时第1课时教材解读在小学阶段,只

    17、是让学生在因数、倍数的基础上初步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为后面学习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打下基础。在本单元,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并熟练判断20以内的数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教学目标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教学重点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质数、合数同奇数、偶数的区别预习提纲1、我能写出下面各数的因数数字因数数字因数11121231341451561671781891910202、我能根据因

    18、数的个数把上面数字进行分类只有一个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3、我能给上面分出类的数字取一个名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 ;有两个以上的因数的数 ;1 。教学流程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一、独立自学 学生独立完成预习提纲所提出的问题。老师巡视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二、互动交流学生互评学生同桌交流和小组交流。点评展示情况(必要时作适当补充)三、总结运用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是质数有三个或以上因数的数是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探究活动。找朋友同学们你们都学习了分解质因数吧?有些数的因数会由几个2或者几个3构成,或者由几个5构成,今天我们便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目的

    19、】通过游戏,锻炼学生的心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团体观念。【游戏刀具】用卡片制作数字标牌:2、3、5,每个标牌要做多个,数字越小数量越多。另外用小红旗作出6、8、15、10、9、4、25、27、30、50、125等数字旗。【游戏人员安排】2-3个学生做裁判,【游戏过程】1裁判随机选择1个数字红旗,譬如选择数字旗8。2下面的同学要快速的找到自己的朋友,3个数字标牌是2的同学要在数字旗下面集合。其它不是8的因数的同学要到另一个裁判身边集合!3游戏中带有2标牌的同学如果没有找到朋友,就要给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并选择一个数字朋友,如3,构成6,拿到一个数字旗6,进行下一轮游戏。4所有2和3的号牌同学再次组队

    20、,站在数字旗6的队伍中。5游戏中可以找多个朋友,譬如:同时找两个2或者两个5或者一个3一个5等等。6一个裁判在场边负责秩序!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四、巩固或提高1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最小的奇数是( )。220以内的质数有( )。二、判断148的全部因数是2、3、4、6、8、12、16、24和48,共有9个,所以是合数。( )2任何一个自然数最少有两个因数。( )3一个数如果能被11整除,则这个数一定合数。( )4一个自然数越大,它的因数个数就越多。( )适时点拨学困生。教 学 反 思课 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时1教材解读1、长方体、正方

    21、体的引出,直接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图形,不再从与平面图形的对比中引出。2、直观地、直接地给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概念。3、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学习的。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的自主发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精心组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教学重、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教、学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预 习 提 纲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2、长方体有几条棱?相

    22、对的棱有什么特征?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4、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5、正方体有几条棱?相对的棱有什么特征?6、正方体有几个顶点?7、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那几条?8、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教 学 流 程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一、独立自学结合预习提纲自学课本18-20页1、长方体和正方体由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2、什么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3、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二、互动交流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让学生分组讨论:用手摸一摸它们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每个面是

    23、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这些地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2、让学生分小组去数和量:数:它们分别有多少条棱? 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 学生观察。学生回忆并回答。3、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下的两个问题:(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4、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三、总结评价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

    24、、12条棱。2、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而正方体的6个面都完全相同,12条棱长度也完全相等。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四、巩固或提高1、完成同步指导上的相关作业。条件强化: 独立完成,核对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教 学 反 思课 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时1教材解读 教材加强了独立探索、动手操作,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让学生在展开后的图形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使学生把展开后每个面与展开前这个面的位置联系起来,更清楚地

    25、看出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和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教、学具准备 长方体纸盒和正方体纸盒预 习 提 纲1. 什么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2. 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3. 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教 学 流 程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一、独立自学结合预习提纲自学课

    26、本23_24页1、说出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3、展示教具,请同学们指出每个面的长、宽、高。二、互动交流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活动,交流各自方法。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上面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在6个面上。2、沿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剪开并展平3、演示:把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展开,剪去接头粘接处,贴在黑板上。也请每位同学把自己准备的长、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铺在课桌上。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5、学生分组研究计算的方法。6、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或长方体的表面积=(

    27、长宽+长高+宽高)27、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三、总结评价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1、把一个长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展开后,上下面面积相等=长宽2前后面面积相等=长高2左右面面积相等=高宽2,所以,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或=长宽2+长高2+宽高22、把一个长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展开后,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四、巩固或提高完成练习第1至11 题。 条件强化: 独立完成,核对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教 学 反 思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课时1教材解读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

    28、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教材加强了对体积概念的认识。教材通过学生更熟悉、更直观的“乌鸦喝水”的故事、石头放入盛水的杯子里的实验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为学生体会物体占有空间,理解体积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的大小,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概念。学习目标1、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3、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教、学具准备前置作业、多媒体设备、红笔、12个体积1厘米的小正方体预 习 提 纲1、什么叫做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3、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教 学 流 程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一、独立自学结合预习提纲自学课本27至31页。1、1米、1分米、1厘米是( )单位。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是( )单位。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