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专题0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03期中考历史真题分类训.docx

    • 资源ID:1757825       资源大小:968.98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专题0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03期中考历史真题分类训.docx

    1、专题0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03期中考历史真题分类训2020年中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0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考点01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1(2020年山东临沂)根据近代考古发掘,在台湾台南县出土的黑陶,高雄市出土的彩陶,质地、形状同大陆东南沿海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十分相似;特别是一种几何形花纹的陶器,和福建一带的原始文化有着相同的特征。据此可以判断,台湾和大陆的联系开始于A史前时期 B尧舜时期 C夏商时期 D三国时期【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质地、形状同大陆东南沿海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十分相似”等信息可知,黑陶和彩陶在我国河姆

    2、渡、半坡居民时期存在,并且台湾出现的黑陶、彩陶与大陆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很相似,说明台湾和大陆在史前时期已经有联系,A项正确;尧舜时期处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大约4000多年,晚于史前文明,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夏朝的建立,中国进入了古代文明的时代,而材料内容体现出台湾与大陆在史前时期已经有了联系,C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台湾与大陆在史前时期已经有了联系,而不是三国时期,D项错误。故选A。2(2020年湖南张家界)向阳中学某历史研学小组计划暑假实地考察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的生活遗址。他们应该去的地方是A周口店遗址 B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元谋遗址【答案】A【解析】考查点:北京人。解题思路:紧

    3、扣“北京人的生活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A符合题意;半坡遗址生活的是半坡原始居民,排除B;河姆渡遗址生活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排除C;元谋遗址生活的是元谋人,排除D。故选A。3(2020年黑龙江龙东)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间,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还学会使用打制石器的古人类是A北京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马坝人【答案】A【解析】考查点:北京人。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的生活时间、会使用天然火、会使用打制石器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京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

    4、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A正确;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B错误;蓝田人大约生活在100万至50万年前,C错误;马坝人,距今12.95万年至13.5万年,D错误。综上故选A。4(2020年海南节选)2019年7月6日,浙江良渚古城遗址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世界遗产公约的保护。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文化遗产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组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显示:迄今为止,中国已有77个项目先后入选世界物质文化遺产

    5、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长城、都江堰一青城山、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京剧等。(1)将材料中提及的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并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物质文化遗产:_非物质文化遗产: _(2)请就其中的“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写一篇介绍短文。(提示:要求涉及位置、时间、出土文物、地位或影响等方面内容,80字左右,)【答案】(1)物质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长城、都江堰_青城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京剧。(2)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距今约70万-20 万年,遗址发现了大量古人类化石和石器,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解析】(

    6、1)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如材料中的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长城、都江堰一青城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如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京剧。(2)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介绍周口店要涉及位置、时间、出土文物、地位或影响等方面的信息,如: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距今约70万- -20 万年,遗址发现了大量古人类化石和石器,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考点02 原始农耕生活1(2020年广东深圳)中华文明主要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如图所示的文物出土于A长江流域 B珠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辽河流域【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7、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会制造彩陶。故如图所示的文物出土于黄河流域。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故选C。2(2020年湖北恩施)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于研究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考查点:半坡居民。解题思路:依据题干的“人面鱼纹彩陶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会烧制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用于研究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故C符合题意;半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排除A;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排除B;司母戊鼎是商朝的青铜器,排除D。故选C。3(2020年福建)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

    8、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A出现原始农业 B进入青铜时代C实行分封制度 D掌握冶铁技术【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粟谷”可知,这是农作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出现原始农业,故A符合题意;夏商周是青铜时代,故B不符合题意;西周实行分封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春秋时,掌握了冶铁技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4(2020年湖北宜昌)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所代表的良渚文化具有“稻作、礼玉、黑陶”等特征。与良渚文化特征类似的文化遗址是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红山遗址 D大汶口遗址【答案】B【解析】考查点:河姆渡遗址。解题思路:本题要结合遗址的典型历

    9、史依存分析。河姆渡遗址发现栽培水稻的遗迹,有陶器、骨器、石器等大量珍贵文物,故B符合题意;半坡遗址发现世界最早栽培粟的痕迹,排除A;红山遗址是华夏文明最早的遗迹之一,没有发现稻作遗迹,大汶口遗址没有发现稻作遗迹,排除CD。故选B。5(2020年青岛)西安市东部有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最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6000年。这一遗址是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安阳殷墟【答案】B【解析】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故这一遗址是半坡遗址,B符合题

    10、意;河姆渡遗址是在浙江,A排除;二里头遗址是夏朝的遗址,位于洛阳,C排除;安阳殷墟是商朝遗址,位于河南,D排除。故选择B。6(2020年内蒙古赤峰)据考古发现,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内蒙古赤峰兴隆洼遗址等,都发现了早期栽培粟和黍的遗存,时间在距今10000年至8000年前。其中粟是下列哪一远古先民栽培的作物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半坡居民最早栽培了粟,C符合题意;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属于史前人类,尚未开始农作物栽培,排除AB;河姆渡局面最早栽培了水稻,排除D。故选C。考点03 远古的传说1(2020年海南)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11、。下图所示的重要战役是A阪泉之战 B牧野之战 C涿鹿之战 D巨鹿之战【答案】B【解析】根据“周”、“牧野”等信息可知图示内容反映的是牧野之战,前1046年,武王伐纣,发生牧野之战,商灭亡,西周建立,故B符合题意;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均发生在传说时代,故AC均不符合题意;巨鹿之战,消灭了秦军主力,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04 夏商周的更替1(2020年山东临沂)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这里“天下为家”的含义是A天下为大家所共有 B天下为一家所私有C天下一家和睦团结 D天下处处可以成家【答案】B【解析】礼

    12、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这里“天下为家”的含义是天下为一家所私有。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死后,启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了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所以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2020年黑龙江龙东)西周为了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确立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是A郡县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答案】D【解析】考查点:分封制。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西周”、“周王根据血缘

    13、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确立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以后,为巩固统治,周天子对宗室、功臣和旧贵族授民授疆土,同时诸侯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如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D正确;郡县制是秦朝建立后的地方性质制度,郡县长官均有中央任免,A错误;世袭制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与材料无关,B错误;禅让制是在原始部落时期统治者更迭的方式,与材料无关,C错误。综上故选D。3(2020年广东)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商王武丁夫人墓)中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与新疆和田玉的成分一致。据此推测合理的是A中原与

    14、西北地区存在联系 B中外科技交往历史悠久C丝绸之路的开辟始于商朝 D商朝统治中心远及新疆【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中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与新疆和田玉的成分一致”由此推测该玉器有可能来自西北的新疆,进而推测在商朝时,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联系,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外科技文化与交流,排除B;丝绸之路开辟是在汉朝,排除C;,商朝统治中心在今天河南一带,排除D。故选A。4(2020年陕西节选)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中处是_;【答案】镐京 【解析】根据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可知,中处是镐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在今陕西西安)。考点05 青铜

    15、器与甲骨文1(2020年宜宾)通过甲骨文字形举例,可以发现甲骨文A字形不具延续和传承性 B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C造字法最主要为假借字 D文字载体多数是青铜器【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故B正确;甲骨文字形具延续和传承性,故排除A项;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甲骨文中40%都是象形字。故排除C项;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故排除D项。故选B。2(2020年山东潍坊)观察如图,对其中文字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 B体现了最原始的造字法C发现地集中在

    16、长江流域 D主要记载了夏朝的历史【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可知,图片中的文字是甲骨文的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记事在龟甲或是兽骨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由此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图片信息,反映了人的造字方法是象形。选项B符合题意;世界上公认最早的文字是出现在古代中东地区的楔形文字,A排除;甲骨文发现地集中在河南安阳一带,C排除;甲骨文主要记载了商朝的历史,D排除。故选B。3(2020年湖北恩施)春秋战国

    17、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社会变化的是A甲骨文开始用于记事 B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诸子百家,思想大争鸣【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甲骨文开始用于记事是从商朝开始的,春秋战国是东周时期,A符合题意,故选A;BCD都是春秋战国时出现的社会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考点06 动荡的春秋时期1(2020年青岛)“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A周王室势力大减 B周朝即将灭亡C分封制得到巩固 D周朝政局稳定【答

    18、案】A【解析】根据材料“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周王室势力大减,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BCD的内容,排除。故选A。2(2020年山东菏泽)如图农具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A BC D【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扩大、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发展,所以B项符合题意;骨耜是河姆渡人从事水稻种植的主要生产工具,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耧车是西汉时期的播种工具,所以

    19、C项不符合题意;曲辕犁是唐朝时期农民改进的耕地工具,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考点07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2020年青岛)人文胜迹满载历史,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漫步在成都平原,我们可以感受到下列哪一人文胜迹的魅力A长城 B都江堰 C灵渠 D紫禁城【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誉。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故B项错误;长城在北方,灵渠沟通了湘水和漓水,紫禁城在北京,ACD和成都平原无关,排除;故

    20、选B。2(2020年山东临沂)如图所示的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图中“分水堤”东面的江水主要用于A分洪 B水运 C排沙 D灌溉【答案】D【解析】根据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都江堰。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仍然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作用。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分水堤”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用于分洪,内江用于灌溉,因此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

    21、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3(2020年广东)如图是战国时期主要农业地区分布图,其中农业发达区主要分布在A农牧分界线以北 B汉水流域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长江以南【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看出,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即今天的河南、山东等省区。故C正确;根据图片显示农牧分界以北不是农业发达区,故排除A项;汉水流域和长江以南还是不是农业发达区,故排除BD项。故选C。4.(2020年山东临沂节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摘自战国策(1)材料一中“商君治秦

    22、”是指历史上哪一重大改革事件?“诸侯畏惧”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各诸侯国的结局如何?【答案】(1)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结局:公元前221年,被秦国所灭。【解析】(1)根据材料“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商君治秦”是指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事件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诸侯畏惧”的原因是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当时各诸侯国的结局是最终于公元前221年,被秦国所灭。5(2020年黑龙江

    23、龙东节选)穿越时空的伟大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结合图片“水利工程促发展”,写出李冰修筑的这项水利工程名称。它使哪一地区成为“天府之国”?【答案】(1)都江堰;成都平原。【解析】(1)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地区成为“天府之国”。都江堰是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仍然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作用。6(2020年内蒙古赤峰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24、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三(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君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写出一点即可,不得照抄材料原文)【答案】(2)统一度量衡,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答出一点即可)【解析】(2)根据“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可知商鞅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统一度量衡;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任答其中一点即可。6(2020年内蒙古包头节选)材料一:(1)指出材料一中图2到图3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种历史发展趋势形成的原因。【答案】(1)由分裂到统一。原因:各诸侯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乱: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商鞅变

    25、法为秦国统-全国奠定了基础:秦王赢政招募各国人才,积极策划统大计。【解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由分裂到统一。根据所学可知,原因有,各诸侯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乱,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商鞅变法为秦国统-全国奠定了基础,秦王赢政招募各国人才,积极策划统大计。考点08 百家争鸣1(2020年江西)他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他代表的学派是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答案】A【解析】据题干“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

    26、应自然;世界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A正确;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B排除;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C排除;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民互爱互利。D排除;故选A。2(2020年广东深圳)我们的先人很早就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孔子说:“钓而不纲,戈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这一观点出自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答案】A【解析】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A符合题意;老子创立道家学派,B排除;墨子创立

    27、墨家学派,C排除;孔子与法家无关,D排除。故选择A。3(2020年山东潍坊)国家博物馆举办“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用九幅画勾勒出孔子的一生。其中最能体现孔子教师身份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考查点:伟大教育家孔子。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最能体现孔子教师身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中最符合要求的是杏坛设教。公元前522年,孔子三十而立,开始创办平民教育,收徒讲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杏坛”实际是指“孔子讲学的地方”。C正确;“为政鲁国”和“周游列国”体现的是孔子为施展“德政”政治抱负所做的实践。AD错误;退修诗书反映了孔子从事整理文献工作。与题不符,B错误。综上故选C。4(2020

    28、年湖北孝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既是大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选出属于其教育思想的一项A无为而治 B有教无类 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答案】B【解析】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所以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一项是有教无类,故选B;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排除A;依法治国是法家思想,排除C;兼爱非攻是墨家思想,排除D。故选B。5(2020年湖北鄂州)读下表表中对人物“主张”的表述错误的是A(1) B(2) C(3) D(4)【答案】D【解析】考查点:百家争鸣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孔子主张以德治国,(4)说法错误,本题是逆向思维选择题,故D

    29、符合题意;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认为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故排除A项;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故排除B项;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故排除C项。故选D。6(2020年福建)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其理论依据所属的学派是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兵家【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其理论依据所属的学派是法家。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所以变法理论依据所属的学派是法家,B项符合题意;A项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排除;C项主

    30、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孙武春秋晚期兵家的鼻祖,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排除。故选B。7(2020年辽宁营口)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民法典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答案】D【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以法治国”,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符合题意;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A不符合题意;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孔子的教育成就有: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了教育对象;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以便“温故而知新”。B不符合题意;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C不符合题意;故选D。8(2020年广东)“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有为”。这体现的是A法家的“法治”思想 B儒家的“仁政”思想C道家


    注意事项

    本文(专题0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03期中考历史真题分类训.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