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

    • 资源ID:1757307       资源大小:51.42KB        全文页数:6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

    1、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湘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训练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其中,“生命世界”有2个单元、7课书;“物质世界”有1个单元、5课书;“地球与宇宙”有2个单元、8课书。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1)“生物与环境” 此单元包括“一棵顽强的小树”、“从南橘北枳说起”、“走进池塘”、“假如大树都倒下”4课书,主要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生物的生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法是实验、观察、调查、阅读科技史等。

    2、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78课时。(2)“营养与健康”此单元包括“食物中的营养”、“消化与吸收”、“饮食与健康”3课书,围绕人的生存逐层递进地展开研究,主要的学习方法是问题驱动、实验、调查、测量等。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67课时。(3)“地表变化的奥秘”此单元包括“地表在变化”、 “地震”、“火山”、“岩石也变化”、“走近矿产”以及“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6课书,重点介绍了引起地表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教材提供的事实或数据进行判断和推理。如:推测喜马拉雅山曾经发生的变化,推想喷发过后的火山山体外形,推测煤的形成等。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89课时。(4)“能量”

    3、此单元按照“总分总”的结构编排了“能量家族”、“热能变、变、变”、“电表转呀转”、“太阳能的利用”、“打开能源宝库”5课书,通过观察、实验、阅读科技史、调查、制作、设计等方法,指导学生认识能量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和能量的相互转化。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78课时。(5)“月球”此单元包括“探索月球的秘密”和“月有阴晴圆缺”2课书,旨在通过观察、猜想、阅读科技史、模拟实验等活动,引领学生探究月球的奥秘,了解关于月球的更多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23课时。(6)“我们怎样做判断”此单元是先通过案例及本学期回忆整理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出进行推理判断的方法,然后引领学生将总

    4、结的方法理论进行又一次的运用。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2课时。二、本学期教学目标科学探究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能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进行推理和判断,能将推理判断的思维过程转化成语言并能有条理地叙述。能够及时修订、完善自己的假设和计划,比较熟练地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并能用于实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实验、设计并制作简单的科学模型和科技作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科学知识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懂得食物链的含义;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

    5、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的现象;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从各种媒体上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知识。三、教学措施1、抓住重点单元、重点课,落实本册的能力训练重点。2

    6、、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3、发挥科技史的教育作用。4、围绕研究课题,开发、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5、继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四、教研课题(略)五、承担教研课的计划内容(略)六、教学进度安排(每周3课时)周次日 期教 学 内 容18.319.6拟定计划,常规再宣,翻阅新书,一棵“顽强”的小树29.79.13从“南橘北枳”说起、走进池塘39.149.20(中秋假),假如大树都倒下49.219.27第一单元复习,食物中的营养59.2810.4(国庆假),消化与吸收610.510.11饮食与健康,第二单元复习,探索月球的秘密710.1210.18月有阴晴圆缺,地表在变化810.1910

    7、.25地震,火山910.2611.1岩石也变化,走进矿产,1011.211.8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期中考试1111.911.15期中考试情况分析1211.1611.22能量家族,热能变、变、变1311.2311.29电表转呀转,太阳能的利用1411.3012.6打开能源宝库,第四单元复习1512.712.13我们怎样做判断,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1612.1412.20第五单元复习1712.2112.27复习1812.281.3(元旦假),复习,期末考查191.41.10总结表彰,放假湘版科学六上教案 全册穿插版 新学期的话教学目标1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2本学期的相关要求。3激发学生学习科

    8、学的兴趣。教学准备1上期期末测试试卷。2课件:神秘的月球。教学过程1新学期的问候2对转入的新生的关注3对学生进行分组,全班60人,分为15组,每组4人,一般情况以此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特殊情况另行调整,在每次学习活动中会要对小组进行评价,老师都会做好记录,期末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4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教师讲解上期期末测试试卷。(试卷内容略)5学生自由翻阅新书。6简单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本册教材以“生存和环境”为主题,以训练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

    9、动。其中,“生命世界”有2个单元、7课书;“物质世界”有1个单元、5课书;“地球与宇宙”有2个单元、8课书。7播放课件:神秘的月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第1单元 生物与环境 1. 一棵“顽强”的小树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情感 态度、价值观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STSE) 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准备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

    10、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一教学导入: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3. 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二活动 根总是向下生长吗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

    11、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5布置任务: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下星期交流。三活动 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1摆出问题。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3汇报、交流、完善。4组装实验装置。5布置任务: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四活动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1学生设计方案。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3保护盆栽植物,坚持研究。(注:三个活动可以让每小组选定其中的1个进行研究即可)第2单元 营养与健康 1.食物中的营养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用圆形统计图统计午餐中各类食品所占比例,并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认真、细致、严谨的

    12、科学态度,开展科学探究活动。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科学知识1知道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2了解检测食品中蛋白质、淀粉、脂肪的简单方法。3了解食物金字塔,懂得平衡饮食的重要性和方法。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牲畜不科学的饲养方法以及庄稼不科学的种植方法,会污染食物,这样加工后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一教学导入1提问:我们经常食用的食品有哪些?饥饿时身体的感受如何?2学生回答。3质疑:我们从食物中可以获得哪些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营养呢?4过渡:让我们从我们的午餐开始调查吧!二活动 午餐吃了什么1学生明确并统一本课中的食物分类方法:主食类、肉食类、蔬菜类、水果类2学生汇报各自午餐

    13、中所吃的食物。3将各自午餐中所吃实物分类记录在记录表中。4指导学生分析各类食品总量所占比例并制成圆形统计图。5对学生所制图的合理性、美观性进行评价。三活动 检验食物中的营养1过渡: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知道了我们所吃的各类食物在总量当中的比例,其实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和脂肪。2提问:怎样检验我们的食物中是否存在这些营养成分呢?3学生发表看法,教师作结:让我们设计实验来检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4教师补充介绍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辨别方法并强调查阅资料的重要性。5布置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选题制定相应的计划。第2单元 营养与健康 1.食物中的营养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设计实验检

    14、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开展科学探究活动。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科学知识1知道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2了解检测食品中蛋白质、淀粉、脂肪的简单方法。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牲畜不科学的饲养方法以及庄稼不科学的种植方法,会污染食物,这样加工后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教学准备分组材料:酒精灯、镊子、碘酒、纸被检测食品:馒头、米饭、肉、煮熟的鸡蛋清、生(熟)土豆块、生(熟)胡萝卜、花生米、瓜子等。注意:根据学生实验实际消耗提供食品,避免浪费。也可以选择过期不能食用的食品进行实验,但实验前要向学生说明食品来源,避免误食。一教

    15、学导入1讲述:上一节课我们让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选题制定相应的计划,现在请大家来说一说吧。2学生汇报。3完善计划。二学生实验1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注意安全、随时作好实验记录。2停止实验。3汇报实验现象。填好教材第22页的表格。4教师组织学生评介:哪一组实验开展得最好。5讲述:食物中主要包括6大营养成分,除课上学生们研究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外,还包括:盐类、维生素、水。对于盐类、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检测很难进行,让我们课后查阅资料进行了解吧。第2单元 营养与健康 1.食物中的营养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根据食物金字塔合理设计食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开展科学

    16、探究活动。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科学知识1了解食物金字塔,懂得平衡饮食的重要性和方法。2掌握人体消化器官的位置及名称,初步了解一些消化器官消化与吸收的原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牲畜不科学的饲养方法以及庄稼不科学的种植方法,会污染食物,这样加工后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教学准备学生午餐的饮食情况表。一教学导入讲述:我们调查了我们所吃的实物,也知道了各种实物中所含营养成分,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营养搭配合理呢?二活动 食物金字塔1阅读“食物金字塔”。2讨论,获取信息:食品的种类应丰富,不同的食品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营养物质。各种食品,应合理搭配,健康饮食应做到不挑食、不偏食。3对照自己的食谱,查

    17、找问题。(1)学生拿出午餐饮食情况表对照食物金字塔,检查自己的饮食是否合理(2)学生交流,说出依据。4设计科学食谱,说明合理性。(1)学生修改自己的食谱或制定新的食谱。(2)交流自己的设计并阐述为什么这样设计。(3)评介食谱的合理性。(4)教师应鼓励学生将科学合理的食谱推荐给学校食堂,或爸爸妈妈,同时开始改变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第1单元 生物与环境 1. 一棵“顽强”的小树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情感 态度、价值观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

    18、水性、向光性。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STSE) 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准备观察记录及所观察的实验装置。课件:有关自然界植物的向性运动。一教学导入:上星期我们组装了一些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观察,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二交流各组装置所观察到的情况1各小组出示实验记录。2小组成员汇报观察情况,要求:语言简洁、过程清楚。3各小组出示各自的装置。4各小组归纳各自的结论,要求:思维严密、条理性强。三活动 自然界中的植物1出示课件:有关自然界植物的向性运动。2提问:从课件中你看到了一些什么现象?3学生汇报。4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5交流后明确:自然界的植物都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四拓展 走进大自

    19、然,观察各种各样的植物,把它们有关向性运动的现象画下来、记下来或者拍下来。第1单元 生物与环境 2.从“南橘北枳”说起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通过调查了解水果出产的地域性,并能初步类推理解各种植物都生存在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里。2能根据身边一些植物的特点,分析它们是怎样与环境相适应的。3能通过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了解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1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2意识到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科学知识1.知道植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环境,植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影响。2.知道植物的结构特点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注环

    20、境对生物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教学准备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对应的生物图片。课前布置学生去水果摊贩那里调查水果的产地。一教学导入 1教师讲解:“南橘北枳”的故事。2学生观看橘和枳的照片。3提出问题:为什么淮南的这种橘树在当地能结出又香又甜的果实,而移植到淮北就只能结出又酸又苦的枳呢?4学生猜想。5联系到身边可以找到的水果它们都是本地生产的吗?是不是也会存在这种现象呢?6让我们通过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来开始研究吧。二活动 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1出示课前学生去水果摊贩那里调查水果的产地的调查表。2引导学生按照产地给这些水果按地域进行简单分类。3提问:有没有来自南方的苹果和北方的香蕉?4引导学生对

    21、此发表自己的看法。5得出结论:植物的生存是有地域性的,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南方,而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北方。6指导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进一步探讨植物具有地域性的原因。 明白:阳光、水分、温度、土壤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不一样,这决定了它们只能在一定的环境中得以生存;植物对这些要素需要的特殊性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各地的环境决定了当地植物种类的分布。简单的说,也可以总结成一句话:环境造就了具有特殊习性的植物,环境也决定了植物种类的区域性分布。7结合教材第8页图片上的植物,帮助学生理解指南车信箱中所介绍的“择地而居”的知识。三活动 它们来自哪里1提出问题:现在,人

    22、们根据需要进行了大量的移植植物。观察我们周围的植物,请根据它们的特点,推测它们来自怎样的地区,并说一说做出推测的理由。2学生讨论。3交流各自的推测。四布置作业:有些植物的原产地,学生难以进行判断,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去查证。第1单元 生物与环境 2. 从“南橘北枳”说起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通过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了解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1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2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科学知识1.知道生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环境,生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影响。2.知道生物的结构特点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科学、技

    23、术、社会、环境关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教学准备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对应的生物图片。有关鸟类适应环境的资料。一教学导入1提问:你能举出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吗?2学生举例。3过渡:动物是否也具有这样的特性呢?二阅读 动物怎样适应环境1学生阅读第9页教材。2明白:动物和植物一样,它们的生存也受到环境的影响。3说一说:你还知道其他动物适应环境的事例吗?请说一说。三活动 了解鸟类是怎样适应环境的1出示各种鸟类的图片。2提问:这些图片中的鸟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他们分别适应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3学生讨论。4教师提供有关鸟类适应环境的资料,协助学生完成底10页的记录表。四布置作业 鼓励学生

    24、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关注更多的生物群体,课后留心观察各种动、植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适应当地环境的。第1单元 生物与环境 3.走进池塘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发现生物之间互为食物的关系,并能以食物链的方式予以表现。2能模拟池塘制作生态瓶研究池塘生物之间的关系,并坚持长期观察和记录。情感 态度、价值观能正确看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科学知识1.知道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的重要关系。2.知道食物链的基本特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初步体会到生物是环境的一部分,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教学准备池塘生态挂图、池塘有关生物的图片、制作生态瓶的材料。一教学导入 1教师出示池塘群落的挂图,引导学生观察。2提出问题:小

    25、池塘里生活着各种生物,它们是怎样生活在一起的呢?二活动 池塘里的生物吃什么1出示鱼、水虿、孑孓的图片,提问:说一说它们都吃什么?2学生汇报。3教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把它们的食物关系排列出来吗?4学生进行食物关系的排列:浮游生物孑孓水虿鱼。强调“箭头指向谁就是被谁吃”。5提问:你有什么发现?6总结:这种食物关系就像链子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事物链。7学生练习写出池塘里、草原上、森林里的一些食物链。8分析多条食物链,提问:你发现这些食物链的共同特点吗?9明确:食物链总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三指南车信箱 池塘里的微生物1学生阅读。2教师向学生补充介绍池塘里的微生物

    26、:池塘里的植物、动物大多能通过肉眼直接看到,微生物却是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的,但微生物又是池塘里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员之一,它们在池塘群落的能量传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四活动 把池塘搬回家1过渡:为了便于我们观察池塘,我们可以在家里制作一个模拟的“小池塘”。2要想把池塘搬回家,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怎样做?3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完善自己的设想。4组装实验装置。5写出模拟池塘中各生物的生存状况和影响它们生存的因素。6做好观察记录,并及时整理,分析池塘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第2单元 营养与健康 2.消化与吸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通过咀嚼馒头,使学生感受到牙齿的切割作用,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2能用自

    27、己的语言说出食物的消化的过程。3能举例说出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使学生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2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能够科学地看待身体的变化。科学知识1通过亲身感受,使学生了解到口腔有消化作用。2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是由:口腔、食管、肝脏、胃、小肠、大肠等组成。教学准备分组材料: 可以食用的馒头、米饭等淀粉含量多的食品。一教学导入1提问: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包括哪些?2学生回答。3教师追问:这些营养成分又是如何被人体所吸收的呢?4过渡:让我们开始对人体消化器官的研究吧。二活动 咀嚼馒头1摆出问题:将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多嚼几次,感觉一下,

    28、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交待注意事项(进食前要洗手,进食时不要混食),学生分组行动,组内交流感受。3以小组为单位作好整理进行汇报。4分析口腔有哪些消化作用。5明确:(1)首先牙齿将馒头有切断,大块的馒头变为小块。(2)唾液可以使干的食品变得湿润,便于食物的下咽。(3)经过咀嚼的馒头慢慢变甜6阅读指南车信箱:明白:了解到经过咀嚼的馒头慢慢变甜是唾液中淀粉酶在起作用,它将淀粉分解为人体可以吸收的物质。让学生懂得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7提问:人体对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是如何进行的呢? 鼓励学生课后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的方法继续学习。三活动 咀嚼后的馒头哪去了1过渡:咀嚼后的馒头哪里去了?2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

    29、学生掌握食品经过的消化道有:口腔、食管、胃、大肠、小肠。告之学生肝脏是重要的分泌消化液的器官。3学生活动:以组为单位找一找我们的消化器官在身体中的位置。4填好教材第25页的填充题。第2单元 营养与健康 2.消化与吸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的过程。2能举例说出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人体的消化与吸收过程,能够科学地看待身体的变化。科学知识1了解小肠内表面的结构,知道小肠绒毛的作用。教学准备分组材料: 约90厘米长的线绳一根。一教学导入1提问:食品是怎样经过我们的消化道的?2学生回答。3过渡:食物到达胃里之后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阅读关于胃功能的早期研究。二阅读 关于胃功能的早期研究1学生阅读教材内容。2提问: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收获?3学生谈体会。4教师作好小结,让学生了解胃功能,以及关于胃功能的早期研究。从而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