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强烈推荐公园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研究建议书正文.docx

    • 资源ID:17548308       资源大小:45.81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强烈推荐公园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研究建议书正文.docx

    1、强烈推荐公园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研究建议书正文公园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议书1.总论 11.1项目名称 11.2建设单位 11.3编制原则 11.5建设地点 41.6建设期限 41.7建设内容 41.8投资估算 51.9效益分析 51.10技术经济一览表 5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72.1项目由来 72.2基本情况介绍 82.3项目建设背景 132.4项目建设必要性 152.5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63.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183.1拟建地址状况 183.2拟建地址的建设条件 184.建设内容、规模及工程方案 204.1建设内容及规模 204.2建设内容技术方案比较及确定 214.3河流水质净化工艺

    2、选择 294.4河流水质净化工艺流程 294.5主要构筑物及设备参数 294.6附属工程及配套设施 345.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75.1投资估算依据 375.2投资估算表 375.3资金筹措方案 376.效益分析 386.1环境效益 386.2经济效益 386.3社会效益 387.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的安排 407.1施工条件 407.2进度计划 408结论与建议 428.1结论 428.2建议 421.总论1.1项目名称泸州市龙马潭公园生态环境保护项目。1.2建设单位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民政府1.3编制原则(1)政府引导、公众参与的原则泸州市龙马潭区公园生态环境保护以“全面规划、积极参与”

    3、的方式开展。公园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涉及面广、问题复杂,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主要是地方政府为主,财政资金重在引导,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鼓励开放性资金投入。(2)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龙马潭公园环境问题特别是地表水环境问题成因复杂,许多历史遗留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按照规划,优先解决流经公园的龙溪河地表水、景区污染治理等影响面大的突出问题;再做出环境整治方案,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积极探索适合该项目特点的治理经验与技术,不断提高治理成效。(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按照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提出不同的建设思路、标准和要求,选取环保适用技术,保障龙马潭区公园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预期成果

    4、。(4)立足现状,适度超前的原则针对龙马潭区公园建设进展、建设规模、建设规划,结合现有的基础设施和水体状况,实事求是地对水体进行改造,针对现有的流经公园的龙溪河水体进行引流,通过跌水曝气和建立湿地公园的方式改善龙溪河水质;同时加强对龙溪河沿岸公园企业进行整治。治理规模以现有龙溪河流量为基准,同时参考龙溪河历史最大流量设定本项目规模。(5)实事求是,适度宽松的原则 根据龙溪河水体水质状况,确定处理后龙溪河水质达到风景区观水质指标要求,根据拟选的建设地地势和面积确定处理工艺。1.4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实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29日实施);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发36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38号,2000年11月26日实施);7月1日实施);施);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2003年9月1日实施);农村给水设计规范(CECS82:96);农村生

    6、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10年2月28日实施);全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纲要(环发2007192号,2007年12);四川省排水管理条例(2009年6月1日实施);日实施);年1月1日实施);四川省生态乡镇、生态村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试行);关于三峡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的批复(国函2001147号);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修订本)(2008年1月修订);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川环办函201185号); 城镇分散型水污染物减排实用技术汇编,2009年1月1日中国环境科学出出版社;1.5建设地点建设地点:泸州市

    7、龙马潭区城北郊鱼塘镇境内。建设条件:拟选点距离龙马潭公园中心小岛约500m;不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地势高低起伏,有利于水力提升和泄流;土地属非基本农田保护区。1.6建设期限建设期限:2012年2013年;建设周期:12个月1.7建设内容 水质改善工程 处理规模:新征土地90亩,打造人工湿地公园; 处理工艺:人工湿地处理工艺; 配套工程 拦河大坝:新建40m长拦河大坝,坝高约3.5m;。 两岸河堤及景观绿化:新建拦河大坝至下游景区两岸河堤建设,河堤总长度约8km,采用鹅卵石和条石结合方式,同时改造沿河堤两岸绿化,改变现有高大落叶乔木和竹类植被,河两岸种植草皮植被来增加绿化,防止树叶落入水中腐烂影

    8、响水质。 景区及湿地公园环境整治:同时加强景区生活辅助设施、餐饮等服务行业的环境综合整治,景区垃圾不得直接投入龙溪河,设置垃圾收集、清运设施。 景区上游龙溪河环境整治:加强龙溪河上游工业企业、养殖等对龙溪河水质有影响的行业整治,保证景区来水水质安全。 景区及湿地公园联通桥梁建设:新建两座连接现有景区中心岛与入口和现有景区与湿地公园桥梁,便于景区之间互通,方便游客观赏。1.8投资估算泸州市龙马潭公园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总投资11300万元,资金来源于两方面:财政补贴和招商引资,比例按:20%:80%。即财政补贴资金2260万元,招商引资9040万元。1.9效益分析本项目属于社会公益性环保工程,它创造

    9、的效益以环境效益为主。工程建成后,可较大改善了龙马潭公园景区水环境现状,对缓减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10技术经济一览表表1-1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 目单位数量备 注一项目范围1湿地公园面积亩902公园总规划面积亩500二年运行时间小时8760运行24hd三净化水量m3h1000四交通设施1道路km82联通桥梁座2五总投资万元11300六年收益万元2000七年利润万元1000八投资回收期年11.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项目由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关系社会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社会稳定的大事。十多年前四川省人大就提出治理沱江污染,按照省委、省政府彻底

    10、治理岷江、沱江、嘉陵江污染的布置,其“三江”支流的污染也十分严重,“三江”32条小流域已纳入污染重点整治范围。“十二五”期,环境保护是我国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流域污染整治,特别是长江三峡及其上游流域。龙溪河作为泸州长江段的主要支流,其水质状况对长江水质有较大影响。龙溪河发源于永川县宝峰乡,在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峰乡入境,经泸州市龙马潭区东部地区于龙溪口注入长江。全长97公里,境内82公里。龙马潭区的工业区、生活区主要分布于龙溪河流域,约有三分之一的集镇生活、生产污水排入龙溪河及长江。现阶段龙溪河水质在龙马潭区境内接纳城镇、农村生活源所排放的污染物,水体污染严重,长期处于超标状态。龙溪河流域各乡镇概化

    11、图见2-1。图2-1 龙溪河流域各乡镇概化图为进一步加强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工作,保护和改善三峡库区的水环境质量,确保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加大库区及其影响区水环境保护投入,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环境保护部组织对四川省上报的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进行了审核,按照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川环办函201185号)要求,龙马潭区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及影响区。龙溪河属长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永川县宝峰乡,在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峰乡入境,经泸州市龙马潭区东部地区于龙溪口注入长江。全长97公里,境内82公里。积雨面积5

    12、21km2,境内507km2。多年平均河口流量6.7m3s。龙马潭区环境保护局积极响应,结合实际,为充分搞好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确保龙溪河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地水环境压力,按照国家环境保护部及四川省环境保护厅的统一部署,龙马潭区环境保护局分别对境内的长江流域及其一级支流龙溪河流域4个乡镇(罗汉镇、石洞镇、特兴镇、鱼塘镇)开展了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以期改善龙溪河流域水环境。2.2基本情况介绍2.2.1龙马潭区基本情况简介1.自然环境概况(1)地理位置泸州市龙马潭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泸州市中部,地处东经1051919至1053350,北纬285217至290425,长江、沱江北岸,南与泸

    13、州市江阳区隔江相望,东西北与泸州市龙马潭区接壤,总面积332.6km2,耕地面积28万亩。(2)地形、地质、地貌区域内属四川南部长江流域浅丘丘陵地地形地貌,沟谷宽缓,山丘浑圆,展布方向为北东向,构造带主要由广阔、宽缓呈雁行排列的背斜、向斜组成。为长江一、二段阶地,以“馒头状”浅丘为主,相对高差一般为1020m,平均海拔300米左右,最高海拔390.6米,最低海拔224.0米。高中丘窄谷区占幅员面积的20.2%、浅丘宽谷区69.7%、河谷阶地平坦区10.1%。场地岩层土层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为中侏罗纪泥岩、砂质泥岩、粗粒砂岩,岩石抗风化力强,承载力高,节理、裂隙不发育,地层产状平缓,区内无危岩、泥

    14、石流、岩崩、滑坡等特殊地质灾害现象。根据1990年国家地震局国家地震烈度区划图,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度。(3)气候特征泸州市龙马潭区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阳光充足的特点。项目区域内基本气象特征要素见下表:表2-1 基本气象特征要素表年平均气温18年均风速2.3ms年极端最高气温43.2年均日照数1100h年极端最低气温-0.4日照率30%年均相对湿度84%年均降水量1161mm无霜期330340天年均蒸发量1120mm静风频率21%年主导风向E次主导风向SW(4)水文特征龙溪河属长江左岸支流,发源于重庆市属永川市登东山,向南在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峰乡入泸州

    15、市龙马潭区境,进入三溪口水库区,出库后经永红、同丰、杨寺、春木、高家嘴,折西入龙马潭区,再流经特兴镇西,此处有洞窝瀑布,最后向东南汇入长江。龙溪河河长110km,境内82km,流域面积502km2,水能蕴藏量0.4万kw,三溪口水库以下至洞窝瀑布的62km河段,河宽4060m,平均比降1.7。龙溪河流速低、流量小,多年平均河口流量6.7ms,稀释扩散能力较差。(5)生物多样性与植被泸州市龙马潭区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水旱轮作两熟面积较大,复种指数大,粮食以稻、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程度低,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受人类影响深远,栖息地遭到破坏,植物主要为人工林和农作物以及乔

    16、木杂草,动物种类主要为养殖户饲养的猪、牛,羊、鸭、兔等,没有需要保护的珍稀动植物。2.社会经济概况(1)行政区划与人口据统计资料,龙马潭区幅员332.64平方千米,辖7个镇、2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38个居民委员会、51个村民委员会。2010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4.46万人,户籍人口34.56万人,非农业人口13.9万人,占40.3。人口出生率9.41,人口死亡率7.72;人口自然增长率1.69。(2)社会经济2010年龙马潭区经济运行呈高开渐低趋稳态势。GDP总量突破90亿元,达961217万元,完成市下达目标(88亿元)的109.23%,按可比价计算,比2009年增长19.6%,其中:县区属

    17、增加值增速达21.5,比市下达目标(16.6%)高4.9个百分点,属地和区属GDP增速均保持全市第1位;属地GDP增速比上年加快1.6个百分点,龙马潭区经济增速和全国、全省、全市走势基本一致,表现为上年逐季小幅提升,2010年迅速回升向好、然后逐季回落、降幅有所收窄的“高开渐低趋稳”态势。第一产业增加值62736万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650435万元,增长26.2;第三产业增加值248046万元,增长9.8。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83.1、15.4,分别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16.3个百分点和3.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7.6:63.

    18、8:28.6调整为6.5:67.7:25.8。(3)教育、文化龙马潭区有幼儿园74所429个班,在园幼儿12849人;小学10所17个教学点441个班,在校学生22580人,毕业小学生4121人,招收小学生4154人;普通中学17所(完中4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12所)318个班,普通中学在校生17430人,中学毕业生5727人,中学招生5877人。龙马潭区图书馆藏书7.85万册,增加0.11万册,接待读者4.12万人次,增加0.88万人次。全区有文化经营户247家,其中:书刊报摊点23家,网吧21家,电子游戏98家,音像租赁及零售53家。全年开展文化艺术活动43场次,文艺创作工作成效明显。

    19、2.2.2龙马潭区公园基本情况简介龙马潭公园距泸州市10公里,离泸隆高速公路0.8公里。因龙溪河水至山中来,流经大回湾,洄为成潭,其岛若浮,四周茂林修竹环抱二泓碧水,岛上樟楠,竹丝成荫,有“山围潭水水围山”之奇景;“翠竹荫中一画船”之奇观,被历代骚人墨客喧染。而誉为蜀中胜景。据泸县志名胜记载,龙马潭在城东二十里,李唐时有王昌家于潭则,一日入市,遇落魄仙,呼王昌易元子,传术,以马送归,马化龙入潭。民间说是天大旱,村民王昌找水动感仙姑,允借水三日,王昌引山泉下而归家乡种地。万物复苏,村民得救。而三日后潭中水往下流走,王昌为了保住水而跃入水中,化作龙马沉底,堵住龙洞,方保水源,使乡亲有水而得丰年。老

    20、百姓不忘王昌舍已堵水,每逢年节来到潭边祭祀,投石于潭,天长地久,潭中浮现一岛则是王昌化身。后来黄云鹄有诗云,“龙马归何处,仙人未可寻。唯余潭下水,终古照丹心”为记。岛上有龙王庙、冲虚观、观稼楼、祈雨坛、放生池。宋嘉祐间,仁宗皇帝敕封龙马为嘉泽昭灵善利侯,并建观于潭上名“冲虚观”,也称“碧梧观”。历代文人雅士游潭留下许多诗文字画,有明状元杨升庵的龙潭时雨诗,清康熙州牧陈王典的祈雨号子,乾隆探花江国霖的七律,嘉庆武英殿大学士卓秉恬的龙马潭诗碑,广西巡抚柯逢时书的观稼楼联云,知州钟寿康,永宁道赵藩等龙马潭唱和诗会。有近代名人章世钊、黄炎培、茅盾在龙马潭留下的诗文字画等等。龙马潭以摇竹现鱼、龙潭涨潮、

    21、龙潭祈雨、国母放生池、龙舟竞渡、岛上桃花源,洞窝胜景,大岩湾百尺飞瀑,“拙溪”传奇,岸边十里竹林为其景观,吸引各地游人慕名而来。1980年政府重修龙马潭,成为市郊水上园林。今由泸州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建设成文化内涵深厚,景观优美,生态上佳,集历史文化与自然风景于一体的风景区,再现龙马潭龙王庙、王昌阁、祈雨坛、放生池和盆景园、亲水小径、观稼亭、浮坐桥、龙景亭、鸿影亭、冠根台、舍身亭、熙春坞、影鸿里、调风堂等,以其江南园林风格还原于龙马潭风貌,以其传统园林设计,达到天人合一,使龙马潭成为与现代旅游结合,充满时代活力的近郊一大风景。已通过政府规划的龙马潭景区,总面积为51040平方米,其中岛上面

    22、积27369平方米,后山13963平方米和山地9708平方米。若是沿龙溪河延伸到大诗人黄山谷题“溪山清远”的葛西滩,那么,龙马潭水上体育运动和龙舟竞渡、水上垂钓、放生会活动将成为蜀中一大体育运动和地方民风民俗盛会,将带动龙溪河沿岸18公里的观光景区的开发,富甲一方。2.3项目建设背景近年来,泸州市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产业,把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旅游组织中心的目标定位列入“四个四”发展战略,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势推进下,“十二五”期间,泸州市前期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效益将逐步显现,泸州旅游业发展面临新机遇。十一五”期间,泸州旅游业对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产业体系的

    23、逐步形成,使泸州市旅游业发展具备了实现新跨越的客观条件。经过“十一五”发展,泸州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产业综合体系,为加快旅游业发展。泸州市因此不断加大旅游业发展力度,今年以来,市委成立了旅游工作推进组,将旅游推进上升到市委市政府常抓不懈的工作层面,狠抓工作落实,凝聚起了强大的推动力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将有利于泸州旅游产业在特色优势产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重点领域不断突破,实现自我发展能力的稳步增强。旅游交通基础方面,泸州市目前已形成配套完善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在良好的交通和区位条件下,泸州旅游产品能有效满足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成都、重庆为

    24、主的各类游客需求。而四川省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大决策,将有利于我市加快形成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次枢纽。目前,市委、市政府正依托“历史文化、名酒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长江文化”五大特色旅游资源,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创新旅游体制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把泸州打造成为川、滇、黔、渝结合部的旅游组织中心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龙溪河流域龙马潭公园段河流落差小,加上近年干旱较严重,龙溪河断流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龙马潭公园附近水域流动性差,加上树木落叶及生活、养殖废水流入河中,导致公园附近龙溪河水体水质较差,严重影响了龙马潭公园景观及生态环境,因此加强龙马潭公园景区水

    25、域治理,改善公园生态环境迫在眉睫。2.4项目建设必要性1.龙马潭公园开发建设是龙马潭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旅游产业被列入泸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受到州党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泸州市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需要泸州市经济属农业型的结构,虽说近几年我们尽了最大力度重视农业这个基础产业的发展,但由于诸多原因,农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仍是十分有限的。泸州市的现状迫切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旅游业,将为泸州市提供新的产业支柱。3.是充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龙马潭公园附近地貌多样,以滨水缓坡地带为主,具有丰富

    26、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少年来一直被弃置,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得不到保护和治理。该项目的建设,使龙马潭区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开发了一个新的旅游景区。4.是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当前,随着社会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高尚、健康、优雅舒适,多层次多内涵的休闲与旅游正成为一种时代气息的生活方式,回归大自然、瞻仰革命前辈风采已成为当代人们生活的主流和发展方向。龙马潭区在这两方面有独得的优势,龙马潭公园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开发是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5.是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创造财富的战备选择。泸州

    27、市的发展仅仅依赖工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这样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不利用、不开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因地制宜,建设符合大众消费的旅游区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实事求是的必然选择。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泸州市发展旅游业有很多优势和机遇,龙马潭公园的建设只要在明确旅游发展动力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对策,确立合理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利用好资源和区位条件,就能达到满足市场需求,构建有益于潞西旅游业快速有序发展的旅游产业体系的目的。所以说龙马潭公园生态环境整治项目的建设是必须的。2.5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为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项目基础牢固,前景广

    28、阔,发展空间大,风险系数小。由于项目距泸州市区较近,客源充足,作为休闲娱乐、文化教育、避暑、度假的市场前景广阔。同时,其电力、水资源和通讯生活设施为项目开发提供有力保障。3.与现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相适应。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长,素质的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大。追求文明、向往高位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这样为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4.从市场经济上来讲,项目的开发克服了随意性和盲目性,只要抢得市场先机,一定会给当地的经济带来腾飞。综上所述,只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有效开发资源,它将成为投资见效快、风险系数小、可持续发展的好项目,项目建设是必要且可行的。3.项目

    29、地点选择分析3.1拟建地址状况龙马潭公园属浅丘地貌类型,场地标高为273.28292.93m,根据地势走向,本方案将在龙溪河中新房子与干滩子之间修建拦河大坝。把龙溪河河流中水质提升到黄桷山,在黄桷山一带修建人工湿地公园,让水质净化设施与公园景观打造结合,场址用地属一般农田用地。3.2拟建地址的建设条件(1)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属川东褶皱带南北向构造体系,出露岩层以侏罗系沙溪庙组为主,其次为嘉陵江组。南北向与东西向陆架结构接触上,出现多条线形陷凹地带,构成长江、沱江及濑溪河、龙溪等溪河河床;河道沿岸,多为洞穴冲积物与河床冲击物沉积地区,成为沿河冲积宽谷浅丘地带。场地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以中丘窄谷

    30、为主,深丘占48%,浅丘占32%,海拔在273.28292.93m米之间。中丘窄谷地带岩层绝大部分是侏罗系中的自流井组、沙溪庙组和遂宁组,岩层呈砖红色;为浅丘地貌类型。区域高差相差不大,最大高差约19.65m,提升高度不大。(2)运输条件场地区域已通水泥路,公路建设十分完善。在施工期材料设备运输可利用公园现有公路运输,与项目区外公路连接顺畅。道路只需规划湿地公园的人行通道,便于维护、游览人员通行、维护、观光即可。运输条件满足建设要求。(3)土地利用在满足龙溪河水质处理和湿地公园景观的前提下,结合现有地形的现状及特点,拟建人工湿地公园的场地处于黄桷山周围,同时不受洪水和区域性积水的威胁。项目区周围全部为一般农田用地,土地资源丰富,完全满足人工湿地公园建设用地需要。所选场地为非基本农田保护区,符合国家土地利用规划。(4)规划符合性所选场地距离龙马潭公园中心区约500m,属龙马潭公园规划区范围内,本项目完成后将与龙马潭公园联成一片,增加公园景点,符龙马潭公园景区发展规划。(5)选址洪水威胁性所选场址与龙溪河相连,湿地公园主要吸收龙溪河河水,无洪水威胁可能。(6)方位可行性分析拟选点位于龙马潭公园主导风向下风向,且人工湿地系统过滤水质属龙溪河河水,主要形成湿地公园景观,无恶臭及其它废气产生,对周围居民及游客无影响。因此,湿地公园拟选点选址合理。4.建设内容、规模及工程方案4


    注意事项

    本文(强烈推荐公园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研究建议书正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