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哲学模块知识点.docx

    • 资源ID:17544251       资源大小:30.72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哲学模块知识点.docx

    1、哲学模块知识点高二哲学分类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的客观性(1)【世界观】: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具体内容:自然界先于人、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出现后,自然界仍然是具有客观性(注意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联系)的: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影响改变着自然界,使自然界发生变化;但是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都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和规律为前提。反面内容:自然界既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也不是人的意识的产物。(唯心论)(2)【方法论】:人们改造自然以承认自然的客观性为前提具体内容: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

    2、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3)【应用范围】: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4)【关键词】自然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 人类社会的客观性(1)【世界观】: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具体内容:从社会的产生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社会存在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反面内容: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尤其是杰出人物的意识起着决定性作用;(客观唯心主义)神灵天意决定着

    3、社会的变体和人间的祸福(主观唯心主义)(2)【方法论】:人们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具体内容】:承认人类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前提。个人的活动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正视社会客观条件,要以社会规律为指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反面内容:夸大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坚持神创论。(3)【应用范围】:建立和谐社会,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好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3.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1)【原理内容】: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2)【方法论】: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4.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1)

    4、【世界观】:影响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因素具体内容:客观方面的原因最根本的是指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立场不同(利益立足点不同);世界观、 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 ;知识结构不同。反面内容:意识不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2)【方法论】:自觉形成正确的意识,避免错误的意识。具体内容: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来指导,不断充实自己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3)【应用范围】:对事物的评价。5.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1)【世界观】:不同性质的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是不同的。(意识的

    5、反作用具有两重性。)具体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2)【方法论】: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6.物质决定意识(1)【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7.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1)【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

    6、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2)【方法论】:坚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必须符合客观。【具体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3)【应用范围】: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说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1)【世界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哲学的

    7、两个基本派别。【具体内容】: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附:唯物主义有三种表现形式: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或机械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 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附:唯心主义有两种表现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2)【方法论】: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3)【现实要求】: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上;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要有认真精神;正

    8、确对待和估量自己。9. 规律的客观性(1)【世界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具体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反面内容:规律是主观随意规定的,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的。(2)【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反面内容】:蔑视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3)【应用范围】:在各项工程、宏观调控等工作中,要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10.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1)【世界观】:尊重规律

    9、的客观性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规律的客观性始终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量)和效果(质);认识和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2)【方法论】:实事求是具体内容: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3)【应用范围】: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卫星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各种工程的兴建等等。 第二部分唯物辩证法11.联系的普遍性(1)【世界观】

    10、: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具体内容: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反面内容: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2)【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内容:即注意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要注意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分析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3)【应用范围】: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要配套进行;处理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与教育、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外开

    11、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人的全面发展。12.联系的客观性(1)【世界观】: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反面内容:主观臆造联系。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否定事物的联系。(2)【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真实联系,反对主观臆造的联系。13. 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形式具有多样性。(1)【世界观】: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的、多样的)反面内容:任何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2)【方法论】: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14.因果联系(1)

    12、【世界观】: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具体内容:原因和结果是先行后续,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2)【方法论】: 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方法意义: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因果联系,能够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因推果,果推因)(3)【应用范围】生产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改善的关系。农业和工业互为因果,相互促进。15.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1)【世界观】: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具体内容: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

    13、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3)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2)【方法论】:(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3)【应用范围】: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既要发挥各地区的经济潜能,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16.事物是变化发展

    14、的(1)【世界观】: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2)【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具体内容: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3)【应用范围】:要用创新精神拥护和支持改革。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17.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1)【世界观】: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具体内容:矛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15、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3)【应用范围】: “两手抓”。要正确处理市场与宏观调控、速度与效益、效率与公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产与消费、经济与教育、经济与人口、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环境等矛盾。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矛盾。18.矛盾的特殊性(1)【世界观】: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具体内容: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2)【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意义: 是人们正确认

    16、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3)【应用范围】:不同的地区状况走不同的路子。企业自身现状不同,经营方式、改革方式也不同。市场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不同的地区、领域、部门、行业和不同的时期,应有所差别。不同的社会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化解。19.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1)【世界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不可分割的。具体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2)【方法论】:从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方法意

    17、义: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认识秩序和工作方法) 】(3)【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4)【应用范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具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而且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20.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1)【世界观】: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方法论】: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具体内容:要善于抓住重

    18、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3)【应用范围】: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资源配置的“两手”。国有企业改革要 “抓大放小”。反面内容:不分主次。“单打一”(4)【关键词】:关键,中心,突出、首要、重要,主要,重点,根本任务,主攻方向。2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1)【世界观】: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

    19、转化。(2)【方法论】:既要全面看问题,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具体内容: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矛盾主要方面,认清事物的性质。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3)【应用范围】: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判定股份制的性质。成绩是主流,存在着不少矛盾和困难。 “一国两制”。廉政建设的形势。(4)【关键词】主、次支流,性质,方向,形势,对事物的评价。2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 (矛盾的不平衡性),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具体内容:首先要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 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

    20、要方面。其次要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联系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和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23.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1)【世界观】: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2)【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重视内因的作用。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3)【应用范围】: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又要进一步扩大开放。脱贫致富。企业发展。人的成长。24.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1)【

    21、世界观】: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具体内容:一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方法论】: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具体内容: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注重量的积累(数量增减、结构、次序变化)。(3)【应用范围】:三步走去实现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改变劳动组织形式、具体分配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实现经济的巨大飞跃。结构调整。(4)【关键词】:过程,根本性质变化,结构、次序,度,飞跃,积累。25.事物发

    22、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1)【世界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具体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2)【方法论】: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支持新事物成长;正确对待前进中的曲折,要准备走曲折之路。(3)【应用范围】:支持改革等新生事物。对待人生。26.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1)【世界观】: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主张

    23、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2)【方法论】: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必须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附:发展观点: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矛盾观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的;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

    24、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不可分割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联系的。(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联系观点: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因果联系原理;整体和

    25、部分相互关系原理。)附: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三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27.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1)【世界观】: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具体内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第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利

    26、益出发点),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国家、有益于集体、有益于人民;第二,树立正确观念,坚持科学理念的指导,掌握正确方法;第三,要有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第四,不断提高能力,保持身心健康。反面内容:夸大主观能动性;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从而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2)【方法论】: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具体内容:发挥主观能动性同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结合起来,以客观规律为指导,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有利条件。自觉地总结经验,不断排除错误的主观因素,积累正确的

    27、主观因素。28. 认识的根本任务(1)【世界观】: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具体内容:从现象和本质、规律的区别来看,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 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2)【方法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具体内容:在实践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这是实

    28、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29. 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1)【世界观】:认识应当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具体内容: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的认识, 一个方面的认识, 一个发展阶段的认识。而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2)【方法论】: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具体内容:从深度上讲,人们的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 人们的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讲,人们的认识必须向前推移。反面内容:把认识凝固化、僵化。30.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1)【原因】:由客观事物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任何事物都是整体和部分的统一。【世界观】:分析与综合密不可分。分析是综合的基础

    29、,综合是分析的指导。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2)【方法论】:既要注意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反面内容:只分不联,孤立、片面地看问题;机械相加。31.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1)【世界观】: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具体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理论会把人们的实践引向歧途(2)【方法论】:坚持实践的观点,以正确认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认识。(3)【应用范

    30、围】: 对待科学理论:学习(精神实质_立场、观点、方法)、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发展(在实践基础上发展)。32. 理论和实践辩证关系原理(1)【世界观】: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2)【方法论】: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科学理论。33. 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 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科学实验的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第四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

    31、、价值观)34.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世界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具体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巨大的阻碍作用。(2)【方法论】: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社会意识,既要反对夸大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又要反对社会意识能动性的形而上学观点。35.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世界观】: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具体内容: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错误的价值观会把人们引向歧途。(2)【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36


    注意事项

    本文(哲学模块知识点.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