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葫芦丝电子版教案模板.docx

    • 资源ID:17538489       资源大小:24.96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葫芦丝电子版教案模板.docx

    1、葫芦丝电子版教案模板葫芦丝电子版教案模板葫芦丝教案葫芦丝教案内容:葫芦丝的介绍教学重难点:了解葫芦丝的基本构造教学过程:一、介绍葫芦丝:葫芦丝为云南地区彝、苗、哈尼等少数民族使用的单簧吹管乐器。用竹管制成,有七个个按孔(前六后一),吹口处装一尖舌形铜质簧片。演奏时吹上端,振动簧片发音。二、葫芦丝构造1出示葫芦丝让学生认识葫芦丝的构造葫芦丝主要由主管、簧片、附管、葫芦四大部份构成(1)主管:旋律管,开有多个按音孔。(2)簧片:发声部件,安装在竹管一端。簧舌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和长方形两种,材料以铜质为主。(3)附管:辅助(合声)发音管。常见的为一附管发一单(长)音,高音附管(4)葫芦:葫芦起漏斗作用

    2、,气流通过葫芦传递到主管和附管里面。葫芦品种繁多,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形状以亚葫芦为佳。2葫芦丝音域及分类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降B、C、D等调。通常9度以内不超过11度。葫芦丝的用气气息一定要平稳才能吹奏出好听的乐音,吹奏过猛簧片不能正常发音,还容易受损,气息过缓,也不能正常发音。为了提高吸气速度,要嘴和鼻同时吸。乐曲长时要多吸一些气,乐曲短时就少吸一些气。第2葫芦丝教案葫芦丝教案教学目标正确掌握葫芦丝的手型和持琴能演奏小练习曲重点难点正确手型的把握所学音符在乐曲中得运用教学过程一、按孔部位及手型要吹出一个正常的音,要求关闭的音孔是不能漏气的,因此我们采用指肚按孔,避免指

    3、尖和指腰按孔。因为指肚面积相对其他部位更宽一些,其次,指肚按孔美观又便于演奏。为保证顺利演奏,对手型要求尤为重要。首先要避免:倒腕式、机翼式、孔雀开屏式。其次,整个手型应该做到“通”、“松”、“空”,并对这些形式进行具体的解释与示范。重视小指的作用:起到固定的作用。起到定位的作用。保证手型美观,避免错误手型的形成。二、吹奏练习1、练习摇呀摇这里特别注意二分音符的节奏要充分,换气位置要正确。2、练习我有一只小羊羔这里特别注意类似这些连线处用连音吹奏,“T”处为吐音,要演奏正确。3、练习练习六此练习前半部分要注意时值充分,长拍处气息要保持住。后半部分速度要和前面统一,并且这里指法比较复杂,要多加练

    4、习。三、乐理知识音乐中的强拍、弱拍有规律地循环出现叫节拍。节拍规律:四分之二拍强弱强弱四分之三拍强弱弱强弱弱四分之四拍强弱次强弱强弱次强弱作业布置1、每日练习长音和音阶2、练熟上面三首曲子教学反馈小组在学生的回课中我发现,在错误的手型中,“孔雀开屏式”最常见,所以我要求学生在吹奏时一定要将小指放在葫芦丝上,这样就能有效避免这一错误手型。第一周一、教学内容:(1)葫芦丝介绍(2)葫芦丝演奏的基本姿势、按孔部位和方法、口型、吹奏的呼吸方法、葫芦丝演奏指法。(3)葫芦丝基本发音练习:(56712356)练习曲。二、教学对象:无基础的学生,乐器统一C调三、教学重难点:吹奏的呼吸方法、葫芦丝演奏指法四、

    5、教学过程:(一)介绍葫芦丝:1葫芦丝构造、葫芦丝主要由主管、簧片、附管、葫芦四大部分构成a主管:旋律管,开有多个按音孔。b簧片:发声部件,安装在竹管一端。簧舌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和长方形两种,材料以铜质为主。c附管:辅助(合声)发音管。常见的为一附管发一单(长)音,高音附管d葫芦:葫芦起漏斗作用,气流通过葫芦传递到主管和附管里面。葫芦品种繁多,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形状以亚葫芦为佳。2葫芦丝音域及分类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降B、C、D等调。通常9度以内不超过11度。第二周1.演奏中呼吸方法一般可归纳为三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混合式呼吸法)。目前被公认为最科学的方法是

    6、混合式呼吸法。其优越性表现在整个呼吸肌肉群的协调动作,形成运动整体,因而气息的吸入量多,气息较深,呼气时也容易控制。2.练习基本音开第三孔为“do”即筒音作“5”C大调指法表(筒音做5)低音5低音6低音7中音1234高音56第七孔第六孔第五孔第四孔第三孔第二孔第一孔说明:表示“闭”表示“开”表示“开半孔”3.作业布臵:(1)练习呼吸方法(2)练习基本音(3)熟练指法第三周葫芦丝按孔部位及手形:1、按孔部位要吹出一个正常的音,有一点是必须做到的,凡要求关闭的音孔是不漏气的,一丝都不能漏,否则,发出的音不准确,让人觉得刺耳不实在。为了保证所按音孔不漏气,我们采用指肚按孔,避免指尖和指腰按孔,因为指

    7、肚面积相对指尖和指腰要宽一些,其次指肚按孔手形较美观,并便于演奏,故我们在按孔时采用指肚按孔。2、手形为保证手形美观便于演奏,对手形的要求尤为重要,应避免的这几种姿势。(1)倒腕式(所谓倒腕式即手掌和手腕形成角度使手腕塌陷,这会使手指按孔的动作变的笨拙,其次从外观上看让人感到不舒服,正确的手腕角度应接近180度,这样手指的煽动既美观又灵活);(2)机翼(所谓机翼式即双手按孔的姿势好似飞机的双翼,也就是手指和主关节过平,手指没有正常弯曲,这样演奏起来,手指动作会显得僵硬);(3)孔雀开屏式(孔雀开屏式主要形成与打开以后的手指造型,手指离开音孔后远离音孔,这样会造成乐器不稳定,没有实在感。其次,由

    8、于手指离开太高,当关闭音孔手指不能准确地落到所对应的孔上。希望大家避免以上三种及其他不正常的姿势)。首先注意两个食指不要依附在附管上,这样会影响美观和今后的演奏,整个手形做到“通”“松”“空”。其次是双手的小指应用是决定手形的重要因素,两个小指所起作第四周“咕”音的避免:葫芦丝、巴乌的发音非常特别,如气息较弱发出的音从头到尾只有一个“咕”音,初学者一般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可以试着慢慢的加力音即变为正常,也就是说葫芦丝、巴乌的演奏气息需要一定的强度特别是低音区的演奏力度要更强一些,发出的音才正常。大多初学者当能吹出正常的音后都会遇到这样两个问题,一是音头总是“咕”音先发出接着才发出正常音,二

    9、是当吹一个音后,音尾总是会带出一个“咕”声,严重的影响吹奏效果,怎样避免音头和音尾的“咕”声。首先解决音头的“咕”声,大多初学者均用“呼”来吹奏音头,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一口气“呼”出来,气头是软的,力度很弱,发出的音便是“咕”声,尔后随着气流力度的增强,发音才正常。其实解决的发方法很简单,只要大家用“吐”音开头即可避免“咕”音出现,为什么“吐”音可以避免呢。因为我们发“吐”音时其实是一个爆发性动作,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我们知道,爆发音肯定带有一定的力度和强度,使气流一出来就达到了发正常音所需的力度音头便清爽干净。其次解决的是音尾的“咕”声,当吹完一个音后,特别是低音567三个音较为严重,随之便会

    10、出现“咕”声,听起来特别不舒服,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咕”声呢,因为当你吹完一个音后,其实口腔里还有余气,这部分余气释放时,几乎没有力度和强度,故这部分气发出的音便是“咕”声,我们要避免它,只有吹完后,快速的把嘴唇打第五周气息的运用:气息的运用,在所有吹奏中都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葫芦丝,巴乌中气息的控制,力度的分配,是演奏好巴乌、葫芦丝的这重要环节,主要讲一讲吹奏音阶时的气息运用,葫芦丝、巴乌的运气和其他的吹奏乐器有明显的差别,一般的吹奏乐器当演奏到高音部分都需要一定的力度和强度,相对于低音的演奏要更用力,而葫芦丝、巴乌恰恰相反,越是高音气流就越弱,特别是高音和的吹奏。只需较短的气流即可。反之则

    11、会导致高音损坏,夹有气流声或根本没有乐音,故初学者演奏高音时要特别注意气流一定轻缓。为什么葫芦丝、巴乌的气息运用会如此特殊,从簧片的构造上来讲大家可能会更容易理解,请同学们看下图。注:框内部分的线为簧舌切开口这是放大后的葫芦丝、巴乌的心脏部件模形簧片,它是靠中间像鸟的舌头这一片上下振动和竹管的共振而产生音响,它的特点是:头部到根部由窄逐渐变宽,头部较尖,根部较宽,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根部的震动是决定低音的发音,因为根部较宽故在振动时气流需要加强一些;尖部的振动是决定高音的发音,因为头部较尖细故在振动时无须太强的气流,其次葫芦丝、巴乌的每一个音所需的力度都不一样,也就是说我们演奏时必须找到这个音所

    12、须的最佳力度点,不能强也不能弱,我们通常说的“到位”在此体现的很恰当,为什么初学者吹出的音乐不好听,主要原因就是气息的最佳力度点没有找到,通常会第四周“咕”音的避免:葫芦丝、巴乌的发音非常特别,如气息较弱发出的音从头到尾只有一个“咕”音,初学者一般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可以试着慢慢的加力音即变为正常,也就是说葫芦丝、巴乌的演奏气息需要一定的强度特别是低音区的演奏力度要更强一些,发出的音才正常。大多初学者当能吹出正常的音后都会遇到这样两个问题,一是音头总是“咕”音先发出接着才发出正常音,二是当吹一个音后,音尾总是会带出一个“咕”声,严重的影响吹奏效果,怎样避免音头和音尾的“咕”声。首先解决音头

    13、的“咕”声,大多初学者均用“呼”来吹奏音头,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一口气“呼”出来,气头是软的,力度很弱,发出的音便是“咕”声,尔后随着气流力度的增强,发音才正常。其实解决的发方法很简单,只要大家用“吐”音开头即可避免“咕”音出现,为什么“吐”音可以避免呢。因为我们发“吐”音时其实是一个爆发性动作,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我们知道,爆发音肯定带有一定的力度和强度,使气流一出来就达到了发正常音所需的力度音头便清爽干净。其次解决的是音尾的“咕”声,当吹完一个音后,特别是低音567三个音较为严重,随之便会出现“咕”声,听起来特别不舒服,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咕”声呢,因为当你吹完一个音后,其实口腔里还有余气,这部

    14、分余气释放时,几乎没有力度和强度,故这部分气发出的音便是“咕”声,我们要避免它,只有吹完后,快速的把嘴唇打第五周气息的运用:气息的运用,在所有吹奏中都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葫芦丝,巴乌中气息的控制,力度的分配,是演奏好巴乌、葫芦丝的这重要环节,主要讲一讲吹奏音阶时的气息运用,葫芦丝、巴乌的运气和其他的吹奏乐器有明显的差别,一般的吹奏乐器当演奏到高音部分都需要一定的力度和强度,相对于低音的演奏要更用力,而葫芦丝、巴乌恰恰相反,越是高音气流就越弱,特别是高音和的吹奏。只需较短的气流即可。反之则会导致高音损坏,夹有气流声或根本没有乐音,故初学者演奏高音时要特别注意气流一定轻缓。为什么葫芦丝、巴乌的气

    15、息运用会如此特殊,从簧片的构造上来讲大家可能会更容易理解,请同学们看下图。注:框内部分的线为簧舌切开口这是放大后的葫芦丝、巴乌的心脏部件模形簧片,它是靠中间像鸟的舌头这一片上下振动和竹管的共振而产生音响,它的特点是:头部到根部由窄逐渐变宽,头部较尖,根部较宽,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根部的震动是决定低音的发音,因为根部较宽故在振动时气流需要加强一些;尖部的振动是决定高音的发音,因为头部较尖细故在振动时无须太强的气流,其次葫芦丝、巴乌的每一个音所需的力度都不一样,也就是说我们演奏时必须找到这个音所须的最佳力度点,不能强也不能弱,我们通常说的“到位”在此体现的很恰当,为什么初学者吹出的音乐不好听,主要原

    16、因就是气息的最佳力度点没有找到,通常会第六周低音3的练习:有一首歌曲也许大家都非常熟悉,那就是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此曲用葫芦丝演奏傣味十足,效果极佳,但最令人烦恼的是歌曲中低音3的演奏,有的同学不知道怎样演奏或乐器本身这个音不准,故只能避开不奏或翻高8度演奏,可这样一来这首优美动听的曲子就有遗憾了。如果低音3能演奏出来,并演奏好,我们演奏范围就又宽了许多,诸如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样带低音3的曲子就能完整的演奏下来。低音3是葫芦丝、巴乌上特有的音,其指法和低音5一样,即关闭所有的音孔用最缓的气流发出的音就是低音3,低音3不如其他音丰满,练习时气流一定要缓,感觉上不用力,只是轻缓的把气送出,低音3作音头

    17、时可以不能吐奏,用呼演奏。低音3单独演奏很容易,但如果练习低音3和其他音的转换,要做到非常熟练,得花一定的功夫和时间来练习,如果同学们能完成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第27页的练习三,那么低音3到其它音的转换可基本过关。特别是倒数1、2、3小节的练习,注:以上所讲低音3全按作低音5的指法,当全按作1时这里所讲的低音3就是低音6,大家记住这个低音和筒音的关系的是一个小三度关系,可依次类推。第七周滑音的练习及运用:在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滑音起到的作用主要是音与音的过度,做到圆润、优美、流畅并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特别是傣族风格乐曲的演奏滑音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滑音可分为上滑音和下滑音。首先讲解上滑音的演奏

    18、,上滑音用反抛物线标识上滑音由低音滑向高音,其演奏方法是手指由低音向高音抹动抬起,上滑音的演奏我们只要一句话,手指由直接抬起变为抹动抬起,上滑音的的效果自然出现。下滑音和上滑音相反从标识符号来看它用正抛物线来标识,从演奏上来看它是由高音滑向低音,其演奏方法是,手指由高音孔向低音孔逐渐关闭,也就是由直接关闭变为逐渐关闭,下滑音就自然出现。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有了上、下滑音的点缀,使音乐的表现更具魅力和特色。从微观上来看在慢板的演奏中,几乎每个音都采用了滑音这一技巧,区别在于所占时间的长短,在教学中我经长强调手指接触音孔时的感觉,特别重要,这是决定音乐优美与否的重要因素。在滑音中比较困难的是超出四

    19、度音域的滑音,这对手指的密切配合,统一协调要求较高,要多加以练习才能到位。第八周打音的练习:打音在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应用及为广泛,打音符号类似提手旁,打音一般在旋律平行时采用,它可代替舌吐将同度音分开,其演奏方法是在相同音之间加奏一个时值及短的低二度,如一到一的进行,我们在两个音之间加奏一个时值及短的低音7,在听的时候感觉不出来低音7的存在。初学者往往低音7的速度不够,打音的效果出不来,显得笨拙、迟钝,所以打音的速度要快,手指要有力而富有弹性。打音可以在不断气的情况下,使同度音断开,而吐音断音时气也断了,所以,打音的断音效果相比吐音的断音效果打音可使音乐有延绵之感可以做到似断非断,音断意绵,

    20、而吐音断音可以干净有力,特别是硬吐,当软吐时断音效果与打音断音效果差不多,故二者断音方法大家可在适当的音乐环境中酌情采用。下面讲一下叠音,叠音符号类似又字叠音的演奏的打音相反。打音是加奏下方二度音,而叠音是加奏上方二度音或三度音如演奏1到2,我们在中间加奏一个时值极短的3音,如演奏1到3,我们在中间加奏一个时值极短的5,叠音也可将同度音断开。叠音主要是为旋律加花,使音乐更具特色,更具动感,有锦上添花之感。叠音的采用非常灵活,可根据乐曲风格或自生对音乐的感觉酌情采用。第九周颤音的练习及运用:在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颤音是常用的技巧,乐曲中有了颤音,音乐的表现力更为丰富。特别是高潮部分的快速颤音会让

    21、人激动不已。如金色的孔雀,多情的巴乌这两首大家都喜爱的乐曲,除了本身的旋律优美外,重要的一点是采用了颤音的演奏,使乐曲显得更加欢快,神韵十足,令人为之而陶醉。颤音能使吹出来的音有波浪形感觉,在乐谱里用tr表示,演奏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在本音和上方二度音之间不断反复,如果需要和上方几度音反复,一般会在tr上加一个阿拉伯数字,如在tr上方标记的是3则表示本音和上方三度音反复。如果tr上方没有标识任何数字,则表示本音和上方二度音反复演奏,大家要注意一点,在葫芦死、巴乌上3的颤音一般演奏是演奏成3535353,而不演奏成3434343,因为这样演奏首先从听觉上不舒服,因为4这个音在葫芦丝、巴乌里,它显的

    22、很不实在,其次4的指法有点复杂,3很快速转换,显得很别扭难度高。故3的颤音无特殊要求外通常演奏成35353。颤音的练习是一个长期性的练习,方法虽简单,但要熟练快速,那得花一定的时间,练习时要从慢练开始,待熟练后,逐渐加快。练习时,无论快或者是慢,速度要保持一致,不要或快或慢,注意加强双手无名指的训练。第十周指震音和气震音的练习及运用:指震音也叫虚指颤音,还叫隔孔打音,一般用符号标识,指震音是葫芦丝、巴乌演奏中重要的技巧,在傣族风格的乐曲中用的最多。其方法很简单,顾名思义,隔孔打音,即在本音位臵的下二孔,手指平稳扇动,产生类似弦乐揉弦的效果。以全按作5.为例,当吹奏3时用无名指扇动1音孔,吹奏2

    23、时扇动7.音孔其他的依次类推。指震音的练习虽然动作简单,但要练好还要花一番功夫,主要是手指的练习,要做到外形的美观、速度均匀、能快能慢、控制自如,发出的音要圆润,不要有痕迹,这样做到虚指颤音的最佳效果。大多演奏者喜欢把虚指颤音每一次颤动都把音孔关闭的很实在,这样出来的效果我认为不是最佳,这会使音颤动的幅度很大,没有优美之感反而觉得是一种噪音,大家可以试一试手指扇动时不要把整个音孔关闭,而只关闭音孔的三分之一的位臵,会出现什么的效果。气震音,也称腹颤音,一般用符号标识,它是靠气息有规律地强弱交替而形成的水纹般的音波,是是依靠腹肌和横隔膜有弹性的颤动而获得的。其效果也类似弦乐揉弦,但它和指震音相比

    24、较在风格上不如指震音浓郁。气震音给人的感觉是清新,淡雅的感觉在中速,慢板的抒情曲中用的特别多,二点的共同点都是起到美化的作用。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使葫芦丝、巴乌的演奏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气震音的练习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功夫才到位,才能做到控制自如。第十一周葫芦丝的主要技法:单吐是一切吐音的基础,依靠舌头的前后伸缩运动,使舌头有力地向前冲击,击打牙齿和上软腭之间位臵,当舌头迅速收回时,口腔发出了“吐”的音,这种发音方法就是单吐。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由于用舌力度不同,单吐还可分为轻吐和断吐。断吐最适合吹奏强、顿、结实有力的音或乐句,要求用舌力度要强有力,富有弹性,发音短促,缩短原音符的时值。轻吐是在

    25、呼气的同时,舌尖向外轻吐一下,产生一个弱音头来完成,它和断吐的区别在于舌头伸缩的距离和弹吐的位臵不同。轻吐主要用在每个乐句开头第一个音和乐句转折处。在吹奏叠音、打音时加一个轻吐,可使叠音打音的出现更准确清晰,建议大家使用。轻吐不宜吐的太重,否则会影响乐曲的连贯性。尽量不要换气,尤其防止吐一下换一口气的毛病。吹奏过程中小腹要加强控制。双吐比单吐速度要快,适用于十六分音符节奏型,发音时舌尖有发“吐”音的动作,舌根有发“苦”音的动作,要练至两者的力度一致。开始时可用念字法,到后来就不用真正念出来了。初学双吐时除了要看文字说明外,更重要的要用心去体会、摸索,比如,刚学双吐,在“吐”与“苦”之间容易出现

    26、尾音或两个音分得不十分清楚,而解决的办法无法用文字来完全描述,这就需要你不断地调整口形、舌形舌位、力度、口腔内的余气量,最终你会找出最佳的属于自己的解决办法。第十二周循环换气的练习及运用:我国的唢呐、笛子等吹奏乐器都能连续不断的吹奏一个很长的乐音或一个完整的乐句,甚至一首乐曲,所运用的技巧就是循环换气,也称内换气,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也采用循环换气这一技巧,特别是古歌的演奏全曲均采用循环换气,一气呵成,形成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下面讲一下循环换气的原理及方法,大家知道要使乐音连绵不断地输到乐器内,但由于人的肺活量是有限的,必须换气才能乐音保持很长,但呼和吸是对立的,不能同时进行,在吸气时音就会断掉

    27、,而音是不能断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只有从口腔中想办法。人的口腔能储存一定的气量,可用口腔中这部分气继续推动音乐进行的同时迅速从鼻孔吸气入肺,然后在把吸入的气继续吹出,非一日之功,要通过艰苦的练习,才能很好的掌握这一技巧。循环换气最关键的是大脑对机体各部位的支配,要做到动作协调,主要是口腔和肺的有机交换和配合。吹奏练习中低音3的练习:有一首歌曲也许大家都非常熟悉,那就是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此曲用葫芦丝演奏傣味十足,效果极佳,但最令人烦恼的是歌曲中低音3的演奏,有的同学不知道怎样演奏或乐器本身这个音不准,故只能避开不奏或翻高8度演奏,可这样一来这首优美动听的曲子就有遗憾了。如果低音3能演奏出来,

    28、并演奏好,我们演奏范围就又宽了许多,诸如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样带低音3子就能完整的演奏下来。第十三周婚誓是电影芦笙恋歌的主题曲,由雷振邦作曲,此首乐曲运用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体裁,旋律婉转抒情,意味深浓,虽然乐曲短小,结构简单,却是葫芦丝乐曲的一首经典名曲。全曲共分五个乐句,每句的落音分别是sol婚誓是电影芦笙恋歌的主题曲,由雷振邦作曲,此首乐曲运用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体裁,旋律婉转抒情,意味深浓,虽然乐曲短小,结构简单,却是葫芦丝乐曲的一首经典名曲。全曲共分五个乐句,每句的落音分别是sol、re、sol、mi、dol,是中国传统的作曲结构形式:起、承、转、合。第一乐句:第一小节的1音从6上滑起,其实际

    29、演奏形式为,第二小节第一拍从3音滑倒5音,然后又下滑至3音,第四小节2音从1上起,并持续两拍的虚指颤音,随即从第三拍的3音下六度滑至六拍的5音上,这一句注意的问题是换气的规律,因为某些音符时值较长,因此要把握好换气规律,此乐句换气规律为两小节一换气。第十四周第二乐句:第一小节1音有6滑起,第二小节6音由5滑起,然后滑到5音,第三拍的3音加颤音,即第三小节的难点在于有一个大切分节奏,亦即从1音滑到6音时,1音需要演奏一拍半,注意节奏节拍,最后两小节是六拍的2音,需要加上六拍的虚指颤音。第十五周第三乐句:第一小节6音由1音起下滑,第三拍的6音上滑至第二小节的1音,第三小节由6音下滑到一拍半的5音,

    30、同样注意大部分的节奏问题。第四小节3音上滑至五拍的5音并加上虚指颤音。第十五周第三乐句:第一小节6音由1音起下滑,第三拍的6音上滑至第二小节的1音,第三小节由6音下滑到一拍半的5音,同样注意大部分的节奏问题。第四小节3音上滑至五拍的5音并加上虚指颤音。第十六周第四乐句:这是一句过渡句,连接第三乐句和末乐句,第一小节1音由6上起,最后半拍的5音下滑至六拍的3音,并加上六拍的虚指颤音。第五乐句:第一小节的6音由5音滑入后下滑到5音再连滑到3音,第二小节2音由1音滑起并持续两拍虚指颤音并滑向3音,然后由3音滑至第三小节的5音,最后由第三小节的最后一拍6音滑倒1音,持续六拍并结束。整首乐曲的速度适中,不宜快也不宜慢。强弱适中,以柔和为主,最后一个乐句需要重复一遍,并逐渐弱下来,给人以结束感。第十七周金孔雀轻轻跳演奏:介绍金孔雀轻轻跳曲目,这是一首傣族的歌曲。介绍傣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有自己的历法、语言文字,并以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音乐、舞蹈、民歌、民间传说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坝地区,村寨多临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翠竹掩映,环境十分优美。2.金孔


    注意事项

    本文(葫芦丝电子版教案模板.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