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质量与标准化.docx

    • 资源ID:17517217       资源大小:27.95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质量与标准化.docx

    1、质量与标准化标 准 化 基 础 我国国家标准GB/T 20000.1-2002对标准和标准化有明确的定义: 标准: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标准化: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注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 注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 并促进技术合作。 由上述定义可见,标准是一种特殊文件,是现代化科学技术成

    2、果和生产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来自生产实践反过来又为发展生产服务,标准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不断完善提高。而标准化是一种活动,主要是指制定标准、宣传贯彻标准、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根据标准实施情况修订标准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运动过程。每一个循环完成后,标准化的水平和效益就提高一步。 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产物。标准化的目的和作用,都是通过制定和贯彻具体的标准来体现的。所以标准化活动不能脱离制定、修订和贯彻标准,这是标准化最主要的内容。 必须强调指出,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但标准化不仅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而且是生产活动的基础,是贸易和交流的

    3、基础。 一、我国标准的体制 标准体制主要包括标准分级和标准性质两方面内容。 (一)标准分级 所谓标准分级就是根据标准适用范围的不同,将其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层次。对标准进行分级可以使标准更好地贯彻实施,了有利于加强对标准的管理和维护。由于世界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有着不同的标准分级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我国标准分为四级,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另外,为了适应高新技术标准化发展快和变化快等特点,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于1998年通过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管理规定出台了标准化体制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即在四级标准之外上,又增设了一种“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作为四级标准

    4、的补充。 1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的官方标准化机构或国家政府授权的有关机构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和适用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是指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我国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和组织草拟,并统一审批、编号和发布。 我国国家标准的代号,用“国标”两个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G”和“B”表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T”。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三部分构成。 2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

    5、国行业标准:指中国全国性的各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发布,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行业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行业标准在相应国家标准实施后,自行废止。 行业标准代号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目前,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已批准发布了58个行业标准代号。例如机械行业标准的代号为“JB”。行业标准的编号由行业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及年号组成。 3地方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标准:在某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需要

    6、统一的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和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制定地方标准的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地方标准须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地方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抵触,在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实施后,地方标准自行废止。 地方标准的代号,由汉语拼音字母“DB”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前两位数、再加斜线、顺序号和年号共四部分组成。 4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是指企业所制定的产品标准和在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企业生产的产品在没

    7、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时,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在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时,国家鼓励企业在不违反相应强制性标准的前提下,制定充分反映市场、用户和消费者要求的,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 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由企业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发布,由企业法人代表授权的部门统一管理。企业的产品标准,应在发布后30日内办理备案。一般按企业隶属关系报当地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标准性质 按标准的性质(也称标准的属性)区分,标准可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种性质,对应称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8、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同时还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的地方标准,在本行政区域内是强制性标准。 1强制性标准 所谓强制性标准,是指具有法律属性,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等强制手段加以实施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由此可见,违反强制性标准就是违法,就要受到法律制裁。强制性标准的强制作用和法

    9、律地位是由国家有关法律赋予的。 强制性标准可分为全文强制和条文强制两种形式: 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需要强制时,为全文强制形式; 标准中部分技术内容需要强制时,为条文强制形式。 强制性内容的范围包括: (1)有关国家安全的技术要求; (2)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3)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电磁兼容等技术要求; (4)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要求及国家需要控制的工程建设的其他要求; (5)污染物排放限值和环境质量要求; (6)保护动植物生命安全和健康的要求; (7)防止欺骗、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要求; (8)国家需要控制的重要产品的技术要求。 2

    10、推荐性标准 除了强制性标准以外的标准是推荐性标准,也就是说,推荐性标准是非强制执行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推荐性标准。 所谓推荐性标准,是指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调节而自愿采用的一类标准,又称自愿性标准。这类标准任何单位都有权决定是否采用,违反这类标准,不承担经济或法律方面的责任。但是一经接受采用,或各方面商定同意纳入商品、经济合同之中,就成为各方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各方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二、标准的制定 制定标准是标准化的关键环节。标准制定得合理、先进、可靠,实施标准以后获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越大。返之,标准化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标准的制定一定要

    11、按照科学的原则、方法和程序,认真、慎重地进行,以保证制定标准的高水平和高质量。 (一)制定标准的基本原则 制定标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标准首先要维护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凡属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政策都应贯彻,标准中的所有规定,均不得与现行法律和法规相违背。 (2)充分考虑使用要求,并兼顾全社会的综合效益。满足使用要求是制定标准的重要目的,这就要求制定标准要充分考虑标准运用的环境条件要求,即如何使标准化的对象适应其所处的不同环境条件,并分别在标准中作出相应规定。在考虑使用要求的同时,也应兼顾全社会的利益。在某些情况下,过分强调满足使用要

    12、求,可能会影响其他社会因素,这时就应在不破坏使用要求的同时,尽可能照顾其他社会因素,减少对其影响的程度,使综合性的全局效益最佳。 (3)合理利用国家资源,推广先进技术成果,在符合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有利于标准对象的简化、选优、通用和互换,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4)相关标准要协调配套。制定标准要考虑有利于标准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相关标准,都是互相联系、互相衔接、互相补充、互相制约的,要保证相关标准协调配套,才能使企业开发、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之间协调一致。 (5)有利于保障社会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环境。 (6)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有利于促进对外经济技

    13、术合作和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我国标准化与国际接轨。(二)制定标准的对象 1“重复性事物”是制定标准对象的基本属性 正如标准的定义中所描述的,标准是“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因此,我们说标准制定的对象的基本属性是重复性事物。 重复性事物是指同一事物反复出现多次。例如,成批大量生产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重复投入、重复加工、重复检验;同一类技术活动(如某零件的设计)在不同地点、不同对象上同时或相继发生;某一种概念、方法、符号、标识被人们反复应用等。 标准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重复性特征的事物,才能把以往的经验加以积累,标准就是这种积累的一种表现方式。一个新标准的产生是这种积累的开始,标

    14、准的修订是积累的深化或优化,是新经验取代旧经验。标准化进程是人类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与不断优化的过程。事物具有重复出现的特征,都有制定标准的必要。对重复性事物制定标准的目的是总结以往的经验或教训,选择最佳方案,作为今后实践的目标和依据。这样既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又能扩大“最佳方案”的重复利用范围。标准化的作用和效果有相当一部分是从这里得到的。 2标准制定的对象 在我国,各级标准制定的对象有明确的规定。 (1)国家标准的制定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规定:“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含标准样品的制作)。”具体说,对以下八个方面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为国

    15、家标准: 互换配合,通用技术语言要求; 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技术要求; 基本原料、燃料、材料的技术要求; 通用基础件的技术要求; 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 通用的管理技术要求; 工程建设的重要技术要求; 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重要产品的技术要求。 (2)行业标准的制定对象。按行业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需要在行业范围内统一的下列七个方面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为行业标准(含标准样品的制作): 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含代码)、文件格式、制图方法等通用技术语言; 工、农业产品的品种、规格、性能参数、质量指标、试验方法及安全、卫生要求; 工、农业产品的设计、生产、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维修方法以

    16、及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 通用零部件的技术要求; 产品结构要素和互换配合要求; 工程建设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信息、能源、资源、交通运输的技术要求及其管理方法等要求。 (3)地方标准的制定对象。在既无相应的国家标准,又无相应行业标准的情况下,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的下列技术要求,可以制定为地方标准: 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 药品、兽药、食品卫生、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种子告示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 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 (4)企业标准制定的对象。 企业生产的产品,在没有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可供采用或相应标准不适用时(强制性

    17、标准除外),可以作为制定企业标准的对象; 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选择或补充的技术要求,可以作为制定企业标准的对象; 对工艺、工装、半成品和方法等技术要求,以及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也可以作为制定企业标准的对象; 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进步,企业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产品的标准。 3标准制定的程序 我国参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SO/IEC导则第1部分:技术工作程序(1995年版)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颁布了国家标准GB/T 167331997国家标准制定程序的阶段划分及代码。该标准将国家标准的制定程序划分为如下九个阶段: 第一

    18、,预备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充分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新工作项目建议。 第二,立项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对新工作项目建议的必要性和可行必性进行充分论证、审查和协调的基础上,提出新工作项目。 第三,起草阶段,标准起草阶段是制定标准的关键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按编写标准的基本规定(GB 1.12000)编制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编写编制说明和有关附件。 第四,征求意见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向有关单位发送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征求意见。被征求意见的专家对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审查,审查后将意见反馈给标准起草工作组。 标准起草工作组根据收集到的反馈意见,对标准草案征求意

    19、见稿进行彻底修改。在此基础上编制标准草案送审稿,并将回函意见进行分类汇总,注明取舍情况,制表作为附件内容之一。 经验证明,标准文本的差错几乎全部来源于标准征求意见稿,凡是在此阶段漏网的差错在以后各阶段也很难发现。因此,对此阶段应当给以特别关注。 第五,审查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会议审或函件审的形式对标准草案送审稿进行审查。无论是会议审还是函件审,标准审查组织单位都应将审查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标准起草组。标准起草组根据收集到的各种意见对标准草案送审稿进行修改,在此基础上形成标准草案报批稿。对于难度较大和争议较多的标准草案送审稿一般采用会议审查的方式,其余可以采用函件审的方式。 第六,批准

    20、阶段:标准批准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对标准草案报批稿进行审查、批准和编号,并提供标准出版稿。 第七,出版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标准出版物。 第八,复审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规定,定期对标准进行复审。 第九,废止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复审结果,通过一定形式宣布某项标准废止。 其他等级标准的制定程序,也可参照国家标准制定程序办理。 4标准的备案 所谓标准的备案,是指一项标准发布以后,由申请备案的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按照备案的要求和程序,将标准文本报送到备案受理机构,进行登记和存档,以备查阅。对标准进行备案有利于标准化工作的规划和对标准的管理,有利于对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进行协调,避免标准的

    21、重复制定,也有利于标准的贯彻和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其配套法规对标准备案有明确规定: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申请和办理标准备案应当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 标准备案的含义有两层:第一,负责制定标准的部门、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要求,向规定的部门备案;第二,受理备案的部门有权对与相关法律、法规、上级标准相抵触的备案标准提出修改建议,责令备案单位限期改进或停止执行标准。制定标准的单位,应对标准实施的后果承担责任。 5标准的复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当根据科学技术

    22、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以确认现行标准继续有效或者予以修订、废止。 标准的复审工作一般是由标准制定单位组织进行的,其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对于发展变化较快的标准,复审周期可以适当缩短,复审的结果有三种: 第一,确认标准继续有效; 第二,予以修订,修订标准的程序和制定标准基本一样; 第三,予以废止。 复审标准的结果应当通过适当的媒体予以公布,使有关单位及时获得相关信息。 三、标准化的常用形式 标准化的常用形式是标准化内容的存在方式,也可以说是标准化过程的表现形态。标准化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表现为不同的标准化内容,针对不同的标准化任务,达到不同的目的。了解各种标准化形式及其特点,可以在

    23、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标准化任务,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标准化形式,达到优化的目的。 比较常用的标准化形式有简化、统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等。 (一)简化 简化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对象(事物)的类型数目,使之在既定时间内足以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 简化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就产品而言,从构成产品系列的品种、规格,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品种、规格,工艺装备的种类,都可作为简化对象。在管理活动中,可以作为简化对象的事物也很多,如语言(包括计算机语言)、术语、符号、指示图形、编码、程序、管理方法等,都可通过简化防止不必要的重复,提高工作效率。 (二)统一化 统一化是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

    24、个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从现代标准化的角度来说,统一化的实质是使对象的形式、功能或其他技术特性具有一致性,并把这种一致性通过标准确定下来。因此,统一化的概念与简化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前者着眼于取得一致,即从个性中提炼共性;后者肯定某些个性同时并存,着眼于精炼。简化的目的是在简化过程中保存若干合理的种类。统一化的目的是消除由于不必要的多样化而造成的混乱,为正常活动建立共同遵循的秩序。 统一化可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绝对的统一,它不允许有灵活性。例如,标志、编码、代号、名称、运动方向(开关的旋转方向、螺纹的旋转方向、交通规则)等;第二,相对的统一,它的出发点或总趋势是统一的,但有一定的灵活性,可根据情况

    25、区别对待。例如,产品装配的精度指标,可以要求上下限、公差等。 运用统一化要注意遵守适时和适度原则。所谓适时原则,就是把握好统一的时机,过早统一,有可能将尚不完善、不稳定、不成熟的类型以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不利于技术的发展和更优异类型的出现;过迟统一,当低效能的类型大量出现并已形成习惯,这时统一的难度加大,要付出较大的经济代价。所谓适度,就是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明确哪些该绝对统一,哪些该相对统一,如何掌握灵活性。过高要求,会在执行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过低要求,不利于生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三)通用化 通用化是指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选择和确定具有功能互换

    26、性或尺寸互换性的子系统或功能单元的标准化形式。 通用化是以互换性为前提的。所谓互换性,是指在不同时间、地点制造出来的产品或零件,在装配、维修时,不必经过修整就能任意地替换使用的性能。互换性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是产品的功能可以互换,它要求某些影响产品使用特性的参数按照规定的精确度互相接近,通常称为功能互换性;二是产品的配合参数(一般指产品的线性尺寸和连接部门)按规定的精确度互相接近,通常称为尺寸互换性。尺寸互换性是功能互换性的部门内容,是实现通用化的前提。通用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扩大同一产品(包括元器件、部件、组件、最终产品)的使用范围,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或零件)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重复劳动

    27、。其效果体现在简化管理程序,缩短产品设计、试制周期,扩大生产批量,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方便用户和维修,最终获得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节约。 通用化的实施应从产品开发设计时开始,这是通用化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通用化设计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系列开发的通用化设计。在对产品进行系列开发时,通过分析产品系列中零部件的共性与个性,从中找出具有共性的零部件,能够通用的尽量通用,这是系列内通用,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环节。如有可能,还可以发展系列间的产品和零部件通用。二是单独开发某一产品(非系列产品)时,也尽量采用已有的通用件。即使新设计的零部件,也应充分考虑使其能为以后的新产品所采用,逐步发展成为通用

    28、件。三是在老产品改造时,根据生产、使用、维修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对可以实现通用互换的零部件,尽可能通用化,以继续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可靠性,焕发老产品的青春。 企业通常的做法是把已确定的通用件编成手册或计算机软件,供设计和生产人员选用。通用件经过多次生产和使用考验后,有的可提升为标准件。另外,以功能互换性为基础的产品通用,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如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和互换。产品通用化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其他标准化形式所无法取代的。 (四)系列化 系列化通常指产品系列化,它是对同一类产品中的一组产品同时进行标准化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对同一类产品发展规律的分析研究,市场需求发展趋势的预

    29、测,结合自己的生产技术条件,经过全面地技术经济比较,将产品的主要参数、型式、尺寸等作出合理的安排与规划,以协调系列产品和配套产品之间的关系。因此,可以说系列化是使某一类产品系统的结构优化、功能最佳的标准化形式。 由于产品系列化符合快速开发新产品,且能用较少数量的规格型号,覆盖较广阔的市场,适应了市场对商品需求日益多样化的形势,很快在工业发达国家进而发展起来。1935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前身国际标准化协会(ISA)公布了第11号公告,把优先数系规定为“国际标准建议”以后,为产品系列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此后的产品系列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系列化是标准化的高级形式。无论从它的理论和方

    30、法方面都体现了这旨标准化高度发展的产物,是标准化走向成熟的标志。系列化摆脱了标准化初期独立地、逐个地制定单项产品标准的传统方式,开始从全局考虑问题,每制定一类产品的系列标准,就要覆盖该类产品的市场。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企业也从只生产单一品种、个别规格的传统模式,转向多品种经营、系列化开发、尽量扩大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占有率。由于企业的这种经营方式和产品开展方式,适应了20世纪中叶以后国际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使许多企业取得了成功。产品系列化又是最经济合理的产品开发策略。它的产品系列是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选择适用的数系,精心设计的。它的最大特点是以最经济的产品规格数,满足最广泛的市场需求,而且当市场

    31、需求发生改变时,产品构成能相应的改变,且在不打乱原有的规律和产品之间的协调配合关系。特别是估先数系在各行业的各类产品系列之间起着极重要的协调统一作用。尽管产品在不断增多变化,但产品世界是有序的,其内在联系是和谐的。所有这一切,标志着工业生产的合理化,标志着高度的社会节约。 四、企业标准化 所谓企业标准化是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搞好生产、管理、技术和营销等各项工作为主要内容,制定、贯彻实施和管理维护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企业标准化是一切标准化的支柱和基础,搞好企业标准化对于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也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标准化的基本任务 企业标准化的基本任务如下: (1)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

    32、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 (2)贯彻实施有关的技术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上级标准。 (3)正确地制定、修订和贯彻实施企业标准。在制定修订企业标准时,注意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4)积极承担上级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任务。 (5)建立和健全企业标准体系并使之正常、有效运行。 (6)对各种标准的贯彻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 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企业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技术基础标准、设计标准、产品标准、采购技术标准、工艺标准、工装标准、原材料及半成品标准、能源和公用设施技术标准、信息技术标准、设备技术标准、零部件和器件标准、包装和储运标准、检验和试验方法标准、安全技术标准、职业


    注意事项

    本文(质量与标准化.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