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语篇阅读中.docx

    • 资源ID:17494278       资源大小:27.6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语篇阅读中.docx

    1、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语篇阅读中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语篇阅读中抑制外部干扰的眼动研究李寿欣(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济南,250014)徐增杰(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商务系,温州,325000)陈慧媛(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济南,250014)心理学报2010 年第 42 卷第 5 期摘 要采用眼动追踪技术探讨了当干扰材料的意义性不同和干扰材料位置可预测性不同时,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语篇阅读中抑制外来无关干扰的特点,结果表明: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语篇阅读中抑制外部干扰的能力存在差异,场独立者好於场依存者,而且这种差异发生在抑制加工的後作用过程,本研究支持Dywan等人提出的理论观点。不管是场依存者还是场独立者在

    2、语篇阅读中,相对於无意义干扰材料,有意义的外部干扰更能吸引阅读者的注意力,对语篇阅读的干扰作用更明显;相对於可预测位置的干扰,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难避开不可预测位置的干扰材料,其产生的干扰作用更大。关键词:语篇阅读;抑制;外部干扰;认知方式;眼动1问题的提出语篇阅读是人们最常见、最自然的一种阅读行为,但是人们在阅读过程中常受到各种信息的干扰,其中来自篇章内容以外信息的干扰是一种重要的干扰形式。探讨阅读过程中抑制外部干扰的机制问题成为近些年来学者关注的重点(Connelly, Hasher, & Zacks, 1991; Carlson, Hasher, Conelly, & Zacks, 199

    3、5; MacKay, 2008)。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抑制机制通常被定义为阻止无关信息进入工作记忆或把无关信息从工作记忆中清除出去的加工机制,它主要有三种功能:阻止通达、清除与限制。阻止通达的功能在干扰信息被激活之前就起作用,使干扰信息在工作记忆中不被激活或更难以被激活,可称为抑制加工的前作用过程;清除与限制的功能主要在干扰信息被激活後起作用,使已激活的干扰信息去激活,或限制占主导地位的优势反应倾向,可统称为抑制加工的後作用过程。抑制机制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目前还存在着争议。由於老年人与青年人在抑制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因此,诸多研究以老年人和青年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阅读过程中抑制无关信息的机制问题

    4、(Connelly et al, 1991; Burke, 1997; Cameli & Phillips, 2000; Hasher, Goldstein, & May, 2005)。Connelly等人(1991)研究发现,当阅读材料中插入外部干扰的短文时,青年人在阅读速度和回答阅读理解题的正确率上均优於老年人,研究者认为,是由於老年人和青年人的抑制能力存在差异,青年人能够更好地忽略干扰信息,即够更好地阻止干扰信息进入工作记忆。Chiappe等人(2000)进一步提出,老年人和青年人抑制的能力的差异只存在於阻止通达功能上。而Dywan等人(1995)则认为,青年人的抑制能力好於老年人并不是

    5、由於在阻止干扰信息的通达功能上更加优秀,而是因为青年人能够在工作记忆中对目标信息与干扰信息进行更好的识别。之後,研究者采用眼动技术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Kemper和McDowd(2006)在句子水平所做的研究支持了Dywan等人的观点,但MacKay等人在语篇水平进行的研究(2008)则支持Connelly等人的观点。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抑制无关信息的机制问题上形成了两派观点:Connelly等人认为抑制能力的差异主要发生在阻止无关信息进入工作记忆上,即发生在抑制加工的前作用过程;而Dywan等人则认为目标信息和干扰信息在工作记忆中都得到了激活,抑制能力的差异主要发生在信息激活之後,即

    6、抑制加工的後作用过程。认知方式是研究个体差异的重要视角,Witkin所创立的场依存性认知方式认为,场依存个体倾向於以外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而场独立个体则倾向於以内在参照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由於场独立者主要依赖内在参照加工信息,因此,可以推断,场独立个体在阅读过程中会较少受到材料中插入的无关信息的干扰,即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无关信息的能力;而场依存个体由於主要依赖外在参照加工信息,因而在阅读过程中会更多受到插入的无关信息的干扰。在词汇和句子水平上进行的研究证明了这一推断,即场独立个体的抑制能力好於场依存个体(Goodman, 1971; Lefever & Ehri, 1976;宋广文、韩树杰,

    7、2007)。但是,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抑制干扰能力的差异是发生在阻止无关信息进入工作记忆阶段,还是发生在把无关信息从工作记忆中清除出去阶段?目前尚未见到研究文献。由於老年人与青年人不仅在抑制干扰信息的能力上存在着差异,而且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研究中出现的争论,有必要从另一角度即个体认知方式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同时,有研究表明,干扰材料的颜色、字体、长度、意义性以及干扰信息的位置可预测性都会影响个体对干扰信息的抑制能力(Carlson et al, 1995;杨丽霞、陈永明、崔耀、周治金,2002;Kemper et al, 2006; Kempe

    8、r, McDowd, Metcalf, & Liu, 2008; MacKay, 2008)。因此,我们试图探讨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语篇阅读中对外来干扰的抑制的差异主要发生在前作用过程还是後作用过程?在语篇阅读中,个体对不同性质的干扰材料(如材料的意义性不同和干扰材料在语篇中位置的可预测性不同)的抑制是否存在差异?因此,本研究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一主要探讨干扰材料的意义性不同时,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抑制外来无关信息的机制;实验二探讨干扰材料的位置的可预测性变化时,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抑制外来无关信息的机制。2实验一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语篇阅读中对不同性质干扰信息抑制的眼动研究2.1目 的采用实时的采集阅读

    9、过程的眼动轨迹并同时记录被试的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正确率,探讨当干扰材料的意义性不同时,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语篇阅读中抑制外来无关干扰的特点。通过对插入有意义和无意义干扰的语篇阅读速度与阅读正确率指标,分析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抑制干扰信息的能力是否存在差异;通过分析不同认知方式个体阅读插入干扰材料的语篇时的眼动指标,探讨干扰材料的意义性如何影响抑制机制,以及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对干扰信息抑制的差异是发生在前作用过程还是後作用过程。2.2方 法2.2.1被试以某师范大学二年级的90名学生为被试,以班级为单位团体施测修订的“镶嵌图形测验”。测验共包括三部分,每部分时限4分钟,完成测验共需12分钟。按照修订的

    10、评分方法进行评分,将学生按得分从低到高排列,得分高的前30%被确定为场独立型,得分低的後30%被确定为场依存型,选取典型场依存被试22名(男10名,女12名)(M = 7.87; SD = 2.70)、典型场独立被试21名(男10名,女11名)(M = 19.17; SD = 2.49)。被试平均年龄20.8岁,其视力(含矫正视力)、色觉正常,此前均未参加过类似实验。实验後赠送被试纪念品。2.2.2实验仪器本实验的仪器是加拿大SR Research公司生产的Eyelink 2000型眼动仪,采样频率设置为500赫兹,采用瞳孔 + 角膜模式采集数据。呈现刺激的显示器为21寸CRT,刷新频率为10

    11、0赫兹,分辨率为1024 768像素。2.2.3实验材料参照白学军和沈德立(1996)的编写方法,编写12篇短文,其中3篇作为练习材料,9篇作为正式实验材料。每篇短文由六句话组成:第一句,主人公的背景;第二句,主人公的行动目标;第三句,主人公为达到目标的行动一;第四句,主人公为达到目标的行动二;第五句,行动的结果;第六句,故事的结束。总字数在130个字左右。每篇短文後面有三个问题:一个是关於主人公目标的问题,一个是关於主人公结果的问题,一个是细节问题。短文内容描述的是日常生活事件,为二号宋体字。字间距为1.5pt,行间距为23pt。编完後请文学专业老师与研究生进行阅读并提出修改意见。在干扰的插

    12、入上,参照Connelly等人(1991)的方法,在其中4篇短文中插入不属於短文内容的真词干扰,4篇短文插入假字对干扰。每篇短文均插入3组干扰,每组干扰插入15次,共插入45次。每隔二到四个字插入一次。要求每次插入的词尽量不会和上下文产生连读。插入的真词均为高频词(频率f = 0.00150.0119)。插入的假字对使用TrueType造字软件生成,为了控制笔划因素,所用的假字对都是以对应的用作干扰的真词笔划重构而成。干扰的字体加粗以与短文内容相区别,短文的观察视角为17.9 8.0。其馀4篇短文不插入干扰,短文的观察视角为17.9 6.0。采用E-Buider软件编程,以白底黑字的方式在CR

    13、T上呈现刺激。2.2.4实验设计采用2 3二因素混合设计,其中自变量认知方式(场独立、场依存)为被试间变量,干扰类型(真词干扰、假字对干扰、无干扰)为被试内变量。因变量为阅读效率以及各项眼动指标。2.2.5实验程序实验为个别施测,在专门的实验室内完成。实验室具有隔音、隔光的功能,从而保证被试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完成实验。每一名被试阅读12篇短文,其中3篇短文用作练习,9篇短文用於正式实验。正式实验的短文中3篇插入的是真词干扰,3篇插入的是假字对干扰,3篇是无干扰的。为了避免顺序效应,对三种实验材料的呈现顺序进行平衡。实验进行时,被试的下颚放在一个U型托上以固定头部,眼睛距离显示器80cm。进行

    14、校准和确认後,被试先通过练习熟悉实验程序,然後进入正式实验。阅读时被试自己控制阅读速度。下一篇短文出现之前,都会进行一次漂移校正以保证眼动记录的准确性。完成整个实验约需要40分钟。2.3结果与分析眼动实验过程中的数据由眼动仪自动记录。由於4名被试在无干扰条件下回答阅读理解题的正确率低於70,另外3名被试在实验过程中有多次重新校准,出现眼跳频繁以及眼睛流泪等情况,因此这7名被试的数据被剔除,馀下的有效被试是场独立个体18人(男9人,女9人),场依存个体18人(男7人,女11人)。实验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的指标分为阅读效率和眼动指标两种,眼动指标包括注视时间和注视

    15、次数。2.3.1阅读效率考察阅读效果不能只单纯地分析阅读理解成绩或阅读速度,而是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察,因为如果被试片面追求高阅读速度,理解率就难免会下降;相反,如果被试过分追求高理解率,那麽阅读速度就势必要放缓。因而孤立地强调阅读速度或理解率,都不能客观的反映阅读效果。本研究采用陈向阳、沈德立(2004)使用的方法评定阅读效果,用如下公式计算阅读效率:E = R C。其中E表示阅读效率;R表示阅读速度,指每秒钟所阅读的字数;C表示理解率,指阅读後答对的问题数与提问的问题数之比。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三种实验条件下的阅读效率见表1。表1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实验三种条件下的阅读效率(M SD,

    16、单位:字秒)认知方式真词干扰假字对干扰无干扰场独立型场依存型3.62 0.622.40 0.673.76 0.733.08 0.775.34 1.035.41 1.71对阅读效率进行2(认知方式:场独立;场依存) 3(干扰类型:真词干扰;假字对干扰;无干扰)二因素混合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认知方式的主效应显著,F(1, 34)= 4.15, p 0.05,场独立个体的阅读效率高於场依存个体。干扰类型的主效应非常显著,F(2, 68)= 150.90, p 0.001,进行配对比较发现,真词干扰条件与假字对干扰条件,真词干扰条件与无干扰条件,假字对干扰条件与无干扰条件之间的差异均达到非常显著

    17、的水平,p 0.001。认知方式与干扰类型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F(2, 68)= 9.97,p 0.00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真词干扰条件下,场独立个体的阅读效率非常显著地高於场依存个体,p 0.001;在假字对干扰条件下,场独立个体的阅读效率显著地高於场依存个体,p 0.05。干扰类型的主效应非常显著,F(1, 34)= 30.01, p 0.001,对真词干扰的注视次数(56.5 16.4)多於对假字对干扰的注视次数(49.3 13.2)。认知方式与干扰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1, 34)= 4.77, p 0.05,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场独立个体在对两种干扰的注视次数上差异显著,p 0.

    18、05,对真词干扰的注视次数多於对假字对干扰的注视次数;场依存个体对两种干扰的注视次数差异非常显著,p 0.05。2.3.3对干扰的平均注视时间将短文中插入的与短文内容无关的真词或假字对作为干扰,分析被试对短文中干扰的平均注视时间,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对干扰的平均注视时间见表3。表3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对干扰的平均注视时间(M SD,单位:ms)实验条件真词干扰假字对干扰场独立型场依存型247.61 61.08291.00 76.52217.15 46.53229.48 58.95对干扰的平均注视时间进行2(认知方式:场独立;场依存) 2(干扰类型:真词干扰;假字对干扰)二因素混合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

    19、示,认知方式的主效应不显著,F(1, 34)= 2.03, p 0.05。干扰类型的主效应非常显著,F(1, 34)= 51.81, p 0.001,对真词干扰材料的平均注视时间(269.30 11.54)多於对假字对干扰的平均注视时间(223.31 8.85)。认知方式与干扰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1, 34)= 5.91,p 0.05。这一结果表明,从阅读效率上看,个体对插入无意义干扰的语篇阅读效果要明显好於插入有意义干扰的语篇阅读;从眼动指标上看,对语篇中插入的意义干扰材料无论是平均注视时间还是注视次数,都明显多於无意义干扰材料。也就是说,有意义的外部干扰对语篇阅读的干扰作用更明显。场依

    20、存、场独立被试在无干扰的阅读条件下,两者的阅读水平不存在明显差异,而在有干扰的条件下,无论是真词干扰还是假字对干扰,场独立个体的阅读效率均高於场依存者。因此,可以说场独立个体在语篇阅读中抑制无关干扰的能力好於场依存个体。但是,对眼动指标的分析发现,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真词干扰和假字对干扰两种实验条件下,对干扰的注视次数和注视时间指标上的差异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也就是说,在眼动指标上并未发现场独立个体与场依存个体对干扰材料的阅读上出现差异。3实验二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语篇阅读中对不同位置干扰信息抑制的眼动研究3.1目 的实验一的结果表明,在语篇阅读中,与无意义的外部干扰相比,有意义的外部干扰对语篇

    21、阅读的干扰作用更明显。而在语篇阅读中,如果被试可预测干扰材料的空间位置信息,是否能采取相应的策略避开干扰以减少干扰作用?因此,实验二探讨当干扰材料的意义性不变,而干扰材料的位置可预测时,被试能否采取相应的策略避开干扰材料以减少干扰作用?并进一步验证语篇阅读中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对干扰信息的抑制机制的差异是否发生在後作用过程。3.2方 法3.2.1被试以某师范大学二年级的90名学生为对象选取被试,采用同实验一相同的方法选取典型场依存被试22名(男10名,女12名)(M= 18.67; SD = 2.63)、典型场独立被试19名(男9名,女10名)(M = 19.457; SD = 2.29)。被试平

    22、均年龄21.3岁,其视力(含矫正视力)、色觉正常,此前均未参加过类似实验。实验後赠送被试纪念品。3.2.2实验仪器实验仪器及其设置同实验一。3.2.3实验材料采用实验一的12篇没有插入干扰的短文,参照Carlson等人(Carlson, 1995; MacKay, 2008)的方法,在其中的4篇短文的随机位置插入干扰词,在4篇短文的固定位置插入干扰词,其馀4篇不插入干扰词。随机位置干扰每隔2到4个字随机进行插入。固定位置干扰插入在短文中的固定位置,即在短文的第二、四、六、八列。每篇短文插入四组干扰词,每组词插入10次,共插入40次。插入干扰时尽量避免在上下文中产生连读,干扰词加粗以与正文内容相

    23、区别。两种条件下插入干扰词的词频均为高频词(频率f = 0.00180.0123)。实验材料的其他设置同实验一。采用E-Buider软件编程,在计算机上呈现刺激。3.2.4实验设计采用2 3二因素混合设计,其中自变量认知方式(场独立、场依存)为被试间因素,干扰类型(随机位置干扰、固定位置干扰、无干扰)为被试内因素。因变量为阅读效率以及各项眼动指标。3.2.5实验程序实验程序同实验一。3.3结果与分析由於有3名被试在无干扰条件下阅读理解正确率低於70,另外2名被试在实验过程中有多次重新校准,出现眼跳频繁以及眼睛流泪等情况,将以上5名被试的数据剔除,最後有效被试场独立者18人(男8人,女10人)(

    24、M = 19.76; SD = 2.35)、场依存者18人(男9人,女9人)(M = 8.78; SD = 2.53)。实验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的指标包括阅读效率指标和眼动指标两种。3.3.1阅读效率考察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三种实验条件下的阅读效率,阅读效率计算同实验一,结果见表4。表4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对实验材料的阅读效率(M SD,单位:字秒)认知方式随机位置固定位置无干扰场独立型场依存型3.92 0.832.34 0.734.09 0.823.10 1.195.05 1.315.30 1.93对阅读效率进行2(认知方式:场独立;场依存) 3(干扰类型:随机位

    25、置干扰;固定位置干扰;无干扰)二因素混合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认知方式的主效应显著,F(1, 34)= 4.53, p 0.05,场独立个体的阅读效率明显高於场依存个体。干扰类型的主效应非常显著,F(2, 68)= 77.98, p 0.001,进行配对比较发现,随机位置干扰条件与固定位置干扰条件,随机位置干扰条件与无干扰条件,固定位置干扰条件与无干扰条件之间的差异均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p 0.001。认知方式与干扰类型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F(2, 68)= 14.90, p 0.00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随机位置干扰条件下,场独立个体的阅读效率非常显著的高於场依存个体,p 0.001;

    26、在固定位置干扰条件下,场独立个体的阅读效率很显著的高於场依存个体,p 0.05。干扰类型的主效应非常显著,F(1, 34)= 49.07, p 0.001,对随机位置干扰的注视次数(47.7 14.1)多於对固定位置干扰的注视次数(38.4 12.9)。认知方式与干扰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1, 34)= 6.51, p 0.05,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场独立个体在两种类型上差异很显著,p 0.01,对随机位置干扰的注视次数多於对固定位置干扰的注视次数;场依存个体在两种类型上差异非常显著,p 0.05。3.3.3对干扰的平均注视时间将随机位置或固定位置插入的与短文内容无关的真词作为干扰,分析对干扰

    27、的平均注视时间,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对干扰的平均注视时间见表6。表6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对干扰的平均注视时间(M SD,单位:ms)认知方式随机位置固定位置场独立型场依存型238.58 54.56285.47 94.31196.58 55.68200.56 82.00对干扰的注视时间进行2(认知方式:场独立;场依存) 2(干扰类型:随机位置干扰;固定位置干扰)二因素混合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认知方式的主效应不显著,F(1, 34)= 1.16, p 0.05。干扰类型的主效应非常显著,F(1, 34)= 88.06, p 0.001,对随机位置干扰的平均注视时间(262.03 12.84)多於对固

    28、定位置干扰的平均注视时间(198.57 11.68)。认知方式与干扰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1,34)= 10.06, p 0.05,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场独立个体在两种类型差异很显著,p 0.01,对随机位置干扰的注视时间多於对固定位置干扰的注视时间;场依存个体在两种类型差异显著,p 0.05。本实验的结果表明,从阅读效率上看,在随机位置插入干扰材料的阅读效果明显低於固定位置;从眼动指标上看,无论是对干扰材料的注视时间还是注视次数,随机位置都明显多於固定位置。说明在随机位置插入的干扰材料起到了更大的干扰作用。不同认知方式的个体在语篇阅读中,不管插入的干扰材料位置是固定的还是随机的,场独立者的阅读效率显著高於场依存者,与实验一的结果一


    注意事项

    本文(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语篇阅读中.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