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师大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

    • 资源ID:17475070       资源大小:363.63KB        全文页数:1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师大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

    1、北师大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北师大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书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由主体课文,拓展阅读,语文天地和单元小结四个部分组成。主体课文下设两个思考题(内容/形式)主体课文侧面设“小资料我的视角我的摘录笔记”三个栏目,语文天地包括“日记月累综合活动单元小结”三部分内容。语文学习是从多角度考虑学生的发展,以整体渐进的形式向前推进的。“整体”的含义有两个:三个维度整体设计,每个环节都应体现三个维度的发展。听、说、读、写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是综合的。单元之间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序”,而不是知识体系或思想品德教育的体系。每个单元没有明确的教学要点没有单元提示、预习提示、

    2、单元知识短文等,各单元之间,不能连成一条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线”。 各单元内容相对集中,借“题”组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一个情境,便于教师和学生借“题”发挥主动精神和创造性。【全册教学目标】1、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山川景物,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陶冶爱美的情趣,培养高尚的情操。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从认读章节、辨析易混韵母、读准声调、轻声等方面进行较系统的复习。能读准字音、认清

    3、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复习音序、部首查字方法和从字典中准确理解字义,并逐步提高查字典能力,达到熟练程度,养成自觉运用字典的习惯。3、 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能按要求把词语归类和进行正确的搭配。注意积累词语。巩固对常用词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能力。掌握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复习表示因果、转折、递进、假设关系的简单句子。4、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在继续训练从内容到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阅读有自已的见解和体会课文的

    4、思想感情。 能复述听过的故事。在口语交际中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别人讨论、商量。整体感受课文内容非常重要,特别重视情感的介入感知、感受、感悟。“把阅读的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朗读,启发他们想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5、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抓住要点缩写课文。学写读书笔记。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全册教学重难点】同教学目标35【全册课时安排】第一单元 高尚 13课时第二单元 美与丑 14课时第三单元 母亲河 11课时第四单元 体育 11课时第五单元 往事 14课时第六单元 战争 11课时第

    5、七单元 地球家庭 11课时第八单元 岁寒三友 14课时习作 32课时复习、练习课 22课时 总课时 151课时 【教学进度表】周次日期内 容课时备注1919.4一夜的工作329.59.11穷人 白桦林的低语 杨震暮夜却金尊敬普通人939.12-9.18语文天地 复习 丑石 寓言二则做一个最好的你94919-9.25做一个最好的你有些人 丑公主 语文天地 复习959.26-10.2测试 长江之歌 三峡之秋4610.3-10.9三峡之秋古诗二首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5710.10-10.16 故乡的河语文天地复习体育颂9810.17-10.23体育颂把掌声分给她一半学奕 足球史话手拉手 9910.24

    6、-10.30手拉手语文天地 复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花脸测试91010.31-11.6花脸荷塘旧事报纸的故事91111.7-11.13第一支笔语文天地复习 期中考试91211.14-11.20古诗二首小英雄雨来狼牙上五壮士91311.21-11.27螳螂捕蝉 语文天地复习测试91411.28-12.4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黑孩子罗伯特别挤啦91512.5-12.11瑞恩的井阳光皮肤语文天地 91612.12-12.18复习测试墨竹图题诗苍松怪石图题诗 91712.19-12.25墨梅图题诗竹颂梅香正浓91812.26-1.1黄山松复习测试 9191.2-1.8复 习9201.9-1.15复习 921

    7、1.16-1.22考试9221.23-1.29放假第一单元 高尚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高尚”为主题组元。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又在提倡“以德治国”,兴我中华。举世瞩目的中华民族正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就是教育青少年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我做起,关心他人,乐于助人,重视品德修养,提高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本单元共五篇课文,有伟人的故事,有凡人的故事;有渔夫的故事;有现代人的故事,还有古人的故事,即包容了中外的 无垠地域,又涉及了古今

    8、的广袤空间,这些人,所处的时代不同,身份有别,但他们身上的美德,却令人感动。本单元所设的五篇课文,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来诠释“品德修养”和“高尚情怀”的 深邃内涵。【课文概述】一夜的工作是一篇典型的以叙事为主的记述文,作者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周恩来总理彻夜工作的情景,讴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好总理。穷人是一篇精炼的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为主的小说,通过一件小事,展现了穷苦渔民夫妇的善良和友爱。白桦林的低语是一篇运用拟人的手法,以第三人的口吻,表达对一位无名看林工人无限思念的抒情散文。杨震暮夜却金是一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的警示作用的文言文。尊敬普通人一文在内容上对本单元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概括。一切善良的普通

    9、人,一切诚实的劳动者,都值得学习和尊重。【教学建议】学习本单元课文可采取精读和品读的方法,或采取学生自读为主的学习方式来探究阅读中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康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对揭示人物品质的作用。并通过人物形象地描写理解高尚的含义。(不分地位、身份、职业、条件、环境等所表现的道德水平高的情操;有意义的,不是低级趣味的)。 2、能用简练的语言准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在写作中学

    10、会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进行细节描写以突出人物的形象;学习选择小事例以小见大突出人物形象。3、激发学生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学习、尊重并成为善良诚实的劳动者。【单元重难点】能用简练的语言正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对揭示人物品质的作用。【单元课时安排】 13课时【单元知识树】一夜的工作【教材简析】本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作者用写实为主的手法记叙了周恩来总理彻夜工作的情景,讴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好总理,抒发了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课文先交待了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自己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的所见所闻,最后写了作者的感受。【教学

    11、目标】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蒙眬、咨询、浏览、一小碟。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段。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教学重点】了解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体会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从看似平常的事情中体会周总理社会“公仆”的崇高品质。【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知识树】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按照要求预习课文,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大家看这幅图,看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出示插图)夜深了,我们

    12、敬爱的周总理还在伏案工作,他正在批阅文件,他是多么专注,多么认真。周总理生前经常是这样通霄不眠,辛苦工作。我们今天学一篇新课文一夜的工作,这是何其芳同志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作者看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后,深受感动,写下了这篇文章。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二、初学课文1、自由读文。2、读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画下来。从课文叙述的事情中你有什么感受,进行简单的批注。3、简述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三、检查预习1、辨析咨( ) 询( ) 旬( ) 碟( )资( ) 殉( ) 峋( ) 蝶( )2、指名分段读课文。3说一说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语句上可以体

    13、现出周总理的工作辛苦和生活简朴?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4质疑问难。四、理清课文脉络1录音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1)周总理为什么叫“我”到中南海去? (2)周总理晚上怎么工作的?“我”所看到的周总理的生活是怎样的? (3)回家路上“我”是怎么想的? (4)文中哪一段重点描写出周总理的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 (中等生)2按照思考的顺序理清课文段落。第一段(1)作者送稿子给周总理审阅。第二段(26)作者在总理办公室亲眼看见总理一夜的工作和他简朴的生活。第三段(78)作者在回来的路上的感受和激动的心情。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

    14、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教师点拨,突破重点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2用笔勾划出文章的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3看看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描写的? (1)分小组讨论,课文用了哪些例子说明他工作辛苦?又从哪几个方面讲周总理生活简朴的?(2)交流:读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再读句子。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说说在这一段中,作者都交代了什么?请学生用笔具体勾划出事情发生的时间、人物和事情的起因。2交流。三、指导阅读第三段1作者在回来的路上对自己说了哪些话?为什么说这些话?这些话

    15、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四、总结全文1总结全文,概括中心。2教师课件出示写有“周总理的一天”。 时间:1974年3月26日27日(此时已患重病)下午三时 起床下午四时 与尼雷尔会谈(五楼)晚七时 陪餐晚十时 政治局会议晨二时半 约民航同志开会晨七时 办公中午十二时 去东郊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下午两时 休息 教师小结:同学们,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他为人民的事业夜以继日地工作,鞠躬尽瘁,无私地奉献了一生。我们看一看周总理当年一天工作的日志,就可以知道周总理每天是怎样工作的,读日志,结合课文内容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给大家介绍你知道的总理的感人事迹。3同学发言。

    16、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周总理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板书设计】一 夜 的 工 作陈设 极其简单 多么简朴审阅 极其认真 多么劳苦【课后小记】穷人【教材简析】:本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反映了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教学目标】:1学会十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

    17、人的美德。【教学重点难点】:课文第二段。理解桑娜内心的矛盾是本课的难点【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课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板题:穷人、简介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青年时期就开始创作,长达六十多年。作者无情的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界中的不朽名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文,了解课文内容。、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默读课文,将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

    18、序分为三段。四、讲读第一段。1、指导朗读第一段,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当时气候怎样? ()桑娜家的生活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为什么说小屋“温暖而舒适”?从中可以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讨论后指名回答:()故事发生在一个冬天的夜晚,当时屋外寒风呼啸,海面上正起着风暴海浪汹涌澎湃。()桑娜家里生活很困难。(在书上划出有关词语)、帆很破了,桑娜仍在火炉旁缝补渔网。、渔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打鱼。、从早忙到晚,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衣着破烂,孩子门没鞋穿,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3)暖和舒适仅仅表现在:(地扫得干净;火没熄;银具闪闪发亮;海风之中,孩子在帐内睡着。桑娜是一位勤

    19、劳善良的人。)课件出示1、朗读课文2、归纳段意:渔夫的妻子桑娜,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的等待着渔夫出海归来。五、布置作业:1. 1.写带有生字的词语。2. 2.音字组词,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二、三段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二、讲读课文第二段。、默读课文,思考分层。()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一段分三层,该怎么分?并说出理由。()桑娜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探望西蒙的?师总结:在丈夫出海未归,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海浪汹涌澎湃,心中焦急、忧虑时,心中还惦记着生病的邻居,可见桑娜对邻居的关心是真挚的。()课文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桑娜对邻居发自内心的关心呢?、理解

    20、第二层:默读课文,思考:桑娜进门之后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理解第三层:(1)个别读第三层,思考: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时,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的?(中等生)()理解“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话的意思。()桑娜抱回孩子后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理解“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的意思。出示课件 4、归纳段落大意。三、理解第三段课文、默读全段,思考分段:()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段分成三层,应该怎么分?()讨论分层,并讲出道理。、理解第一层:()渔夫终于回归了,这时桑娜的心情怎样?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21、?()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桑娜的心情。、理解第二层:()这层主要讲什么?(学困生)()桑娜说这段话时心情怎样?(中等生)()练习朗读桑娜的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4)说完这段话“桑娜沉默了”这里的“沉默”表示什么意思?(优秀生)、理解第三层:()渔夫听了桑娜的话是怎么表示的?他为什么会这么说?()练习朗读。()理解“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句话的意思。归纳段落大意。四、布置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指导读写。【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二、总结课文。、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中等生)

    22、、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桑娜和渔夫有那些特点?举出课文中的具体例子说一说。、教师总结:桑娜的特点突出她的勤劳、善良。渔夫的特点是勇敢、坚强、善良。(乐于助人)表现渔夫和桑娜的特点上,课文有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细致的心理描写。()人物的语言个性鲜明。()用词造句的准确。朗读并体会共用词造句之妙。三、指导续编:1、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令人感动,我们能否按照我们对这两位人物的理解,把穷人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呢?该怎样编呢?2、编写时还要注意些什么?小组讨论,练习编写。大组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四、布置作业:1编穷人,用二、三百字写下来,注意想象要合理。(必做)有感情朗读课文。(选做)【板书设计】:

    23、 等待渔夫 桑娜 探望西蒙 勤劳、善良20、穷人 抱回孩子 乐于助人渔夫 侥幸回来 勇敢、坚强 . 能熬过来【课后小记】白桦林的低语【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用朴实的语言,赞扬了看林人的美好品质。【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崇敬与热爱。2、学习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3、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2、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我们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内蒙

    24、古高原东部,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那里群山起伏,森林茂密,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符其实的林海,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儿的白桦林吧。二、 检查预习。1、 指名读课文,正音。2、自读2-8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进行叙述的? 三、 讲读课文。1、 自读课文,思考:按文章内容,全文可分为几段?2、 讨论。四、讲读第二段。1、 指名读,思考: “我”走进白桦林,样子是怎样的?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是怎么产生的?2、第二、三自然段从整体上描写大兴安岭的景色,读一读,并展开联想。3、齐读第二段。五、讲读第三段。1 、自读这一段,思考:“我”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因为

    25、那里有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林木工人。)2、 讨论交流。3、自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林木工人为白桦林做出了哪些牺牲和奉献?五、布置作业:1、抄写好词、好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二、 讲读第三段。1、 自读第三段,思考:为什么说林木工人那颗纯洁的心,?能够员涤荡着我灵魂中的浮躁与狂妄?2、 讨论交流。( 鼓励发言)3、朗读第三段。4、归纳第三段的段意。三、自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 (B生答)四、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个人思考后讨论交流。(A、B生答)(作者结合对大兴安岭的白桦林的描写,边写景边抒情;借看了白桦林及林木工人所产生的

    26、想法,抒发感情在叙述中抒发喜爱之情。)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六、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 2、 预习杨震暮夜却金。【板书设计】:白桦林的低语看林人坚守 岗位无私奉献 默默 守候【课后小记】: 杨震暮夜却金【教材分析】: 杨震暮夜却金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本文妙就妙在“暮夜”二字上。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杨震作为王密的上司,同时又是他的恩师,坚决拒收重金,并且铮铮铁言,这是天理不容,法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的事,其“慎独”的精神可嘉,堪称历代师表。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一个人,从小

    27、到大,为民为官,白天黑夜,由人无人,都能严以律己,不贪不占,拒礼拒贿,其人品之高尚,其道德之规范,有口皆碑。【教学目标】: 1、课下让学生找一些体现古人高风亮节的小故事,课堂上可交流一下。 2、本文的故事性强。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先讲一遍,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铭记于心,然后仔细揣摩语言。 3、教学中可以和现实生活联系一下,让学生谈谈对当今社会中“慎独”现象的感受。 4、本文短小精悍,可让学生体会简约、精炼的写法。【教学重点】:杨震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联系实际体会“慎独”的深刻内涵。【教学准备】:收集相似的小故事;查找有关杨震的生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学生交流自己课

    28、前查阅到的有关杨震的资料。不完全的话教师补充。(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有用的资料) 1、杨震,字伯起,东汉时华阴人,少时聪敏而且好学,世人赞其“时经博览,无不穷究”,当时被誉为关西孔子。后因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从师者如市。 2、50岁时,经朝廷大将军举荐,开始步入仕途,升任荆州刺史。任职期间,曾举荐茂才王密担任了昌邑县令。 3、后因受奸人诬陷,蒙受冤屈而四,后沉冤昭雪,后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建了“四知书院”。 二、学生自读、齐读。 1、学生默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遇到的生字词。 2、同位互读、相互纠正。 3、指名读课文,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 4、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中心。1、学生读书理解,王密为什么要暮夜给杨震送礼?1 需要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2 结合王密的目的猜测;3 结合着当时王密的内心理解。2、杨震是怎样做的?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重点抓住杨震的语言来理解。但还要引导学生揣摩当时杨震的神态、语气,动作等,加深对人物的深入理解,体会杨震的高贵品德。1 学生自读杨震说的话小组内练读在全班读(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当时的情景有感情的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会。


    注意事项

    本文(北师大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