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第四单元备课.docx

    • 资源ID:17461418       资源大小:60.66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第四单元备课.docx

    1、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第四单元备课12、古诗三首示儿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祭、乃”等字,理解“元、九州同、王师”等词语意思。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诗句意思。2、创设情境、引导想象、朗读悟情等形式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1、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学过程:一、播放图片,情境导入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让学生交流课前资料。齐读诗题二、再读古诗,了解诗意。1、默读古诗,用看注释、查工具书,联系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诗句意思,并在旁作批注。2、学生交流、讨论。3、检查了解。说说你对第一行诗句的意思。引导理解“元”通“原”指原本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2、4、把这些词的意思放到诗句中,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指名学生说)5、你能用一字字来表示自己读完古诗后的感受?(板书:悲)(三)品读古诗,感情诗情。1、诗人为什么而悲?(为祖国不能统一而悲)2、出示诗人68岁时写的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3、品读三四句,感受“盼之深”4、拓展延伸,体会爱国情怀(四)教师小结,升华情感题临安邸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学生字,启发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及诗中蕴含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

    3、人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2、幻灯片若干张。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宋朝诗人林升写了一首诗(板书:题临安邸)读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自学生字,熟读诗文。课件出示学习要求:、自学“邸、熏、杭、汴、”四个生字,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自己反复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去自学,学完后再跟同桌交流。(一)学生自主学习。(二)检查学习情况。、检查生字情况。、检查朗读诗句情况。指名读、分组读、全班齐读。三、借助资料,理解诗意。课件出示学习要求:a、借助资料,自主学习理解“休、醉、直、作”等词语的意思。b、结合注释,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小组同学相互交流。(一)学

    4、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检查。(二)小组交流自学情况,相互检查、补充。学完后,小组内交流。(三)检查学习交流情况。、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其它组补充。、每位同学自己试着串说整首诗的意思。、指名完整地说诗意。四、品读诗句,悟情悟境。(一)了解作者林升。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林升。教师相机补充。(二)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介绍。介绍了南宋、北宋的相关资料、课件出示遗民战乱图和权贵寻欢作乐图,学生说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课件出示北宋和南宋版图,教师激情小结。(三)品读诗句,悟情悟境。看到此情此景,你们的心情怎样?(愤怒、责问)、学生齐读古诗。课件出示合作探究:讨论: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干什么去了?你

    5、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自主学习思考。、小组交流自学情况。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小组汇报自学交流情况。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五、拓展,升华诗情。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 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你想说些什么? 师: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课件播放满江红)师:让我们在激昂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这一课吧! 板书设计:题临安邸权贵 醉生梦

    6、死林升 忧国忧民己亥杂诗教学目标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教学过程一、导课题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龚自珍写的诗己亥杂诗。齐读课题。二、释诗题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师小结。三、读诗韵1、请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师指导范读2、男女合作读。师生合作读。 全班读。四、释诗意请你借助下面的注释来理解诗意吧!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1)九州生气恃风雷:你读懂了哪里?

    7、你是怎么读懂的?板书:九州生气(我看了下面的注释)嗯,借助注释是我们理解古诗的常用方法。请你连下来说说。 (2)万马齐喑究可哀:为什么需要“暴风雷雨般的变格”呢?也许第二行会告诉你答案。这一行你又读懂了哪一个词语?(板书:万马齐喑)正是因为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让人觉得可悲,所以要变革!(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那么该怎么“改革”呢?三四两行也许会告诉你答案。“不拘一格”什么意思?拘什么意思?格呢?把他们组合起来呢?(板书:不拘一格)五、悟诗情 全班读全诗六、诵全诗,明情感1学生交流汇报。想改变万马齐喑的社会政治,让九州充满生气,就要改革,就要不拘一格的任用人才。2、拓展延伸:ppt出

    8、示己亥杂诗第5首3、作业:龚自珍还写了很多这样的诗,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找来读读。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八荒、矞矞皇皇”等词语。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3、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读通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难点: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图片、PPT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八荒、矞矞皇皇”等词语。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

    9、入新课:少年中国说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章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二、初读课文 1.播放本课的朗读视频。要求学生注意读音。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3.学生汇报朗读。三、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1.学生分组合作疏通文意,要求会哪句说那句,不懂得提出来全班解决。 2.学生分组汇报。3.检查预习,疏通文义,学生汇报。四、走进历史,悟情诵读 :1.播放圆明园视频,谈感受。梁启超面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戊戌变法的失败,自己又流亡国外,有家不能回?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谁的身上?引读2.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大家齐读,找出梁启超

    10、先生怎么描述心目中的中国?(学生齐读)请同学们用作者的语言来回答。3.从字里行间中你读懂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4.这组句子在表达上有那些特点?每个句子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结构相同、排比手法、意思步步推进排比作用:气势磅礴,热情奔放,层层推进,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五、课后作业背诵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2、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全班齐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二、读通课文。 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文,朗读时注意一下几点(出示课件:朱熹语)听

    11、同学们读得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音韵铿锵。三、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1.面对我大好河山遭践踏,百姓处于极端痛苦之境地,他痛心!他希望少年中国在中国少年的努力下是什么样呢?课件出示。2.请大家先各自自由地读一读,体会一下,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押韵、四言韵文、象征、比喻和排比手法。逐句讲解。3.梁启超在这个文段中写到了哪些事物?(注意标点)自然景物(红日,黄河)动物(潜龙、乳虎、鹰隼)静物(奇花、干将)作者合理布排,思路真是一步不乱,井井有条。4.作者写了这一连串的事物的目的何在?“红日初升”比作少年中国前程灿烂。“河出伏流”比喻少年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潜龙腾渊”表示少年中国的突然崛起。“乳虎啸

    12、谷”、“鹰隼试翼”比作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奇花初胎”比作少年中国的幸福美好生活。“干将发硎”比作少年中国的奋发有为,展望了中国的美好前途。(写出了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齐读: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5.今非昔比,激发情感。那么梁启超期待的少年中国现在是什么样呢?(播放阅兵视频)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列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我们不负众望,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天地苍苍,乾坤茫茫,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全体起立,举起右拳,齐呼:我们是中国少年!配乐朗诵。四、课堂小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

    13、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五、作业:中国梦我的梦结合自己理想,谈谈自己的中国梦。13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估、煌、殿”等10个生字,会写“毁、拱、辉”等1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通过对比表现主题的写法。4.受到热爱祖国的情感熏陶,增强振兴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主题的方法,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

    14、目标:1.会认“估、煌、殿”等10个生字,会写“毁、拱、辉”等1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3.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引导学生感受圆明园曾经的辉煌。2.教师由“辉煌”过渡到“被毁灭”,揭示课题。3.读课题,想象画面。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了解圆明园的建筑历史。2.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画生字、词语,与同桌交流学习。4.教师检测学生字词学习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认读,教师适时点拨。(2)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玲珑剔

    15、透、众星拱月、金碧辉煌”三个词可出示图片进行理解。以李白的“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加深对蓬岛、瑶台这些仙境的理解。5.学生掌握字词后,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顺。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交流。(1)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有哪些内容不懂?(3)试着梳理结构。3.学生汇报读书情况。(1)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教师分别请五名学生读课文。(2)结合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谈谈圆明园留给自己的印象,试着概括小标题。小标题:损失不可估量;布局独特;建筑宏伟;文物珍贵;毁灭惨痛。(3)梳理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明确:两方

    16、面,一是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二是圆明园的毁灭。通过找过渡句,让学生明白描写圆明园辉煌的部分是第2、3、4自然段。运用合并自然段标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学生朗读印象深刻的课文内容。思考:读了课文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四、情景导学,初“识”圆明园1.教师播放视频: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烈火焚烧,建筑倾倒的声音和场景)教师梳理成本课的两大主要学习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是怎么被毁灭的?2.与学生谈话:读了文章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六、作业设计,巩固提高完成本课对

    17、应训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2.领悟文章通过对比表现主题的写法。3.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请各用两三个词来分别描述“圆明园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自由作答。)2.谈感受:从“辉煌”和“毁灭”的对比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一)走“近”圆明园1.学习第1自然段。(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提出重点词。(板书:不可估量。)(2)多媒体出示圆明园的废墟图片,感受圆明园“大”的特点。(3)句式转换练习。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历史。(1)学生

    18、自由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运用读书符号记录读书收获。小组合作学习: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结合课文具体谈谈。(2)学生汇报。结合文中对圆明园的价值高度概括的三句话。(板书:布局独特、建筑宏伟、珍贵文物。)(二)走“进”圆明园1.走进这座博物馆、艺术馆。(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根据理解画出圆明园的布局。(2)师生共读第3自然段,思考:圆明园里有哪些宏伟建筑?(3)指名读第4自然段,感受圆明园的历史价值。2.走进被毁灭的圆明园。(1)学生带着感受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教师给出阅读要求。(2)学生汇报,教师引导。(3)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目睹当年这些强盗野蛮抢夺、肆意破坏的情景。(4)引导学生体会

    19、文中作者的情感。赞叹之情、惋惜之情、仇恨之情。(5)教师小结。(三)走“出”圆明园1.穿越时空,联想表达。假如你是把握国家前途命运的皇帝;假如你是辅佐皇帝、参与朝政的大臣;假如你是保卫圆明园或者保卫祖国疆域的普普通通的士兵。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说一说面对这样的毁灭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2.学生自由思考、交流,各抒己见。3.先同桌交流,再在班级上汇报。三、拓展阅读,赏析名篇1.教师课件出示阅读片段。2.阅读与交流。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板书15.*小岛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11个生字,理解词义,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想象、感知,理解课文内容。3.感知战士们的精神品质,

    20、从而受到思想熏陶。感悟海防战士的爱岛爱国之情,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教学准备:ppt。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11个生字,理解词义,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感知战士们的精神品质,从而受到思想熏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祖国母亲;驻扎在海岛上的边防战士,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对海岛的爱。我们一起来学习无名岛,感受边防战士的情感。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准生字的字音,辨别字形。(2)理解词义,了解文章的内容。2.小组交流讨论。3.班内交流讨论。 (1)读准生字的字音,辨别字

    21、形。瞒(mn)域(y)艇(tng)矛(mo)盾(dn)哼(hng)喉(hu)咙(lng)勺(sho)搅(jio)舀(yo)(2)理解词语。凝视、沉吟(3)文章的内容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相关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中心事件。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10)将士们在岛上借助大棚种出了蔬菜。第二部分(1125)将士们共享劳动成果。第三部分(26)将军向“地图”,行了一个军礼。三、再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1.学生自读,提出疑难问题。2.交流归纳疑难问题。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将士们的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品析将士们的

    22、言行。3.感悟海防战士的爱岛爱国之情,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认读生字,听写词语。2.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二、品读课文 1.小组读第110自然段,学生思考:小岛是一个怎么样的岛?无名岛南边有什么秘密?菜地的土、菜种是从哪儿来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呢?2.小组讨论。 3.班内交流。岛内条件艰苦,战士们克服困难,创造美好生活,建设海岛。 4.读第1125自然段,思考:将军为什么变了“脸色”?将军看到什么,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感受到了战士们爱戴首长,将军关爱战士的情怀。 5.读第26自然段,思考:将军这一举动的含义是什么?对海岛的爱热爱,对祖国的敬

    23、意,对战士们的感激归纳明确:海岛环境艰苦。 战士们爱岛,艰苦创造,建设海岛。 将士们之间的情谊。 6.造势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感情朗读。三、再读课文,升华感情 1.学生自读课文,谈自己的读后感受。 2.试着给驻守边关、海防前线的解放军叔叔写一封慰问信。四、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同学交流。五、课后作业1.自读课文,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2.试着给驻守边关,海防前线的解放军叔叔写一封慰问信。六、板书设计:15.*小岛 小岛 没水没树没草没土 战士 绿色菜地构成中国地图将军 与战士共享菜汤行军礼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二十年后的家乡进行写作。2、

    24、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人、事、景、物的巨大变化,学习用人、事、景、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怀念之情。3、学习编写习作提纲,在叙述中做到详略得当。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人、事、景、物的巨大变化,学习用人、事、景、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怀念之情。教学难点: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学习编写习作提纲,在叙述中做到详略得当。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二十年后的家乡进行写作。2、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人、事、景、物的巨大变化,学习用人、事、景、物表

    25、达对家乡的热爱、怀念之情。3、学习编写习作提纲,在叙述中做到详略得当。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出示二十年前民居、交通、景色等和二十年后的对比。看了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师:我们发现,二十年的时光,景在变,人在变。瞧,我们身边的楼房越来越高,人们身上的衣服越来越漂亮。二十年前手机、电脑还很少,可是现在都普及了。二十年的变化真大呀!那么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习作。板书:二十年后的家乡二、指导审题,明确习作要求。(课件出示)指导审题(1)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篇什

    26、么性质的习作?板书:想象习作(2)关于想象习作,你觉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课件出示)(3)明确写作要求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二十年后的家乡应该写些什么呢?板书:写什么(课件出示)师:是呀,我们可以从景物、建筑、人、交通等方面写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三、指导想象,书写变化。1、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有哪些?对这些变化,你有怎样的感情?板书:写变化, 融入感情师提示: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街道商场广场公园河流家家人。二十年后与亲人团聚的场面:二十年后与同学聚会的场面:2、汇报自己的材料。四、师生合作,探索表达方法。板书:怎样写1、开头、结尾怎样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27、2、说说自己文章的精彩片段、写作思路、开头结尾。3、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4、叙述过程中要详略得当。为了读出重点,我们要把材料的重点部分写具体,次要材料略写,也就是要做到详略得当。同学们思考自己收集的材料,看看哪些材料要详写,哪些材料要略写。板书: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2、学习评改作文。教学过车:一、复习导入二、试写初稿,自行修改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2、提示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板书:要修改三、小组评议,互改1、小组内修改2、修改步骤:(课件出示)思路重点

    28、四、佳作赏评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再通过朗读把充沛的感情表现出来。结合课文片段练习朗读,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情感。(重点)2通过辨析词语的意思,了解词语词性的褒贬,自由选择词语进行书面运用。3在具体的句子中,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练习正确运用。(重点)4认读有关国家的成语,理解成语的意思,进行积累,并尝试运用。(重点)5练习用横版和竖版两种方式书写古诗书法作品,书写时注意整体布局,笔画、结构等方面的细节。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根据“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制作多

    29、媒体课件、准备图片资料。学生准备:选择本单元课文的段落,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再通过朗读把充沛的感情表现出来。结合课文片段练习朗读,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情感。(重点)2通过辨析词语的意思,了解词语词性的褒贬,自由选择词语进行书面运用。3在具体的句子中,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练习正确运用。(重点)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铺垫导入。同学们,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和三篇课文,请大家回想一下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充满了爱国热情)是啊,本单元的课文充满着浓浓的爱国之情,深深地感染着我们。那么,如何通过朗读把文章充沛的感情表现出来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究的内容。(板书:通过朗读把课文中丰富的情感表现出来)2探究方法。(1)课件出示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第四单元备课.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