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到五的文言文18个虚词总结.docx

    • 资源ID:17455151       资源大小:25.11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到五的文言文18个虚词总结.docx

    1、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到五的文言文18个虚词总结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到五的文言文18个虚词总结篇一: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文言虚词整理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虚词整理劝学文言虚词1 而连词,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连词,表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连词,表并列。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连诃,表承接。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连词,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于 介词,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词,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 善假于物也 3之代词。 青,取之于蓝(

    2、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助词,的。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不如须臾之所学 4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句末语气助词,了。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师 说文言虚词1而 连词,表并列。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 连词,表转折。 惑而不从师 连词,表承接。 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 连词,表修饰。 则群聚而笑之 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 2之 助词,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助词,主谓之

    3、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人非生而知之者 (5)代词,他。 作师说以贻之 (6)代词,这,这一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 3 其 代词,那些。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 代词,他。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他的。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其皆出于此乎 副词,表反问语气。 其可怪也欤 4于 介词,比。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介词,向。 而耻学于师 介词,对于。 于其身也 介词,从。 皆出于此乎 介词,被。 不拘于时 5乎 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在

    4、”。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介词,相当于“于”,表比较,译为“比”。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助词,表感叹,译为“唉”、“呢”。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也 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其可怪也欤 赤 壁 赋文言虚词1而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

    5、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 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 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3 于 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语气词,表示疑问。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 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 形容词词尾。 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始得

    6、西山宴游记文言虚词1而 连词,表修饰。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连词,表承接。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自远而至 连词,表转折。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而莫得其涯/而不知其所穷/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连词,表条件。 穷山之高而止 2之 助词,的。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代词,它。 始指异之/ 故为之文以志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知日之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3为 介词,为了。 故为之文以志 动词,成为。 自余为僇人/不与培蝼为类 六国论文言虚词1而 连词,表因果。 赂秦而力亏/战败而亡 连词,表修饰。

    7、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连词,表转折。 而秦兵又至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燕虽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连词,表并列。 二败而三胜 连词,表承接。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2之 助词,的。 破灭之道也/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较秦之所得/诸侯之所亡/秦国之所大欲 定语后置的标志。 苟以天下之大 代词。 子孙视之不甚惜/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此言得之/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3以 介词,因为。 不赂者以赂者丧/洎牧以谗诛 介词,凭借。 秦以攻取之外/苟以天下之大 连词,相当

    8、于“而”。 以有尺寸之地 介词,把。 举以予人 介词,用。 以地事秦/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为 动词。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为国者(治理) 表被动。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其 代词,它。 其实亦百倍/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其势弱于秦 代词,他们的。 能守其土 6则 连词,就。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连词,那么。 则秦国之所大欲 7与 动词。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 与战胜而得者 连词,和,同,表并列。 六国与秦皆诸侯 阿房宫赋文言虚词1焉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盘盘焉,囷囷焉 句末语气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而

    9、连词,表承接。 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连词,表转折。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3其 代词。 杳不知其所之也/ 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代词,自己的,作定语。 使六国各爱其人 4于 介词,到。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介词,表比较。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5之 动词,往,去。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助词,的。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代词。 奈何取之尽锱铢/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指 南 录 后 序文言虚词1而(1)连词,表承接。 归而求国之策

    10、/死而死矣 (2)连词,表转折。 而不在使者之目/而幸生也何所为 2以(1)连词,表承接,相当于“当”。 然而隐忍以行 (2)连词,表目的,来。 挟匕首以备不测 (3)连词,因为。 几以捕系死 (4)介词,用。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5)介词,凭。 以资政殿学士行 (6)介词,凭借。 将以有为也 3则(1)连词,表承接,就。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2)连词,表转折,却。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五人墓碑记文言虚词1而 连词,表承接。 去今之墓而葬焉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抶而仆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连词,表修饰。 其疾病而死/则噪而相逐 2以 连词,表目的。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亦以明死生之大 连词

    11、,相当于“而”,表承接。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连词,表修饰。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介词,表凭借。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介词,用。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介词,因为。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3焉 兼词。 激于义而死焉 代词。 去今之墓而葬焉 语气词。 吴之民方痛心焉 4之 助词,的。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动词,去,往。 佯狂不知所之者 代词。 人皆得以隶使之/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5其 代词,作定语成分。 以旌其所为/

    12、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代词,作主语成分。 敛赀财以送其行 指示代词,那。 发其志士之悲哉/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6于 介词,表被动。 激于义而死焉/不能容于远近 介词,向。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介词,在。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7为 动词。 以旌其所为/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判断动词,是。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介词,替,给。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8当篇二:苏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归纳之虚词苏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归纳之虚词(上)(一)而1、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声

    13、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惑而不从师。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而不知其所穷。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小学而大遗。2、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登高而招。则群聚而笑之。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攀援而登,箕踞而遨。3、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连词,表并列。蟹六跪而二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侣鱼虾而友麋鹿。(4)吾从而师之(5)羽化而登仙5、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人非生而知之者。吾从而师之。择师而教之。正襟危坐,而问客

    14、曰。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觉而起,起而归。自远而至。6、连词,表因果。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7、连词,表条件。穷山之高而止。8、连词,假设锲而舍之9、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三)之1、代词。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郯子之徒。(代词,这)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故为之文以志。(代词,这,指宴游西山这件事)2、助词。不

    15、如须臾之所学。(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彼童子之师。(的)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古之学者必有师。(的)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月出于东山之上。(的)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6、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代词)22)圣人之所以为圣。(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四)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2、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不译)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4、而耻学于师。(向)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6、其皆出于此乎?(从)7、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向)8、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9、月出于东山之上。(从)10、徘徊于斗牛之间。(在)11、于是饮酒乐甚。(在)1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7、被)13、渔樵于江渚之上。(在)14、寄蜉蝣于天地。(在)15、托遗响于悲风。(给)篇三:苏教版高中必背文言文必修一至五原文苏教版高中必背文言文必修一至五原文1 必修一 . 1 劝学(荀子) . 1 师说(韩愈) . 2 赤壁赋(苏轼) . 3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 3 六国论(苏洵) . 4 阿房宫赋(杜牧) . 4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 . 5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 . 5 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 6 五人墓碑记(张溥) . 7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 8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 8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 9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 9 蜀道难李白 . 10 登高(唐)杜甫 . 10 琵琶行( 唐)白居易 . 10 锦瑟唐李商隐 . 11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 . 12 蝶恋花宋晏殊 .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到五的文言文18个虚词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