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docx

    • 资源ID:17449728       资源大小:519.02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docx

    1、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教案文本分析采薇出自诗经小雅,课本中选取的是第六章。这是一首戍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王维。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后两句用举杯劝酒来表达深沉的惜别之情。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是杜甫在成都所作的名篇之一。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春夜的雨景,表达了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韩愈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江上渔者是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饱含了诗人对渔民的关切与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但爱鲈鱼美”的江上

    2、人的规劝之意。泊船瓜洲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王安石。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游园不值是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王观的一首送别词。词中以活泼的笔调、巧妙的比喻、俏皮的语言,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浣溪沙是一首触景生情,蕴含人生哲理的词,体现了苏轼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清平乐这首词的作者是黄庭坚。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2.借助注释,展开想象,读懂诗词,体会诗词描

    3、绘的意境。3.感知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表达的感情。4.赏析诗词的语言,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写法的妙处,并学会运用。5.学习古诗词,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读懂诗词,体会诗词描绘的意境。教学难点感知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表达的感情;赏析诗词的语言,学习写法。课时安排机动1 采薇(节选)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借助注释把握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自古以来诗歌便是我国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我们常常说的“唐诗宋词元曲”,其实就是指诗词曲这三种文学形式的巅峰时期分别在唐朝、宋朝、元朝。细心的同学可能会问,

    4、诗歌起源于哪个朝代?最早的诗人是谁?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品味采薇中的一个经典片段,来感受我国最早的诗歌的魅力。(教师板书诗题:采薇。)1.引导学生了解诗经。预设:教师出示诗经简介,学生齐读,抓住重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其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160篇。其中大部分是民歌。雅,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

    5、篇。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内容多歌颂祖先功业。2.释题。了解“薇”:薇菜,植物名,花紫红色,结长扁荚,其中有五六颗种子,可吃。二、多样读诗,感悟诗韵1.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需要注意的字音:雨(y)(这里用作动词) 霏(fi)读准多音字的音:行(xn)道迟迟 载(zi)渴载(zi)饥2.教师范读,学生把握节奏。节奏示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3.指名读,读准字音,读对节奏。师生共同评价。4.学生齐读,在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三、研读诗句,精读感悟过渡: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诗经这部最古老的诗歌总集的韵律美。如果

    6、我们能读懂诗句内容,就能穿越时空,欣赏诗歌中的美景,感受诗歌中的人物的心情了。1.学生自读自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再读古诗。把读懂的诗句讲给同桌听。(2)分组讨论不理解的诗句,教师相机点拨。译文示例: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没有人能够体会!(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预设: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提示学生在表述时可以使用这样的句式:读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情景:_。2.师生合作品读诗句,体会情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1)这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里看出来的?(“

    7、杨柳依依。”)“依依”写出了杨柳怎样的特点?(写出了柳枝的婀娜姿态。)(2)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去了哪里?预设:教师补充介绍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采薇是一首戍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这八句诗抒写了征夫当年出征和此时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明确:“昔”字表明这是征夫回想当年出征的情景,所以“我”去了战场。(3)此时,“我”的心情如何?(依依不舍。)从哪里体会到的?(从“杨柳依依”中体会到的,在古代有离别之时折柳送别的做法。)今我来思,雨雪霏霏。(1)这两句诗描绘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征夫归来时的景象。)从哪里看出来的?(“今”。)(2)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

    8、面?(征夫归来的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3)“雨雪霏霏”是单纯写景吗?(不是。)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征夫在征程中经受了许多磨难,还感受到征夫在返家时满怀哀伤悲愤的心情。)行道迟迟,载渴载饥。(1)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描绘的是征夫在漫漫的归途中遭遇险阻,行路艰难;再加上行囊匮乏,又渴又饥,更是雪上加霜。)(2)此时,“我”的心情如何?(眼前的困境又加深了“我”的忧伤。)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这两句诗中哪个词语点明了“我”的心情?(“伤悲”。)(2)你怎样理解这种心情?(征夫在经历九死一生之后在漫天飞雪中返回故乡,无尽的相思和沉重的焦虑萦绕在心头,归途中的饥渴让他倍感孤独和伤

    9、感。)四、总结全诗,背诵积累1.教师总结。小结: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名篇,表现了征夫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读罢诗句,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2.学生背诵古诗,激发学习诗经中经典篇目的兴趣。2 送元二使安西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进而把握古诗大意。3.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送别,激起学生学习送别诗的兴趣。导语:

    10、同学们,听完了送别这首歌,你们是否感受到友情的珍贵?是否感受到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学生自由发言。)其实,友情是每个人心中永远的歌。在古人眼里,友情是江上一叶舟,友情是月夜独登楼,友情是庭深小径幽那么,在诗人王维眼里,友情是什么?与好友元二分别时他的感受如何呢?2.导入新课,学生齐读诗题。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随诗人王维一起去阳关送别友人。(板书:送元二使安西。)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1.理解诗题,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1)理解诗题的含义。明确:送,送别。元二,名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是王维的朋友。使,出使。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

    11、近。送元二使安西,即送别好朋友元二出使安西。(2)指名说一说王维的相关知识。(3)介绍背景知识。明确: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元二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2.读准字音,理解重点字词。(1)这首诗中有两个多音字,在朗读时要注意结合诗句读准字音。朝(zho)雨、更(n)(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预设:这首诗中的“浥”和“尽”较难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明确:浥,湿润,沾湿。尽,喝完,喝尽。3.反复朗读,读出诗味。(1)学

    12、生先自读古诗,再听音频,对照比较,师生共同评议。(2)根据评议的结果划分节奏。明确朗读节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带着节奏朗读古诗,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4)学生分组朗读古诗,看谁读得又正确又有节奏、有韵味。4.再读古诗,理解诗意。明确: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请你再喝完一杯酒,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三、品读赏析,感悟诗情1.品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感受送别景。(1)学生自读自悟,小组交流。预设:宋代大诗人苏轼说:“味摩诘之诗

    13、,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两句诗,说一说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2)学生思考后交流。明确:清晨一场小雨润湿尘土,尘土不再飞扬,到处是那么干净、清爽,空气是那么清新,天地是那么明朗。客舍外的一棵棵青翠的柳树经过雨水的冲洗,绿得更加亮了,直晃人的眼。过渡:渭城的景色真美啊!这样的良辰美景正适合王维和好友愉快地游玩,可他们却没有机会再赏美景,因为好友就要远去安西,王维的心中不免惆怅、难舍,景越优美,情越伤感。渭城里的景物众多,王维在这里为什么偏偏选了“柳”这一景物呢?(3)学生齐读这两句诗,体会写“柳”的作用。(4)教师介绍古代折柳送行的习俗。明确:古代有折柳送行的习

    14、俗,来到送别的地方,折下柳枝送给行人,表示折柳赠别。从汉魏到隋唐,这一习俗相沿下来。所以,古人看到柳就会产生离别之意。非常巧的是,柳树的“柳”跟“留下来”的“留”字音相近,表示停留的意思。可见,诗人王维把柳写得如此美,透露了其对好友的留恋之情。(5)教师小结前两句诗的作用。小结: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暗中酝酿送别的气氛。次句紧承首句,为送别布景设色。这两句诗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2.品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体会送别情。过渡:在渭城早上的美景中,王维是怎样送别元二的?(1)齐读这两句诗,想象画面。指名说说自己读诗句后想象到的画面。教师

    15、出示课本上的插图,引导学生思考:你感受到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2)引导学生了解路途遥远,体会诗人的担忧。预设:安西距渭城路途遥远,一路上交通不便,元二孤身前往安西,远离朋友,举目无亲,作为朋友,王维的心中一定充满牵挂和担忧。(3)教师创设情景导读,引导学生体会依依不舍之情。师:朋友,还记得我们一起饮酒赋诗,纵马驰骋的快乐时光吗?可现在,我们就要分别了,怎不让人伤感呢?来,再饮一杯酒吧。(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朋友,你这一去,路途遥远,千山万水、千难万险都在等着你,你要保重啊。来,再饮一杯酒吧。(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朋友,我真舍不得你啊,出了阳关,谁陪

    16、你喝酒?谁陪你聊天?来,再饮一杯酒吧。(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朋友,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们就此分别吧。祝你马到成功,早日凯旋。来,再饮一杯酒吧!(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五年后就病逝了,在这期间,王维和元二是否重逢过,我们不得而知。现在,你理解了王维的依依不舍之情了吗?(4)重点探究: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这两句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劝君更尽一杯酒”是眼前之景,“西出阳关无故人”是诗人想象元二西出阳关后无朋友做伴的情景,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线,扩大了古诗的内涵。(5)教师小结

    17、后两句诗的作用。小结:这两句诗由写景转入送别,诗人既不刻画饮酒的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酒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也是劝慰友人旅途珍重、一路顺风。一个“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饮了多杯,写出了诗人的盛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四、熟读成诵,吟出诗韵1.师生共唱阳关三叠,感受曲中深情。2.再读古诗,背诵古诗,读出渭城景色的清新明朗和诗人与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3 春夜喜雨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背诵这首诗。2.运用掌握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的特点,体

    18、味诗词推敲字句的妙处。3.领略古诗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感悟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一、 导入新课,了解作者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导语:如果把我国古代的诗人比作夜空中的点点繁星,杜甫必将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星。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春夜喜雨。2.关于杜甫,你知道些什么?预设:六年级的学生对较出名的诗人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在此处引导学生回顾有关诗人杜甫的知识,一方面能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了解背景知识。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杜甫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

    19、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的感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的诗作。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读古诗的题目,理解诗题。预设: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读了诗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从诗题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诗题中的关键字“喜”来理解其含义。明确:“春夜喜雨”一方面点明了诗人写诗的时间(春夜)、描写的对象(雨),另一方面奠定了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喜)。2.练习朗读古诗。(1)学生自由读诗,读正确、读通顺。教师相机点拨。教师点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q

    20、in)入夜,润(rn)物/细无声。野径(jn)/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zhn)/锦官城。(2)指名读诗,师生共同评价。预设:正确地朗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但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虽然只有寥寥数字,但其中的丰富内涵却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诗人的内心世界更不是我们轻易可以触摸到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沉下心来,静静地读,细细地品。3.齐读古诗,感悟诗意。预设:这首诗意境开阔,以写景为主,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学生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就基本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对于个别难理解的字词,可以在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情况下由教师补充解释。难词预设:知 明白,知道。说

    21、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潜 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润物 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晓 天刚亮的时候。4.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朗读古诗,边读边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三、研读诗句,深入感悟1.学生齐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1)指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明确:及时的好雨像知道时节似的,正当春天的时节就飘洒起来。(2)思考:为什么说这场雨是“好雨”?从哪里可以看出它的“好”来?以农谚引出理解。农谚说:“春雨贵如油。”说明了春雨对于自然万物的重要性。教师结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思考。预设:结合背景资料可以理解为杜甫由于经历过旱灾,所以更懂得雨水的可贵。2.指名读“

    2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预设:教师先引导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重点理解“潜”字,说说为什么用“潜”而不用“飘、洒、落”呢?体会古诗炼字的妙处。(1)理解诗句的意思。明确:细雨随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着,无声地滋润着万物。(2)理解“潜”字。预设:“潜”的学习要与“细无声”相结合:“潜”说明雨很细很小,很难让人察觉到。而且“潜”有“偷偷地,不想让人知道”的意思,说明春雨不想大张旗鼓,有心润物,无意讨好。所以它才选择了在夜晚,随风悄悄地来了。换成“飘、洒、落”等动词则显得太平淡,达不到这种效果。过渡:寥寥二十字,既写出了春雨的及时与无私,又道出了作者对这场春雨的无限赞美与喜爱。 那第五和第六句诗

    23、又分别写了什么呢?3.指名读“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1)理解诗句的意思,说一说这两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并想象画面。预设:这两句诗是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非常具有画面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画面,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上的插图来展开想象。明确:诗句的意思:田野与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停泊的小船上透出明亮的灯光。描写的景物:“野径”“云”“江船”“火”。(2)这两句诗写景有什么特点?预设: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找出表明景物特点的字词“黑”和“明”,这里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给人以强烈的美感。4.学生齐读“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预设: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诗句,明白诗句的

    24、意思;其次要让学生明白这两句诗不是写实,而是诗人的猜想;最后重点理解“重”字,进一步体会古诗炼字的妙处。(1)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明确: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一定满是红色的花瓣,成都的大街小巷必将是万紫千红的景象。(2)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花重锦官城”的猜想?预设:引导学生紧扣诗题中的“喜”字来理解诗人产生“花重锦官城”的猜想的原因。“喜”表明这“好雨”来得及时,况且“好雨”下了整整一夜,万物都得到了滋润,就会繁茂地滋长起来,最能代表春色的花,就会更加生机勃勃,而显得“重”了。(3)体会“重”字好在哪里。明确:“重”字准确地写出了经受春雨一夜滋润之后,锦官城内花朵红艳欲滴、饱含生机的情态,

    25、寄寓了诗人对春雨的盛赞之情。四、感悟情感,背诵积累1.见诗如见面,诗是诗人真实情感的表达。今天我们不仅读懂了一首诗,也读懂了一位诗人杜甫。在你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怎样的诗人?预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示:杜甫同情人民,他创作的诗歌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的主线,他的诗多以普通百姓为主角,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和强烈的时代色彩,真实地反映了一段历史,被称为“诗史”。2.了解了这些,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一场春雨会让杜甫如此欣喜若狂。因为这场春雨带给诗人的是无限的希望,他希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杜甫表面上是因雨而喜,实际上是为民而喜,大家说对吗?让我们带着欣喜之情再来读这首诗。预设:学生练习朗读,把杜甫对春

    26、雨的喜爱、赞美之情读出来。3.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古诗,同桌相互检查。师:读书百遍,熟读成诵,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读读、背背、想想,细细地体会,这样,古典诗文将会在大家纯真的心灵上留下深深的烙印,丰富大家的语言积累。4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了解有关韩愈的文学常识;朗读、背诵全诗。2.反复诵读,把握诗歌主旨,体会本诗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3.领悟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品味诗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一、激趣导入,简介作者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的描写春天的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歌咏春天的诗句,还记得吗?(学生回忆,自由表达。)看来大家对这些诗句都记忆犹

    27、新。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歌咏春天景物的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读诗题,你从诗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确:“早春”二字点明了季节;“呈”表明诗人写这首诗是送人的,并且交代了呈送的对象水部员外郎张籍。张籍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故称张十八。3.简介作者。韩愈(768824)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州市)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4.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背景知识。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

    28、范读,领读全诗,学生把握节奏。节奏示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3.学生结合课本注释自学古诗,理解诗句的大意。译文示例:长安街头蒙蒙的细雨润滑如酥,草色远远望去一片淡青,走近却看不到绿意。 早春的景色是一年中最美的,远胜过晚春的满城烟柳。4.作者是怎样写早春景色的?预设:首先明确写法运用对比的手法;其次分析写法的具体运用这首诗咏早春,诗人抓住了早春的景色特点,将早春的草色与春末的满城烟柳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给读者带来了无穷的美感和趣味。三、重点研读,赏析诗句1.研读“天街小雨润如酥”。(1)“

    29、天街小雨”有何特点?(滋润细腻。)诗人是怎样表现出这一特点的?(运用新颖、传神的比喻,“润如酥”把小雨比作酥油,生动地表现了其滋润细腻的特点。)(2)这句诗中的“润”字用得很好,为什么?明确:一个“润”字,写出了蒙蒙的细雨雨丝的轻细和柔和。“润”有滋润的意思,又有无声的隐含意思,表现出了在草色呈现之前,雨滋润小草而不被众人发现的原因。2.研读“草色遥看近却无”。(1)学生朗读诗句,展开想象,感受早春的小草的特点。(2)怎样理解这句诗?明确: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描绘出了早春的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也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3.研读“最是一年春好处”。朗读诗句,体会诗人的情

    30、感。明确:这句诗直抒胸臆,赞美了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好的东西。4.研读“绝胜烟柳满皇都”。(1)这句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暮春时节。)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满”字写出了烟柳生长旺盛的特点,这是暮春时节才有的景致。)(2)怎样理解“绝胜”?预设:学生结合注释能理解“绝胜”是远远胜过的意思,诗人说早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色绝胜暮春“烟柳满皇都”的景致,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早春的赞美之情。四、朗读悟情,背诵积累1.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预设:这首小诗,诗人只用寥寥数语就将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为远胜于暮春时节的“烟柳满皇都”的绝妙景致。刻画细腻,语言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以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背诵古诗。5 江上渔者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渔民的劳动成果来之不易。3.结合实际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古诗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锄禾一诗,引出新课。导语:同学们,大家对锄禾这首古诗还有印象吗?谁能背一背?(学生背诵,教师出示原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了这首诗,大家有什么感受呢?(学生自由发言。)的确,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让我们真切地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