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度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82元帅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17424213       资源大小:336.27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度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82元帅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docx

    1、度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82 元帅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8尊重与平等教学要求1.体会老一辈革命家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和战士同甘共苦,与群众同乐的优秀品质。2.学会本课的生字及新词,认识认读字。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1.通过课文对人物的言行、神态的描述,体会老一辈革命家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和战士同甘共苦,与人民群众同乐的优秀品质。2.引导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现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上。教学课时两课时元帅的故事朱德的扁担􀀋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展厅中,有一根普通而又珍贵的扁担,它向人们述说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怎样理解“普通而又珍贵”?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明在中国

    2、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有一根普通而又珍贵的扁担。􀀌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红军生活异常艰苦,部队吃的粮食都要靠指战员自己下山去挑。这句话交代了什么?井冈山山高路险,来回五六十里,就是空手下山上山都很吃力,肩上挑着百十来斤的粮食就更困难了。“山高路险、五六十里、更”这些词语突出了什么?段导读: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部队吃的粮食都要靠指战员下山去挑。􀀍当时,朱德是军长,已经四十多岁了,可每次挑粮他总是跟大家一起去。这句话表现了什么?大家看到朱军长经常开会到深夜,白天还要和大家一起劳动,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劝他不要挑粮了。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他摇了摇头,笑着说:“吃饭有我,挑粮

    3、也应该有我呀!”这句话写出了什么?第二天又出现在挑粮的队伍中。段导读:朱德军长每次都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食。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朱德军长不顾战士们的劝阻,每次都和大家一起去挑粮食。􀀎怎么办呢?几个战士想了一条“妙计”。“妙计”加上引号表示什么意思?段导读:为了不让朱德军长挑粮食,战士们想了一条“妙计”。􀀏有一天早晨,大家又要去挑粮。朱德也去拿自己的扁担,奇怪,扁担不见了!他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着,心里很着急。段导读:朱德军长找不到自己的扁担了。􀀐队伍出发了。一路上,战士们高兴地议论着:“这回,朱军长可以休息一下了吧。”原来,是他们把朱

    4、德的扁担藏了起来。“藏”字说明了什么?可是不久,大家发现朱德又满头大汗地赶上来了,一问才知道,他又用毛竹削了一根新扁担。段导读:战士们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德又削了一根新扁担。􀀑没过几天,朱德发现他的新扁担又不见了。“又不见了”体现了什么?他明白这是同志们爱护他,不想让他太劳累。可是他觉得应该和大家一起艰苦奋斗,就又削了一根扁担,而且,在扁担的正中,写上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几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军长,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朱德的行为说明了什么?段导读:朱德又削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几个字。第三部分(第47自然):战士们藏扁担,朱德又削了一根扁担

    5、,并写上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几个字。“这个规矩不能有”􀀋彭德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将领。1956年,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部长等职务,很多人亲切地称呼他“彭总”。这句话说明了什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彭德怀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部长时,很多人亲切地称他为“彭总”。􀀌一天,听说北海公园很热闹,游人很多,彭总很高兴:“好,今天我们也去看看。”􀀍警卫人员按照有关规定,把首长到北海公园的事情报告给了有关部门。这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傍晚,彭总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穿着便衣、汽车

    6、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说明了什么?他走到公园门口,发现门口立着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两个字:“休息”。“发现”一词说明了什么?几个干部模样的人和公安人员早已在门口等着。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段导读:彭总到北海公园,公园闭园接待他。􀀏彭总进门走了几步就停了下来,问警卫人员:“你们搞的什么鬼?”段导读:彭总发现了问题,很生气。􀀐警卫人员也是第一次跟彭总逛公园,心里也很纳闷:“怎么公园里看不到几个游人呢?”见彭总发怒,他想辩解一下,就说:“牌子上不是写着休息吗?”这是什么句式?段导读:警卫人员面对彭总的质问想辩解。􀀑“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

    7、”彭总冲着所有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说,是不是你们把群众赶跑了?”三个问句连用,说明了什么?段导读:彭总十分愤怒地质问工作人员。􀀒公安人员回答,他们是奉了上级指示,闭园接待首长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大一个公园,我们来了,别人就不能来?这个规矩不能有!”“这个规矩”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彭总反身走出了公园。彭总的这一举动反映了什么?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彭总去逛公园时,发现公园闭园接待他,便教育工作人员不能搞特殊化。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有关朱德和彭德怀两位元帅的资料和图片,投影。一导入新课1.出示朱德和彭德怀两位元

    8、帅的图片,学生认知。2.交流查找的有关朱德和彭德怀两位元帅的资料。3. 1955年,毛泽东主席向朱德、彭德怀、贺龙等十人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本课元帅的故事就讲了关于朱德和彭德怀两位元帅的故事。(板书课文题目)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解决。(3)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2.交流学习成果。(1)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shui帅 bin扁 dn担 gng冈 jing将 zh职 n纳 mn闷 bin辩 bin便 m模(2)理解词语。吃不消:承受不了;支撑不住。巧计:巧妙的计谋。模样: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

    9、纳闷:不明真相,疑惑不解。辩解:对别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规矩: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职务:职位规定应该担任的工作。(3)学习生字,掌握字形。朱:独体结构。“丿”部。笔顺是。粮:左右结构。“娘”去掉“女”,换成“米”,就是“粮”。斤:独体结构。“斤”部。笔顺是。伍:左右结构。“五”左边加“亻”,就是“伍”。矩:左右结构。“巨”左边加“矢”,就是“矩”。模:左右结构。“摸”去掉“扌”,换成“木”,就是“模”。搞:左右结构。“高”左边加“扌”,就是“搞”。鬼:共九笔写成。笔顺是 。规:左右结构。“见”左边加“夫”,就是“规”。3.找出不懂的地方。(1)朱德为什么在新做的扁担上写了“朱德

    10、扁担不准乱拿”几个字?(2)“这个规矩”指的是什么规矩?(3)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指名接龙读课文,想想这两篇短文分别讲了什么故事。同桌互说。2.交流汇报。朱德的扁担:朱德和战士们一起下山挑粮,战士们怕朱德劳累便藏了他的扁担,朱德削了新扁担并写上了字。“这个规矩不能有”:一天,彭总要到北海公园看看。他走到公园门口,看见“休息”的牌子,得知公园闭园接待他,反身走出了公园。在教授朱德的扁担时,要着眼于扁担的特别之处,引导学生层层剥笋,进而了解红军战士不畏困难、朱德同志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同时,可适当补充朱德是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的有关知识。教学中,应把重点落在第3

    11、自然段。通过图文结合,提出问题:请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内容。让学生真正理解,朱德作为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风范。为了再现人物鲜活丰满的形象,可以以“朱德是怎样挑粮的”为线索,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行动入手,抓住“藏”和“做”,体会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接着,让学生想象:战士们会怎样劝朱德?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扁担?藏好了心里会怎样想?朱德发现扁担没有了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又削了一根扁担”?通过想象,学生会对朱德与大家同甘共苦的精神有更好的体会。最后不妨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朱德爷爷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朱德元帅的了解进一步深化,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动通过

    12、明确的语言进一步巩固。1.给下面的生字组两个词。朱(朱门)(朱红)粮(粮食)(粮草)规(规矩)(规定) 模(模样)(模子)搞(搞怪)(搞卫生) 斤(斤两)(斤斤计较)2.选字填空。辩辨辫(辨)认(辩)解(辫)子(辨)别(辩)论争(辩)明(辨)是非1.体会老一辈革命家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和战士同甘共苦,与人民群众同乐的优秀品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投影。一检查复习,设疑导入1.这两篇短文分别讲了什么故事?2.归纳学生的疑问。(1)朱德为什么在新做的扁担上写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几个字?(2)“这个规矩”指的是什么规矩?(3)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二围绕学生的疑问展开学习1.问题一:

    13、朱德为什么在新做的扁担上写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几个字?(1)请学生默读朱德的扁担第37自然段。(2)指名回答。学生甲:朱德坚持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战士们怕朱德劳累,便藏了朱德的扁担,朱德怕战士们又要藏自己的扁担,于是在新做的扁担上写了字。学生乙:朱德愿意和战士们同甘共苦,所以在扁担上写了字。(3) 从课文可以看出朱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朱德是一个不搞特殊化,能和战士同甘共苦,值得我们尊敬的革命前辈。)2.问题二:“这个规矩”指的是什么规矩?(1)请学生默读“这个规矩不能有”第210自然段。(2)指名回答。学生甲:“这个规矩”指的是公园门口立着“休息”的牌子,把群众赶跑,只接待彭总。学生乙:“这

    14、个规矩”指的是公园闭园接待首长。3.问题三: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1)提问:彭总来到公园门口看到了什么?(他走到公园门口,发现门口立着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两个字:“休息”。几个干部模样的人和公安人员早已在门口等着。)(2)快速浏览第210自然段,画出彭总看到“休息”的牌子后说的几段话。(三段话)(3)分组讨论:彭总说的这三段话分别是什么意思?用什么语气来说?出示投影。彭总进门走了几步就停了下来,地问警卫人员:“你们搞的什么鬼?”“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彭总冲着所有的工作人员地说,“你们说,是不是你们把群众赶跑了?”“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大一个公园,我们来了,别人就不能来?这

    15、个规矩不能有!”彭总地说。(4)集中汇报。学生甲:第一段话是说你们为什么立着“休息”的牌子。应该用发怒的语气。学生乙:第二段话是说休息就是谁也不应该进来。我们能进来,那么群众呢?应该用气愤、不能容忍的语气。学生丙:第三段话是说这么大一个公园,首长来了,群众就不能来。这个规矩不能有!应该用严肃、坚决的语气。(5)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话。选读其中一段话,体会彭总说话时的语气,自己练读。汇报读。师生评议。(6)分组讨论: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从中你看出彭总是怎样一个人?学生甲:闭园接待首长就会脱离群众,高高在上。首长应该密切联系群众。公园接待每一名游客都应一视同仁。学生乙:彭总是一个不搞特殊

    16、化的人。学生丙:彭总是一个不愿脱离群众的人。(7)追问:从课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彭总是一个不搞特殊化、不愿脱离群众的人?学生甲:彭总穿着便衣到北海公园。学生乙:彭总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步行到公园门口。三总结全文,课外拓展1.老师总结。作为当时的红军军长,朱德能够和战士们同甘共苦,是一个值得我们尊敬的革命前辈;作为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部长,彭德怀不搞特殊化、不脱离群众的品德真值得我们敬仰。2.课外拓展。你还知道朱德和彭德怀两位元帅的其他故事吗?讲给同学听。元帅的故事朱德的扁担“这个规矩不能有”彭总不搞特殊化不愿脱离群众 在教授“这个规矩不能有”时要重点抓住以下四个方面。1.

    17、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彭德怀元帅的资料,教师也准备一些有关彭德怀元帅的资料,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对彭德怀元帅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体会彭德怀的人物性格奠定基础。课后布置作业再让学生查找资料,并启发资料来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开始,教师要让学生围绕题目质疑,并和学生共同梳理疑问,以此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质疑中明确学习的方向,唤起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3.以读促悟,以悟促读。整个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其实,阅读的

    18、实质是一个动态的感悟过程,教师只有给予学生独立的与文本对话的机会,使他们边读边思,以思促悟,学生才有可能从文本的内容中获取自我的东西,即学生的独特体验。4.拓展阅读,概括练习。最后可以出示几则彭德怀元帅的小故事,让学生给故事命题,这个练习让学生学会用人物语言来命题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加了解彭德怀元帅,两全其美。1.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1)姐姐说:“世界上有一种最宝贵的东西,是看不见、买不到、摸不着、留不住的。你们猜这是什么?”(2)“今天的天气太晴朗啦!”小红兴奋地说。(3)“你不能去。”妈妈生气地说,“那儿太危险了!”(4)你喜欢中国石这篇课文吗?2.体会课文内容填空。我觉得彭总是一个不

    19、搞特殊化、不脱离群众、与人民群众同乐的人。1.人物简介朱德(18861976),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在参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作了巨大努力。主要著作编入朱德选集。彭德怀(18981974),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原名得华,号石穿,湖南湘潭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严重迫害。1

    20、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主要著作编为彭德怀军事文选,另著有彭德怀自述。2.人物小故事(1)1929年的一天,朱德的通讯员在行军路上病倒了。朱德硬要通讯员骑上他的大黑马,自己挑担子。当部队要到松源的消息传开后,当地群众比过年还高兴,都巴不得立刻见到朱军长,但是因为谁也没见过朱军长,不知道哪个是他。党代表告诉大家,朱军长骑的是大黑马。于是,队伍出现在群众面前时,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到那个骑大黑马的人身上。只见黑马背上坐着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面色也不太好,而且显得有点儿疲劳;前面走着一位挑担牵马的人,是一个浓眉大眼的壮汉。他正是朱德,身穿一套黄灰色旧军装,脚踏草鞋,腿打绑

    21、带,肩上弯弯的扁担挑着四五盏船灯。在乡亲们疑惑的目光中,只听朱军长洪亮地冲着大家说道:“乡亲们好哇!”乡亲们这才明白,敬爱的朱军长原来已经来到了他们中间。 (2)一次,警卫员给彭德怀泡了一杯茶。他端起来一看,发现茶叶不对,就问警卫员:“这茶叶是哪里来的?”警卫员回答:“是管理科送来的。”彭德怀一听就火了,大声批评警卫员:“你看,你看,你就是不动脑子嘛!管理科送来的茶叶,是招待客人的。我个人喝茶,怎么能用公家的茶叶呢?”警卫员笑着解释:“就这么点儿小事,算得了什么?”彭德怀一听,更加生气了:“事情不大,可是个原则问题,这不是白占公家便宜嘛!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你懂这句话的意思吗?”最后,彭德怀拿了一斤茶叶的钱,让警卫员给管理科送去并明确要求他把公家的茶和自己的茶分开来放,个人喝茶,决不能从公家的茶罐里拿。


    注意事项

    本文(度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82元帅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