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及考前复习doc.docx

    • 资源ID:17398657       资源大小:43.28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及考前复习doc.docx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及考前复习doc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一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重要考点讲解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 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 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江宁条约(含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

    2、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4、 “教案”的内涵:中国人民反对宗教侵略而被中外勾结所镇压的事件。 5、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6、广学会、万国公报和李提摩泰,宣传殖民地奴化思想。 7、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8、中国资产

    3、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9、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10、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11、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2、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13、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14、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 15、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16、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

    4、夷。 17、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 18、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开始普遍觉醒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19、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最先喊出“救亡”口号。 20、孙中山在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本章重点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过程、纲领、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2、洋务运动的历史过程、历史作用、失败原因。 3、戊戌维新运动历史过程、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本章提示 注意三种早期探索运动所分别代表阶级基础和性质。注意比较这些运动与日后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第三章的内容)的不同。 重要考点讲 基本概念和判断解 1、金田起义

    5、: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永安封王:1851年3月,洪秀全在东乡宣布称天王。后永安建制封五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皆受东王节制。 3、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4、天京事变: 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 5、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是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和社会改革方案。 6、资政新篇:1859年颁布,洪仁玕拟定的带有资本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为涉及农民的土

    6、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7、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1864年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换言之,缺乏先进的阶级的领导。 8、洋务派及综理洋务的中央机构:奕 是首领,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1861年成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9、洋务派举办洋务事业的目标:“求强”“求富”。 10、洋务派举办洋务军事工业目的:直接目的是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同时有抵御外国侵略的目的。 11、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早由冯桂芬概括出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2、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的形式和性质:形式:官办、官督商办(采用最多的形式)、官商合办。性质:基本上属于

    7、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13、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14、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旗手)、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15、“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等在京赶考的举人(由各省派公车送京赶考)向皇帝上书,要求拒绝与日本议和并变法。 16、宣传变法的理论文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 17、宣传组织变法的著名“三会三报三学堂”: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上海时务报(梁启超任主笔)、天津国闻报(严复主办)湖南的湘报。广州万木草堂(康有为主持)、长沙时务学堂(梁启超任中学总教习

    8、)。他们还向光绪皇帝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 18、维新派与守旧派辩论的问题及其实质: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9、守旧派的代表人物: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写有劝学篇是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 20、“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未开始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结束标志。 21、“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二 第三章辛亥革命 本章重点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成立政党

    9、、宣传与辩论、组织武装起义等) 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 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4、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本章提示 注意比较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改良的区别,理解革命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的最好途径和手段。 基本概念和判断 1、“回收利权”运动: 20世纪初铁路和矿山的利权是列强掠夺的重点。中国人民开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3、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主要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

    10、。 4、“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 7、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8、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

    11、政府。 9、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10、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11、保路风潮:1911年,反对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路权给帝国主义的运动。四川省最为激烈,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 1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随即全国响应,从此掀起辛亥革命的高潮。 13、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

    12、政府建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山为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发点。它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5、北洋军阀:中国近代史上的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政治集团。1912年到1928年为其统治期。 16、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元旦,袁世凯称洪宪皇帝。在人民的反对声中,于83天后取消。 17、“二次革命”:1913年因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而起,因战场主要在九江和南京而被称作“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 18、护国战争:1915年12月

    13、,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19、孙中山护法运动的目的:要求北洋军阀统治者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民国时期的国会。 20、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1922年6月,孙中山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本章重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 3、五四运动及其意义。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5、第一次国合作的形成、成果及其失败的原因 本章提示 理解为什么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基本概念 1、新文化运动发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2、新文化运

    14、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阵地:陈独秀(旗手)、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是主要阵地。 3、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民主和科学:民主(德先生)主要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赛先生)主要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 4、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 5、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推动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6、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索:巴黎和会和中国的外交失败。 7、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1919年5

    15、月4日至6月3日前,学生为主题,中心在北京;6月3日后到6月下旬,工人阶级为主力,中心在上海。 8、中国旧民主主义终结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五四运动。 9、中国最早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学说的文章:1919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0、中国最早接受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三类人:五四之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一部分原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11、中国第一个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1920年3月,由陈望道翻译出版。 12、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重视理论学习,划清与第二国际的界限;注意中国世纪初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提出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现

    16、结合。 13、中国共产党产生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4、中国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上海小组,1920年8月成立,是党的发起组和联络中心。 15、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的三次论战:“问题与主义”论战“;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16、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会:1920年11月李中主持成立的上海机器工会。 17、早期共产党组织所办的工人通俗刊物:上海劳动界;北京劳动者;广州劳动音。 18、蔡和森对建党问题的认识:给毛泽东的心中,认为公产房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 19、中国共产党一大:1923年7月23日在上

    17、海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 20、中国共产党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通过的大会宣言中,强调了一大提出的最高纲领,首次针对对本殖民地半封建国情的分析,提出了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最低纲领。解决了个革命的对象和动力,分清了敌我。 21、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1年8月成立,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总工会的前身)。 22、香港海员罢工:1922年1月发生。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与帝国主义势力进行有组织的较量。 23、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为终点。 24、中国共产党三大:1923年在广州召开。会议决定全体

    18、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孙中山的国民党,确立了建立个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25、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因为大会对新三民主义做了新的解释,成为合作的政治基础。 26、改组后的国民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27、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共产党人澎湃、阮啸仙、毛泽东等在国共合作期间的广州举办。 28、省港大罢工:1925年6月,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坚持时间最长的一次,达16个月之久。 29、中国四大:1925年1月召开。提出了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30、北伐战争的开始:1926年5月,叶

    19、挺独立团等北伐先遣军进入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序幕。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 31、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1927年1月。 32、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3月21日,周恩来领导。 33、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汪精卫1927年发动“七一五”政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三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本章重点 1、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实质和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斗争的正义性。 2、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新道路的艰辛实践和理论,“左”倾教条主义的表现、根源和危害。 3、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意义。 4、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本章提示 注意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20、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探索中国革命规律的理论创新精神。 基本概念 1、东北易帜: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时代结束,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统治 . 2、训政纲领:1928年颁布的规定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统治的文件。 3、官僚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4、中间党派的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5、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最大的中间党派及其领导人: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 6、大革命失败后民

    21、族资产阶级的状况:总体上附和了蒋介石政权。 7、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 8、“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在八七会议的发言。 9、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10、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不同的两个特点: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秋收起义。特点:首次使用工农革命军旗帜和名号;首次吸收数量众多的工农参加。 11、大革命失败后的三大起义:南

    22、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12、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本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13、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个方面:土地革命为内容、武装斗争为形式、根据地建设为依托。 1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15、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1930年5月发表。主要针对党内盛行的吧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坚持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16、中央根据的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1930年10月至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和朱德等指挥下,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

    23、剿”,连接了赣南闽西,形成了中央根据地。 17、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原则性改正: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1年11月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19、三次“左”倾错误: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盲动主义错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20、赣南会议:1931年11月召开的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次会议对取消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根据地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21、反“罗明路线”的斗争:对坚持贯彻毛泽东的路线的福建省党的领导人罗明进行了错误的批判。 22、长征的开始和

    24、结束: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中央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2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两次失败与两次崛起:从大革命的失败到人民军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红军长征的胜利。此后,中国共产党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期。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本章重点 1、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战争及其野蛮性。 2、国共第二次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用。 3、国民党的对日作战方针及其战场和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4、中国共产党的抗日路线、作战方针;中国共产党坚持和维抗日

    25、统一战线的政策和行动;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情况。 5、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和经验。 本章提示 深刻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基本概念 1、 日本“东方会议”: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声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2、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在东北沈阳制造借口而发动。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 3、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了一系列事端,向中国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作“华北事变”。是进一步侵华的事变。 4、卢沟桥事变: 1

    26、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奋起反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5、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1938年广州、武汉失守。 6、伪“满洲国”:1932年3月在长春建立,溥仪为形式的首脑,实权控在日本手中。东北实际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7、汪伪政权:1938年12月,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受控于日本。 8、南京大屠杀:1938年12月发生,我国遇害者达30万以上。 9、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同盟军北路前敌总指挥吉鸿昌是

    27、中国共产党员(后被国民党当局杀害)。 10、十九路军抗日反蒋事变(“福建事变”):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以及国民党内李济深、陈铭枢等反蒋爱国人士在福州举行抗日反蒋事变,组建政权。此前,第十九路军代表同中央根据地的红军代表签署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11、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1934年4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人签名发表。号召中国人民自己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12、“一二。九”运动的宗旨性口号:“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3、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就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

    28、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都应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捐弃前嫌,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共同抗日。最早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 14、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瓦窑堡会议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做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15、四项保证: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四项保证: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苏维埃政府改名

    29、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16、八路军和新四军:1937年 8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随后,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17、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18、国民党在战略防御阶段的主要战役:淞沪、忻口、徐州、武

    30、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 . 19、台儿庄大捷:1938年3月,李宗仁领导的第五战区在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日军1万余人。 20、国民党在抗战中牺牲的将领: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 21、八百壮士守四行:淞沪会战中,国民党军队谢晋元团长率军据守四行仓库,被誉为“八百壮士”。 23、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从速战速决到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24、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的变化:1939年1月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对日作战则趋向于消极,保存实力。标志国民党从片面抗战到逐步消极抗战。 25、中国战区与中国远征军:1942年成立中国战区,蒋介石任最高统帅。同年2月,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曾经救援出被日军所困的英军7000多人。 26、豫湘贵战役: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军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作战。战役中,国民党军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及考前复习doc.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