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社会排斥与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城融入钟涛1吴国清21长沙民政.docx

    • 资源ID:17387425       资源大小:21.93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排斥与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城融入钟涛1吴国清21长沙民政.docx

    1、社会排斥与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城融入钟涛1吴国清21长沙民政社会排斥与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城市融入钟涛1,吴国清2(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湖南长沙410004;2.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21卷第3期摘要:在规模庞大的进城务工农民群体中,青年进城务工农民已成为中坚力量,但他们也受到政治、文化、社会关系、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社会排斥。对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排斥,严重影响了其融入城市的进程,也带来了一系列消极的社会影响。为此,必须采取全面的反社会排斥对策,逐步消除对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排斥,促进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关键词:青年

    2、进城务工农民;城市融入;社会排斥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997(2008)03-0011-03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流动,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形成备受瞩目的“民工潮”现象。时至今日,这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农民工群体内部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有关统计显示,全国农民工中,年龄在16岁30岁的占61%,31岁40岁的占23%,41岁以上的占16%,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8.6岁1。这意味着流动的农民工主要以青年劳动力为主,或者说,从第一代流动人口向第二代流动人口的交替已经基本完成。笔者将18岁30岁的青年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并称

    3、之为“青年进城务工农民”。 青年进城务工农民以他们辛勤的汗水,默默无闻地为城市发展贡献着力量,也为城市的生活创造了便利。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不仅享受不到城市居民所拥有的社会保障和福利,而且在城市中遭受到较为严重的社会排斥,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一、什么是社会排斥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排斥”在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等研究领域成为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戴维波普诺认为,所谓社会排斥,原先是针对大民族完全或部分排斥少数民族的种族歧视和偏见的,这种偏见和歧视建立在一个社会有意达成的政策基础上。“主导群体已经握有社会权力,不愿意别人分享之”,譬如他们担心移民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因而感到

    4、有必要对这些人加以社会排斥2。由于西方各国的政治传统和意识形态不同,致使社会排斥具有不同的含义。虽然在不同的范式或定义之下,社会排斥具有不同含义,但这些不同的定义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第一,强调社会排斥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综合有关文献,根据“排斥出何处”和“谁被排斥”两条线索,社会排斥一方面可以分为经济排斥、政治排斥、社会关系排斥、文化排斥和保障制度排斥5个维度(排斥出何处),另一方面可分为个人排斥、团体排斥和空间排斥3个维度(谁被排斥)。第二,强调社会排斥是由不同的社会推动者和施动者导致的。第三,强调社会排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就是说,社会排斥研究强调是“谁”(推动者和施动者)通过怎样的制度过

    5、程将他人排斥出一定的社会领域,重在揭示其中的机制和过程。由此,可将社会排斥定义为:一定的社会成员或者社会群体在一定程度上被排斥在社会主流关系网络之外,不能获取正当的经济、政治、公共服务等资源的过程或者状态3。国内有学者根据社会排斥的研究成果,将社会排斥分为经济排斥、政治排斥、社会关系排斥、文化排斥和福利制度排斥五个层面4。二、青年进城务工农民遭受的社会排斥 笔者认为,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群体所遭受的社会排斥在上述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现实生活中对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群体的社会排斥是多元的、不确定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政治排斥、文化排斥、社会关系排斥和社会心理排斥。 1.政治排斥 政治排斥是指个人和团体被

    6、排斥出政治决策过程,这些个人和团体缺乏权力,没有代表他们利益的声音。青年进城务工农民要表达自己的意愿,存在两大方面的限制:其一,中国目前的政府决策体制是一种“内输入型”的体制,政府决策过程的利益表达“主要不是由社会互动过程来进行的,而是由政府内部的权力精英来确认的”5。青年进城务工农民作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缺乏对城市政治生活的话语权,没有合法的、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他们缺乏参与制定政策、规则的权利,在法规制订和执行过程中“缺席”。他们的利益诉求能否在决策中得到反映,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其自身的愿望与政治参与,而主要取决于政府权力精英能否给予确认与重视。其二,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属地管理原则,人

    7、与户籍的分离,其权利便留在户籍所在地,流动使个人与权利出现了脱钩。因此,虽然青年进城务工农民进入了城市,但他们应该享有的政治权利却滞留在乡村。在城市政治生活中,他们难以参政议政,没有选举权,没有自己的政治代表,因而其利益诉求也没有代言人。 2.文化排斥 文化排斥是指失去主流社会认可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生活发展方向及价值观模式而生活的可能性。当少数人因坚持自身的文化权利而被隔离于主流社会之外时,即是遭受了歧视或者排斥。青年进城务工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迁移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从传统农村文化进入现代城市文化的文化迁移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青年进城务工农民遭受了城市社会的文化排斥。这主要表现在

    8、两个方面:一是青年进城务工农民难以保留原有的农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农村文化往往是传统的、落后的,而城市文化则是现代的、先进的,因而,青年进城务工农民融入城市社会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解构传统生活方式、重构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这意味着,不管青年进城务工农民自身对于原有传统的态度如何,他们都必须改变自己习惯已久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形成与城市社会相适应的所谓的“现代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才能很好地在城市中生存。在这种文化转变的过程中,青年进城务工农民可能会经历心灵上的震撼与孤独、迷茫与痛苦。二是青年进城务工农民面临着城市居民的偏见和歧视。城市人在自身优越感的驱使下,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那些来自穷乡僻

    9、壤的外地人,他们认为农村人是贫穷的、落后的。城市舆论(主要是人际传播)的负面宣传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群体间的偏见和歧视。 3.社会关系排斥 社会关系排斥是指一定的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交往人数和频率下降,以及社会网络分割和社会支持减弱,表现为受排斥者由于受到偏见、习俗或者其他因素影响,一定的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与其他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在社会关系方面出现了断裂,无法进入其他群体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受到相当大的限制6。青年进城务工农民从农村社会进入城市社会,必然经历一个社会关系的再建构过程。在其社会网的再建构过程中,青年进城务工农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和排挤,存在社会交往中的“孤岛现象”,

    10、这种社会关系网络的局限性造成其社会支持度降低。从规模看,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资本比一般城市居民的平均水平低得多;从异质性来看,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网络异质性差,可利用的社会资本质量较低;网络结构呈现典型的两极分化,社会资本中较高级职业类别占有比例低,低级职业类别占有比例很高7。青年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常年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但由于社会地位的明显差异,工作、居住和生活都相对封闭,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并没有较多的交往,无法建立起与城市居民相融合的生活圈。 4.社会心理排斥 “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不仅在制度上对青年进城务工农民造成了隔离和排斥,还引发了城市市民在心理和行动上对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排斥。由于二元

    11、社会体制的长期存在,市民意识里有一种特权思想,“城市中心主义”思想渗透到他们的潜意识中,他们容易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青年进城务工农民,对青年进城务工农民存在心理拒斥和主观偏见,并在行为和态度上表现出歧视。相当一部分城市市民对青年进城务工农民有着偏见和歧视,常常将自己视作“一等公民”,而把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看作“二等公民”,认为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素质低下,把城市的社会治安问题、市容问题乃至城市人的失业问题都归咎到青年进城务工农民身上,因此城市市民在行为上总会夹杂着种种对青年进城务工农民不公正的态度倾向。但是,每一个体都有被尊重的需要,青年进城务工农民也同样如此,城市人一方面需要大量青年进城务工农民为

    12、其服务,一方面又在心理上排斥他们,甚至在人格上对其加以嘲笑和侮辱,这对青年进城务工农民心理上的打击很大,导致部分青年进城务工农民情绪上与城市市民的进一步对立,甚至发生冲突。三、反社会排斥的对策对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排斥,直接导致其在城市的边缘化地位,也延迟了其城市融入的步伐。促进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城市融入,保障他们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公民身份和合法权益,势在必行,这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要求。因此,必须采取全面的反社会排斥的对策,逐步消除对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排斥,促使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1.提供制度保障 青年进城务工农民融入城市所面临的各种制度排斥中,影

    13、响最大的就是户籍制度,因此,要消除对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排斥,为其城市融入提供制度保障,首要的是改变户籍制度,还青年进城务工农民以国民待遇。二元户籍制度是当今中国社会最大的不公平,是解决青年进城务工农民城市融入问题的最大阻碍,打破城乡分割,建立统一的户籍制度,也就成为解决青年进城务工农民城市融入问题的第一要务。其次,改革就业制度,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竞争。将农村就业纳入国家统一的就业政策范畴,取消各种就业准入制度,拆除对本地劳动力就业采取保护的“壁垒”,实行劳动力凭学历、技能竞争就业,农民和市民享有平等就业的机会。再次,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有效

    14、保障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升统筹层次,将进城务工农民逐渐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机构,以期最终建立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2.增权行动 对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排斥将导致他们的无权感。这里所说的“无权”,是指人们缺乏能力或资源,亦指人们会通过内化过程,形成一种无权感。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措施就是采用增权行动。增权的视角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强调个人有能力、有机会为自己的生活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同时,增权的核心就是通过资源的提供和知识、能力的培养,使个人能够从生活的被动的弱者变成主动的强者,这样,他们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通过增权

    15、行动,使青年进城务工农民在反社会排斥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能动性,增强自身融入城市的能力。对于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群体的增权,首先是个体层面的增权,即通过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提升青年进城务工农民获取和控制资源的能力、主动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从个体层面上提升青年进城务工农民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的能力和融入城市社会的能力。其次是人际关系层面的增权。青年进城务工农民通过与他人的互动,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从而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源或社会资本。这些社会资源或社会资本既可以帮助其对他人施以更强的影响力,也可以帮助自身改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还可以使得他们在与其他群体互动的过程

    16、中提升自我形象,改变对自身群体的不利评价,争取公平、平等的社会环境。最后是社会参与层面的增权。一方面,要增强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应建立政府与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沟通渠道,允许他们建立自己的合法社团组织,并发展成为具有独立力量的自主性的组织,形成开放的制度化通道,实现利益的制度化表达机制,实现青年进城务工农民自下而上的民众参与过程,在国家、城市管理者、城市居民和青年进城务工农民之间进行开放式的对话。 3.增强人文关怀 在全社会应倡导人文关怀,减少和消除对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排斥,为其城市融入提供精神支持。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政府部门有必要加强市民的思想教育和

    17、宣传引导,宣传青年进城务工农民城市融入对实施城镇化战略、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摒弃对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群体的错误认识,消除对他们的不公正待遇和歧视行为,逐步形成尊重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地位和合法权益的社会氛围。其次,促进各群体间的沟通和理解。沟通是相互了解和融合的有效途径,目前青年进城务工农民与市民之间沟通渠道不畅,沟通仅停留在较低的层面。因此,政府和各种民间组织要为两者提供各种相互沟通的渠道和机会,促进两者的相互理解和融合。再次,新闻媒体要发挥社会导向作用,以消除社会偏见。社会歧视和偏见严重阻碍了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城市融入,新闻媒体作为一种舆论传播手段,在消除社会歧视和偏见上具有重要

    18、作用。所以,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社会传播导向功能,促进市民和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形成和谐、融洽的城市生活和工作氛围,促进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群体适应和融入城市社会。参考文献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42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十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10.3李景治,熊光清.中国城市中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排斥问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6):62.4曾群,魏雁滨.失业与社会排斥:一个分析框架J.社会学研究,2004,(3):12-13.5邵德兴.当前城市外来人口政治参与的若干难点分析J.中共杭

    19、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4):42.6李景治,熊光清.中国城市中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排斥问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6):63.7刘传江,周玲.社会资本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合J.社会学,2005,(2):16.Social Exculsion and Urban Inclusion of the Youth Peasant WorkersZHONGTao1, WUGuo-qing2(1.Department ofSocial Work,Changsha Vocational College ofCivilAdministration,Changsha, 410004,China;2.C

    20、ollege ofHumanities,NanjingAgriculture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China)Abstract:Among a large numberof peasantworkers in cities, youth peasantworkers have become amajorforce. They are sub-jected to social exclusion in terms of politics, culture,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social psychology, which ha

    21、s badly influencedthe process of their urban inclusion, and has caused a series of negative social influenc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otalcountermeasures against social exclusion, and to gradually get rid of social exclusion against young peasant workers, so as topromote their urban inclu

    22、sion.Key words:young peasantworker; urban inclusion; social exclusion.作者简介:1.钟涛(1981),男,湖南株洲人,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2005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吴国清(1963),男,江苏张家港人,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作者论文题目出版杂志年份钟涛吴国清社会排斥与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城市融入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8作者论文题目出版杂志年份作者简介钟涛吴国清社会排斥与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城市融入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81.钟涛(1981),男,湖南株洲人,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2005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吴国清(1963),男,江苏张家港人,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排斥与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城融入钟涛1吴国清21长沙民政.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