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现代文阅读攻略.docx

    • 资源ID:17347983       资源大小:27.24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现代文阅读攻略.docx

    1、高考现代文阅读攻略现代文阅读指南写在前面的话1、阅读材料的规范性:与中学的任何课程一样,语文课培养的阅读能力也是规范的或是理想状态下的能力,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也大体局限在不同文体规范性的样板之内。正因如此,高考现代文的阅读选用的材料,都是十分规范的文章,我们这里说的规范,包括中心明确、结构严整、相应文体要素清晰等诸方面。这种规范性不是一篇或几篇的特例,而是全部阅读材料的共性,应当指出,这种规范性往往不是原始材料所具备的,而是命题者为规范而节选、改编而成的。与高考现代文阅读材料的规范性截然不同,某些模拟试题选材不精,或保持材料的自然姿态,这当然达不到应有的训练目的。2、语感:准确地辨别和筛选文

    2、中重要信息和材料,需要具备书面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有了较强的语感,阅读时就能准确地抓住关键所在。敏锐语感的培养,靠一时的突击是不会奏效的,只有通过平时多读、多思考、多品味才能获得。3、阅读的心理准备:近年阅读以主观题为主,甚至全用主观题。考生关键在于祛除恐慌心理,最忌一见长文、难文就心烦心慌,又忌一见短文就草率下笔,所以不管是何文章,都要镇静、认真地带着问题去读。4、答题的基本步骤:(1).初读:感知全文结构、中心,勾画关键词句。(2).看题:审读题干,弄清所考知识点。可以从客观题中获取信息,先打草稿。(3).做题时,必须依序来做,出题者往往强调题目的整体性,系统性。(4).语境求解的关键是:

    3、做题时,必须紧扣中心作答。第一篇:记叙文阅读记叙文阅读目标:1、结构层次,文章思路,内容要点。2、中心主题3、写作特色4、关键词、句、 段落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5、人物形象特征,人物描写方法6、线索7、人称8、环境描写10、表达方式11、顺序、倒叙、插叙12、六要素一、结构层次,文章思路,内容要点1、怎样给文章分段?(1).按情节发展划分:抓过渡句、过渡段,有四分法,多指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三分法多指记叙文(起因-经过-结果)。如皇帝的新装分为“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2).按时间顺序分:抓时间词。如老山界,“第一天:下午、天黑、夜里、半夜,第二天:黎明、下午”(3).按地点的

    4、变化划分:抓方位词的变化。如:藤野先生“东京仙台北京”。小橘灯“乡公所楼上小姑娘家寓所离村后”。(4).按段落的内部关系划分:A.总分关系:大部分记叙文有“总分总”结构B.转折关系;C.并列关系D.因果关系E.递进关系。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总写:概括赞美分写:三个事例三个角度总写:收篇总结,再次赞美”(5).按写了几件事或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划分:例如春“盼春”“绘春”(春草图、春雨图、春花图、迎春图、春风图)“颂春”(6).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来划分。(7).按描写角度(正面或侧面)来划分。(8).按作者的情感变化来分。例如:荔枝蜜“不喜欢”“想去看看”“赞颂”“想变成”2、如何归纳段意、层意:(

    5、1).抓段首或段尾的中心句或中心词:如果中心句以转折、递进、因果句式出现,要取其正(重心)的部分,转折、递进句式以后为正。(2).抓过渡句。(3).逐句或逐段归纳内容要点,看几个要点之间是什么关系,并列关系相加相综合;偏正关系以正为主,抓主带次,谁为主,谁为次,要联系全文中心来定。递进和转折关系都是以后为主。(4).复杂段落,勾画重点词,连词成句,改造即成。3、划分段落的步骤:(1).先看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讲的什么意思,逐段归纳要点,排列出文章写了那些材料,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2).理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解决“怎么写的”的问题,再根据分段的依据分段。4、划分段落的意义:文章的

    6、结构是作者思路的体现,作者的思路是通过安排文章结构的次序体现出来的。叶圣陶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体现,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弄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及一段内部的层次,才可能真正理解文章。分段训练有助于我们写作,要写好文章,就要先会拆文章,会分析文章。二、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看标题,标题表明内容。如回忆我的母亲、最后一课。2、抓文章的中心句、中心词,概括句(往往是第一段、末段的首句或尾句)以及承上启下的过渡句。3、通过分段,看各段之间是何关系,并列关系相加,偏正关系以正为主。三、如何归纳主题、中心思想:1、分析写作背景,背

    7、景出主题出。2、看标题,标题点明中心。如谁是最可爱的人3、看开头结尾的中心句:大都是议论、抒情句,这些句子的作用在结构上:总领下文、总结全文、承上启下、开篇点题、篇末点题;在内容上:突出主题、画龙点睛、揭示深化中心。例如:驿路梨花的末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在结构上篇末点题,在内容上深化中心,歌颂了雷峰精神已经发扬光大。4、抓文眼:因为文眼是文章中最精彩传神的词语或句子,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凝聚点,也就是中心词、中心句。5、小说的主题应该从人物形象特征入手,通过故事情节来表现中心。 6、注意中心主题该深化要深化,要由小我向大我转化。四、写作特色:1、结构布局上:、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首尾呼应

    8、。作铺垫、埋伏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运用倒叙、插叙。、出人意料的结局。结构严谨、清晰。利用引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表现手法(写作方法)上:、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景物烘托。、对比、对照、衬托(正衬、反衬)。欲扬先抑。、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3、语言特色:、婉约动人,生动形象,清新优美。、豪放粗犷。、诙谐幽默。、夸张、辛辣讽刺的语言。、朴素的语言饱含深情。、大量运用修辞手法。、句式骈散结合。、含蓄深沉的语言。4、表达方式上:、先叙后议。、夹叙夹议。5、选材剪材上:、详略得当。、选材典型、新颖、别具一格。五、关键词语、句子或段落

    9、在文中的作用和含义:1、结构上的作用含义:、前后照应:指对前文(含标题)作必要的回应,照应是针对前文说的。包含四种情况:A、首尾内容呼应B、内容照应标题(开篇点题、结尾点题)C、前文作铺垫、埋伏笔,后文回应D、前文设置悬念,后文回应。两个概念:伏笔:是对后文内容所作的暗示。伏笔是针对后文说的,文章往往同时使用伏笔和照应两种方法,即前有伏笔,后作照应。悬念:引起读者期待心理并急于阅读下文的一种手段。一种是通篇设置悬念,贯通全篇:“前文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寻根究底释除悬念”。另一种只是局部设置悬念。、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或归结全文。、为后文作铺垫、为后文埋下伏笔(伏笔:见上文解释)。、与后文形成对比、

    10、对照,反衬后文,从而突出中心。2、内容上的作用含义:、语境求解,紧扣中心主题分析。(文中开头结尾的议论抒情句,往往画龙点睛,点明升华主题)。、从修辞手法的作用上结合中心分析。(例:“小草青得逼你的眼”。“逼”字运用拟人,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小草的青翠,蓬勃的生命活力)。、找关键词,语境求解。(例:“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寻”字是无中生有,表现贾雨村阴险毒辣,过河拆桥)。说明:对文章相关的环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详写的作用: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如星空中开篇对达里湖的美作详细的描写;又如南极的植物开篇对南极恶劣的生存条件作详细的描写。在文章的开头简略交待一些情况的作用: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埋伏

    11、笔。如寻找生命归宿的年青人开头一段。2002年眉山中考题文章开头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作用:为下文展开作铺垫,或烘托了某种气氛。如夜走灵官峡的开头起铺垫作用。驿路梨花的开头烘托了气氛。议论抒情式的开头或结尾的作用:往往起点明中心的作用。文章在开头要是有铺垫、伏笔,后面必有照应,这样才能结构严谨。如一面中可累见到鲁迅先生后,他断定鲁迅“一定是个不平常的人”,此处是伏笔、铺垫,后面必有照应。六、人物形象:1、运用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去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综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进行人手形象的整体分析。同时不要忽略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的作用。2、各种描写都是为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

    12、感情、内心世界而服务的。七、文章的线索:1、线索的特点:A、连贯性:贯穿全文,不脱节,不跳跃;B、始终性:线头在开端、线尾在末段,线索在开头结尾都要有体现。2、线索的分类:以某一事物为线索:如背影以“背影”为线索,枣核以“枣核”为线索,记一辆纺车以“怀念纺车”为线索。以某一事件为线索:如社戏中的“看戏”,卖蟹中的“卖蟹”。以某一人物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如夜走灵官峡、孔乙己两文中都是以我的见闻和感觉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如老山界、驿路梨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春以“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为线索,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感情”为线索。以地点或(行

    13、踪)的转换为线索:如散步老山界。以景物的变化为线索:如海滨仲夏夜。八、人称:1、主要人物(主人公)的确定:最能表现中心的人物。2、第一人称:第一人称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任务。第一人称做次要人物的作用:陪衬,穿针引线的作用。采用第一人称的优点: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缺点:不能超出“我”耳闻目睹的范围。3、第三人称:优点:不受时间和室间的限 ;缺点:不如第一人称那样容易使读者感到亲切和真实。说明:有些文章采用第二人称,但仍然是通过“我”的角度来展示的,所以仍然属于第一人称。九、环境描写:1、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人为性的环境,可出现在文中任何地方,包括人物或事件。如最后一课

    14、中“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布告牌上传出的坏消息”。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交待的时代背景。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A、烘托、衬托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性格、人物心情等。B、渲染某种气氛。例如:故乡中对萧索破败的乡村景象的描写,渲染了沉寂、荒凉的气氛,烘托出我的悲凉心情。挖荠菜中“夜色越来越浓,村落啦、树林啦、坑洼啦、沟渠啦,好象一下子全部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这一环境描写,衬托出作者恐怖害怕的心理。七根火柴中,“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象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这段环境描写就衬托了无名战士坚强不屈,勇于牺牲的精神品质。十、表达方式:1、记叙:侧重叙

    15、说和交待。描写:侧重于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2、说明:对事物或事理作解说、介绍。3、议论:侧重于评论、分析、表明观点。抒情:侧重于情感的抒发、倾吐,一种是直接抒发感情,另一种是寄情于物,情景交融,间接抒情。说明: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叫记叙文,以说明为主的文章叫说明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叫议论文。十一、记叙的顺叙:1、顺序:按先后的顺序进行顺序叙述。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自然流畅。2、倒叙:A、倒叙有两种,一种是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再按顺序记叙。另一种是提到前面叙述的并不是事情的结局,而只是后面发生的事情,叙述由倒转顺后,并不是叙述到开头写的那件事情为止,而是可以发展下去写更多的事情。B、

    16、倒叙文章段落的划分:注意倒顺之间的起迄点,认清那些过渡句、过渡词。C、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3、插叙:A、插叙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一种是插入的内容跟时间有关联,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从前发生的事情,这种插叙必须交待起迄点,有过渡衔接的话。另一种是对人物或情况作一些说明介绍,跟叙述的时间顺序没有什么关系,也不一定有过渡的话。例如故乡中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就属第一种插叙。B、插叙的作用:对内容补充交待,帮助展开情节。4、补叙:补叙与插叙的区别:插叙是文中事件的枝节,一般与所叙述的事件不是同时发生。补叙是事件本身较重要的

    17、组成部分。十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夸张: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说明了或论证了)什么(中心或特征或论点),例如:把石拱桥的外形比作“虹”,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石拱桥的外形美。2、反语:加强讽刺效果,强烈地讽剌了3、引用:引用材料是为了表现中心内容。4、反复:强调作用,突出地表现了什么中心5、排比:增强文章的句势、气势。6、反问:加强句子肯定或否定的语气。7、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7、对比:鲜明地突出了(中心)十三、语境求解法:(阅读的基本方法)1、“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中心”,这是语境求解的高度概括。2、任何主观题都必须围绕中心作答。虽然某些阅讯题,只涉及到局部,“

    18、就事论事”即可解答,但大多数题目,看起来是出在某个词、某个句、某个段落上面,但其思维均指向全文的中心,和全文的主题、结构、特色相关。3、对主观填空题,首先确定答题的语言单位,是词、短语或句子?4、规定字数的,把削减字数放到最后做。5、尽可能用原文词、句,主要是一些关键性的字句。十四、如何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或两句比较,哪一句更好?)1、从修辞上分析:设句、反问、对比,褒贬感情色彩的不同,排比、拟人、反语、比喻,从修辞的作用上去分析。2、从句式上分析:陈述句中,双重否定句语气最强,肯定句次之,否定句最弱。反问句式语气强烈,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感叹句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祈使句表达某种命令、

    19、禁止、请求的语气;递进句式和转折句式强调后半部分分句。3、找关键词分析两句的不同之处,如:春花下蜜蜂嗡嗡闹着(不能用叫),突出了热闹的气氛,如中国石拱桥大拱的双肩上(不能用两边)原句用拟人准确地说明了大拱的位置。4、找关键副词,在程度上、语气上、范围上、时间上、估计等方面分析,如表限制、表估计、表修饰等。5、从感情色彩上看有什么不同:如“临终”不能用“临死”代替,一个为褒义,一个为中性。6、看原句是否与上下形成了前后照应。如果有照应关系,原句肯定好。十五、描写在说明文和记叙文中的区别:说明文中的描写是为了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把事物说明得更准确、具体。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为了把人和事写得有声有色、生

    20、动形象。十六、文章引用传说、神话的作用: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神秘色彩,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如果是说明文,就在前面的基础上加上为了更好地引出说明对象,或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如果是议论文,在前面的基础上加上为了引出论题或论点,做事实论据,更好地证明论点。十七、代词的指代内容:瞻前顾后,向前后多读几句,然后将答案放回原文中,看是否符合文意,其中“这”往往指代前面的内容。十八、词语的顺序能否互换?1、按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安排词语顺序。2、与上下文的语序是否相符合。十九、怎样列小标题:1、选用文章的中心词、中心句。2、根据段意和中心思想概括。二十、用一个标点把一个词单独分开的作用:(或一个词、句独立成段

    21、的作用)加强语气,强化效果的作用,更突出了什么中心。二十一、如何理解散文中出现主人公自述的丑陋的“隐私”?突出了什么中心思想,体现了文章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的特点。第二篇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目标:1、说明的顺序2、说明的结构3、说明的方法4、说明的对象及特征5、说明的语言6、说明文的类别一、说明顺序:语段可以只用一种说明顺序,也可用几种说明顺序。例如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来介绍十块浮雕。1、空间顺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及近等。标志:注意方位词的转换。2、时间顺序:多用于事物的演变过程,标志:表时间的词语的转换,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从“三千年前”写到“现在”,中

    22、间还有许多历史阶段和时间词。此外,还有以生产或工作程序先后为序,适于说明某种物品的生产过程或使用方法,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符合事理,其标志为“首先”“接着”“然后”“最后”,例:制作门帘一文,以及植物的生长史。3、逻辑顺序:由总到分,由概括到具体。由主到次。由果到因,由因到果。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如蜘蛛先说张网捉虫的情景,再阐释蜘蛛吐丝的生理机制。并列式结构:并列写了几个问题,如人类的语言三段并列写了三个问题。由特点到用途。事理说明文以逻辑顺序为主:事物说明文中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常用空间顺序。二、如何抓说明对象?抓说明对象的特征?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部

    23、分,往往是说明对象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蜘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标题点明说明对象或特征。抓中心句(首括句或段尾总括句)、承上启下句、概括句,有的中心句在第一段的开头或结尾,有的中心句在尾段的开头或结尾,有的中心句是文章中间的过渡句。例如松鼠一文的开头“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就是中心句。抓各段的内容概括要点(或中心句),并列相加,偏正以正为主。如果中心句是以转折、递进、因果句式出现,要取其正的部分,转折、递进以后为正。三、说明文的结构层次:说明文的顺序是说明文结构层次的内在依据。1、先逐段归纳要点。2、再根据说明顺序来同类合并分段。四、说明方法:1、种类:分类别;下

    24、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引用、作诠释)。2、作用: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条理化、明晰化,给人清晰的印象。列数字:精确可靠,揭示出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和本质,给人以确切具体的印象。举例子:增强说服力和可信度。作比较:可以形成对比,鲜明地显示事物的特点。打比方:使陌生、抽象的事物通俗、具体形象。下定义:可以准确提示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引用:充实说明内容,增加说服力和权威性。3、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别:下定义必须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理论性的概括;作诠释只是对表面现象进行解释,比下定义要具体详尽一些。五、说明文语言:1、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2、生动说明的优点在于语言的生动形象,更有感染力;平实

    25、说明的优点在于准确性比生动说明强,但欠生动形象。3、分析加点词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其它文体也一样)答:分析加点的关键副词,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从程度、语气、范围方面去分析,是否表推测、表估计、表限制、表修饰等。4、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答:不能,删去后原句就变成了,这与事实不符,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六、说明文的类别:1、事物说明文:说明实体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如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核舟记。2、事理说明文:说明抽象事理,如死海不死、人类的语言、食物从何处来。七、首段或末段的总括段如何填空白横线?答:先找出各分段的中

    26、心词句或用词语概括各分段的主要内容,理出各段的先后次序,归纳填空。八、如何把一句话复位到原文中去?答:看原文所给的选择位置与该句话有何关系,比如总分关系、证明与被证明、因果、转折、递进等关系。第三篇议论文的阅读议论文阅读目标:1、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2、议论文的结构3、论据4、论证方法5、议论文的语言6、论证方式一、如何找议论文的论点:1、论点必须是议论句,表示否定或肯定的判断,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往往以转折、递进、因果等句式出现,论点要取其正的部分(转折句和递进以后为正)。2、找论点的方法:看标题,标题表明论点。标题有两种:论点式和论题式。论题是论证的内容、范围、对象,回答论题即是论点;论点式标题本身就是论点。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论点式,论求知论题式。找中心句:A、多数议论文中心论点放在开头“提出问题”部分,往往在第一部分的首句或尾句(有的是从生活现象或事例的记叙分析中提出中心论点,故在第一部分尾句)。如谈骨气开头一句“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就是中心论点。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现代文阅读攻略.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