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docx

    • 资源ID:17307242       资源大小:41.21KB        全文页数:5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docx

    1、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2018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20181总则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2符号3防烟系统设计3.1一般规定3.2自然通风设施3.3机械加压送风设施3.4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风量计算4排烟系统设计4.1一般规定4.2防烟分区4.3自然排烟设施4.4机械排烟设施4.5补风系统4.6排烟系统设计计算5系统控制5.1防烟系统5.2排烟系统6系统施工6.1一般规定6.2进场检验6.3风管安装6.4部件安装6.5风机安装7系统调试7.1一般规定7.2单机调试7.3联动调试8系统验收8.1般规定8.2工程验收9维护管理附录 A不同火灾规

    2、模下的机械排烟量附录 B 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附录 C防烟、排烟系统分部、分项工程划分附录 D施工过程质量检查记录附录 E 防烟、排烟系统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检查记录附录 F 防烟、排烟工程验收记录附录 G防烟、排烟系统维护管理工作检查项目本标准用词说明1总则1.0.1 为了合理设计建筑防烟、排烟系统,保证施工质量,规范验收和维护管理,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 对于有特殊用途或特殊要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当专业标准有特别规定的,可从其规定。1.0.3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

    3、,应结合建筑的特性和火灾烟气的发展规律等因素,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1.0.4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有关准入制度的产品。1.0.5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防烟系统通过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火灾烟气在楼梯间、前室、避难层 ( 间 ) 等空间内积聚,或通过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阻止火灾烟气侵入楼梯间、前室、避难层 ( 间 ) 等空间的系统,防烟系统分为自然通风系统和机械加压送风系统。2.1.2排烟系统采用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的方式,将

    4、房间、走道等空间的火灾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分为自然排烟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2.1.3直灌式机械加压送风无送风井道,采用风机直接对楼梯间进行机械加压的送风方式。2.1.4自然排烟利用火灾热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风压作用,通过建筑开口将建筑内的烟气直接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2.1.5自然排烟窗 (口 )具有排烟作用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可通过自动、手动、温控释放等方式开启。2.1.6烟羽流火灾时烟气卷吸周围空气所形成的混合烟气流。烟羽流按火焰及烟的流动情形,可分为轴对称型烟羽流、阳台溢出型烟羽流、窗口型烟羽流等。2.1.7轴对称型烟羽流上升过程不与四周墙壁或障碍物接触,并且不受气流干扰的烟羽流。2.1

    5、.8阳台溢出型烟羽流从着火房间的门 (窗 )梁处溢出,并沿着火房间外的阳台或水平突出物流动,至阳台或水平突出物的边缘向上溢出至相邻高大空间的烟羽流。2.1.9窗口型烟羽流从发生通风受限火灾的房间或隔间的门、窗等开口处溢出至相邻高大空间的烟羽流。2.1.10挡烟垂壁用不燃材料制成,垂直安装在建筑顶棚、梁或吊顶下,能在火灾时形成一定的蓄烟空间的挡烟分隔设施。2.1.11储烟仓位于建筑空间顶部,由挡烟垂壁、梁或隔墙等形成的用于蓄积火灾烟气的空间。储烟仓高度即设计烟层厚度。2.1.12清晰高度烟层下缘至室内地面的高度。2.1.13烟羽流质量流量单位时间内烟羽流通过某一高度的水平断面的质量,单位为 kg

    6、/s 。2.1.14排烟防火阀安装在机械排烟系统的管道上,平时呈开启状态,火灾时当排烟管道内烟气温度达到 280时关闭,并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漏烟量和耐火完整性要求,起隔烟阻火作用的阀门。一般由阀体、叶片、执行机构和温感器等部件组成。2.1.15排烟阀安装在机械排烟系统各支管端部 ( 烟气吸入口 ) 处,平时呈关闭状态并满足漏风量要求,火灾时可手动和电动启闭,起排烟作用的阀门。一般由阀体、叶片、执行机构等部件组成。2.1.16排烟口机械排烟系统中烟气的入口。2.1.17固定窗设置在设有机械防烟排烟系统的场所中,窗扇固定、平时不可开启,仅在火灾时便于人工破拆以排出火场中的烟和热的外窗。2.1.18

    7、可熔性采光带 (窗 )采用在 120C ? 150C 能自行熔化且不产生熔滴的材料制作, 设置在建筑空间上部, 用于排出火场中的烟和热的设施。2.1.19独立前室只与一部疏散楼梯相连的前室。2.1.20共用前室( 居住建筑 ) 剪刀楼梯间的两个楼梯间共用同一前室时的前室。2.1.21合用前室防烟楼梯间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时的前室。2.2符号2.2.1计算几何参数A每个疏散门的有效漏风面积 ;Ak开启门的截面面积 ;A0所有进气口总面积 ;Am门的面积 ;Af单个送风阀门的面积 ;Ag前室疏散门的总面积 ;Al 楼梯间疏散门的总面积 ;AV自然排烟窗 (口 )截面积 ;AW窗口开口面积 ;B风

    8、管长边尺寸 ;b 一从开口至阳台边沿的距离 ;dm门的把手到门闩的距离 ;db一排烟系统吸入口最低点之下烟气层厚度 ;D风管直径 ;H 一空间净高 ;H对于单层空间,取排烟空间的建筑净高度 ; 对于多层空间,取最高疏散楼层的层高 ;H1燃料面至阳台的高度 ;HW窗口开口的高度 ;Hq最小清晰高度 ;w火源区域的开口宽度 ;W烟羽流扩散宽度 ;Wm单扇门的宽度 ;Z 一燃料面到烟层底部的高度 ;Z1 一火焰极限高度 ;Zb从阳台下缘至烟层底部的高度 ;Zw窗口开口的上缘到烟层底部的高度。2.2.2计算风量、风速g重力加速度 ;Lhigh 高压系统单位面积风管单位时间内的允许漏风量Lj 楼梯间的机

    9、械加压送风量 ;Llow低压系统单位面积风管单位时间内的允许漏风量Lmid中压系统单位面积风管单位时间内的允许漏风量Ls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 ;L1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 ;L2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下的其他门缝漏风总量 ;L3未开启的常闭送风阀的漏风总量 ;M烟羽流质量流量 ;v门洞断面风速 ;V排烟量 ;Vmax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2.2.3计算压力、热量、时间Cp空气的定压比热 ;F门的总推力 ;Fdc门把手处克服闭门器所需的力 ;M闭门器的开启力矩 ; 0环境温度下的气体密度 ;P疏散门的最大允许压力差 ;P 风管风管系统工作压力 ;P计算漏风量的平均压力差 ;Q热释放速

    10、率 ;Qc热释放速率中的对流部分 ;t 火灾增长时间 ;T烟层的平均绝对温度 ;T0环境的绝对温度 ;T烟层平均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2.2.4计算系数火灾增长系数 ; w窗口型烟羽流的修正系数 ;排烟位置系数 ;C0进气口流量系数 ;CV自然排烟窗 (口 )流量系数 ;K烟气中对流放热量因子 ;n指数。2.2.5计算其他符号N1设计疏散门开启的楼层数量 ;N2漏风疏散门的数量 ;N3漏风阀门的数量。3防烟系统设计3.1一般规定3.1.1建筑防烟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高度、使用性质等因素,采用自然通风系统或机械加压送风系统。3.1.2建筑高度大于 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 100m

    11、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3.1.3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 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 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 (除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外 )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 ; 当不能设置自然通风系统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防烟系统的选择,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独立前室或合用前室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采用全敞开的阳台或凹廊 ;2)设有两个及以上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独立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 2.0 m2 ,合用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

    12、别不小于 3.0m2。2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 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 ; 当机械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3当防烟楼梯间在裙房高度以上部分采用自然通风时,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裙房的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且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送风口的设置方式应符合本条第 2 款的规定。4.1.4 建筑地下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当无自然通风条件或自然通风不符合要求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5.1.5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

    13、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1.1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 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 100m的住宅建筑,当采用独立前室且其仅有一个门与走道或房间相通时, 可仅在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当独立前室有多个门时,楼梯间、独立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1.1.2当采用合用前室时,楼梯间、合用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1.1.3当采用剪刀楼梯时,其两个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3.1.6封闭楼梯间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地下、半地下建筑 ( 室 ) 的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

    14、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 1.2 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3.1.7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场所,楼梯间应设置常开风口,前室应设置常闭风口 ; 火灾时其联动开启方式应符合本标准第 5.1.3 条的规定。3.1.8避难层的防烟系统可根据建筑构造、设备布置等因素选择自然通风系统或机械加压送风系统。3.1.9避难走道应在其前室及避难走道分别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下列情况可仅在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1避难走道一端设置安全出口,且总长度小于 30m;2避难走道两端设置安全出口,且总长度小于 60m。3.2自然通风设施3.2.1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

    15、、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 1.0m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 ; 当建筑高度大于 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 5 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 2.0 m2 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 3 层。3.2.2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 2.0 m2,共用前室、合用前室不应小于 3.0 m2。3.2.3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 (间 )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 ( 间 )地面面积的 2%,且每个朝向的面积不应小于 2.0 。3.2.4可开启外窗应方便直接开启,设置在高处不便于直接开启的可开启外窗应在距地

    16、面高度为 1.3m? 1.5m 的位置设置手动开启装置。3.3机械加压送风设施3.3.1建筑高度大于 100m的建筑,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不应超过 100m。3.3.2除本标准另有规定外,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应分别设置送风井 ( 管 ) 道,送风口 ( 阀 ) 和送风机。3.3.3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 50m的建筑,当楼梯间设置加压送风井 (管 )道确有困难时,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建筑高度大于 32m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楼梯间两点部位送风的方式,送风口之间距离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 1/2 ;2 送风量应按计算值或本标准

    17、第 3.4.2 条规定的送风量增加 20%;3 加压送风口不宜设在影响人员疏散的部位。3.3.4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楼梯间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当受建筑条件限制,且地下部分为汽车库或设备用房时,可共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本标准第 3.4.5 条的规定分别计算地上、地下部分的加压送风量,相加后作为共用加压送风系统风量 ;2应采取有效措施分别满足地上、地下部分的送风量的要求。3.3.5 机械加压送风风机宜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送风机的进风口应直通室外,且应采取防止烟气被吸入的措施。2送风机的进风口宜设在机械

    18、加压送风系统的下部。3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面上。当确有困难时,送风机的进风口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应分开布置, 且竖向布置时, 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出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 6.0m; 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4送风机宜设置在系统的下部,且应采取保证各层送风量均匀性的措施。5送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 送风机房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 0016的规定。6当送风机出风管或进风管上安装单向风阀或电动风阀时,应采取火灾时自动开启阀门的措施。7.3.6 加压送风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1.1除直灌式加压送

    19、风方式外,楼梯间宜每隔 2 层 ? 3 层设一个常开式百叶送风口 ;1.1.2前室应每层设一个常闭式加压送风口,并应设手动开启装置 ;1.1.3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 7m/s;1.1.4送风口不宜设置在被门挡住的部位。3.3.7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采用管道送风,且不应采用土建风道。送风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内壁应光滑。当送风管道内壁为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 20m/s; 当送风管道内壁为非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 15m/s; 送风管道的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3的规定。3.3.8机械加压送风管道的设置和耐火极限应符合下列规定:1 竖向设置的送风管

    20、道应独立设置在管道井内,当确有困难时,未设置在管道井内或与其他管道合用管道井的送风管道,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1.00h ;2 水平设置的送风管道,当设置在吊顶内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0.50h; 当未设置在吊顶内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1.00h。3.3.9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管道井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 的隔墙与相邻部位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3.3.10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场所不应设置百叶窗,且不宜设置可开启外窗。3.3.11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顶部设置不小于 1m2的固定窗。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外墙上每 5 层内设置

    21、总面积不小于 2m2的固定窗。3.3.12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避难层 (间 ),尚应在外墙设置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 ( 间 ) 地面面积的 1%。有效面积的计算应符合本标准第 4.3.5 条的规定。3.4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风量计算3.4.1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计算风量的 1.2 倍。3.4.2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的计算风量应由本标准第 3.4.5 条 ? 第 3.4.8 条的规定计算确定。 当系统负担建筑高度大于 24m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应按计算值与表 3.4.2-1 ? 表 3.4

    22、.2-4 的值中的较大值确定。注: 1 表 3.4.2-1 ? 表 3.4.2-4 的风量按开启 1 个 2.0m 1.6m 的双扇门确定。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可乘以系数 0.75 计算。2表中风量按开启着火层及其上下层,共开启三层的风量计算。3表中风量的选取应按建筑高度或层数、风道材料、防火门漏风量等因素综合确定。3.4.3封闭避难层 (间 )、避难走道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 (间 )、避难走道的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少于 30m3/h 计算。 避难走道前室的送风量应按直接开向前室的疏散门的总断面积乘以 1.0m/s 门洞断面风速计算。3.4.4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满足走廊至前室至楼梯间的压力呈

    23、递增分布,余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前室、封闭避难层 ( 间 ) 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 25Pa? 30Pa;2 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 40Pa? 50Pa;3 当系统余压值超过最大允许压力差时应采取泄压措施。 最大允许压力差应由本标准第 3.4.9条计算确定。3.4.5楼梯间或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Lj =L1 + L2 (3.4.5-1)Ls =L1 + L3 (3.4.5-2)式中: Lj 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 ;Ls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 ;L1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 (m3/s);L2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下,其他门缝漏风总量 (m3/s);L3未开

    24、启的常闭送风阀的漏风总量 (m3/s) 。3.4.6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应按下式计算:L1= AkvN1 (3.4.6)式中: Ak一层内开启门的截面面积 (m2),对于住宅楼梯前室,可按一个门的面积取值 ;v门洞断面风速 (m/s); 当楼梯间和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均机械加压送风时,通向楼梯间和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均不应小于 0.7m/s; 当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只有一个开启门的独立前室不送风时,通向楼梯间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不应小于 1.0m/s; 当消防电梯前室机械加压送风时,通向消防电梯前室门的门洞断面风速不应小于 1.0m/s ;

    25、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或合用前室机械加压送风而楼梯间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通风系统时,通向独立前室、共用前室或合用前室疏散门的门洞风速不应小于 0.6( Al/Ag+1)( m/s);Al 为楼梯间疏散门的总面积 (m2);Ag 为前室疏散门的总面积 (m2)。N1设计疏散门开启的楼层数量 ; 楼梯间:采用常开风口,当地上楼梯间为 24m以下时,设计 2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 N1=2;当地上楼梯间为 24m及以上时,设计 3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 N1 =3; 当为地下楼梯间时,设计 1 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 N1=1。前室:采用常闭风口,计算风量时取 N1=3。3.4.7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下的其

    26、他门漏风总量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A每个疏散门的有效漏风面积 (m2); 疏散门的门缝宽度取 0.002m? 0.004m。 P计算漏风量的平均压力差 (Pa); 当开启门洞处风速为 0.7m/s 时,取 P =6.0Pa; 当开启门洞处风速为 1.0m/s 时,取 P =12.0Pa; 当开启门洞处风速为 1.2m/s 时,取 P=17.0Pa。n指数 ( 一般取 n =2);1.25不严密处附加系数 ;N2漏风疏散门的数量,楼梯间采用常开风口,取 N2=加压楼梯间的总门数 - N1 楼层数上的总门数。1.4.8 未开启的常闭送风阀的漏风总量应按下式计算:L3 =0.083 Af N3 (3

    27、.4.8)式中: 0.083 阀门单位面积的漏风量 m3/(s m2);Af单个送风阀门的面积 (m2);N3漏风阀门的数量:前室采用常闭风口取 N3=楼层数 3。3. 4.9 疏散门的最大允许压力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 P疏散门的最大允许压力差 (Pa);F门的总推力 (N),一般取 110N;Fdc门把手处克服闭门器所需的力 (N);Wm单扇门的宽度 (m);Am门的面积 (m2);dm门的把手到门闩的距离 (m);M闭门器的开启力矩 (N m)。4排烟系统设计4.1一般规定4.1.1建筑排烟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平面布局等因素,优先采用自然排烟系统。4.1.2同一个防烟分区

    28、应采用同一种排烟方式。4.1.3建筑的中庭、与中庭相连通的回廊及周围场所的排烟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中庭应设置排烟设施。2周围场所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中的规定设置排烟设施。3回廊排烟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周围场所各房间均设置排烟设施时,回廊可不设,但商店建筑的回廊应设置排烟设施 ;2)当周围场所任一房间未设置排烟设施时,回廊应设置排烟设施。4当中庭与周围场所未采用防火隔墙、防火玻璃隔墙、防火卷帘时,中庭与周围场所之间应设置挡烟垂壁。5中庭及其周围场所和回廊的排烟设计计算应符合本标准第 4.6.5 条的规定。6中庭及其周围场所和回廊应根据建筑构造及

    29、本标准第 4.6 节规定,选择设置自然排烟系统或机械排烟系统。4.1.4 下列地上建筑或部位, 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 尚应按本标准第 4.4.14 条 ? 第 4.4.16条的要求在外墙或屋顶设置固定窗:1 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 2500m2 的丙类厂房 (仓库 );2 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 3000 m2 的商店建筑、展览建筑及类似功能的公共建筑 ;3总建筑面积大于 1000 m2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4商店建筑、展览建筑及类似功能的公共建筑中长度大于 60m的走道 ;5靠外墙或贯通至建筑屋顶的中庭。注:当符合本标准第 4.4.17 条规定的场所时,可采用可熔性采光带 (窗 )替代作

    30、固定窗。6.2 防烟分区6.1.1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或部位应采用挡烟垂壁、结构梁及隔墙等划分防烟分区。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6.1.2挡烟垂壁等挡烟分隔设施的深度不应小于本标准第 4.6.2 条规定的储烟仓厚度。对于有吊顶的空间,当吊顶开孔不均匀或开孔率小于或等于 25%时,吊顶内空间高度不得计入储烟仓厚度。6.1.3设置排烟设施的建筑内,敞开楼梯和自动扶梯穿越楼板的开口部应设置挡烟垂壁等设施。6.1.4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及其长边最大允许长度应符合表 4.2.4的规定,当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时,其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尚不应大于建筑内空间净高的 8 倍。注: 1 公共建筑、 工业建筑中的走道宽度不大于 2.5m 时, 其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不应大于 60m。2当空间净高大于 9m时,防烟分区之间可不设置挡烟设施。3汽车库防烟分区的划分及其排烟量应符合现行国家规


    注意事项

    本文(《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