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诗词鉴赏常见意象和典故大全.docx

    • 资源ID:1729419       资源大小:31.9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诗词鉴赏常见意象和典故大全.docx

    1、诗词鉴赏常见意象和典故大全诗词鉴赏常见意象和典故大全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 回复:诗词鉴赏常见意象和典故151例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

    2、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

    3、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

    4、:“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

    5、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3 回复:诗词鉴赏常见意象和典故151例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

    6、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

    7、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

    8、:“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梅”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 12、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赋予它“

    9、坚韧挺拔”的性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竹”则赋予它“刚正有节”的节操,“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 13、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

    10、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

    11、如归。” 4 回复:诗词鉴赏常见意象和典故151例 14、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15、蟋蟀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

    12、:“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16、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17、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也指遥远的地方,多与思乡念人有关,多写征戍离别之情。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为曲子名。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间就

    13、飘满了边塞大地。 18、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19、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刘长卿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14、”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至于对月思人就更多了,如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20、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暗示时间流逝,人生短暂或盛衰兴亡的变化;暗示送别、思乡和愁绪满怀;还可以象征女性和爱情。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15、。”“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5 回复:诗词鉴赏常见意象和典故151例 37、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8、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39、彭祖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40、谢家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

    16、,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泌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41、鸡肋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42、婵娟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43、献芹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

    17、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44、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左传哀公十七年:“诸候盟,谁执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太仓,人名) 45、作壁上观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46、虞美人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

    18、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诗曰:“君王意气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该诗角度新颖,情切动人。 47、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在唐时甚红。常用以象征

    19、爱情或相思。 48、豆蔻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49、精卫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50、击楫中流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

    20、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宋人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又称“中流誓”,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6 回复:诗词鉴赏常见意象和典故151例 51、鸡口牛后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52、岁寒三友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这称。 53、花中四君子梅竹兰菊花称为“花中四君子”。 54、泰斗“泰山北斗”的简称。典出新唐书韩愈传,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 55、人杰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56、仁人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

    21、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57、传人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学问能传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神或技艺的人。 58、玉成典出西铬(西晋张载),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59、口碑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 60、壁还敬词,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 61、方家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62、等身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 63、西席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64、心许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 65、三味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 66

    22、、洗耳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汉蔡邕),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听、恭听。 67、斧正典出庄子徐无鬼,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 68、抱璞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69、染指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 70、射影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 71、掣肘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72、青鸟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

    23、书的信使。 73、雷同典出礼记曲礼上,相同的意思,或人云亦云。 74、涂鸦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75、城府典出宋史傅尧俞传,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76、借光典出战国策秦策,向别人询问或请人给自己方便时的套话。 77、物色典出后汉书严光传,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标准去访求人才。 78、不才典出庄子山木篇,自谦没有才能。 79、方寸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80、提刀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81、下榻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82、润色典出论语宪问,比喻对文稿细加修饰。 83、春秋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

    24、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84、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7 回复:诗词鉴赏常见意象和典故151例 85、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86、斑马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

    25、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的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7、问鼎春秋时,楚望而却步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晋书王敦传:“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今常以喻谋求夺得。例: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 88、辞第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89、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

    26、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90、钓鳌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91、三尺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

    27、” 92、还珠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93、金鸡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后便以“多鸡”借指大赦令。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94、烂柯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

    28、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95、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96、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

    29、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录。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 8 回复:诗词鉴赏常见意象和典故151例 97、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q ,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 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98、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唐人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

    30、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 99、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100、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

    31、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启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101、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或晋书张翰传)。“(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菰(g )菜羹:菰菜、莼(ch n)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例如,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注意事项

    本文(诗词鉴赏常见意象和典故大全.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