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二.docx

    • 资源ID:17270663       资源大小:388.31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二.docx

    1、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二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表示我国19782006年能源生产重心(区域能源产业产量空间分布的重心)变化轨迹(不包括港澳台)。读图,回答12题。11978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重心总体上向()A西北方向移动 B西南方向移动C东北方向移动 D东南方向移动解析:从图中我国能源生产的重心经纬度变化分析可知,自1978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重心总体上向西南方向移动。答案:B2我国能源生产重心轨迹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振B可再生、清洁能

    2、源的开发C高耗能工业比重的提高D东南沿海产业结构的提升解析:我国东北、华北、西北是石油、天然气资源富集区,西南是水能资源富集区。答案:B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灾难,物资严重缺乏,诸多企业停产。美国“苹果”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信息技术公司,下图表示“苹果”公司生产的平板电脑(ipad2)的主要零部件产地。据此回答34题。3图中显示了ipad2生产的()A产业转移现象 B产业升级现象C产业集聚现象 D产业分散现象解析:图中显示,ipad2的零部件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和企业,这体现了产业分散的现象。答案:D4受本次地震灾害的启示,今后日本电子企业应注重()

    3、A提高产品价格 B提高运输能力C扩大海外产能 D创新生产技术解析: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日本企业如果今后扩大海外产能的话,则受地震灾害的影响会减小。答案:C黑龙江省黑河市(5015N)是我国现有水稻种植的最北限,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限。该地区地广人稀,每个劳动力平均有近2.67公顷耕地。这里曾是种稻禁区,经过多年的努力,禁区不仅可以种稻,还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据此完成56题。5黑河市曾是种稻禁区,其主要的制约条件是()A劳动力缺乏 B灌溉水源缺乏C热量不足 D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解析:依据材料中黑河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限”这一信息可知,限制水稻种植的主要原因与纬度高低有关,

    4、而纬度高低又直接与热量有关,故制约黑河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热量不足。答案:C6由“种稻禁区”到“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促使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B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C全球气候变暖D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解析:现在能够发展水稻种植与气温升高以及适应这一纬度的新水稻品种的开发有关,而能够持续高产、稳产等强调水稻品种的优良,故促使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答案:B上海宝钢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将在韩国京畿道投资新建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提供汽车板材仓储、剪切、配送等服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8题。7宝钢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环境 B扩大市

    5、场C降低运费 D输出技术解析:宝钢为“临海型”超大型钢铁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海外投资新建钢铁深加工和配送中心。很显然是为了扩大市场。答案:B8为提高在国际钢铁市场上的竞争力,宝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降低钢铁生产能耗建立境外铁矿石基地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提高进口燃料比重A BC D解析:宝钢为了进一步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可采取降低生产能耗、建立境外铁矿石基地、加大产品研发投入等措施以提高经济效益。因国际燃料市场波动很大,如果只提高进口燃料比重而不是降低钢铁生产能耗的话,其竞争力未必增强。所以选A。答案:A读下图,回答911题。9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A地形条件不同 B水

    6、热条件不同C土壤条件不高 D光照条件不同10图示I、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土壤和植被 B水文与植被C地貌与气候 D地貌与水文11有关I、三大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有()A区比区纬度高,故热量较区少B区比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区强C区与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 mm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D区比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 mm等降水量线与区北部为界解析:地理界线P是秦岭一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北侧主要是小麦种植业,南侧主要是水稻种植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水热条件。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图示、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貌与气候。、三大自然区分

    7、别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区虽然比区纬度高,但由于地势低所以热量条件要好于区;区光照强于其他两区,主要是由于该地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的结果;区与区南部以3 000 m等高线为划分依据。答案:9.B10.C11.D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西部、东部三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读“我国区域之间人口流动示意图(单位:万)”,完成第1213题。12下列省市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D安徽、湖

    8、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解析:主要考查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情况。A项中的吉林、B项中的内蒙古、C项中的江西都位于中部经济地带。答案:D13人口流动反映了区域间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的差异,下面对造成图中人口流动特点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中部地区人口流出的原因是产业升级导致剩余劳动力增加B东部地区人口流入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C中、西部地区吸引人口流入的原因主要是耕地辽阔,农村需要大量劳动力D东部地区吸引中、西部人口流入的原因主要是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解析:东部地区人口流入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答案:B读深圳和长沙两地某同类企业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构成和

    9、市场价格表,完成第1415题。14.该类工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的主要目的是()A接近原料产地,降低生产成本B接近消费市场,降低交易费用C接近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D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获得技术支持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长沙的劳动力成本比同时期的深圳低。答案:C15关于该类工业转移带来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进移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B有利于移出地产业结构调整C短期内可能导致移出地就业率下降D不利于移入地产业结构调整解析:产业转移有利于移出地产业结构调整,但短期内可能导致移出地就业率下降;可以促进移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有利于移入地产业结构调整。答案:D中新社济南2011年4

    10、月24日电 与日本隔海相望的经济大省山东正在调整对日策略,以便以多种途径承接日本大地震后的新一轮产业转移。同时借助日本商工会所、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日中经贸中心等团体组织,邀请日本电子元器件、汽车及造船零部件企业和配套伙伴适时到该省考察访问、投资设厂。据此完成1617题。16促成日本大地震后的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原因是()A降低生产成本和开拓市场B核电危机造成用电量大的制造业企业无法恢复正常生产C缩小区域差异,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D寻求廉价的资源和丰富的资本解析:审题时注意理解“大地震后”的产业转移,因此造成产业转移的正确原因应与地震有关。答案:B17新引进的产业部门可能对山东省的地理环境带来的不利影

    11、响是()A核辐射污染加剧B海水入侵,土壤次生盐渍化C耗水量增加,水污染严重,加剧水资源紧张D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解析:产业的转移不会造成核辐射污染的扩散,但是对缺水的山东半岛而言,随着产业的转移,用水量的增加和水污染的加剧,必然会造成水资源的紧张。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产生,主要是地下水位浅而蒸发量大造成的。答案:C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1819题。18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A西南区 B西北区C南方区 D北方区解析:读图即可判断。答案:C19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A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

    12、区C西北区和西南区 D西北区和南方区解析:读图可知,北方区人口数量、耕地面积、GDP均较多,但水资源缺乏;西南区人口数量、耕地面积、GDP均较少,但水资源丰富。答案:B读图,完成2021题。20关于B地区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A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B能源、水源不足C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不好D产业结构转型困难21A地区与90W同纬度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是()A同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B都有大河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C同处在本国最大的工业区D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解析:本题是以区域经纬网图为切入点,来考查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判读出A,B

    13、两区域的位置。根据经纬度可判断A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B地区是环渤海地区。第20题,B地区国有大中型企业多,且困难较多;重工业较多、人口密集导致水源、能源不足;由于沿海地势低平、东临渤海,有利于修筑港口和船舶停靠,又由于该地区经济发达,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因此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较好。第21题,90W与A地区同纬度地区是美国南部农业带,在密西西比河河口地带;美国没有温带季风气候;美国南部不是其最大的工业区,其最大的工业区是五大湖沿岸的东北部工业区;长江三角洲的农业主要是亚洲水稻种植业,由于人多,农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二者的共同有利条件是都有大河三角洲。答案:20.C21.B读某区域劳动力职

    14、业构成表,完成第2223题。职业劳动力职业构成比重(%)合计100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3.4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8商业服务人员22.4农林牧渔业生产人员11.3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50.0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0.122.当前,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得益于()A第一产业的结构调整 B工业化的加速推进C服务业的发展 D乡村地域的支撑解析:从该区域的劳动力职业构成看,从事第二产业的比重最大、第一产业的比重最小,可以推测,该区域的产业产值构成是“二、三、一”;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答案:B23今后,该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是()A农业发展 B工业化进程加快C服务业的发展 D先

    15、进的科技和信息、金融解析:“今后”是关踺词,随着服务业的发展,该区域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将逐渐超过第二产业,使该区域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区域经济达到较高的水平。答案:D下图为我国南方A城市工业布局变化图:早期,工厂集中在市中心;中期,逐渐在a处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个别重化工厂为主的工业区;近期,在b处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工业区。读图完成第2425题。24A城市工业初期、中期到近期的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依次是()A市场和劳动力交通交通和技术B市场劳动力和交通交通和技术C劳动力资金和交一资源D基础设施劳动力和环保交通和技术 25A城市工业布局变化可能会对区域地理环

    16、境的影响是()生物多样性减少降水减少耕地减少河流等环境污染平均风速增大下渗的水量减少市区平均气温升高A BC D解析:第24题,A城市三个时期发展的工业部门及其布局,充分说明了三时期工业区位不同的主导因素。第25题,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城市工业数量不断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区域内部生态环境变化,如占用耕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等。答案:24.A25.B二、综合题(共50分)26下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_。(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_。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

    17、息可知,产业转移后M地区只有研发中心,工厂都转移到N地区。第(2)题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从迁出地和迁入地两方面考虑,根据课本知识即可回答。答案:(1)M地区制鞋业企业把生产企业都转移到N地区,在M地区只保留研发中心。(2)对M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提高。对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下降;工业化发展,地理景观人文化增强(增加了大量的厂房、道路等景观)。27读图“我国部分能源生产与消费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能源生产和输出地区,甲、乙、丙代表输入地区,箭头表示输送方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图中能源生产基地中属于三个重点水能开发基地

    18、的是_、_、_(填字母)。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属于_基地(填字母),这里水能丰富的原因是_;水能作为能源与煤炭比,其突出优点是_。(2)图中属于我国重点开发的石油、天然气能源基地的是_(填字母),由该地向东输送能源的工程是_工程;除此,其他能源输送工程是_工程,建设这些能源工程的重要意义是_。(3)图中反映出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分布特点是_。为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问题,除建设上述大型能源供应工程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可行措施?_。解析:本题有一定综合性,要利用图示,结合已学知识分析回答。(3)问属于半开放性题。答案:(1)BEDE径流量丰富,河流落差大水能是可再生的洁净能源(2)A西气东

    19、输B、C、E、D将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东部甲、乙、丙地区的能源供需矛盾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地区分布不平衡开发新能源,如核能、风能、潮汐能;节约能源;调整产业结构;进口石油、天然气等。28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4分)材料一我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如下图)。材料二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如下图)。(1)简述我国产业转移的空间变化特点。_。(2)目前B经济圈的纺织业多向D区转移,尤其是浙企向新疆的转移,结合材料二,比较在纺织产业链中浙江与新疆分工的差异及主要原因。_。(3)安徽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点转入区,这对安徽的区域发展产生了哪些

    20、积极影响?_。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的图中概括即可。第(2)题,直接读取图文材料,进行概括。原因分析从产业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等角度入手。第(3)题,从区域发展来分析,从就业、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升级等角度来分析。答案:(1)产业转移呈梯度推进的态势,大致形成国际产业向我国沿海经济圈转移、沿海经济圈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局面。 (2)分工:浙江主要从事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原因:浙江经济发达;纺织业发展的历史悠久;交通通信便利;靠近沿海,国内外市场广阔。分工:新疆主要从事纺织原料的生产加工;原因:靠近棉花原料产地,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 (3)促进安徽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

    21、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改变安徽省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促进安徽省与长三角经济圈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扩大长三角经济圈的辐射范围,促进区域发展。 29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下图是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下表是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地区

    22、发展支持系统东部地区121.2中部地区113 3西部地区10.2注:1995年全国为100.0(1)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_。(2)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_。(3)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简析其原因。_。(4)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请从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角度给予说明。_。解析:第(1)题先读懂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折线分布趋势,再回答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图中上升幅度越大的支持系统驱动力越强)。第(2)题第一问先看清图例,找到

    23、折线,读懂趋势,再回答生存支持系统变化特点。第二问可以从资源禀赋、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较为平稳,2002年之后有下降趋势。其原因从经济高速增长、环境治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从表中可以看出发展支持系统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三次产业结构方面:东部经济相对发达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农业所占比重较大。工业结构方面:从轻重工业所占比重进行分析。答案:(1)呈上升态势。发展、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2)2003年前徘徊波动,2003年较快上升,2004年后平稳发展。农业投入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策调控取得成效。(3)变化缓慢,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或尚未持续恶化)。原因: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冲击部分得到缓解和遏制(或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的成效)。(4)三次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农业占较大的比重。工业结构差异:东部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西部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呈过渡性特征。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二.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