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俄罗斯政治变迁的历史和思想基础及其走向.docx

    • 资源ID:17270440       资源大小:39.74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俄罗斯政治变迁的历史和思想基础及其走向.docx

    1、俄罗斯政治变迁的历史和思想基础及其走向俄罗斯政治变迁的历史和思想基础及其走向关贵海 2011-03-26 20:43:12来源:国际政治研究2010年第1期 【内容提要】在近30年内,俄罗斯经历了非常重大的政治变迁,从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到实行相对自由的政党制度;从行政与立法权的分离和制衡,到联邦制框架下的地方分权;从对社会主义阵营的严格控制,到允许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获得真正的主权独立。就其政治变迁的方向和结果而言,俄罗斯的政治变迁既是最彻底的但又是最保守的;若以西方化与本土化之间的较量,或称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冲突为变迁主线的话,在两极之间摇摆是其基本特征,也是俄罗斯的历史宿命。【关键词】世界

    2、政治俄罗斯政治变迁西方化本土主义【作者简介】关贵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邮编: 100871)自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算起的20多年中,俄罗斯经历了非同寻常的重大变革。一方面,它从马列主义统帅下的一党执政国家,变成了一个倡导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多党制国家,并能通过定期的选举选择官员和议会;原有的中央计划经济被改造为基于市场和私有财产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它从东欧和其他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和平地撤出驻军,使后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主权国家;对曾经势不两立的西方国家来说,它不再是一个将数以千计的核武器对准它们的好战对手,而是一个愿意在裁军、打击恐怖主义和制止内战等方面进行合作的伙伴。另一方面,也

    3、有人 把冷战后的俄罗斯看成是一个灾难性的失败,是混乱、动荡、衰落和穷困的象征,1或者依旧把俄罗斯视为政治独裁加对外推行霸权的帝国。应该说,西方世界对俄罗斯的矛盾看法也反映出俄罗斯政治变迁进程的内在矛盾性。因为从政治变迁的幅度和速度来看,俄罗斯在20世纪世界各国中恐怕是位列前茅的;若以最近30年为时界的话,则俄罗斯堪称无可争议的榜首。但就其政治变迁的方向和结果而言,俄罗斯最近30年的政治变迁尽管是最彻底的但却又是最保守的;若以西方化与本土化之间的较量,或称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冲突为变迁主线的话,在两极之间摇摆是其基本特征。为说明这种摇摆性,需要把俄罗斯政治变迁的时态分辨清楚,以认定何时为西方化,

    4、何时求本土化;与此同时,更需要把俄罗斯的历史发展规律性讲明白,否则就难以解释,为什么俄罗斯的所有政治变迁都始于激进,终于保守;高举起西方大旗,落脚在本土根基。本文从俄罗斯政治变迁的历史和思想基础入手,梳理和总结其30年的政治发展。一、俄罗斯政治变迁的历史基础(一)俄罗斯西方化的历史轨迹俄罗斯是政治和文化认同最复杂的欧洲国家,因为尽管它的民族、语言、国家和宗教均起源于欧洲,但又是最不被欧洲认可的成员。2由于民族和国家形成历史较短(肇始于公元6世纪东斯拉夫人与西、南斯拉夫人的分离),加上不断遭受外部力量特别是匈奴等侵袭,俄罗斯与欧洲几近隔绝,直到公元9世纪初,因为从瑞典请来了充当政治仲裁的大公留里

    5、克而开始走近欧洲。从文化上讲,俄罗斯能够具备欧洲属性,缘自988年的罗斯受洗,即接受基督教。俄罗斯从东方的多神教进入欧洲的基督教世界,其宗教理念来自拜占庭的政教合一、君权神授说,与西欧的政教对立完全不同;俄国的宗教信条与礼仪很不合基督教的通行规范,有大量的多神教痕迹。俄国接受基督教有两个直接后果:一是希腊裔的基里尔兄弟在传教过程中天才般地创造出一种由希腊字母改造成的欧洲语言,即今天的俄语;二是由于代表俄罗斯接受基督教的弗拉基米尔大公迎娶了安娜公主,成为强大的拜占庭王朝的乘龙快婿,俄罗斯开始迈入欧洲国际关系的大门。然而,由于王室权力纷争导致分裂和鞑靼蒙古的入侵,从12世纪到16世纪中期,俄国再次

    6、与欧洲隔绝,因此错过了文艺复兴带来的欧洲科学启蒙阶段。在俄国走向西方的进程中,作用最大的沙皇是彼得一世(16891725年在位)和叶卡婕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前者通过一系列强制性的改革,把西欧的军事、科学、教育、新闻、历法等体制引进到俄国,并把首都从相对封闭的莫斯科迁移到邻近欧洲的圣彼得堡。3后者则大力推行所谓“开明专制”,不仅虔诚地聆听伏尔泰和洛克等启蒙思想家的教诲,甚至提出要在俄国实行三权分立、陪审团等西方制度设计。但由于内部权力斗争和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冲击,东方化的绝对君主专制和封建农奴制被进一步强化,尽管通过军事扩张占据的领土和海域离欧洲越来越近,但俄国与欧洲的发展

    7、方向相去渐远。法国大革命及其后的拿破仑战争使俄国社会精英深受震动。凭借爱国主义狂 热精神,俄英结盟,借口抗御拿破仑大举进军中东欧,但在政治上,革命、改良和守旧力量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分裂,使彼得一世以来的西方化进程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因此, 19世纪的俄罗斯在革命与改良之间徘徊不已,但其思想和制度参照物均出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十二月党人起义、民粹派运动等)。与此同时,以标榜俄罗斯独特发展道路的斯拉夫主义同样经久不衰。以欧洲激进政治理念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十月革命,再一次把俄罗斯同欧洲隔离开来。斯大林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曾试图重建俄罗斯的欧洲形象,成为欧洲体系的核心,但由于其沙文主义

    8、和扩张主义传统令欧洲唯恐避之不及,加上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其围堵,俄罗斯又不得不站在了欧洲大厦的墙外。因此,它错过了战后科技革命的宝贵发展时机。当代的西方化进程始于戈尔巴乔夫时期(19851991年)。从他主张的民主化、公开性和“共同的欧洲大厦”,到叶利钦的激进自由主义转型方案,都是以西方的民主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为蓝本的。由官方主导的西方化进程一直延续到1996年,转折的标志是亲西方的外长科济列夫被解职,取代他的是出身于克格勃高层、在东方国家享有广泛影响的普里马科夫。从此,俄罗斯重新要求西方承认其大国和独立自主的地位,以显示它与俄罗斯帝国和苏联的历史继承关系。但从俄罗斯社会精

    9、英和推动改革的政治力量来说,仍未放弃西方化的发展道路。由古至今,西方化主要是以俄罗斯国家体制、发展道路的激进选择方案出现的,其内在逻辑的主体部分未因时而异,有几点主张一直被传承下来:第一,坚信俄罗斯是欧洲的一部分,并且属于基督教文明。用俄罗斯著名智库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谢卡拉加诺夫的话来表述,“没有可以替代在社会和政治上与欧洲接近的选择方案,欧洲是我们的文明中最良好部分的摇篮、社会现代化的发源地,没有欧洲的我们因失去自己的民族认同而不复为俄罗斯人。”4第二,认为俄罗斯应该有美好的前途,而且必须复制西方的制度模式,其中弱政府强社会、个人主义高于集体主义等基本原则应不折不扣地加以照搬。5第三,

    10、俄罗斯不应该与东方过于亲近,因为东方和西方是永远不能走到一起的。6这不仅是因为西方与东方的差异是根本性的,特别是在宗教文化方面,更因为东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落后和愚昧的,不可能有什么前途可言。当代俄罗斯的西方化势力比其以往任何时候更关注世界格局的性质与走向。总体而言,西方化势力否认世界多极化,认为当今世界是由三个同心 圆构成的,中心地带是七国集团,俄罗斯在工业化国家的第二圈,最外围的是发展中国家,俄罗斯必须而且只能向中心地带靠拢,加入七国集团是其不可动摇的目标。7俄罗斯推行西方化转型战略和政策产生的后果是:1.出现了民主社会的某些理念和机制,如全民普选国家元首、按党派比例选举国家杜马,容许大众

    11、媒体发表批评当局的言论,承认并从法律上保障私有财产的合法性等。2.社会在财富所有权重组的过程中迅速分化,下层社会的经济贫困化日益加深,新的富有阶层的理念和行为中表现出明显的去道德化倾向。3.昔日世界超级大国的尊严丧失殆尽,俄罗斯几乎沦落成一个二、三流国家。当然,所有了解俄罗斯历史传统的人都不会相信它能常忍此辱,用斯拉夫化的旗帜来呼唤人们的民族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进而重塑其大国地位的尊严和形象,几乎是一种必然的结局。(二)俄罗斯与斯拉夫化自近代起,在俄罗斯大力接受欧洲文明的同时,其本土化或叫斯拉夫化的倾向并未减弱,甚至在某些转折时期还会被特别强化。事实上,俄罗斯的斯拉夫化倾向源自基督教世界的

    12、分裂(1054年)。当时,俄罗斯与拜占庭一道,与罗马公教会分道扬镳,并力图宣示自身的基督教正统性。1453年,拜占庭王朝覆灭后,俄罗斯修道士费洛菲依宣称,继承了基督教正统的莫斯科将成为“第三罗马”,也就是基督徒最后的避难所,以拯救被日耳曼人玷污的基督教,斯拉夫人的使命感和自豪感随之不断上升。817世纪中叶,莫斯科的尼康大主教在沙皇米哈依洛维奇的支持下进行宗教改革,本意是统一俄罗斯的宗教礼仪,整肃宗教队伍,以树立东正教在基督教世界的权威。然而,改革却造成了俄国东正教会的分裂,形成了“新礼教派”和“旧礼教派”,后者拒不接受按照欧洲通行的宗教礼仪和规范改造自己,并援引了15世纪东正教会议做出的不得修

    13、改本国宗教信条的规定。这是本土化对抗西方化斗争的序曲,埋下了以后思想论争的种子。当彼得一世倾力学习的西欧自身完全无力抵御拿破仑的进攻,甚至不得不借助俄国的力量来整顿欧洲大陆国际秩序的时候,一部分俄国人开始反思全盘西化对俄自身整体性和独特性的消极影响,进而在19世纪3040年代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思想论战,论战双方被称为“西方派”和“斯拉夫派”。西方派主张遵循世界发展的共同规律,学习西欧的发展经验,走资本主义的道路;而斯拉夫派则坚持俄国自身的历史特色,强调俄国农村公社传统的独特价值,主张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历史上,斯拉夫派思想的逻辑是: (1)俄罗斯不同于其他欧洲民族,有与拜占庭人、鞑靼蒙古人、土耳

    14、其人的复杂姻缘; (2)俄罗斯是没有被西方(邪教、市侩)污染的国家,始终坚守着道德和信仰高于物质的信条; (3)俄罗斯人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传统注定了它是最独特、最伟大的民族; (4)俄罗斯是上帝选中的民族,它的使命是通过找到通往光明未来的道路而拯救整个人类。思想论战时期的沙皇尼古拉一世是俄国历史上最专制和保守的统治者,因而论战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但西方派引入西欧进步思想和体制的呼声并没有中 断,所以后来才会出现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运动和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信奉斯拉夫主义的政治力量通常坚持如下逻辑:1.反对模仿西方发展模式和文化,强调俄自身

    15、的特殊性,特别是俄罗斯民众依赖国家的庇护、俄罗斯地理和气候条件不允许照搬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市场竞争逻辑,等等。安帕尔舍夫在为什么俄罗斯不是美国?一书中指出,俄罗斯的严寒气候和巨大的空间距离决定了它的成本构成必然是最高的,不可能赢得完全竞争的优势,也不可能完全对外开放。因此,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只能导致俄罗 斯的毁灭。92.注重传统和宗教因素,特别激烈批评外来语对俄语纯洁性的玷污,要求禁止在政府文件中使用外来语替代传统俄语中的相应词汇;主张在中小学开设有关东正教方面的课程。3.主张恢复东斯拉夫民族(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及哈萨克斯坦北部)的统一。该主张与恢复苏联、强化俄罗斯帝国思想、欧亚主义等

    16、论点一起,共同扮演着对抗西方势力的主要思想依据的角色。其中,索尔仁尼琴是各方均接受的主要精神领袖。10(三)西方化与斯拉夫化在俄罗斯转轨过程中的较量11996年以前,西方化占上风以“休克疗法”为标牌的社会经济转型模式,是俄奉行西方化路线的集中体现。该模式几乎完全照搬了芝加哥学派的学说和治理拉美通货膨胀的政策手法。俄版“休克疗法”包括四方面内容:全面私有化、一次性大幅度放开物价、紧缩的财政政策、贸易自由化。其核心逻辑就是必须通过产权关系的重新界定来形成实体所有者(私有者),再通过其利益诉求推动投资和生产而实现经济增长。该逻辑的起点就是激进改革派所认同的西方价值:弱政府强社会、强私有弱集体。从单一

    17、的国家结构向中央与地方分权的联邦制结构转变是俄西方化的另一重要步骤。美国的联邦制模式是西方派心目中的最佳选择。1992年3月,联邦中央与各个联邦主体分别签署联邦条约,给予地方实质性的自主权乃至在资源开发、税收分配和对外经济联系等方面的主权,在21个非俄罗斯民族为主体的共和国,甚至出现了总统、总理、宪法等体制。1993年12月全民公决通过的俄联邦宪法虽然从法理上削弱了地方的主权地位,但仍没有根本改变国家的分离倾向,各种形式的地方分立实践屡见不鲜,如“鞑靼模式”和车臣战争、许多地方法律与联邦中央法律严重冲突等。地方行政领导人和议会的直接选举及其在联邦议会上院的代表 权,强化了其合法性,使中央政权难

    18、以制约他们。坚决反对苏共形成的一党制和意识形态的垄断地位,倡导政治和意识形态多元化是俄罗斯西方派的另一个重要主张。俄曾有过2200多个政党和政治运动,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意识形态和明确的执政党,当选的联邦总统也必须退出支持他的政党。受此影响, 20世纪90年代俄举行的三次议会选举结果均非常分散,进入议会的党派得票率最高也不超过25%。打破苏联时期的新闻舆论管制,鼓励舆论自由化也是俄西方派所积极主张的变革目标。为此,俄罗斯的主要媒体的产权均从国家转移到私人财团手中,主要电子和平面媒体均被大财团控制。媒体均具鲜明的批评导向,对当局和反对派都不留情面。特别强调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现场感,如1993年“

    19、炮打白宫”事件全过程被俄中央二台直播。俄媒体的传播方式更大众化,如独立电视台的每周综述、政治木偶剧等。1121996年以后,打着欧亚主义旗号的斯拉夫化倾向获得强势地位首先,从重民主机制转向依靠个人权威和强力部门。由于激进改革措施导致了社会的普遍贫困化引起了民众对当局的强烈不满、叶利钦疾病缠身难理朝政及西方派阵营内部的纷争,使西方派的政治威信急剧下降,对社会进程的控制力严重减弱。俄罗斯不得不试图借助某些威权的手段,并强调爱国主义的历史传统。自1997年起,俄官方多次提出讨论“国家思想”的动议,而普京时期则直接提出了“强国思想”,意在回归俄罗斯历史发展的自身逻辑,突出自身价值。其次,俄与西方世界的

    20、关系从追随转向一定程度上的对抗。由于北约东扩的趋势日渐明显,北约在南斯拉夫问题上完全违背俄的意愿,在伊朗核能利用问题上无视俄的利益诉求,俄罗斯开始重新审视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并与其自身在西方化转型模式问题上的疑虑形成了一种相互推动的联系,加速了俄罗斯本土主义倾向的崛起进程。在前苏联空间内,俄罗斯开始从甩包袱的思想转向积极推动独联体一体化的政策。其中,俄最重视的是与白俄罗斯的一体化。1996年,两国宣布建立俄白联盟, 1999年成立联盟国家,两国之间形成了统一的海关、边防和防空体系。在构建共同西部防线以回应北约东扩的逻辑背后,还隐含着重建东斯拉夫民族联合的意图。在20世纪最后几年里,俄乌关系也迅速

    21、得到改善。第三,以排外为主要特征的狭隘民族主义情绪和行为在俄罗斯国内恶性膨胀。俄著名智囊人物米德里亚金的俄罗斯人的俄罗斯一书是俄孤立主义情绪的鲜明写照,类似书刊在俄比比皆是。针对中亚人、中国人、非洲人等在俄外籍人员的极端行为频发,在每年4月希特勒生日前后尤甚。排外行为的直接参与者多为青少年,又因其体貌、服装和组织方式,被称为“光头党”,但在背后操控他们的是有资金、有组织的极端民族主义政治势力,并得到俄社会及强力部门的同情和纵容。在排外的倾向中还有很强的反对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声音,称其为“傻瓜们的坟墓”。12斯拉夫化的核心目标是要恢复俄罗斯自我循环的历史传统,试图保持文化和社会的独特性,即

    22、使因此丧失搭乘全球化快车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的时机也在所不惜。二、俄罗斯的政治制度化与强人政治(一)俄罗斯的政治制度化:西方化从戈尔巴乔夫时期开始的以直接选举、言论自由、立法与行政分权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在叶利钦时期达到了制度化的高度,以总统制宪法为核心的现代政治制度基本架构已经形成,主要表现在:第一,选举制日趋完善。按照1993年宪法,俄总统、国家杜马、联邦主体的议会和行政长官、基层区市县行政长官均由直接、普遍和差额选举产生,各有一套比较严密的选举程序和规则。1997年还出台了俄罗斯联邦公民选举权与参加全民公决权基本保障法。有意思的是,在2003年“统一俄罗斯”党三大上发表讲话以 后,普

    23、京立即招致了舆论的批评。因为按照该法律的规定,国家权力机关不得参与竞选宣传。而此次大会就是要确定参加当年12月国家杜马选举的该党议员候选名单和竞选策略,因此,会上的发言就是竞选,而普京当然属国家权力机关的第一代表人物。评论家们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普京总统的违法倾向。第二,多党制基本形成。作为对苏联时期一党制的反动, 19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禁止把任何意识形态变成最高信仰、由某个政党垄断政治权力,政党不得干预政府的工作,议会选举中党派席位比例不与政府成员的党派比例挂钩等。第三,宪法至上的地位得以确立。俄罗斯宪法规定,俄国内任何层级、部门的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违;任何人或组织的违宪言行都必须受到惩处;对

    24、宪法的解释和维护只能通过宪法法院。第四,独特的总统制。俄选举实行差额制,限定候选人年龄下限。严格执行任期制,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因此叶利钦和普京均未能谋求连任三届。另外,有明确的权限划分,政治犯的大赦权属国家杜马,政府总理、总检察长、中央银行行长等核心职务人选由总统提名但须经国家杜马或联邦委员会批准。宪法还明确规定了议会有权以犯罪的理由对总统进行弹劾,并在程序上有详细规定。131999年,国家杜马中的俄共议员团在205人签名支持的情况下启动了对叶利钦总统的弹劾程序,但未能获得国家杜马的2/3议员支持而中止了弹劾。第五,混合型联邦制。俄宪法体现联邦制原则的规定有:联邦主体有自己的宪法(或称基本

    25、法),各主体无论面积、人口和经济实力而拥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地方权力机关最高长官须经直接选举产生,联邦主体的机构设置与名称具有国家色彩(总统、总理、部长等等)。体现混合型的特征包括:联邦宪法与联邦中央与主体个别签订的条约并存(1994年,鞑靼共和国),设七个联邦区和总统全权代表(2000年)、地方行政长官由总统提名经地方议会批准(2004年),等等。更准确地讲,俄罗斯目前是带有某些联邦制特征的单一制国家。俄国斯政治制度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首先,俄罗斯基本实现了行政、立法和司法机构权力关系的法制化。按照新宪法,议会两院(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与总统、政府之间形成了明确的分权关系,特别是议会对行政权

    26、力发挥了相当的制约作用,并在诸如1998年基里延科的总理提名、1999年弹劾总统进程和1994年、1999年议会上院两次否决总统提议的总检察长辞职议案等事例中得到了鲜明体现;以宪法法院、最高法院和总检察院为代表的司法机构获得了相对的独立,例如, 1999年宪法法院裁定叶利钦没有资格再次竞选俄罗斯总统并谋求连任等等。其次,公民基本政治权利得到保障。新宪法对俄罗斯公民在信仰、舆论、结社等方面的权利予以了明确保证,而最具有实质意义的是法律中有关公民选举权的内容。再次,新闻自由得到体现。1991年12月通过的大众新闻媒体法确认了大众新闻自由和禁止新闻出版检查的原则,包括禁止强迫新闻记者传播或拒绝传播新

    27、闻。1995年,为了从经济上保障新闻出版自由制度,俄颁布了国家支持俄罗斯联邦大众新闻媒体和图书出版社法,并被俄罗斯主要媒体评价为“俄罗斯最基本 的民主成果之一”。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2002年10月莫斯科人质事件之后,由于社会上对俄媒体在事件期间与恐怖分子发生联系并直播其讲话的行为提出了各种严重置疑,俄罗斯新闻管理部门曾试图修改新闻法规,对危机时期媒体的行为进行严格规定,但修正案被普京断然否决。俄罗斯的政治制度化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制度化难题与缺陷:第一,法律冲突严重,特别是地方随意抵制联邦法律或命令。据普京总统的估计,大约有1/5的地方法律与联邦法律相抵触,特别是21个少数民族共和国中的一部分甚

    28、至在自己的宪法中规定拥有主权,并按照主权国家的模式来组织权力机构。第二,执行法律和法规的机制不够健全。例如,宪法法院对联邦主体通过与联邦宪法或法律相抵触的行为做出相应裁决之后,没有机制保证去实施。普京曾试图建立联邦区并派驻总统全权代表,以监督联邦主体的立法和执法行为。但是,宪法里并没有明确联邦区的划分及其代表的权限界定。就连普京自己也承认,总统全权代表必须运用他们所积累的知识和拿出令人信服的论据,也就等于说,他们不是在借助明确的执行机制,而是靠经验和关系。第三,政治制度化带有一定的随意性,特别是当权者干预立法过程现象严重。按照新宪法规定,俄总统和政府都有立法动议权,在叶利钦执政时期,不仅政府走

    29、马灯似地更换,而且叶利钦本人也是朝令夕改,许多规章总是没完没了地变动,使制度和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难以真正确立。第四,恐怖、暗杀事件屡禁不绝,公民难以通过法律手段真正保障自己的安全。虽然俄罗斯颁布了新的刑法典,普京上台后对内务部、检察院和联邦安全局等部门的工作给予了更多关注,赋予了一定的特别权力,但俄国内的安全状况并未见好转,甚至呈恶化趋势。例如,国家杜马议员、银行行长、著名电视主持人等被暗杀的情况层出不穷,而且鲜有抓获凶手的结局。由于感到警匪勾结的情况严重,在出现 危难和纠纷时,人们更倾向于直接寻求黑社会组织的“帮助”。由于上述情况的存在,俄罗斯政治制度化还不具备足够的政治文化、社会心理及执

    30、行机制等方面的保证,最终仍然不得不仰仗领袖的政治威望和政治意志。(二)俄罗斯强人政治的表现和特征俄罗斯的强人政治是指国家最高政治领袖在制度化规定付诸实践时具有不可或缺的影响力,或者说超然于制度规定之上的政治意志。从法理上和实践上均具备这种影响力或政治意志的人物是俄联邦总统。首先, 1993年宪法赋予了俄总统强大权力:总统有隶属自己的联邦安全会议,功能相当于苏联时期的苏共中央政治局。由于宪法未明确规定其组成原则与职能范围,遂为总统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空间:总统自己决定其成员、议题、机构设置等,他可以影响几乎所有重大决策;总统对总理及其他政府成员的命运有绝对控制权,可随时取代总理主持政府会议,向议会提

    31、议对政府进行信任投票;总统有强力杠杆。宪法规定总统作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实行对武装力量实行直接领导,如少将以上军衔须经其批准和授予,国防部、总参谋部、内务部、边防总局、安全局、对外情报局等强力部门的领导直接对他负责;总统有权解散国家杜马,举行全民公决,提出立法动议,批准或否决议会通过的所有法律文件,以总统令的方式自行推出法律文件等。其次,在重大事件和危机时刻,总统表现为具有强硬意志: (1)对车臣叛匪的战争决心坚定。俄罗斯人都清晰记得普京“语录”中的两句:“侮辱俄罗斯的人活不过三天”,“若在厕所里逮到恐怖分子,我们就把他塞进马桶!”14(2)打击寡头不手软。普京对别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霍多尔科

    32、夫斯基斩草除根,不理会前任总统叶利钦“家族”成员的各种劝阻; (3)与格鲁吉亚在南奥塞梯大打出手。俄军曾逼近格鲁吉亚首都,炸毁了其主要空军基地,封锁了其主要港口。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公开宣称“俄罗斯不怕冷战”,并在国家杜马通过关于建议承认南奥赛梯和阿布哈兹独立的议案后的第二天,就正式承认了两地的独立。上述举措均超出了俄罗斯人及国际社会的普遍预期,也不完全符合某些程序和法律的规定,表明俄领导人具有足够强硬的政治意志和强大的政治行为能力。第三,总统还有可以具有超越宪法限制的自由空间: (1)改革联邦制。俄罗斯宪法对联邦制的规定特别是权力分割的规定欠具体,总统因此有很大发挥余地。上文提到的俄总统有权设立联邦区并任命总统全权代表,由其提名地方行政长官人选,解散


    注意事项

    本文(俄罗斯政治变迁的历史和思想基础及其走向.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