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世界上最伟大的声音《我与地坛》课堂教学实录word文档资料.docx

    • 资源ID:17269774       资源大小:25.84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世界上最伟大的声音《我与地坛》课堂教学实录word文档资料.docx

    1、世界上最伟大的声音我与地坛课堂教学实录word文档资料世界上最伟大的声音我与地坛课堂教学实录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世界上最伟大的声音我与地坛课堂教学实录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

    2、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师:(展示奥运赛场的视频)美国著名运动员卡尔刘易斯以9秒99的速度夺冠,卡尔刘易斯是数届奥运短跑冠军,也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但卡尔曾经和一个中国作家会晤

    3、时说,你是一个真正的强者,你比我更强大。这个人是谁呢?这是在一个文人相轻的传统中,却得到异口同声颂扬的人!就是中国的传奇作家史铁生。关于史铁生,同学们了解多少,谁来谈谈?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生1:我知道他是一个双腿残疾的作家,但却写出很多优秀的作品。 师:什么优秀的作品,能够列举一些吗? 生1:我知道他的代表作品是遥远的清

    4、贫湾,还有我与地坛等。 师:好,说得不错。知道史铁生名字的含义吗? 生(齐声):不知道。 师:要知道,作家身上的任何一个细节,常常影响到我们对他们作品的认知。作为当代最有思想的作家之一,史铁生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姓名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的生着,以便不断的去看它。不是不断的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心魂,看这心魂的可能与去向。”这段话也是对他作品的最好的诠释。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把课文默读一遍,读的过程中,要体会文章中蕴涵的深厚情感和哲思。 师:好,都读完了。我提一个问题,平常一篇散文,你们如何阅读? 生2:一般先是抓住文

    5、章的标题,把握住话题和整体。 师:好的,就依你的方法,你觉得这篇文章通过标题如何把握整体? 生2:我与地坛,应该是写地坛和我的关系,或者说是地坛对我的帮助和启示。这从第一部分很容易看出来。但第二部分好象是写“我与母亲”师:说得不错,但第二部分为什么要写“我与母亲”呢?这个问题是这篇文章的关键,解决了它我们就可以一马平川。现在给同学们一段时间,请你们认真思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好能从不同的层面说出道理。 生3:我觉得这两章是紧密联系的,从内容上来看,前者写“我”与地坛的故事,后者地坛成为背景,写在地坛这个大背景之下,“我”与母亲的故事;也可以说,地坛是史铁生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他感受母爱最多

    6、的地方,“车辙”和“脚印”的重合就是一个证据。 生4:从主题思想上来说,地坛帮“我”解决了要不要生的问题;母亲帮“我”解决了怎么生的问题。他们都给“我”生的启示。 生5:从构思上来讲,地坛是“物”对作者的启示,而母亲是“人”对作者的启示。我们甚至可以说,地坛是我虚化了的母亲,而母亲是我心目中的地坛。师:说得精彩!还有哪些高见? 生6:我觉得第一部分是作者在追寻,第二部分是解答。我觉得这样理解,特别简捷,思路也特清晰。 师:有道理。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侧面鸟瞰了文章的全貌,你们比较一下,哪一种思路进入课文更直接有效? 生(很多人):最后一种。 师:好,那就最后一种,路是你们自己选择的,无论如何艰难

    7、,你们也要走下去,对不对?十五年来,史铁生在地坛里苦思冥想,上下求索,那么,作者追寻的问题究竟有哪些? 生7:史铁生追寻的问题有三个。第一个是,我的身体是残疾了,我的生命是不是该就此结束?也就是我该不该去死?第二个问题是,既然生命是苦痛的,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出生?第三个是,我应该怎么去活?这是作者的心魂。 师:作者追寻的结果如何?引用文中的话,谁来说说? 生8:对第一个问题,作者思考了多年,终于领悟到“死是一种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就是说,对于死,应该顺其自然。 师:第二个问题的感悟是什么? 生9:第二个感悟是,“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

    8、给他的一个事实。”也就是说,“我为什么出生”,这是一个无须思考的问题。 师:那么,现在剩下的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文章的核心问题,“我应该怎样去活?”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活下去?怎样面对命运的冷酷、残忍、不公。 生10:对于这个问题,第一部分作者没有给我们清晰的解答,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达到托物言志的目的。 师:具体来说说。 生10:比如,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小生命活跃其间。还有夕照的灿烂,雨燕的高歌,孩子的脚印,苍黑的古柏,暴雨中草木泥土的气味等等,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生应该有所作为的信念。 师:说的不错,我现在再回到文章的切入点上来。作者为什么把自己人生的追寻,放在地坛里来完成

    9、?就是说,我与地坛有什么联系?地坛在我的追寻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能起这样的作用? 生11:我认为作者和地坛惺惺相惜。从“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可以看到一些端倪。作者强调两者的近,不仅是距离上的,还有缘分上的,甚至还有命运上的。 生12:我认为地坛是作者的人生上的导师。他用自己的历经沧桑,荒芜并不衰败来开导作者,提高作者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生13:我认为两者的关系是同病相怜。有共同的遭遇,所以,作者才会有共鸣,才会因此想通很多问题。 师:好的,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提炼出了以下。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人生导师。下面请同学们为它们找出依据,当然还可以补充新的见解。 生14:作者花

    10、费很大的笔墨来写地坛的破落,我觉得是大有深意的。地坛剥蚀、坍圮、淡褪、散落;而我残疾、没工作、没出路。地坛荒芜冷落,而我失魂落魄。两者之间确实有一种宿命。 生15:我想补充,地坛在喧嚣的都市,给作者提供了一个冷清的宁静的背景。我觉得这个背景起码有两个好处,一是这种情绪正好和作者的心境相吻合,二是在安谧、沉寂、荒芜的园子里,最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另外,作者对地坛、对地坛的景物的解读,实质就是对世界对生命的解读。 生16:还有,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这时候,什么时候?应该是地坛破落的时候,应该是我残疾无路可走的时候。该来了,为什么该来?自己因为双脚残废,而心情悲凉,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来调试自己的

    11、心绪,而园子正好处于一个荒芜冷落的境地,也需要人的陪伴。所以说,史铁生和地坛的相遇,可以理解成是一种精神上的相遇,这或许是一种缘分,一种宿命! 生17:地坛尽管荒芜了,但作者说:“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的。”我觉得这是作者借地坛来说自己。地坛在岁月的流逝中显出永恒的一面,作者由此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永恒,欣赏到人类前进的步伐与舞姿,赞美着生命的呼吸和歌唱,在不屈中获得尊严,在苦难中享受幸福,在虚无中创造价值,完成了自我的“超越”。 师:在这个荒芜的园子里,作者化了几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思考和解读。这一过程是艰苦的,但也是必要的。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经历了哪些肉体上的挣扎和心灵上的洗礼。

    12、且看史铁生对生与死的思考,他认为:“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就是说,死是目的,生便是过程,所以,史铁生把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改成了“不知死,安知生”,所以,他这样告诉别人,“人有时候太看重了我们要回到虚无里去,结果忘了我们本来从虚无里来”。在他的另一首诗歌里,史铁生这样写到: “午后,如果阳光静寂你是否能听往日已归去哪里?在光的前端,或思之极处时间被忽略在存在中生死同一” “生死同一”,即过程就是目的,死是一种回归。史铁生眼里的死,有着回家的温馨。他曾经和友人说,“我越来越相信,人生是苦海,是惩罚,是原罪。对惩罚之地最恰当的态度,是把它看成锻炼之地,便有了一种猜想灵魂曾经不在这里,灵魂

    13、也不止于这里,我们是途经这里!我们途经这里,那就是我们可以期待一个美好的世界,比如说极乐世界。”史铁生对死的向往,不是意味着对生的淡漠吗?同学们,你们怎么看? 生18:我不这样认为。史铁生向往死,并不等于他淡漠生。相反,当他认定死只是所有人同样的结果,他更加自觉地追求过程的美丽,更加强调过程投入的姿态。 生19:我的理解是史铁生对死的向往,还能表明他的冷静和豁达,他把自身的残缺和痛苦昭示给我们,但他又能艰难执著的对待生,这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打个比方,比如,人之战与蚁之战,人和蚁都能为了自己的群体,奋不顾身,勇往直前。但人与蚁还是有区别的,人知道勇往直前是死,而蚁觉察不到死,所以,人和蚁的境界

    14、还是有天壤之别的。能够清醒的洞察未来,那以后的选择,才更为可贵。 生20:我觉得作者把“死”看成一个节日,大有深意。想一想,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还有什么不能够面对呢? 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很好。有没有哪个同学注意到,史铁生能够领悟生命的内涵,首先,在于他战胜了自己的残疾。前面说过,史铁生最崇拜的明星是卡尔刘易斯,但他们见面的时候,史铁生却没有丝毫卑怯的阴影。因为他意识到每个人都是有局限的,9秒99的卡尔刘易斯也不例外。而此后卡尔刘易斯输给了约翰逊。在我的梦想中,史铁生说,“后来知道,跑进9秒79的约翰逊战胜卡尔刘易斯是服用了兴奋剂,对此,我们该说什么呢?约翰逊的故乡牙买加的人们这样说,约翰逊什

    15、么时候愿意回来,我们都会欢迎他,不管他做错了什么事,他都是牙买加的儿子。这几句话让我感动至深。难道我们不该对灵魂有了残疾的人给予更多的同情和爱吗?”在这里,史铁生深刻的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局限,而且还有比肉体残疾更严重的灵魂残疾的人,他们更需要同情和抚慰。因此,史铁生终于从残疾的阴影里走出来 师:记得原野在人生一诗中这样写道: 人生,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 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 这中间的时光, 就叫做幸福; 人活着, 当哭则哭, 声音不悲不苦,为国为民啼出血路。 人死了,让别人洒下诚实的泪, 数一数,那是人生价值的珍珠。 诗人用了朴实的言辞道出了生命的真谛。人这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或长或短,

    16、自有论道。而贯穿其中的生命的意义却是每个人毕生的追求。史铁生在这里也给提出一个重要的论题,人应该怎样战胜自己的苦难,开始对生命意义的探求。史铁生的个人问题,演变成众生的共同问题“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在哪里呢?”复旦大学的陈思和教授从“平常心和非常心”的关系来看史铁生的写作,所谓的“平常心”的根基所在,是指“他把内在的痛苦外化,在具体的遭遇抽象化,把不能忍受的一切都扔给命运,然后再设法调整自我与命运的关系,力求达到一种平衡”。这种在根本上认可了苦难的命运和不幸的角色,却不是看轻生命的残酷和伤痛,而是把这生命的残酷和伤痛从自我中抽离出来,去融入一个更大也更恢弘的所在之中。这个“所在”就关系到了“

    17、非常心”。它是指“以最真实的人生境界和最深入的内心痛苦为基础,将一己的生命放在天地宇宙之间而不觉其小,反而因背景的恢弘和深邃更显生命之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史铁生表现出了自我形象:他静静坐在园子的一角,在融合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融合了死生的时间里,看到了包容任何孤独个体的生命在内的更大的生命本相。关于怎样活着和怎样自我救赎的困扰,也终于为生命的永恒欲望而洗涤。 师:史铁生是救赎了?我们呢?同学们能不能谈谈你们是如何对待生活中的苦难的? 师:怎么不愿意说,那我先说。有一年,我眼睛受伤了,为了早好,需要双眼包扎,而且,每天都要用针深深地扎进眼球里面去,整整十五天,我都是一个真正的瞎子。一开始,我痛苦

    18、到了极点,可能变瞎的危险时时压迫着我,我体会到了一种绝望的无奈。后来,我逐渐找回了自我,我想到还有很多真正的瞎子,我曾经关注过他们吗?他们不是更加凄惨吗?每个人都有一条属于他自己的路,我终于找回了自己。 生21:那还是非典的时候,爸爸出差去了,然后滞留在外地,妈妈是高三教师,吃住在学校,以示和学生共同战胜危机,我们放假了。我哪也不能去,哪也不敢去,很多时候,我感觉到世界好象遗忘了我。可是,想到那些病魔折磨的人,想到那些与魔鬼打交道的医生,我咬咬牙,最终,还是信心百倍的坚持下来了。 师:说得很好,非典中很多人看到生命的脆弱,而我们的同学们却看到了坚强。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生22:有一年,爸爸的工

    19、厂破产了,大人整天不在家,我一个人呆在大大的房子里,我感到了灭顶之灾,那是我人生中的一场劫难,我以为我的天踏下来了。后来,危机过去了,这对我是人生中的一闭财富。 师:好,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贫困是人生最好的大学。同学们的体会很深,看来,我们已经逐步走近史铁生了。我们继续,作者在地坛中“想了好几年”,终于找到了答案,解答了生与死的问题,从残疾的阴影中走出来,那么,接下来的关键问题是怎样活下去,怎样面对残酷不公正的命运。所以,在课文的第二部分,地坛从我们眼前退去,逐渐成为一个背景,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更加伟大的形象,一个忧心忡忡,努力为儿子的病情和出路多方奔走的母亲。在这里,作者重点写母亲对自己

    20、的人生启迪。作者是怎样写这些启迪的?谁来挑战? 生23:重点写母亲对我的理解。 师:好的,能否具体说说。 生23:好的,作者说“母亲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所以,母亲对“我”的爱不是溺爱,而是尊重。母亲希望从尊重入手,走入“我”的心灵。以便更好的了解儿子,帮助儿子。 师:然而“我”,却紧紧地封锁起自己的内心,让母亲不知所措。是这样吧? 生23:是的,在文中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作者连用了五个“她知道”,充分说明了母亲善解人意,深深地理解儿子,懂得如何关心儿子。母亲知道儿子应该有一个自己的空间,一个“发泄”的地方,于是,她把一切担心和痛苦全部埋进心底,默默担当母亲的责任。 生

    21、24:是这样的,作者如此痴迷地坛,母亲从感情上来讲,是不放心的,儿子去地坛,那是一个脱离了她的视线,让她目不能接的地方;但从理智上,她感到儿子需要地坛,需要一个独处的地方,治愈自己的伤口,完成人生的认识。所以,母亲一方面忧心忡忡,一方面又深明大义,提心吊胆却又心甘情愿的看着儿子融入地坛。这种矛盾心理正显示母亲的伟大。 师:这个“融”字用得很有意思,把史铁生和地坛的精神上的牵连表示出来了。读了这些有温度的文字,你们觉得母亲最能打动我们的是什么? 生25:是母亲一个最大的赌注。让儿子独自去地坛,“如果他在那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只好由我来承担。”这正是母亲的伟大和过人之处。 生26:是母亲爱的无私和

    22、博大。儿子的痛苦在母亲那里是要加倍的,但为了给儿子减轻痛苦她又去掩饰自己的痛苦。在母亲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中,有我们民族最可宝贵的财富。 师:同学们说的精彩,刚才我们探讨的是母亲对“我”的理解,还有呢? 生27:还有,是写“我”对母亲的理解。 师:怎么写?这不容易,母亲理解残疾的儿子不容易;残疾的儿子理解母亲也很困难啊! 生27:作者写了一个漫长的理解过程。从烦躁、拒绝母亲到怀念追思母亲,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只有地坛里的风从眼前刮过。 师:确实是这样。当儿子在母亲的帮助下,终于用笔撞开一条出路的时候,母亲却看不见了。命运给“我”提供了地坛,地坛给“我”带来了生机,而母亲的生机又给“我”带

    23、来了力量,力量给“我”带来了成功,成功给母亲带来了骄傲!可是可是母亲却不在了,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可以说,这最后一环的缺失对史铁生的精神生命永远是最沉重的打击! 师:谁能够把作者漫长的理解过程具体化? 生28:作者先设想母亲的心理;写小说报答母亲;整日怀念母亲;痛悔自己的倔强。 师:为什么要设想母亲的心理? 生29:我有以下理解。第一,设想表明,母亲的心理自己开始并不理解,因为在母亲生前,我拒绝和母亲进行内心的交流,这是作者深切的忏悔。第二,从反面来讲,母亲帮“我”上轮椅,目送“我”去地坛,有时到园中来找我,那还不足以表明母亲的艰难和伟大。母亲在家怎么样?日日夜夜怎么想?写这些,才能使母亲形象

    24、血肉丰满,才更能表现母亲伟大的爱心。最后,这个设想还能表明,自己人生中的每一步求索,都有母亲的参与和支持。 师:解得好!作者写小说想报答母亲,这是一个朴素的愿望,但作者又说这并不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这不是一个矛盾吗?还有,母亲希望我走的究竟是一条什么路? 生30:作者没有给我们答案,因为母亲不在了,事实上也没有答案。但我觉得这个悬念很好?师:好在哪里?说来听听? 生31:对作者而言,他会永远带着对母亲深切的思念,背负着母亲深厚的期望,继续探索自己的人生之路!因为路的不确定,探索也就会永无止境。对母亲而言,实际上也没有确切的答案,儿子具体走哪条路并不重要,但这条路一定能让儿子走向幸福,这才

    25、是最关键的。师:你能够分对象分析,很好。当然还可以从文章写法上,比如悬念设置的好处上来分析。 生32:作者的成功也许不是母亲希望的路,那么,面对儿子的最后的成功,母亲又会有什么理解和表示?因为母亲不在了,这一切都成了悬念,而这个悬念,增加了文章的凄婉,加重了作者的怅惘,这正是文章的魅力之所在。 师:课文最后写道:“这园里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里的“车辙”和“脚印”的交织,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谁来说说? 生33:可以说,“车辙”是作者在地坛里走过的“路”,是作者的心灵求索之旅。而“车辙”和“脚印”的交织,说明作者每一次精神跋涉,都不是独立完成的,都混合着

    26、母亲的精神赞助,都含有母亲的忧虑和哀伤!而且“车辙”和“脚印”的交织,还象征着母亲和地坛的重合地坛是我再生的母亲,而母亲的博大是虚化的地坛。 生34:在文章中,作者还叙述了这样一个细节。作者曾经听任母亲找不到自己而不开口叫她。现在,史铁生沉痛的说,“千万不要跟母亲来什么倔强。”作者写这些主要就是要表示自己的忏悔,这是深刻的反省,也是沉痛的告诫,同时,还要为母亲奉献自己的感恩和怀念。 师:“奉献”这个词用得好,从哪里来的? 生34:从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里来的。 师:谢谢你,这是我所知道的,我想通过你来告诉同学们一定要学以致用。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谁来帮我们总结一下文章。 生:文章写史铁生的一段生

    27、命的历程。作者先为自己的残疾悲伤,绝望,甚至想轻生,后来从地坛中寻找到生机,从母亲的坚韧和毫不张扬的爱中汲取了精神力量,终于战胜自我,走向人生的辉煌。 师:总结得很精彩。最后,我们男女生分别用一句话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感觉女生要柔弱一点,所以,老师想让你们谈谈对命运苦难的认识,希望你们以后要继续坚强或者坚强起来;男生粗枝大叶一点,我想让你们谈谈母爱的认识,希望你们以后细腻一点。先酝酿一下 师35:好了,女生优先!请 生36:爱拼才会赢! 师:最好从作品的感悟中来! 生37:战胜困难的唯一力量是爱! 生38:对自己说,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生39: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无论贫穷还是富贵,完美还

    28、是残缺。 生40:生,如果只是为了等死,那么,其实每个人都已经死去。 生40:生命中有死亡的悲痛,是因为它同时有生的喜悦;有衰老的无奈,是因为它同时有青春的飞扬。 生40:除了我们自己拯救之外,其他一切归根结底都不是神圣的。解脱自己,皈依自己,也就必然得到世人的认可。 生40:让命运的狂风来得更猛烈些吧,因为它可以刮掉我们身上多余的,把持不住的那部分, 生41:失去最爱的人能让人心碎,却也往往能让人眼睛开启。 师:好了,女生说得很好,该到男生了! 生42:儿子的痛苦在母亲那里要加倍,儿子的快乐在母亲那里也会加倍。 生43:没有母亲的欣赏,所有的成功都会失去一半意义。 师:为什么说一半意义? 生44:因为还有妻子的欣赏。 (学生笑) 生45:人生有多长,母爱就有多长。 生46:上帝不能给每个人派一个天使,所以,就给每个人一个母亲。 生47:世界上最伟大的声音,是母亲的呼唤! 师:同学们说的精彩。我还有告诉同学们一个神奇的现象:世界上的语言迥然不同,但无论哪一个国家的语言,妈妈的读音都是相同的,这也可以看成是母爱神圣的一个注解!感谢同学们的精彩参与,让我们在烛光里的妈妈乐曲声里结束我们的这节课!


    注意事项

    本文(世界上最伟大的声音《我与地坛》课堂教学实录word文档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