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江苏卷高考历史冲刺卷01.docx

    • 资源ID:17266683       资源大小:781.10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苏卷高考历史冲刺卷01.docx

    1、江苏卷高考历史冲刺卷01 高考历史冲刺卷01(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一 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

    2、:“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官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2. 张廷玉在明史刘健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武宗时,刘健等提出压制近幸)拟旨上,不从,令再拟。健等以原拟封进。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因再申前请。帝不得已,命所司详议。既而所司议上,一如健等指,帝勉从之这说明明朝的内阁制A、明朝内阁形同宰相,能左右皇帝的决策。B、明朝内阁是皇权的组成部分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C、明朝内阁权力在不同的时期确有差异

    3、,其所起作用要视皇帝的开明程度而言。D、明朝内阁只是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的机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内阁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描述的是武宗时期大臣上书遭到了不理会,最后“帝不得已,命所司详议。既而所司议上,一如健等指,帝勉从之”可知内阁大臣权力的大小和皇帝的个人因素有很大关系,所以表述最好的是C项。在明朝已经废除了宰相,内阁大臣是皇帝顾问人员,不具备决策权,A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3(宋绍兴年间,官员张登)曰:“误矣,人只知以利对害,便只管要寻利去,人人寻利,其间多少事!利字,只当以义字对。”因详言

    4、义利之辩。(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这反映了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世人观念 B教化民风成为官员主要职责C逐利避害成为社会行为准则 D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影响4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A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C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 D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荀子的君舟民水思想,从“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可以看出,荀子人文平民和君主都有利于社会的稳

    5、定和发展,即军民关系本质上是想通的,故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荀子5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 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文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元曲虽佳,但是“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可知文学发展呈现出世俗化和平民化的趋势,正确的选项是A项,题干不是主要在体现文人素养的高低,排除B项,C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6、。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文学发展趋势6.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答案】D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对棉布的抵制7.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

    7、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洋务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可知是指此时期外国侵略中国已经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这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B项时期是以商品输出为主阶段,C项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8. 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等人大量购买外国装备来搞中国国防。原因有二:一是采购大吃回扣二是人力成本高很多有关系的中国人

    8、想方设法挤进“有钱途”的洋务单位,吃拿卡要。由此可见( )A洋务运动实际上被外国控制 B封建官僚管理体制弊端明显C洋务派借自强之名中饱私囊 D当时中国没有建立军工企业【答案】B考点:中国近代化经济近代化洋务运动落后的封建官僚管理体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技术器物阶段)洋务运动9.1908年图画新闻中载有一份衙门堂审记录:“(女子严阿苏与男子梁海相识,路上相遇,因邀同行,为巡士抓获)官问:何时与梁相识?阿苏回: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斥二人:汝不凭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居然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对此记录分析正确的是A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普遍现象B青年男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C

    9、新旧思想冲突激烈D辛亥革命解放思想,推动社会习俗变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婚姻习俗的变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封建政府对男女同游持反对意见,可知在1908年这种新旧思想的冲击激烈,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中的“普遍现象”表述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年,排除B项,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排除D项。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习俗的变迁特点10.1958 年海淀区四季青人民公社社员在进行“大辩论”时,有的社员提到反对将自己的新房、好房归公;有的认为1959 年要达到“小麦亩产6000 斤至1 万斤”的高指标,是不可能的,但都不愿公开说出自己的

    10、意见,怕被辩论成“右倾保守”。但社员也不相信报上刊登的那些所谓高产“卫星”。有的社员说:“徐水一棵白菜重几百斤还不像水缸一样粗吗,这怎么可能呢!”这次讨论发映出A. “三大改造”中出现了急于求成的错误B. 人民公社分配制度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C. “大跃进”中出现的浮夸风已得到纠正D. “共产风”和“浮夸风”对基层社会的困扰【答案】D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左倾错误的影响11. 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

    11、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下列选项符合新中国外交第三个特征的是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革命性,二是“内向性”, 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

    12、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2.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年1月到年底,中国政府共派出各种代表团529个,人数达3200多人。这些代表团大部分被派往西方国家,其中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为团长的西欧五国考察团最受世界瞩目。中国政府的这种行为( )A.贯彻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的决议B.突破了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C.认清了与世界的差距,推动了改革开放D.直接促成了经济特区的设立【答案】C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13. 古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阿指出:“如果人们只注意执政官的权力,那罗马国家就完全是君主制政体;如果人们只注意元老院的权力,它又完全

    13、是贵族政体;而如果只注意民众的权力,它显然又是民主政体。”这体现了当时的罗马A.民众利益至上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实行贵族政治 D.王权与族权的结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执政官的权力”“元老院的权力”“民众的权力”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罗马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14.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

    14、思想集中体现为A三权分立说 B天赋人权C社会契约论 D法律平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炼和对近代西方人文思想发展的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中的“三大定律”,不难发现叙述的的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再根据第三个定律中提到了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所以该思想是社会契约论,故C项正确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启蒙运动15. “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先前主宰者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产业革命实质”的认识最准确的是A促进社会生产关系变革

    15、B强调生产重于消费分配C确立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D蒸汽动力取代自然力量【答案】C考点:走西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工业革命自由主义政策16.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可以看出这是德意志帝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有效地维护了德国的统一,同时建立了代议制

    16、的民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与自由;非平衡的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说的是专制色彩比较浓厚。故选C。A项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体现了较多的民主性;BD项都是建立的共和制。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展德国17. 某西方学者说:“1945年的和平从一个意义上说是决定性的,从另一个意义上却是制造了分裂,从第三个意义上说,又是目光远大的。”该学者所说的“第三个意义”是指( )A.世界经济体制趋向制度化规范化B.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了两极格局C.德日意变成稳定和平的民主国家D.美苏未达成持久共识而爆发冷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1945年的和平”,这是指

    17、二战结束,二战后期以及战后初期,随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建立,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的长远发展,故A项正确;多极化趋势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故B项错误;二战后对日本法西斯的惩罚不彻底,造成后来日本右翼势力抬头,不利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故C项错误;美苏冷战,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故D项错误。考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世界经济体制趋向制度化规范化18.1964年10月5日至10日在埃及开罗举行,此时的成员国已经增加到47个,大部分是来自亚洲和非洲新取得独立的民族国家。这次会议除了重申反对殖民主义和帝

    18、国主义的立场外,将焦点放在了巴以冲突以及印巴冲突之上。会议通过了和平和国际合作纲领。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 )A.华沙条约组织 B.经济互助委员会C. 不结盟运动 D.欧洲共同体【答案】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趋势19.如果说昔日的机器仅有“骨骼肌肉”,那么今天的机器除了“骨骼肌肉”之外,还有相当发达的“神经系统”。今天的“骨骼肌肉”也有了崭新的内容,例如动力机,除了蒸汽机、电动机之外,越来越多地采用核能、化学能、太阳能、光能等新能源的发动机。这些变化反映了( )A人们对未来世界的艺术想象力 B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C技术变革导致社会分工的细化

    19、 D环境问题引发世界性能源革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能源机器,没有体现艺术“想象力”故A项错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生产力有巨大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分工,而是利用新能源发展科技,故C项错误;材料所要说明的是能源革命是由科技的发展促进的,而不是在说环境问题,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科学技术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20. 一幅绘画描绘了这样的情景:“在昏暗、肮脏、拥挤的三等车箱中,前排座位上,坐着贫穷的一家人,他们相依在一起,看上去都很疲惫,整个画面中的人看上去似乎是都各有生活的苦衷。”与这幅画风格相同的作品是 【

    20、答案】D考点: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现实主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21(14分)人口问题至关重要,它关联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等,其发展态势又与时代变迁、环境变化、政府政策等密切相关。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康熙五十一年(1721年)“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与雍正元年(1723年)“摊丁入地”政策的相继颁布、执行

    21、,刺激了人口的增长。著名学者洪亮吉在1793年提出了他的人口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一)耕地的增长不及人口增长的速度;(二)他主张以“天地调剂之法”与“君相调剂之法“来解决过剩人口,即水旱瘟疫等灾害的自然淘汰,政府人为调整与救济,如移民、开荒等;(三)他认为听任人口激增会引起社会动乱。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了人口论他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这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互动百科马尔萨

    22、斯人口论材料三 十九世纪20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方沿海某乡居民生活统计表(单位:人)时期迁出他乡种田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出国从事工商业18201849年29290018501879年721549818801911年15601183819121939年473077396材料四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遭到日本侵略军的全面进攻。为躲避战火,并执行国民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略方针,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

    23、步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20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万户、500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所谓“开拓者”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安介生、葛剑雄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1)据材料一、二,概括洪亮吉与马尔萨斯在人口论内容方面的相似点。(2分)(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17世纪后200年间的英国与1978年底以来的中国分别是如何安全绕过“马尔萨斯陷阱”的?(4分)(3)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该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4)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概括此时期人口流动的特点及其影响。(

    24、4分)【答案】(1)相似点:都指出了人口增长与生活(生产)资料增长的矛盾;都指出了人口激增的危害;都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任答两点,2分)(2)英国:实行殖民扩张;推进工业革命;开展对外贸易。(任答两点,2分)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经济(答具体措施亦可,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解放思想观念;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任答两点,2分;若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3)趋势:居民迁出逐渐增多;到他乡种田的现象消失;到城镇做工或经营的增多;出国做工的增多。(任答两点,2分)原因:国门被打开,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传统农业和手工业衰落;中国民族资本

    25、主义兴起与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思想解放)。(任答两点,2分)(4)特点:迁往内地(西南);流向东北(外来移民)。(2分) 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保存丁大量有生力量及文化资源;日本“国策移民”便于日本侵华(服务于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任答两点,2分)(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二可知马尔萨斯陷阱是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的实行殖民扩张;推进工业革命;开展对外贸易等角度和中国的实行改革开放,

    2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计划生育等角度回答。(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三中的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可以从居民迁出趋势、到他乡种田的趋势、到城镇做工或经营的趋势、出国做工的趋势几个角度组织答案。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等角度回答。考点:史学理论 新史观人口论22. (15分)孔子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对中国文明影响深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既定孔教为国教,则尊之宜若何?今共和之国民,以神明圣王之孔子配上帝,不犹愈乎!故宜复崇天坛,改祈年殿或太殿为明堂,于冬至祭天坛,上辛祭

    27、明堂,以孔子配上帝。凡入庙而礼天圣者,必行跪拜礼以致其极恭尽敬。康有为以孔教为国教配天议(1913年)材料二:故灭国不足计,若灭教乎,则举其国数千年之圣哲豪杰、遗训往行尽来灭之,所祖述者,皆谓他人父也,是与灭种同其惨祸焉。何其今之人,不自爱国,乃并数千年之文明教化,与其无量圣哲之心肝,豪杰之骨血,而先灭之欤?彼以孔教为可弃,岂知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若孔教可弃也,则一切文明随之而尽也,即一切种族随之而灭也。康有为孔教会序二(1913年)材料三:孔子生长在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

    28、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于焉。何以明之?如家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材料四:“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pou,反对)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陈独秀复辟与尊孔(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康有为的思想主张。与其早年思想相比,康有为这一思想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2)根据材料三、四,说明陈独秀是从哪些方面来评判孔教的?(3分)(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

    29、所学知识概述上述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6分)(4)结合孔子的思想主张,联系实际,谈谈儒家文化对社会发展有何积极作用。(2分)【答案】(1)主张尊孔;认为孔教是中国文明产生的根本;背弃孔教,文明就会丧失,中国将亡国灭种。(3分)说明了康有为背离了早年的政治思想,向维护孔教方面倒退。(1分)(2)孔子之道是封建时代之道,不合乎现代社会;孔子之道关心的是君主、贵族的权利和名誉,与国民的幸福无关;(上述两点,答上一点2分,如两点都答上了没有答上下面的内容也只能拿2分)孔教与共和不可并立,维护共和必须打到孔教。(1分)(3)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1分)但封建传统势力仍然十

    30、分强大;(1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了“短暂春天”,(1分)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1分)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大量传入中国,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1分)但袁世凯仍然主张“尊孔复古”。(1分)(4)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汲取孔子儒家文明精髓,弘展扬中华民族美德,可促进社会更加平稳、和谐、健康、有序的前行发展。当今社会个人与集体的矛盾问题,孔子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承认个人利益的存在,调和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仁者爱人,用礼乐节制调节人的欲望,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针对当今世界局部地区的紧张局势,坚持“和而不同”,坚持自己的主张,也能够包容他人的主张,有利于世界

    31、的和平。(学生答题联系现实说明即可酌情给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今共和之国民,以神明圣王之孔子配上帝,不犹愈乎”、“凡入庙而礼天圣者,必行跪拜礼以致其极恭尽敬”说明了康有为是尊孔的,主张尊崇孔教,反映了其思想与前期相维新思想相比有很大的倒退。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维新思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陈独秀23. (11分)危机,是险境和机会并存。危机伴随着历史的延续,客观上也促进了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还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


    注意事项

    本文(江苏卷高考历史冲刺卷0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