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docx

    • 资源ID:17254205       资源大小:431.59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docx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内容概述从本单元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将由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即量的)方面展开。本单元有3个课题。课题1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课题2讲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说明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这是本单元的中心。课题3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

    2、的数目没有增减。3.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4.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5.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6.在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7.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本课题包括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在质量守恒定律部分内容中,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

    3、量总和这一结论;然后再通过活动与探究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第二部分介绍化学方程式。教材通过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例,简单明了地叙述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使同学们知道化学方程式能提供很多有关反应的信息。能将反应物、生成物及各种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清楚地表示出来,是学习化学的又一基本功。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

    4、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质疑精神,培养创新精神。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教学准备】1.教师用具:投影仪、托盘天平

    5、(带砝码)、蜡烛、试剂瓶、火柴、塞子。2.学生用具:(1)托盘天平、烧杯、锥形瓶(塞子)、玻璃棒、气球、玻璃片、石棉网、坩埚钳、火柴; (2)红磷(火柴头大小)、硫酸铜溶液、铁钉、碳酸钠粉末、稀盐酸、镁带、细沙、砂纸。一、导入新课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如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O2 P2O5;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表示为:FeCuSO4CuFeSO4。这些物质在质上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些物质在量上是否发生变化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物质在反应前的质量跟生成物的质量间可能存在哪几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二、推进新课

    6、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猜想学生甲: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学生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学生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过渡同学们提出了三种猜想,我们来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通过实验去验证一下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的关系。活动与探究实验分两大组进行,一组进行实验一,一组进行实验二。(1)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如何变化?(2)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注意事项(1)称量时天平应注意调平。(2)红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应预先装一部分沙子。(3)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玻璃棒烧红后往锥形瓶中塞时动作要快,塞子要塞紧,不

    7、能漏气。(4)在铁与硫酸铜反应这个实验中,铁钉在放入硫酸铜溶液之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并进行纠正。交流讨论由学生陈述实验结果,不同意见进行补充。实验一在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看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气球先膨胀后缩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不同意见我们组的实验结果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略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可能是由于锥形瓶没有塞紧漏气所致。实验二在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个实验中,用砂纸把铁钉打磨干净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看到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的铜析出;同时溶液的颜色也略有改变,由蓝色溶液变为浅绿色溶液;用天平称量,发现反应

    8、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总结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看到,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存在相等的关系。其实不仅仅这两个实验如此,无数的实验证明,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设问有了前面的实验作基础,我们该如何去描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呢?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练习现有一反应ABC,有10 g A和5 g B反应,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 g A,B无剩余,则生成C的质量为多少克?答案生成C的质量为12 g,因为A还剩余3 g,可见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7 g,B无剩余,可

    9、见5 g B全部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C的质量为75=12 g。小结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的事项:(1)运用范围:解释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2)强调“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气体体积。(3)强调“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指真正参加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与反应(有剩余)。设问到底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我们再来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验证一下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正确。活动与探究(仍分两大组进行实验)教材P94实验5-1:碳酸钠粉末和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教材P94实验5-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其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学生

    10、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操作。交流讨论实验现象和结论。实验5-1现象:产生大量气体,天平失衡。结论:反应后质量减少。实验5-2现象: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石棉网上有白色粉末,并升起少量白烟。结论:实验前后质量不相等。提问讨论一下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大于或小于反应物的质量这些情况?回答(1)碳酸钠粉末和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而二氧化碳是该反应的一种生成物。反应后逸散到空气中,故反应后质量减轻。(2)在镁带燃烧这个实验中,因为反应物有空气中的氧气参加,而我们反应前所称量的仅仅是镁带的质量,且反应后少量白烟逸散,只称取部分生成物的质量,故实验前后称量的质量不相等。提问这两

    11、个反应到底遵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回答遵守。只要改进实验装置,就会出现正确的结果。追问如何改进实验装置呢?思考在白磷燃烧那个实验中,若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回答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则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因为有一部分白烟会从玻璃管口进入空气中,从而引起生成物质量的减小。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思考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它的发现,我们再从微观方面来研究一下为什么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课件演示展示白磷燃烧和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微观过程动画,从分子、原子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根据所展示的动画,从分子和原子的

    12、角度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交流讨论从刚才投影所展示的白磷燃烧实验以及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的微观过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说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小结(1)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事实上是旧的分子破裂,原子和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会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2)质量守恒定律可理解为“六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三、典例剖析例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

    13、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Cb物质可能是单质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解析】反应后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c反应后增加11g,是生成物,d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未反应的杂质,b反应后减少了8g,是反应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反应物的质量少3g,所以反应后a的质量=10g-3g=7g。该反应是a+bc,是化合反应,a、b有可以是单质,也有可能是化合物,c一定为化合物。【答案】D四、课堂检测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五、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

    14、有什么体会呢?请你谈一谈。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知道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而且从微观角度理解了为什么所有的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六、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存在3个不变,即: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本课题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实验的顺利进行又是学好本课题的关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力争从以下几方面突破难点:(

    15、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力争使每一位同学都能边操作、边观察、边思索,使其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2)培养学生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综合素质。各实验小组所测定的化学反应各不相同,但通过比较、判断,不断地揭示矛盾和解决矛盾,会激起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3)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活动中几个表面上似乎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是因什么导致其如此,可采取什么措施使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通过举一反三,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其表示的意义。(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

    16、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什么叫做化学方程式【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及相关图片一、导入新课 思考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能反映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呢? 总结国际上为了便于交流,化学家采用国际通用的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二、推进新课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阅读什么叫化学方程式?请大家阅读课本寻找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回答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17、总结化学方程式指的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O2CO2;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可表示为:4P5O2 2P2O5。 思考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具有哪些优点呢? 交流讨论(1)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2)表示出了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条件。(3)表示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很明显地看到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总结化学方程式具有如此多的优点,它把“质”和“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表示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量上的关系,以后我们再表示一个化学反应时就要用它的化学方程式。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阅读化学方程式具有哪些意义呢

    18、?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6进行总结(以木炭燃烧为例)。 回答化学方程式具有两点意义。(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如:CO2CO2,反应物为C和O2,生成物为CO2,反应条件为“点燃”。(2)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即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补充从微观上看,还能表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微粒个数比。如:每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时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总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3)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微粒个数比。 思考对于4P5O22P2O5这

    19、个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如何表示? 答案计算过程如下:讲解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时,应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各物质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这样的计算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而且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化简后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124160=284,3140=71。 提问化学方程式应该怎么读? 回答化学方程式能客观地反映出化学反应中“质”和“量”的变化及关系,其读法有异于数学中的方程式。其中的“+”读成“和”;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间的“=”读成“生成”,不能读成“等于”。以磷燃烧为例:(1)宏观读法: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五氧化二磷。(2)微观读法:每4个磷原子在点燃条件下

    20、能与5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3)质量读法:每124份质量的磷在点燃的情况下,能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交流讨论课本P97的讨论题。 注意尽量鼓励学生多回答一些信息,只要从这三个化学方程式能得到的都对。 总结可见化学方程式能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我们可以利用它所提供的这些信息选择适当的物质和条件来制取我们所需要的物质。 练习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三、典例剖析例1 (多选)将3g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据此可判断该物质的组成中(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B.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氧元素D

    21、.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解析】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式相关计算的综合作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参加反应的物质中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但反应物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则可确定这种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必须通过计算来确定。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即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8.8g100%=2.4g。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即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5.4g100%=0.6g。因为2.4g+0.6g=3g,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只含碳、氢两种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0%。故正确答案为A

    22、D。【答案】AD例2 目前有关部门做出决定,司机酒后驾车会受到严惩。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 ( )ACr2O3 BCrSO3 CCr2(SO4)3 DCr2S3【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可推知X的化学式。反应前后C、H原子数目相等,Cr原子生成物中少4个,S原子生成物中少6个,O原子生成物少24个,缺少的原子都在2X中,所以X的化学式为Cr2(SO4)3 。【答案】C四、课堂检测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

    23、业部分。五、课堂小结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呢?小结同时还知道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利用它既可以知道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从而把我们对化学的学习从质的研究引向量的研究。六、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微粒个数比。(3)读法:“+”读成“和”;“”读成“生成”。化学方程式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进行化学计算的桥梁,是继元素符号、化学式

    24、之后又学习的一种化学用语。本节课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什么是化学方程式以及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为课题2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习兴趣盎然,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本课题内容重点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步骤,化学方程式书写遵守两个原则:一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两点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尤为重要,要使学生认识到无论是物质的化学式还是化学反应,都应是客观事实的反映。化学方程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各反应物与各生成物中的各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教材先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为例,指出该化学方程式等号

    25、两边的原子种类和数目都相等,即这个化学方程式是配平的,接着教材又指出其他的化学方程式并非都这么简单,并以氢气与氧气的反应为例展示了一个简单的配平思路。教材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较全面地说明了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几个步骤。教材简单介绍了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最小公倍数法是一种比较简单和常用的配平方法,应当在课堂上适当组织练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这种配平方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3)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

    26、性。(2)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加以总结。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2)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教学准备】课件及相关图片一、导入新课思考P+O2P2O5,这个式子能不能称为化学方程式?回答不能称为化学方程式,因为它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思考怎样才能使它成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呢?引入新课仅仅写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并不能表示一个化学方程式,这仅仅完成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第一步。那么如

    27、何才能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二、推进新课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提问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前几年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宣扬“水变燃油”。想一下水可能变成燃油吗?交流讨论学生甲:可能,只要有适当的反应条件就行。学生乙:不可能,若水能变成油那岂不太容易了,油还能卖那么高的价钱吗?我们还需再为油的问题而发愁吗?学生丙:不可能,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而油中肯定有碳元素,水怎么能出现碳元素呢?分析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自己对“水变燃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水到底能不能变为燃油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无论什么样的反应条件,水都不可能变为燃油。这个问题说明一个化学反应不是随随便便发生的

    28、,而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绝不能凭空想象。过渡化学方程式是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既然化学反应的发生不是凭空想象,必须遵守客观事实,那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应该遵守一定的原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该遵守什么样的原则呢? 阅读请大家阅读教材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并进行归纳总结。总结化学方程式反映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因此,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提问在下面这个方程式中,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相等吗?C+O2CO2回答原子种类相等,

    29、等号两边都有C、O两种原子;原子个数也相等,C原子都为1个,O原子都为2个。追问所有的化学方程式都是这样简单吗?H2+O2H2O这个反应呢?回答这个反应,等号两边原子的种类相等,都为H、O两种原子,但原子的个数不等。如O,等号前有2个O原子,等号后只有1个O原子,而且原子总个数也不相等,等号前共有4个原子,等号后共有3个原子。总结可见,这样的式子不能称为化学方程式。它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若要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就需要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这个过程称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一下H2+O2H2O这个式子是如何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

    30、的化学计量数使之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回答在H2前配上一个数字2,在O2前配上一个数字1(不写出),在H2O前配上一个数字2,式子两边每种原子的个数就相等了,这时得到的就是一个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了。即: 2H2+O22H2O说明若化学式前配的化学计量数为“1”,则“1”省略不写。总结由此可见,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就是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过渡那么,书写一个化学方程式要经过哪些步骤呢? 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以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所讲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对书写步骤进行总结。回答书写化学方程式有如下步骤:(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线或箭头联结,如:P+O2P2O5强调若反应物和生成物不是一种物质,是二种或多种物质,则用“+”将反应物或生成物加以联结。(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进行验证检查,如:4P+5O22P2O5(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并把短线改成等号。即:4P+5O22P2O5总结刚才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总结出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我们现在再以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反应为例来归纳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1)“写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