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17238414       资源大小:1.02M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2019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第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在对人性的论述中,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同时孔子认为,即使是圣贤也要经常警惕或自省,以防范他人和自己内心的“不仁”。材料表明孔子A. 没有系统的人性论观点B. 认为人们潜意识中存在恶念C. 对善恶出现了模糊认识D. 力图调和关于人性的争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孔子认为即使是圣贤也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可见孔子认为性恶来自于潜意识中,认为人们

    2、潜意识中存在恶念,故提出性相近,习相远,故B项正确。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在人性方面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主张,排除A。C项说法错误,且与材料信息“圣贤也要经常警惕或自省”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人性的争论,而是强调孔子认为人们潜意识中存在恶念,排除D。2.“亲亲尊尊”思想本为儒家的重要思想,但在魏晋时期道教的重要戒律类经典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也规定:“凡入人家,必先问人家尊亲名讳。”这说明当时A. 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思想B. 道教融合儒佛思想形成完备体系C. 儒家因自身缺陷受到道家的冲击D. 道教借鉴儒家伦理纲常自我变革【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凡入人家,必先问人

    3、家尊亲名讳”可知,魏晋时期道家思想中吸收了儒家的忠孝观念,说明道教借鉴儒家伦理纲常自我变革,D项正确。材料反映道教借鉴儒家伦理纲常,没有涉及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思想,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佛教思想,且材料强调道教借鉴儒家伦理纲常自我变革,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思想的缺陷,也没有体现道家冲击儒家思想,而是强调道教借鉴儒家伦理纲常,排除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魏晋时期道教的重要戒律类经典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也规定:凡入人家,必先问人家尊亲名讳”,从思想借鉴的角度即可分析出道教借鉴儒家伦理纲常。3.先秦儒者主张在日用伦常上规范和践履道德行为,罕言天道,降至宋代,学者们却着重探

    4、讨德行的形上根据,并自觉地为儒家道德进行本体论的论证。这反映了A. 儒学信条的改变B. 儒学信仰的强化C. 理学精神的推广D. 儒佛思想的互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明儒家学者提出了一系列宇宙意义和本体意义的哲学范畴,并自觉地为儒家的伦理道德进行宇宙论和本体论的论证,为道德伦理寻找形上根据,反映了儒学信仰的强化,B项正确。材料强调宋明儒家学者的研究使儒学信仰强化,而不是信仰改变,排除A。材料强调儒学信仰的强化,而不是理学精神的推广,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思想融合,无法推断出儒佛思想的互融,且材料强调儒学信仰的强化,排除D。4.宋代理学家程颐说:“人与圣人,形质无异,岂学之不可至

    5、耶?”“(圣人)大抵须是自强不息,(人)将来涵养成就到圣人田地,自然气貌改变。”材料反映出宋代理学A. 强调“人”的自主性B. 推崇“格物致知”思想C. 否定了封建等级秩序D. 否定“君权神授”理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人与圣人,形质无异”、“大抵须是自强不息”等信息可知,宋代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先天平等,并无高低贵贱之别,人只要“自强不息”就能“成就到圣人田地”,强调“人”的自主性,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格物致知”的方法论,而是强调“人”的自主性,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封建等级制度,而是强调“人”的自主性,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君权神授的信息,无法推断出否定君权神授理论,且材料强

    6、调“人”的自主性,排除D。【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人与圣人,形质无异,岂学之不可至耶?”、“(圣人)大抵须是自强不息,(人)将来涵养成就到圣人田地,自然气貌改变。”,结合理学的内容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5.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A. 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B. 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C. 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D. 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中,万民和臣子要绝对服从君主统治,万民和臣子是君主的奴仆;在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中,君臣关系应是平等,设立学

    7、校作为监察和咨询机构,有权对君主、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学校是培养人才且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故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A项正确。黄宗羲认为君臣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否定陈腐的伦理纲常,与“和谐”不符,排除B。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而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排除C。材料强调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而不是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排除D。6.下图是1965年浙江省白象塔内发现的北宋佛说无量寿佛经残印本。经文可辨166字,为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四观至九观部分,字行回旋萦绕排列,似佛像袈裟悬垂的衣纹,在回旋转折处出现倒字现象,如“皆以杂色金刚”的“色”字;有漏字现

    8、象,如第六观中,脱漏“其楼”和“名”三字,纹面字迹可见轻微凹陷。这反映北宋A. 佛教得到广泛传播B. 雕版印刷术的成熟C. 文化教育事业繁荣D. 活字印刷术的应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字行回旋萦绕排列”、“在回旋转折处出现倒字现象”、“纹面字迹可见轻微凹陷”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说无量寿佛经具有较为明显的活字印刷特征,是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D项正确。材料强调佛说无量寿佛经具有较为明显的活字印刷特征,没有涉及佛教传播的程度,排除A。材料强调佛说无量寿佛经具有较为明显的活字印刷特征,没有涉及雕版印刷术的发展,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文化教育的信息,无法推断出文化教育事业繁

    9、荣,且材料强调佛说无量寿佛经具有较为明显的活字印刷特征,排除C。7.南宋郑樵在论及诗经中指出,风者,出于风土,大概小夫贱隶妇人女子之言;雅者,出于朝廷士大夫,其言纯厚典则,其体抑扬顿挫,非复小夫贱隶妇人女子所能道;颂者,其辞严,其声有节,以示有所尊。据此可知A. 颂成为祭祀文章的典范B. 雅是诗经的核心内容C. 风没有太高的文学价值D. 诗经具有浓厚的尊卑色彩【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风”“雅”“颂”的艺术手法代表不同的阶层,反映诗经具有浓厚的尊卑色彩,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颂成为祭祀文章的典范,而是强调诗经具有浓厚的尊卑色彩,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雅是诗经的核心内容,而是强

    10、调诗经具有浓厚的尊卑色彩,排除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风比雅、颂有价值得多,排除C。8.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楷书诞生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逐渐稳定下来了。材料表明汉字演化的规律之一是A. 由繁至简B. 循序渐进C. 外圆内方D. 多元存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字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故汉字演化的规律之一是循序渐进,B项正确。材料强调汉字演化的规律之一是

    11、循序渐进,与由繁至简无关,排除A。外圆内方是指为人处事圆通豁达,内心有固守的准则,与材料强调循序渐进不符,排除C。材料强调汉字演化的规律之一是循序渐进,与多元存在无关,排除D。9.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最初只是民间小调,后经戏曲名家魏良辅吸收其他声腔优点,又借鉴了北区的演唱方法,创造出了转喉押调、字正腔圆的新曲。材料表明戏曲的发展A. 离不开地域间的融合B. 在批判中实现了创新C. 需知名人物发扬光大D. 适应了不同阶层要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吸收其他声腔优点,又借鉴了北区的演唱方法,创造出了转喉押调、字正腔圆的新曲”可知昆曲的发展主要是吸收了其它剧种的优点,在批判中实现了创新,

    12、创造出了转喉押调、字正腔圆的新曲,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昆曲在批判中实现了创新,没有涉及地域间的融合,排除A。戏曲的发展确实需要知名人物发扬光大,但材料强调昆曲在批判中实现了创新,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不同阶层的信息,无法体现昆曲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排除D。10.鸦片战争结束十余年后,有开明士人评价魏源的“师夷长技”时称:今天下非无讲求胜夷之法,“不日以夷攻夷,即日师夷长技”,“天朝全盛之日,既资其力,又师其能,延其人而受其学,失体熟甚”。这从侧面说明当时A. 魏源思想引发世人共鸣B. 清朝政府厉行文化专制C. 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D. 社会变革意识比较淡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天

    13、朝全盛之日,既资其力,又师其能,延其人而受其学,失体熟甚”可知,该开明人士反对学习西方的技术,认为有失国体,可见其依然抱着天朝上国的观念,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意识比较淡薄,D项正确。材料反映该开明人士抨击魏源思想,而不是魏源思想引发世人共鸣,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专制的信息,而是强调当时社会变革意识比较淡薄,排除B。材料反映该开明人士依然抱着天朝上国的观念,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意识比较淡薄,而不是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排除C。【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天朝全盛之日,既资其力,又师其能,延其人而受其学,失体熟甚”,根据对题眼的

    14、了解,从对待西学的角度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1.1895年,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内容首为阁抄;余依次为选登英国路透社新闻电讯,选译泰晤士报等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选录津沪、港、粤等地报纸的新闻、言论,摘编“西国格致有用诸书”;最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据此可知,该报A. 志在于宣传维新思想B. 体现了晚清腐败统治C. 有利于平息社会矛盾D. 是晚清大众传媒创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外纪闻是维新派创办的报纸,“西国格致有用诸书”说明其创办的目的是宣传维新思想,推动中国社会思想进步,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晚清腐败的信息,而是强调该报志在于宣传维新思想,排除

    15、B。报纸的功能在于传播信息、娱乐、教化等,不能平息社会矛盾,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晚清大众传媒创新的信息,而是强调该报志在于宣传维新思想,排除D。12.新文化运动健将钱玄同如此批判儒学:“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刑政,是和共和国绝对不能共存的东西。”这反映出A. 共和政体不断发展完善B. 封建礼教受到强烈批判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 儒家思想神圣地位终结【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三纲、五伦、礼乐、刑政,是和共和国绝对不能共存的东西”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强烈批判封建礼教,B项正确。当时袁世凯企图复辟,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统治,不能体现共和政体不断发展完善,排除

    16、A。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信息,而是强调新文化运动强烈批判封建礼教,排除C。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不是儒家思想神圣地位的终结,排除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三纲、五伦、礼乐、刑政绝对不能共存”,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出发,即可得出“批判封建礼教”的正确答案。13.观察下图,由图中信息可以推知在20世纪初期A. 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华传播B. 梁启超认可了社会主义理论C. 马克思主义已在华产生影响D. 梁启超思想开始出现巨大转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出自1902年新民丛报”可知,梁启超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说明马克思主义已在

    17、华产生影响,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之后,排除A。材料涉及梁启超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不等于梁启超认可了社会主义理论,排除B。梁启超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坚持君主立宪,没有体现梁启超思想开始出现巨大转变,排除D。14.孙中山认为,实现民生“不能因为要平均地权、解决分配等社会问题,就忽视生产,忽视发展和现代化问题”。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A. 立足民生以人为本B. 节制私人资本解决贫富差距C. 振兴实业谋求发展D. 借鉴西方经验坚持和谐互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能因为要平均地权、解决分配等社会问题,就忽视生产,忽视发展和现代化问题”和所学知识可知,

    18、孙中山认为在实行民生主义的同时,大力发展实业,加强社会建设,谋求社会发展,C项正确。材料强调孙中山主张振兴实业谋求发展,而不是立足民生以人为本,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节制私人资本的信息,而是强调振兴实业谋求发展,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借鉴西方经验坚持和谐互助的信息,而是强调振兴实业谋求发展,排除D。【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不能因为要平均地权、解决分配等社会问题,就忽视生产,忽视发展和现代化问题”,结合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内容,从发展实业的角度分析材料可知得出正确答案。15.1928年11月,毛泽东指出:“边界红旗始终不倒,不但表明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所

    19、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这说明毛泽东A. 构建革命统一战线反对专制统治B. 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意义C. 巩固工农联盟推动革命形势高涨D. 主张加强对人民军队的思想建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肯定了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意义,B项正确。统一战线是指不同集团的人为了相同目的结成的共同阵营,材料没有涉及构建革命统一战线反对专制统治,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巩固工农联盟的目的,而是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意义,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加强对人民军队的思想建设的内容,而是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意义,排除D。

    20、【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1928年11月”、“边界红旗始终不倒”、“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等,结合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16.新加坡学者郑永年指出:邓小平南方谈话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变化,产生了强大的改革动力。“之后,官方再也没有出现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争论”。这反映出南方谈话A. 加速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B. 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C. 为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奠基D. 使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无论是计划还是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

    21、再次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D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是改革开放,之后一直不变,排除A。中共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不符,排除B。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排除C。17.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认为,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要培育“四有”公民,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A.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

    22、发展方向B.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 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要培育四有公民”、“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等信息可知,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着力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C项正确。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与材料强调“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不符,排除A。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指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服务,与材料强调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

    23、进方向不符,排除B。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不符,排除D。18.下面是19511959年中国青年报中新闻漫画题材比例变化的折线图。这些变化A. 表明“双百”方针得到顺利贯彻执行B. 反映了新闻题材创作形式的多元化C. 弱化了报刊与杂志的政治宣传功能D. 说明现实环境对艺术创作影响较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闻漫画题材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生活中的比例呈现曲折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实环境对艺术创作影响较大,D项正确。“双百”方针确立于1956年,与材料中“1951-1955年”的信息不符,排除A。材料强调新闻

    24、漫画题材比例的变化,与现实环境影响有关,没有涉及新闻题材创作形式的多元化,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弱化了报刊与杂志的政治宣传功能,而是强调现实环境对艺术创作影响较大,排除C。19.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专门为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工农干部和产业工人做出如下规定。这些规定A. 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B. 促进了职业教育发展C. 与当时的国情相适应D. 体现了教育公平公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工农干部和产业工人的条件放宽,说明国家意在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为经济建设服务,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教育发展的规律,而是强调教育政策要符合国情,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职业教

    25、育的信息,而是强调教育政策要符合国情,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教育公平公正的信息,而是强调教育政策要符合国情,排除D。20.针对1963年美、苏、英三国签订禁核条约,1964年中国核试验成功后,亚非国家和英、法的與论普遍认为,联合国没有中国参加、禁核的努力没有中国的合作不可能起作用。据此可知,中国核试验的成功有助于A. 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B. 中国在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C. 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D. 实现两大阵营间的力量均势【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联合国没有中国参加、禁核的努力没有中国的合作不可能起作用”可知,原子弹的成功研制有助于改善中国外部环境,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

    26、位,A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国核试验的成功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尚未涉及中国在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世界格局的信息,无法推断出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且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两大阵营的信息,且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受到削弱,排除D。【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联合国没有中国参加、禁核的努力没有中国的合作不可能起作用”,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新中国的科技成就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1.“古希腊七贤”是指古希腊人所说的七

    27、个最有智慧的人,生活在苏格拉底之前的那个时代,由于当时的哲学很少用文字记录,所以那个年代人们大都是讨论或口头上传播关于人的哲学思想,然后应用于各自的行为。由此可见,古希腊A. 以学术缓和社会矛盾B. 人文主义源远流长C. 哲学高于独裁者意志D. 奴隶主的利益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古希腊七贤”都是哲学家,都是研究人与人类社会,这就说明当时古希腊人文主义源远流长,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社会矛盾,也没有涉及以学术缓和社会矛盾,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哲学和独裁者意志的比较,无法推断出哲学高于独裁者意志,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奴隶主的利益扩大,而是强调人文主义源远流长,排除D。22

    28、.苏格拉底说自己经常“私下为人们出主意,奔走忙碌,在公共场合,却不肯走到你们众人当中,为城邦出主意”。下列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苏格拉底A. 不关心城邦政治事务B. 重视培养民众的道德C. 把善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D. 关注城邦的公共生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私下为人们出主意,奔走忙碌,在公共场合,却不肯走到你们众人当中,为城邦出主意”可知苏格拉底关心城邦政治事务,排除A,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探讨道德问题,而是强调关注城邦的公共生活,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把善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是强调关注城邦的公共生活,排除C。23.马丁路德认为:教育是要培养“具备世俗生活知识和能力的人”,“灵魂

    29、与肉体不是矛盾的,只有健康的肉体才能为宗教理想服务”,保持身体健康是每一位基督徒的天职。这一论述A. 摧毁了罗马教廷的宗教权威B. 践行了“因行称义”的原则C. 推动了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D. 使世俗王权高于天主教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认为身体健全结实才能参加生产劳动,获得并保持财富,才能实现人的价值,才能为宗教理想服务,推动了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C项正确。材料强调教徒保持身体健康有利于实现人的价值,而不是摧毁了罗马教廷的宗教权威,排除A。马丁路德提倡因信称义,而不是因行称义,更加不会践行“因行称义”的原则,排除B。材料强调教徒保持身体健康有利于实现人的价值,而不是使

    30、世俗王权高于天主教权,排除D。24.1416世纪,罗马经历了40余位教皇,教皇们不仅雇佣人文主义者进行艺术创作,给教堂进行华丽的包装,还借助人文主义者的才能对教会进行统治。这些措施A. 侧面反映了宗教世俗化的倾向B. 说明人文思想和教会冲突激烈C. 是对人文主义精神的公开挑战D. 表明人文主义发展归功于教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教皇们不仅雇佣人文主义者进行艺术创作,给教堂进行华丽的包装,还借助人文主义者的才能对教会进行统治”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宣传人文主义,冲击了天主教神学世界观;而材料现象反映了教会利用人文主义思想应对文艺复兴运动对封建教会的冲击,侧面反映了宗教世俗

    31、化的倾向,A项正确。教会利用人文主义思想应对文艺复兴运动冲击,故人文思想和教会冲突激烈的说法错误,排除B。材料体现教会利用人文主义思想,而不是对人文主义精神的公开挑战,排除C。D项说法错误,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会束缚人文主义发展,而不是人文主义发展归功于教会,排除。【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教皇们不仅雇佣人文主义者进行艺术创作,给教堂进行华丽的包装,还借助人文主义者的才能对教会进行统治”,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文艺复兴的影响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5.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认为“在人所独具的特性中有一种要求社交的强烈愿望,亦即要求过社会生活的愿望一这并不是指任何一种生活,而是指按照他的才智标准跟那些与他自己同一类的人过和平而有组织的生活”据此可知,该理念强调A. 个人自由B. 分权制衡C. 政治民主D. 社会契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按照他的才智标准跟那些与他自己同一类的人过和平而有组织的生活”和所学知识可知,格劳秀斯认为人天生就是合群的,“要求过社会生活的愿望”促使个人订立契约、组成国家,D项正确。个人


    注意事项

    本文(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