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1.docx

    • 资源ID:17210837       资源大小:222.13KB        全文页数:6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1.docx

    1、新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1新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1)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说明文阅读。书香缕缕为何来 打从认字开始,我们便开始了与书为伴的生活,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纸质书不断受到电子阅读器的冲击,但仍有许多人执著地钟爱纸质书。纸质书除了能给人手捧书卷的实在感,那时不时地从书页中飘散出来的缕缕书香,也时常令爱书人陶醉,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书香”呢? 书,无论新旧,都会释放出几百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所有香味一样,书香之源可以被追溯到若干化学成分。“新书气味”主要有三个来源:纸品本身以

    2、及制造中使用的化学物质、用于印刷的油墨以及用于书本装订的胶黏剂。 纸品制造的过程经常需要用到化学品。例如用“苛性钠”(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的pH值,并使木浆纤维膨胀,“上浆剂”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这些化学品可以通过它们的反应或者其他过程,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到空气中,成为我们可以察觉到的气味,油墨和胶黏剂也一样。 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都一样。 通常来说,是纸张中的化合物分解导致了“旧书气味”的产生。纸张包含纤维素、少量的木质素还有其他化学成分。虽然现代的高品质纸品会通过化学过程来清除木质素,但是纸张中的纤维素分解过程仍然会缓慢发生,

    3、这是因为周围环境中存在酸性物质。这些反应,统称为“酸水解”,“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可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 现已明确的,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化学降解过程)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和它们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馨甜的气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 据说 , 外国有家公司曾经生产了一系列的气雾剂来复制“书香”的味道,销量很好,卖到断货,看来人们对书香门第的追求,古往今来仍未改变。也许有一天,人们希望自己闻起来像本书,“书香味”香水就会应运而生。还有一些释放的化合物可以用来确定旧书降解的程度,糠醛便是这些化合物之一,可以用

    4、来确定书籍的年代和成分。(1)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作比较)B.例如用“苛性钠”(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的pH值,并使木浆纤维膨胀,“上浆剂”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举例子)C.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馨甜的气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分类别)D.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摹状貌)(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物说明文;从语言特色看,本文属于生动说明。B.说明文有时间、空间、逻辑三

    5、种说明顺序,本文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C.标题“书香缕缕为何来”用设问,点明本文的说明内容书香的来源,引发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D.第段加下划线词“据说”“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新书气味”。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都一样。B.“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可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C.第段从人们对“书香”的不同感受谈起,更容易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D.第段说明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产生的气味只有四种。【答案】 (1)D(2)A(3)D 【解析】【分析】(1)D有误,本句

    6、并无细致描写事物形状外貌,所以不是摹状貌的说明方法。故选D。 (2)A. 有误。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故选A。 (3)第段原文是“现已明确的有这四种”,并不是“只有四种”。故选D。 故答案为: D; A;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说明方法的掌握。常见的有 作比较 、 举例子 、 分类别 、打比方等,注意结合选项辨析。 (2)本题是对说明文的综合考查,注意把握说明对象、说明顺序以及语言的准确性。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冯小宝 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

    7、热烈讨论。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 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张,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

    8、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500摄氏度。预计在之后的1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啦。 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

    9、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选自中学科技,2019年第4期,有删改)(1)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 (2)第段侧重于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请梳理这一过程,完成填空。 太阳氢核聚变失衡,核心因密度增大而收缩_太阳烤焦地球(3)文章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4)联系文章和下列材料,谈谈你对“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认识。 材料: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

    10、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今天,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登上月球的飞行,将来一定会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选自宇宙里有些什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版)【答案】 (1)引出说明对象“地球流浪的原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于“恒星”的说明。(2)热核反应释放能量,点燃太阳氢壳层;太阳不断膨胀成为红巨星,吞噬水星金星(3)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真实事例,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恒星吞噬行星的范围之大,威力之强。(4)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始于求知欲。对宇宙的好奇,让人类在几千年文明中不断探索,在智慧与实践的碰撞中,进发出真理的火花。人类虽然渺小,却一

    11、步一步在认识宇宙。正是科学探索精神,正是坚持真理,勇于追寻,让人类文明如此灿烂并且不断向前发展! 【解析】【分析】(1)在说明文中,作者在文章开头往往会列举日常生活中的示例、引用传说故事、引用谜语或者诗歌等。通过这些方式,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引起读者的思考。本文也不例上,作者首段写的是广受观众喜爱的电影流浪地球,目的就是为了引出“地球流浪的原因”这一话题,引出下文对“恒星”的相关介绍。同时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2)解答此题先根据题干中所给的提示内容,可以看出就是对第二段内容的梳理与概括。根据“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一句可概括出处的答案,再

    12、根据“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张,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一句,概括出处的答案。 (3)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阅读画线句子,主要写了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所观测的内容,同时给出观测所得的数据,可见运用的是举例子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具体地说明恒星可以吞噬行星。 (4)按照题意,表达自己对“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看法即可。比如这篇文章的尾句“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可见作者

    13、对这种探索精神的赞美,再结合题干所给的材料,可以看出这种探索精神还要面对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将二者相结合,分析这种精神的伟大之处,以及人类探索的意义即可。 故答案为: 引出说明对象“地球流浪的原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于“恒星”的说明。 热核反应释放能量,点燃太阳氢壳层;太阳不断膨胀成为红巨星,吞噬水星金星 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真实事例,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恒星吞噬行星的范围之大,威力之强。 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始于求知欲。对宇宙的好奇,让人类在几千年文明中不断探索,在智慧与实践的碰撞中,进发出真理的火花。人类虽然渺小,却一步一步在认识宇宙。正是科学探索精神,正是坚持

    14、真理,勇于追寻,让人类文明如此灿烂并且不断向前发展!【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说明文首段作用的能力。说明文首段在内容上的作用有:引出说明内容或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而结构上的作用是:引出下文。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此题比较容易,只要能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就能很顺利地找到答案。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最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

    15、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联系链接材料内容谈自己的认识。开放性试题,只要观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不可或缺的城市风景斑马线 说起斑马线,我们最熟悉的,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k s)斑马身上的条纹而被称为斑马线。 斑马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跳石”(见下图)。当时四轮马车与行人混行引发了许多道路堵塞和交通事故。于是,人们在马路上砌起凸出路面的“跳石”,行人可以踩着它们穿越马路。“跳石”成为一种指示行人过街的标识,这就是斑马线的祖先。1951年10月31日,世界上第一

    16、条斑马线在英国诞生。 最有名的斑马线也在英国。1969年,著名的披头士乐队发行了最后一张唱片艾比路,该唱片的封面为四位歌手走在伦敦艾比路的一条斑马线上。2012年,艾比路斑马线被英国政府提升到文物地位,成为伦敦的文化地标。 斑马线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飘带,看似简单朴素,却不是随意画出来的。按照设置规范,斑马线最小宽度为3米,可以根据行人流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4045厘米,两条平行粗实线之间的距离为6080厘米。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斑马线呢?一是未设置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二是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 作为城市交通生态中的一个

    17、重要标识,斑马线在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漫漫车流中,法律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机动车临近时须减速避让,遇到行人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斑马线作用的发挥,需要机动车尊重行人的路权,也需要行人珍惜自己的权利,两者缺一不可。 然而,现状并不令人乐观。由于机动车和行人互争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据统计,我国近三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14万起,致死人数高达3898人。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行人在斑马线上“散步”等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现在,为了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有的城市在斑马线色彩搭配和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

    18、,如彩色斑马线、3D立体斑马线等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随着手机的普及,“低头族”看手机过马路成为新的安全隐患,为此有的城市推出了闪灯斑马线在斑马线上安装多条醒目的灯带,斑马线在灯带的映照下与路口的信号灯同步变换颜色,为“低头族”过马路提供有效的警示。 斑马线是城市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唯有守法守序,才是对这道风景的最好守护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1)根据拼音写汉字。k s_(2)下列对第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斑马线的宽度根据规范不应超过4米。B.构成斑马线的白色粗实线须平行排列。C.斑马线的宽度与人流量无关。D.所有的路口都应设置斑马线。(3)依据文本内容,摘

    19、录相关信息并作概括,完成下表。信息摘录信息概括_斑马线的祖先斑马线的起源1951年,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诞生_斑马线之“最”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_(4)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 (5)文中提到,有的城市对斑马线设置进行了大胆尝试,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述理由。 【答案】 (1)酷似(2)B(3)古罗马时期的“跳石”;最有名的斑马线是(英国伦敦)艾比路斑马线;保护行人安全;斑马线的作用(4)具体说明近三年来,我国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之多,后果之严重,强调了重视斑马线作用的重要性。(5)示例1:认同。这些大胆尝试增强了视觉效果,使斑马线更醒目,让行人和车辆能更清

    20、楚地注意到斑马线,尤其是为“低头族”提供了有效的警示,能更好地发挥斑马线的作用。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示例2:不认同。斑马线有严格的设置规范,对其颜色、宽度、间距等都有明确的规定,随意改变既不符合设置规范,也有可能对路人的视觉造成干扰,不利于发挥斑马线的作用。【解析】【分析】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酷似k s:极似,很像。根据第段“斑马线最小宽度为3米,可以根据行人流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可知A选项所说的“不应超过4米”是错误的。B项正确。C项“斑马线的宽度与人流量无关”也是错误

    21、的。根据第段“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斑马线呢?一是未设置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二是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可知D选项所说的“所有的路口都应设置斑马线”是错误的。通读全文,根据表格提示,找准答题区间,提取相关词句或加以概括即可。根据原文第二段:斑马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跳石”、“跳石”成为一种指示行人过街的标识,“这就是斑马线的祖先”可概括为古罗马时期的“跳石”;根据原文第三段“最有名的斑马线也在英国四位歌手走在伦敦艾比路的一条斑马线上。2012 年,艾比路斑马线被英国政府提升到文物地位,成为伦敦的文化地标”可概括为:最有名的斑马线是(英国伦敦)艾比路斑马线;由原文第5段“斑马线在指

    22、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可知填“保护行人安全”,填“斑马线的作用”。“我国近三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1.4万起,致死人数高达3898人”可以明显看出其作用是:具体说明近三年来,我国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之多,后果之严重。根据前文“斑马线作用的发挥,需要机动车尊重行人的路权,也需要行人珍惜自己的权利,两者缺一不可”,根据后文“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行人在斑马线上“散步”等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出第二个作用:强调了重视斑马线作用的重要性。第二个作用相信很多考生答不出来,细心的同学可以看看分值,按分值做答,确保万无一失。此题为开放性题目。首先阅读题目中“

    23、你是否认同?”,出题人间接告诉你可以选择认同或不认同并说明理由,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清楚即可。认同的话,从原文中提取“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为“低头族”过马路提供有效的警示等有价值信息,加以简单概括组织答案;不认同的话,要反向做答。类似题目,最好是选择赞同,因为答案就在文中。故答案为:酷似;B;古罗马时期的“跳石”;最有名的斑马线是(英国伦敦)艾比路斑马线;保护行人安全|斑马线的作用具体说明近三年来,我国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之多,后果之严重,强调了重视斑马线作用的重要性。示例1:认同。这些大胆尝试增强了视觉效果,使斑马线更醒目,让行人和车辆能更清楚地注意到斑马线,尤其

    24、是为“低头族”提供了有效的警示,能更好地发挥斑马线的作用。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示例2:不认同。斑马线有严格的设置规范,对其颜色、宽度、间距等都有明确的规定,随意改变既不符合设置规范,也有可能对路人的视觉造成干扰,不利于发挥斑马线的作用。【点评】本题考查字形和汉字的正确书写。答题时应注意,理解词义斑马线和“斑马花纹”及其相似,填“酷似”,“似”是多音字,不要混淆。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说明文语言特点。答题时应注意,把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提取关键词语进行归纳辨析。本题考查归纳要点和提取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第一例是具体词句,第二列是内容归纳,不全是摘录文

    25、中句子作答。本题考查分析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根据数字所在的句子,联系前后文,才能较全面地做答,具体说明并强调斑马线作用的重要性。本题考查探究启发和个性化阅读。答题时应注意,表明态度之后,谈阅读材料后受到的启示、感想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扩散联想到其它方面。4阅读百合,回答后面小题百合 百合,是一种从古到今都受人喜爱的世界名花。它原产于中国,鳞叶呈长椭圆形,顶端尖,基部较宽,微波状,向内卷曲。表面白色或淡黄色,光滑半透明,质硬而脆,无气味,味微苦。后人因其鳞茎由许多白色鳞片层环抱而成,状如莲花,因而取“百年好合”之意命名。 百合由野生变成人工栽培已有悠久历史。在公元4世纪时,人

    26、们认为百合只有食用和药用的功能。百合的营养价值丰富,它不但含有蛋白质,脂肪、还原糖、淀粉,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还含有一些特殊的营养成分。这些成分综合作用于人体,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而且还对秋季气候干燥而引起的多种季节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中医上讲鲜百合具有养心安神、镇咳祛痰、滋阴润肺的功效,对病后虚弱的人非常有益。 及至南北朝时代,梁宣帝发现百合花很值得观赏,他曾诗云:“接叶有多重,开花无异色,含露或低垂,从风时偃柳。”赞美它具有超凡脱俗,矜持含蓄的气质。至宋代,种植百合花的人更多。大诗人陆游也利用窗前的土丘种上百合花。他也咏曰:“芳兰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

    27、翁七十尚童心”。 随着时代的进步,欧美园艺专家通过杂交育种途径去创造新的品种。经过近半个世纪后,终于选育出一批统称为“金百合”的新花。其特色是打破了中国百合全是一茎一朵、单纯白色的现状,变成一茎多朵,且花色更多,既有金黄、橙红和淡紫,又有彩斑、条纹等其他图案颜色。例如,由荷兰人改良的“卷丹”,花色橙红,每枝能开花七八朵,比美国人培育的“火黄”色彩更鲜艳,花朵更繁多。另外,与中国百合相比,有些金百合品种更具特色,不但花色多样,而且还蕴含香味,最适宜做厅堂的插花,使人们欣赏起来。不禁生发出“夜深香满屋,疑是酒醒时”的感觉。(综合“XX百科”资料而成,选文有改动)(1)百合因何而得名? (2)百合有

    28、哪些用途?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条横线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例如,由荷兰人改良的“卷丹”,花色橙红,每枝能开花七八朵,比美国人培育的“火黄”色彩更鲜艳,花朵更繁多。_、_、_(4)与中国百合相比,金百合有什么特色?(答案连标点在内不超过20个字) 【答案】 (1)因其鳞茎由许多白色鳞片层环抱而成,状如莲花,因而取“百年好合”之意命名。(2)可以食用,药用,还值得观赏。(3)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4)一茎多朵,花色更多,有些还蕴含香味。 【解析】【分析】(1)提取第1段末一句“后人因其鳞茎由许多白色鳞片层环抱而成,状如莲花,因而取百年好合之意命名”作答即可。(2)第2段是说

    29、百合可以食用,药用。第3段是说百合还值得观赏。(3)“例如”就是标志性词语。“每枝能开花七八朵”为列数字。“比美国人培育的火黄色彩更鲜艳,花朵更繁多”是明显的作比较的说明方法。(4)抓住最后一段的“变成一茎多朵,且花色更多”“与中国百合相比,有些金百合品种更具特色,不但花色多样,而且还蕴含香味”等句压缩整理即可。注意题干的字数要求。【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2)本题考查对文章要点的概括和提取能力。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3)考查对说明方法类型的把握能力。

    30、“例如,由荷兰人改良的卷丹,花色橙红”明显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4)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的提取。找到“金百合”出现的段落总结即可。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神奇的瓦片 瓦,作为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最早使用于西周早期,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随着朝代更迭,瓦被广泛使用,时至今日,我们可以看到故宫奢华的琉璃瓦,也可以看到徽州质朴的粉墙黛瓦。千百年来,瓦的功能除了透风、挡雨、装饰,没有过改变。 但,如今,瓦的功能性被扩大化了,这一改变源自薄膜太阳能企业汉能公司推出的新一代产品“汉瓦”。“汉瓦”的神奇之处在于,这种瓦片不仅具有屋顶建材的基本功能,还具有发电的功能,是更符合现代建筑审美需求的新一代屋面瓦,

    31、也是现有市场里太阳能产品和传统屋面瓦的升级产品。 “汉瓦”之所以能发电,核心技术是,它将柔性薄膜太阳能芯片与屋面瓦融为一体,换言之,就是将轻薄、高效、柔性的铜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芯片通过内外双层的夹胶封装工艺,精密封装在透光度超过915%的玻璃内层中,这种太阳能芯片能让瓦片像绿色植物一样直接利用阳光,进行薄膜发电。 除了具有发电功能之外,相比传统屋面瓦,“汉瓦”还具有隔热、保温、防火、防渗水、抗冰雹等特性。“汉瓦”具有玻璃材料、U型挡水条、F型卡槽三重防水保护。其中,玻璃材质永久不透水,U型挡水条保证瓦片安装后上下方向不渗水,F型卡槽双扣结构保证瓦片安装后左右方向不渗水。 为了适应不同使用场景,目前上市销售的“汉瓦”包括三个系列,分别是曲面、平板、倒C型三款。不过这款神奇的瓦片售价也不菲,每平方米售价在千元以上。选自东


    注意事项

    本文(新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