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6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有答案.docx

    • 资源ID:17210782       资源大小:280.02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6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有答案.docx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6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有答案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一 二氧化碳的性质一、实验探究1、倾倒二氧化碳实验A、步骤:向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如图)。B、现象:蜡烛 由下到上 依次熄灭。C、分析:接触二氧化碳的蜡烛会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低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 比空气大 ,先沉到烧杯底部。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A、步骤: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B、现象:塑料瓶 变瘪 。C、分析:瓶子扁了,说明瓶内压强 降低 ,证明部分二氧化碳溶解到水里去了。二、二氧化碳的

    2、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大 (二氧化碳密度为1.997 g/L),能溶于水(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增大压强会溶解的更多)。干冰及其用途二氧化碳有三态变化,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干冰能直接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这个过程能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作 制冷剂 ,也可用于人工降雨等。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探究实验:(说明:本实验中用到的小纸花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再干燥的纸花)操作喷稀醋酸喷水直接放入CO2中喷水后放入CO2中,取出再烘干现象小花变红小花不变色小花不变色小花变红;烘干后变紫分析稀醋酸能使小花变红水不能使石蕊变红干燥的CO2不能

    3、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和水作用生成了碳酸,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结论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b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H2OCO22、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 变浑浊 了。这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白色碳酸钙的缘故。化学实验中常用这个现象来检验二氧化碳。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 H2O理解辨析1、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一般不用燃着的木条来检验二氧化碳,因为氮气也不支持燃烧。例题1、如图所示,在一个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

    4、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猜想一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D )A蜡烛燃烧不变,液面下降 B火焰逐渐熄灭,液面下降C蜡烛燃烧更旺,液面上升 D火焰逐渐熄灭,液面上升例题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C )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 B.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二氧化碳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例题3、“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其中还含有少量柠檬酸,柠檬酸受热不分解、不挥发),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 A )A.先变红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红后变无色 D.先变蓝后变紫例

    5、题4.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小芳曾用四朵紫色干燥的石蕊小花做了下图所示的四个探究实验,得出了“CO2溶于水生成酸”的结论 实验序号IIIIV实验现象小花变红色小花不变色小花不变色小花 变红 色实验目的和结论目的:证明酸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色目的:证明 水 不能使石蕊变色目的:证明二氧化碳不使干燥的石蕊变色结论:CO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1)请将各实验的有关内容填入下表空格中:(2)写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H2O=H2CO3 ;(3)小芳若不做实验I, 不能 (填“能”或“否”)得出CO2和水发生结论练习题1、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一瓶二氧化碳,用点

    6、燃的木条验满,没有体现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D )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二氧化碳可溶于水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D.二氧化碳无色无味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并验证某种气体化学性质的有关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的名称是_分液漏斗_;(2)组装好装置A后,必须首先_检查装置气密性_。(3)若A与C连接,C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CaCO3+2HCl=CaCl2+CO2+H2O_,用_向上排空气_法收集该气体。(4)若A与B连接,则B中紫色石蕊试液变_红_色。3、小明同学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当加入体积的蒸馏水后,立即旋紧瓶盖,

    7、震荡。请回答:(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瓶子变瘪 ,原因是 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使得 压强降低 。 (2)为了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取塑料瓶中的少许液体于一支试管里,放入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滤纸条,观察现象。 b、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里放入一条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滤纸,观察现象。请回答:(1)小华同学认为小明同学的实验方案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 小明同学的实验方案没有说明蒸馏水是否使紫色滤纸变色 。(2)小华同学认为还要在a、b实验的基础上补充实验.请你帮助小华同学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将有关内

    8、容填写在下面实验报告的空格内:实 验 步 骤实 验 现 象结 论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试管中放入一条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干燥滤纸紫色滤纸不变色蒸馏水不能使紫色滤纸变色综合以上实验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知识点二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一、二氧化碳对生活的影响1、二氧化碳的用途用途利用的性质灭火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人工降雨等干冰升华吸热碳酸饮料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工原料与其他物质反应气体肥料参与光合作用2、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要经常通风换气。浓度过高时会使人窒息。理解辨析1、

    9、进入菜窖前为什么要先做灯火试验?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前,应先做一个灯火试验。方法是将一支燃着的蜡烛,放入菜窖内,若蜡烛燃烧不旺或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人不宜进入。2、二氧化碳可导致人窒息,是否能说二氧化碳有毒? 不能,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没有毒,只是由于二氧化碳浓度高的情况下,人呼吸困难,导致人缺氧而窒息死亡二、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途径产生途径消耗途径动植物呼吸;工厂废气;含碳燃料燃烧;微生物分解植物光合作用以上两个方面若保持相对平衡,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若产生的二氧化碳大于消耗,会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而导致温室效应2

    10、、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A、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同时森林遭到破坏,使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小,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B、温室效应的危害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被淹没;地球表面的水分蒸发,使土地沙漠化。C、防治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理解辨析1、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否只有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

    11、O3)、甲烷(CH4)、氟氯代烷(商品名为氟利昂)等。2、是否应为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我们就讨厌CO2?任何事物都有利弊,CO2对人类的利大于弊,关键是我们应合理利用哦!例题1、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D )A我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C我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我能参与所有场所的灭火例题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绿色植物通过_光合_作用吸收CO2,放出_氧气_。(2)为了缓解大气中的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 A _ C

    12、 _(填字母)。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C提倡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练习题1、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 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B.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C.二氧化碳可做化工原料,温室肥料D.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2、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幻境,干冰能产生白雾是因为 ( C )A干冰升华产生大量水蒸气 B干

    13、冰升华出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C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D干冰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大量白色气体3、下列物质不属于污染物的是( D )A二氧化硫 B氮氧化合物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碳知识点三 一氧化碳一、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CO)是一种 无色 、 无味 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大 ,难溶于水(1体积水里可溶解0.02体积CO)。 二、化学性质1、可燃性:2COO22CO2,产生 蓝色 火焰,放出大量的热。2、毒性:CO有剧毒,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理解辨析1、使用CO时为什

    14、么要注意验纯和通风?若CO不纯,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纯度;CO有毒,冬天用煤取暖时一定要装烟囱,并注意通风。3、还原性:COCuOCuCO2还原剂 氧化剂一氧化碳和木炭一样能够夺取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表现还原性。三、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用途可燃性作燃料,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就是一氧化碳还原性冶炼金属,如工业常用CO来炼铁3COFe2O32Fe3CO2CO有利也有弊。不纯的CO易爆炸,CO有剧毒,是大气污染物,它无色无味,又是“隐形”杀手;CO可作燃料,也是冶金工业中的重要还原剂。四、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检验CO的纯度先通入CO,再加热实验结

    15、束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直到冷却原因分析防止CO中混有氧气,加热时爆炸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加热爆炸防止玻璃管中进入空气,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为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CO具有还原性,将氧化铜还原为铜,同时生成CO2,即COCuOCuCO2理解辨析1、CO还原CuO实验的操作要点为什么要早来晚走? 实验开始,要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实验结束,要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一氧化碳。即一氧化碳要“早来晚走”。“早来”的目的是排尽试管中的空气,避免加热时发生爆炸;“晚走”的目的是保护生成的铜不被氧化。2、酒精灯为什么要迟到早退?相反,酒精灯要“迟到早退”。3、为什么需要对尾气进行

    16、处理?方法有哪些?因为一氧化碳有毒,所以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时,一定要有尾气处理装置,防止一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例题1、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如图实验设计意图的是( B )A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B说明生成物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C说明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需要加热D可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例题2、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煤气泄漏时应开灯查找漏气处C一氧化碳可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 D在炉子上放一壶水可防止煤气中毒例题3、为加深对一氧化碳还原性的理解,减少一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图

    17、B中,薄铜片受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22CuO 。(2)趁热将图B所示的薄铜片插入到图A所示的装置中(如图C所示),观察薄铜片的颜色变化,现象是 由黑色变成红色 ;振荡集气瓶,观察到的现象是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瓶中的剩余气体,有明显的蓝色火焰出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O22CO2 。练习题1、下列有关一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CO具有还原性 BCO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 CCO属于氧化物 DCO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6.72、用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发现已制得的铜很快又变黑了。你推测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18、C )A.反应开始时,没有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干净 B.温度太低C.铜没有在一氧化碳气流中冷却而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 D.试管口倾斜了3.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增大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下列属于自然界缓解温室效应的主要反应( B )A.CO2+H2O=H2CO3 B.6CO2+6H2O=C6H12O6+6O2C.CO2+C2CO D.CO2+NH3+H2O=NH4HCO34、用下图所示的仪器组装一套实验装置,并完成下列实验任务:用干燥的CO气体还原CuO;检验CO还原CuO的气体生成物,请回答下列问题。(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使气体干燥) (1)实验进行时,若要气体从左向右流动,则这套装置的连接顺序

    19、应是(填仪器接口字母):(g )接(e ),( f)接(c ),( d)接( b)。(2)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气体,后加热氧化铜的理由是_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产生爆炸_。(3)A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检验二氧化碳气体_。 (4)该套实验装置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可能存在的不足是_没有进行尾气处理_,你提出的合理处理建议是_在b导管口点燃,使一氧化碳变成二氧化碳_。知识点四 CO2和CO的比较CO2和CO是碳的两种氧化物,由于其分子结构 不同 ,导致二者性质差异很大。一、物理性质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小于空气,难溶于水;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体二氧

    20、化碳叫干冰。二、化学性质CO2和CO化学性质不同:CO有剧毒,它具有可燃性、还原性,但不与水发生反应,也不与石灰水发生反应;CO2无毒,它无可燃性、还原性,但能跟水反应生成碳酸,跟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三、CO2与CO性质的应用1、鉴别CO2与CO鉴别两种物质时,要考虑利用二者性质的差异;其次,要考虑不同的性质所产生的现象是否相同。鉴别的直接依据是现象的不同。鉴别CO与CO2可用下列方法:用燃烧的木条伸入瓶口能被点燃的是CO,能使燃烧的木条立即熄灭的是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不能变浑浊的是CO;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CO2,

    21、不能变色的是CO;通过灼热的CuO能使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变为红色的是CO,不能变色的是CO2。2、除去CO2中的少量COCO2中混有少量CO时,宜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从而将CO转化为CO2,不能采用点燃的方法,因为少量的CO在大量的CO2中不能被点燃。3、除去CO中的少量CO2CO中混有少量CO2时,宜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或NaOH溶液),以除去少量的CO2,不宜通入水中,因为C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例题1、CO和CO2尽管分子中只差一个氧原子,但性质差别很大。下面是四位同学设计的鉴别CO和CO2的方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D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通入水中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闻

    22、气体的气味A B C D例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二氧化碳有毒,会使人中毒死亡BCO2的增加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因此空气中CO2含量越低越好C可以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D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别CO2和CO两种气体例题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1)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_ B _。(填字母)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它们由相同元素组成C它们都有毒 D它们都能溶于水(2)有人认为,二者化学性质相差甚远,请给出一条支持他的理由:_一氧化碳可燃,而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_。(3)其实,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过程:_ CO2+C

    23、2CO ;_2COO22CO2_。例题4、己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己略去)。其中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D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A是黑色固体,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C _ ;B_CO2_。(2)C在工业上常用来冶炼D,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3COFe2O32Fe3CO2_,在这个反应中,_一氧化碳_发生了氧化反应。练习题1、下列关于碳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不相符合的是 ( C )。A.金刚石用于刻划玻璃:金刚石的硬度最大B.活性炭用作冰箱除臭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C.一氧化碳用

    24、于冶炼生铁: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升华时吸热2、某混合气体中含有CO、CO2、SO2三种气体。 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ISO2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IICO 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IIICO 与Cu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实验探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 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 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事实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三种气体的存在, 请完成下列空格:(1)装置E的作用是_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_; 装置F的作用是_检验

    25、二氧化碳是否除尽_。(2)能证明气体中含有 SO2的现象是_A品红溶液褪色_,含有 CO2的现象是_D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含有一氧化碳的现象是 G固体由黑变红 、 H石灰水变浑浊 。【反思与评价】若将装置和装置互换, 则无法验证的气体是_SO2_(填写化学式)。3、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厂的一个装有液化气等轻烃的罐区发生爆炸。消防官兵在灭火中使用了很多水炮对着火的罐体不断喷水,经46小时终于将火扑灭。环保部门监测发现:空气中粉尘颗粒增多,比正常值超出八倍。(1)目前计人空气污染物的项目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人颗粒物、 氮的氧化物 等。(2)当地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爆炸现场附近的空气中是否含

    26、有CO气体。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实验目的】确定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CO。【实验原理】除去收集的空气样品中的氧气;3CO+Fe2O32Fe+3CO2(假设该样品中不含除CO之外的其他能与Fe2O3,反应的物质)。【实验仪器】请根据他们的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在实验时,上述仪器的连接顺序是:丙乙甲乙。其中乙装置需要使用两次,第一次的作用是 检验样品中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根据实验中出现的 甲装置中固体由红变黑 或 第二次使用的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现象,能判断出爆炸现场附近的空气样品中有较多CO。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该实验的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如果有,该如何改进? 有,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应在乙装

    27、置末放置一盏点燃的酒精灯 。课后闯关练习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二氧化碳不易溶于水 B.二氧化碳无色、无味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易升华 D.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的原因是 ( D )。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C.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D.以上三个原因都有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下列对二氧化碳利弊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C )。A.二氧化碳可以用来作灭火剂、制冷剂 B.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可以进行人工降雨C.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对植物生长不利 D.

    28、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4、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 B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其变红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二氧化碳能和紫色石蕊反应5、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反应中C、CO都得到氧,发生还原反应B.反应前后C、Cu、O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C.反应都必须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才能进行D.反应导出的气体都有毒,需进行处理以防止空气污染6、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与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有关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29、A.它作为“绿色环保溶剂”能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有机溶剂B.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在其中复燃C.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它参与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环D.超临界CO2流体与固体干冰的组成相同7、在相对分子质量;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原子个数;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元素种类等五项中,CO和CO2这两种物质质量相同时上述情况成立的是( C )。A.和 B.和 C.只有 D.和8、检验某种气体是否为CO2的最常用的方法是( B )A.将燃烧的木条放入气体中 B.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D.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9、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不相同的是( D )A金刚石、石墨 B水、双氧水 C氧气、臭氧 D冰、干冰10、下列有关CO2性质的实验,无明显现象的是( C )A. B. C. D. 11、将充满下列气体的试管,分别倒立于槽中,试管内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A )A. B.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6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有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