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最新 高考第一轮复习历史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docx

    • 资源ID:1719912       资源大小:57.06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 高考第一轮复习历史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docx

    1、最新 高考第一轮复习历史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一、选择题我国古代的地方管理制度丰富多彩。据此回答13题。1.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顺利实行的前提是王权的强大B.存在的根本基础是井田制C.齐、魏等都是分封形成的诸侯要国D.开拓了疆域解析:C项中的魏国是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后形成的,不是西周周王分封的诸侯。答案:C2.郡县制确保了秦朝中央对地方的专制统治,主要因为A.秦朝开始在全国推行 B.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C.郡守和县令互相牵制 D.确保了国家赋役的征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的表现形式,A项不是题干要求的原因;C项中的郡守和县令是上下级关

    2、系,不存在互相牵制的问题;D项可以说是郡县制实行的作用或影响,不符合题干要求。答案:B3.下列属于北宋初年地方管理制度的是节度使不得干预政事 知州受通判监督 转运使把地方赋税全部运送中央 死刑须报中央复审核准A. B. 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转运使专管地方财权,但并非全部赋税都运送中央,而是“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因而不正确,排除含有的选项,可知D项正确。答案:D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演变,经过了确立、完备、改革、定型四个阶段,它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反映。据此回答47题。4.汉朝编户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A.组织农业生产 B.实施宽舒政策C.控制和剥削农民 D

    3、.抵抗水旱灾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编户制度这一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编户制度既是汉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编户齐民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答案:C5.唐朝实行两税法的作用是A.缓解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B.缓解了均田制破坏造成的财政困难C.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D.削弱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应结合两税法实施的背景来理解其作用。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财政困难,为增加财政收入实行两税法。答案:B6.有点难度哟!明朝时的一条鞭法和清初的地丁银制度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经济特点是A.商品经济日益

    4、发展 B.自然经济渐趋瓦解C.农业、手工业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解析:解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经济特点”这一关键词,同时要考虑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的相同点都是征收白银,即由实物地租转为货币地租。这都是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结果。答案:A7.清初实行摊丁入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这种赋役征银办法实行的,积极意义在于A.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了B.封建自然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需要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需要D.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农民交地丁银,必须出卖农产品,这就有利于农业商品化,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又是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重要条件

    5、。故D项正确。答案:D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秦朝以来,统一和中央集权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据此回答810 题。8.秦、隋、元三朝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共同原因是人民反对战争,渴望统一 完成统一的政权经济军事力量强大 民族融合加强统一者具有雄才大略、远见卓识A. B. C. D.解析:本题是对同类知识归类总结、升华认识的考查。三个朝代都是完成大统一的朝代,虽然有不同的历史因素和客观条件,但有完成统一的共同的因素,如人心向背、国势、民族关系、杰出人物的出现等。答案:D9.下列各项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旨在维护国家统一、防止分裂割据的是秦始皇废分封、实行郡县制 北宋设置通判和转运使 明朝初年废中书省

    6、、罢丞相,权分六部 清朝雍正、乾隆年间设立军机处、裁撤议政王大臣会议A. B. C. D.解析:注意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要求是“维护国家统一、防止分裂割据”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都是单纯的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措施,不能起到防止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答案:B10.清朝前期,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各民族间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边疆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国力强盛,政局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基本稳定 有效抗击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军事侵略 坚决粉碎了各种分裂国家的活动A. B. C. D.解析:本题时间限制是“清朝前期”,康熙帝领导清兵挫败沙俄侵略企图、郑成功收复台湾都是与西方国家

    7、的斗争,但此时沙俄还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即是不正确的,排除含有的选项即可。答案:C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据此回答1113题。11.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巨大发展的突出标志是青铜农具的普遍使用 铁制农具的出现和推广 棉花种植的逐步普及 驭牛耕地的产生和推广A. B. C. D.解析:教材中说“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这说明是符合题意的;不正确,因为青铜农具在春秋前就已开始使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农具不代表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也没有普遍使用;不

    8、正确,棉花种植的普及是明朝以后的事。答案:B12.史载,两宋时期,苏、浙一带小麦普遍种植;而在今北京附近,却“皆得种稻”。这种南北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区域扩大的现象实际上揭示了两宋时期,农业生产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北方人民避乱南迁,带去了吃面习惯,促进了小麦种植的发展 两宋时期,各族政权交往密切,南方种稻技术在北方得到了传播 两宋时期,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融与发展A. B. C. D.解析:本题从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这个侧面反映了古代农业的发展。很明确符合要求;是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包括生活习惯和技术传播;都从民族间的交流角度分析,两宋时期政权对立,但并非完全阻绝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答案:A13.下

    9、列中国古代学者著作中,对甘薯种植进行过研究和介绍的是A.王充论衡 B.贾思勰齐民要术C.沈括梦溪笔谈 D.徐光启农政全书解析:本题考查“甘薯”这种农作物传入中国的时间以及古代重要著作的成书时间。A、B、C三项的著作分别是在东汉、北魏、北宋时出现的,而甘薯传入中国是在明朝,故而不可能对甘薯进行过研究。答案:D手工业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它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商业的繁荣。据此回答1417题。14.史书记载:盛唐时期邢窑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它反映的是盛唐时期A.政府向全国推销白瓷产品 B.邢窑白瓷生产规模较大C.邢窑制瓷技术推广全国 D.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解析:本题考

    10、查了唐朝手工业发展的水平,虽然引用的背景材料出自教材小字内容,但考查的方向和内容没有超出考纲要求,这在高考试题中有同类情况出现过。“天下无贵贱通用之”主要说明了该瓷器产量大。答案:B15.与唐朝相比,明朝主要工商业城市集中在江南地区,这表明A.经济重心南移 B.国内市场扩大C.生产技术推广 D.政治中心东移解析: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考虑,南宋以后,中国经济重心已经完成了南移,南方工商业城市集中也就顺理成章。答案:A16.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可知,当时经济

    11、突出的特点是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解析:四个地区经济发展各具特色,都在某一领域占有重要位置,这正是明朝经济突出的特点区域化经济分工扩大。答案:C17.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方向的是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贵金属货币的广泛使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解析:首先要明确明清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当时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这就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其次要分析四个选项,看哪个选项

    12、符合要求。C项反映的是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符合题意。答案:C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历代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开发、管理和民族政策的调整。当前我国进行的西部大开发,既要吸取借鉴古代的经验教训,又要保护和利用该地区遗存的丰富的历代文化遗产。据此回答1822题。18.汉朝民族关系的最大成就是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关系 设置西域都护,中央正式管辖西域 几次出击匈奴,解除匈奴威胁 推行和亲政策,化解民族纷争A. B. 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的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联系教材关于汉代民族关系的史实,可知均符合题意。答案:C19.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是民族政权

    13、并立 战与和是民族政权关系的两种主要形式 民族矛盾突出 中原王朝处于主导地位 各民族的社会发展程度趋于平衡A. B. C. D.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两宋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由于宋朝的“积贫积弱”,导致中原王朝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处于被动地位。故可排除带的B、C、D三项。答案:A20.清朝前期,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整个新疆地区的机构是A.乌里雅苏台将军 B.科布多参赞大臣C.伊犁将军 D.新疆行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清朝前期,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直接掌管蒙古各部的军政大权。1762年,清朝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当时

    14、并未设新疆行省。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21.从西汉到清朝,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开发和治理的相同点是A.实行减免赋税政策 B.重视发展商业贸易C.进行重大工程建设 D.设置政府机构派驻军队解析:注意是对边疆开发和治理的共同点。A、C两项明显不对,这不是任何朝代采取的措施;B项西汉体现明显,但如元、清等朝代则不明显。答案:D22.我国古代历史上几次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各具不同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西汉实行宽松的民族政策,保护丝绸之路畅通B.唐朝尊重各民族利益,不搞民族歧视C.元朝重用少数民族人才,全方位开发D.清朝重视发展商业,增加政府税收解析:本题是否定选择题。四个选项分别描述了西汉、唐、元、

    15、清四个朝代对边疆开发的特点,但D项只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的,与史实相悖,是错误的。答案:D维护国家统一,反抗外来侵略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据此回答2324题。23.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东来侵扰我国地区,按其先后顺序排列应是荷兰侵占台湾 俄国侵占雅克萨 葡萄牙侵占澳门A. B. C. D.解析:本题为排序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欧洲殖民者侵华时间的掌握。排序时可采用首尾确定法,最晚,发生于1644年清军入关时。答案:C24.下列事件中,捍卫了中华民族利益的有明朝的北京保卫战 雅克萨之战 台州九捷 郾城大捷A. B. 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弄清备选项中事件

    16、的性质,分清哪些事件是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之间的斗争,如;哪些事件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族入侵的战争,如。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资借鉴的合理因素众多。据此回答2527题。25.有点难度哟!“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老子实际上主张A.杜绝浪费,勤俭治国 B.无为而治,缓和矛盾C.事物是对立和统一的 D.民贵君轻,施行仁政解析:本题为材料选择题,审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有为”这一关键词,难治的原因在于“有为”,故老子主张“无为而治”。答案:B26.有点难度哟!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称为“孔孟之道”,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儒家

    17、思想的核心是A.“仁”“仁政”“爱人”“政在得民”B.“三纲”“五常”C.“五经”诗书礼易春秋D.“宽刑薄赋”“休养生息”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明确孔子和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政”“爱人”“政在得民”。答案:A27.下列科技成就中,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是A.华佗发明麻沸散 B.祖冲之推算圆周率C.蔡伦改进造纸术 D.张衡制造地动仪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审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深刻”这一关键词。四个备选项对人类文明都有影响,要比较其影响的不同程度。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为人类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答案:C每一

    18、时期的思想、文学和艺术都是以当时现实生活为源泉的,是以那个时代经济和政治为基础的。据此回答2830题。28.“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B.李白出生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生于农民家庭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解析:要与唐朝历史发展相联系,根据李、杜两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来判断。答案:C29.蒲松龄在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写了许多妖鬼狐仙的故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说明A.蒲松龄对现实生活了解不多B.妖鬼狐仙故事确实存在C.清朝时期大

    19、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蒲松龄以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D.清朝时期市民阶层开始形成,这类故事符合他们的口味解析:要从清朝实行文化专制上分析,借妖鬼狐仙之口,道世人反抗之心声。A、B两项几乎没有干扰,是不正确的;D项迷惑性较大,但市民阶层开始形成应当是在宋代。答案:C30.唐诗人温庭筠的送渤海王子归国:“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故国,佳句在中华。”此诗反映的是A.南诏与唐朝关系密切 B.粟末靺鞨与唐朝的密切关系C.唐朝与新罗友好相处 D.日本与唐朝友好往来解析:唐玄宗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看诗的题目,对应的应该是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民族自古就

    20、有重视农业的传统,高度发达的农业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突出特征。明清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各民族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加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使农业发展迅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材料二:我国人口在秦朝有2000万,汉代约6000万,到1000多年后的明代初期依然是6000万,明万历中期(16世纪末)增至1.5亿,明末清初大幅度下降。清康熙初年到鸦片战争爆发的178年中,我国人口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在这期间,人口总数连闯四关: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达到一亿;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突破二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越过三亿;道光十四年(1834年)超过四亿。材料三:乾隆后期,湖北江汉两

    21、岸“百姓生齿日繁,圩垸(滨湖小堤)日多,凡蓄水之地,尽成田庐”。材料四:历史上长江荆江大堤溃决次数统计朝代年 代决堤次数平均时间隋唐58191800南宋11271279276明朝13681644309.2清朝16441911554.9明朝嘉靖、万历年间黄河决口统计年 代地 点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江苏沛县隆庆三年(1569年)江苏沛县隆庆四年(1570年)江苏邳州万历四年(1576年)江苏徐州万历五年(1577年)江苏泗阳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述的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缺乏科技方面的内容,请给予补充。(2)试分析材料二中清朝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传统农业、人口、生

    22、态环境三者相互关系的认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旨在运用历史知识,说明当今人们关注的农业问题、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第(1)问可联系教材从引进、推广作物新品种和总结农学理论、提高种植技术方面分析归纳明清之际农业发展的史实及原因;第(2)问分析清朝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要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科技文化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归纳;第(3)问谈认识,既要把握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又要注意论从史出。参考答案:(1)引进、推广作物新品种:明朝推广植棉;玉米、甘薯传入我国,广泛种植。总结农学理论,提高种植技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介绍了农作物的种植、农具的制造、水力修建方法。(2)政治上

    23、: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政治保证。经济上: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制度,减轻了劳动者的负担,并使长期隐瞒不报的户口报上来。奖励垦荒政策和农业的精耕细作,为人口的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关系上: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开发加强,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较大的空间。科技文化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促进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了防病治病的能力,使人口死亡率降低。(3)传统农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作为提高产量的保证,必然刺激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必然加大对土地的需求,因此,统治者采取鼓励开荒的政策;围湖造田,与水争地,大量开垦荒山荒地,造成了对土地

    24、资源的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使长江、黄河流域水患日益增多。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1 擀面泥俑 图2 胡装女俑 图3 胡旋舞材料二:图4 大食人陶俑 图5 唐墓出土的非洲黑人陶俑材料三:汉唐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民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毫不介怀。鲁迅全集第一卷看镜有感请回答:(1)透过材料一的几幅图,你得到唐朝的什么信息?(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现象?(3)结合材料说明唐朝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解析:历史材料的来源多种多样,材料一的三幅图要特别注意看懂图的名称,三幅图反映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日常生活、服装、艺术,还要

    25、注意题目中的“胡”字,反映了唐朝吸收少数民族文化。材料二的两幅陶俑图要从题目中看出“大食”“非洲黑人”等信息,反映的是唐朝发达的对外交通和对外关系。第(3)问则需脱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参考答案:(1)唐朝社会生活(衣食住行和艺术生活)兼收并蓄、多姿多彩、较为开放。(2)唐朝与大食、非洲都有往来(或:对外交往频繁)。(3)唐朝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政府的民族政策与对外政策开明;唐朝人民自信、国家具有活力、不排斥外来文明。33.元明清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不断得到巩固与发展,为什么说出现这一现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时期曾出现了哪些威胁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与发展的问题?这

    26、些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原因应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分析归纳。第二、三问可从对内对外两方面归纳,如对内如何管理辽阔的疆土、如何粉碎内部分裂势力的叛乱、如何改变统治民族本身的落后等,对外如何粉碎外国侵略造成的边疆危机等。参考答案:原因:(1)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对边疆地区与各族人民的管理加强。(2)封建经济不断发展,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使地域间、民族间联系加强。(3)我国各民族间长期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各族人民共同开发边疆地区。问题与解决:(1)如何管理辽阔的疆土。措施:改革机构,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如元朝设宣政院、澎湖巡

    27、检司;明清的“改土归流”,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台湾府,加强对西藏、台湾地区的管理。内部分裂势力的叛乱。措施:武装平叛,维护统一。如清朝平定“三藩之乱”、噶尔丹、大小和卓等的叛乱。统治民族本身的落后。措施:实行“汉化”政策,促进自身封建化。如元朝与清朝重视农业、奖励垦荒。(2)外国侵略,边疆危机。措施:进行军事斗争和外交谈判,维护国家主权。如明朝戚继光抗倭、清朝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的签订。34.(探究创新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岁役,官为敛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留存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

    28、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与官盖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小民得无忧,而事亦易集,立法颇为单便。” 明史食货志材料二:“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统谓之地丁。先是康熙季年,四川广东诸省已有行之者,至是准直隶巡抚李维钧请,将丁银随地起征,每地赋一两摊入丁银二钱二厘。自后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则无徭矣。”清史稿食货志材料三:马克思说过:“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奶娘。”这表明,税收是与国家的产生连在一起的,税收是国家机构存在并发挥职能的物质条件,所有国家都必须有税收,这是税收的共性。材料四:组织收入和调节经济是税收本身固有的两大职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税制改革中注重发挥

    29、税收的调节作用,开设了消费税、资源税、固定资产调节方向税等税种,以积极引导产业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税制内容有何异同?其异同各说明了什么?(2)不同社会制度下国家的税收有哪些共同点?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税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3)材料四反映了税收的什么作用?这一作用在材料中是怎样体现的?解析:本题是史、政结合的跨学科综合题。第(1)问要读懂材料,首先要明确两则材料分别说明的是哪种赋税制度,然后再作比较,比较点是税制的内容,最后从中总结出两种税制反映的趋势。第(2)(3)问是政治题,主要是两种意识形态下的税收比较。参考答案:(1)共同点:都是货币税(或均征收银两);都简化了税收项目和手续。不同点:一条鞭法既量地又计丁;地丁银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相同点说明,明后期以来,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税制简单便捷。不同点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农民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2)都是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都是为国家实现职能服务的;都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这三个基本特征;都是以国家政治权力为前提的分配关系;分配的主体都是国家,税款都是取之于民。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资本主义国家的税收是对劳动人民进行的一种超经济强制,税收从根本上说是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 高考第一轮复习历史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