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一历史知识能力训练答案.docx

    • 资源ID:17189224       资源大小:40.32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一历史知识能力训练答案.docx

    1、初一历史知识能力训练答案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知识要点七千长江浙江磨制耒耜水稻干栏式定居五六千黄河陕西磨制粟半地穴式定居水稻粟磨制陶定居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A(课本p. 7,现有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2. C(课本p. 7)3. D(课本p. 7)4. D(课本p. 7、p. 8)5. B(课本p. 7)6. D(A、C项所说情况出现在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B项所说情况出现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文物)7. C(要过定居生活,必须有人工建造的房子)8. C(课本p. 8)9. C(纺轮只能是用陶土制成雏形,然后烧制。石头坚硬,当时不可能有技术在石头中间钻孔)10. C(课本p

    2、. 8)11. C(彩陶是半坡遗址出土的)12. C(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水稻,半坡遗址原始居民种小麦)13. D(大汶口文化遗址墓葬区出土的文物典型的反映了贫富分化,其他三处遗址都没有这种现象)14. A(山顶洞人也会人工取火)15. D(骨制箭头、渔叉和渔钩用于打猎捕鱼)二、非选择题16. 问题一:陶器上的这些动物图案,说明这些动物与原始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他们过着原始渔猎生活。问题二:在当时条件下,人们制作陶器的水平高超,反映了手工业的进步;陶器上的纹饰反映了他们绘画艺术水平的提高。17. 问题一:“北京人”、山顶洞人居住在自然形成的山洞中,半坡人、河姆渡人居住的是人工建筑,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

    3、重大进步。问题二:原始农业的发展。问题三:由于两地自然环境不同。半坡遗址处于北方黄河流域,河姆渡遗址处于长江流域。启示:人类建筑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拓展与探究思考一:研究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广东境内的古人类化石主要有封开垌中岩人牙齿化石、马坝人头骨化石等。思考二:不能删除“已知”二字。因为,随着科学家的进一步探索,人们可能发现现在未知的、年代更早的古人类化石。第3课华夏之祖 知识要点 四五千炎帝黄帝涿鹿华夏宫室衣裳挖井舟车养蚕缫丝文字人文初 祖炎黄子孙尧舜禹部落联盟首领禅让制约公元前2070禹原始奴隶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A(课本p. 12) 2. D(课本p. 1

    4、2) 3. B(课本p. 13) 4. A(课本p. 13) 5. C(传说中,仓颉发明了文字) 6. D(“炎黄子孙”体现的是对炎帝和黄帝的尊敬) 7. C(课本p. 14) 8. A(材料指向黄帝) 9. D(材料指的事件是大禹治水) 10. C(关键词是“天下为公”) 11. C(A项,黄帝部落打败炎帝部落,但炎黄部落结成联盟,共同形成华夏族。B是仓颉; D是伶伦) 12. D(禅让制是各部落首领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13. A(课本p. 14) 二、非选择题 14. 问题一:禅让制(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首领制度);没有;大禹传子启后,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问题二:

    5、材料表明,为了争夺部落联盟首领之位,各部落首领之间互相斗争。跟课本说法 不一致。说明:历史上存在的许多“传说”,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必须多方面考证。 15. 问题一:材料一属于历史传说;材料二属于文字记录;材料三属于实物资料。 问题二:材料三代表的实物资料。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远古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足,对许多现象不理解,存在着敬畏心理,于是,人们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动物和自然现象作为自己的祖先等崇拜的对 象,并将其符号化,这就是图腾。 思考二:通过民族大融合,以华夏族为主体,其他各民族不断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

    6、亡 知识要点 阳城早期国家启世袭禅让家天下城堡宫殿军队刑法监狱奴隶主阶级平民和奴隶汤商伊尹盘庚殷殷朝纣炮烙周文王姜尚牧野镐西周巩固统治土地平民奴隶亲属功臣诸侯周天子贡品疆土边远地区统治国人暴动公元前771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B(禅让制是传说时代、分封制是西周、郡县制是秦朝) 2. C(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3. B(课本p. 20) 4. C(课本p. 21) 5. B(伊尹助汤) 6. C(课本p. 21) 7. A(课本p. 21) 8. A(夏桀、商纣分别是夏、商的最后一位王) 9. C(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 10. C(西周实行分封制) 11. D(课

    7、本p. 24) 12. A(夏的第一代国王是禹) 13. C(三个朝代的覆灭,都是因为暴政)14. B(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15. D(燕赵齐鲁晋楚,都是分封的诸侯国名称) 二、非选择题 16. 问题一:这些预言都是错误的。夏桀与商纣王的统治都因为暴政被推翻。 问题二:暴政会失去民心,丧失政权。 17. 问题一:指周王。依据所分封等级的高低得到不同的分赐。 问题二:周王会降低受封人的爵位,削减受封人的封地,甚至剥夺受封的一切特权。 问题三:西周的分封制。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标志性成果夏商周年表正式公布,确立了夏商周的起止年代。 思考二:没有得到

    8、最终结论。因为,夏商周的断代问题,没有确切文献记录,现在的研究成果是根据已有资料得出的。随着新史料发现,这一结论有可能被修订。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知识要点 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成都平原青铜立人像大多精美 瓷器夏、商、西周五谷青铜商奴隶人身自由贡品(人牲)殉葬品(人殉)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C(河姆渡文化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 2. D(课本p. 26) 3. C(课本p. 26) 4. D(课本p. 26) 5. B(课本p. 27) 6. A(课本p. 27) 7. B(课本p. 27) 8. B(铁器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 9. D(课本p. 27) 10. C(

    9、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已经有了) 11. D(夏商周时期等级森严,没有民主政治) 12. B(奴隶没有土地所有权) 13. B(商朝时期尚未出现铁器) 14. C(课本p. 27)二、非选择题 15. 问题一: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多;工艺精美。 问题二:上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去博物馆参观;实地考察已发现的商周时期的铜矿遗 址;等等。 问题三:只有贵族才能使用青铜器。理由:制造青铜器的费用昂贵;青铜器的使用,还代表了森严的社会等级秩序。 16. 问题一:奴隶社会。 问题二:奴隶们的悲惨处境,最终会激起奴隶们反抗斗争;奴隶们的斗争,一定程度上促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甚至改朝换代,从而推动社会

    10、进步;灿烂的夏商周文明是奴隶们辛勤创造的。 拓展与探究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从社会发展水平看,商周时期的青铜 文明繁荣,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文化成果。从奴隶处境看,奴隶们处境悲惨,社会黑暗。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知识要点 770年洛东周春秋战国管仲内政军制尊王攘夷城濮韩赵魏齐楚秦燕赵魏韩长平秦国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D(课本p. 30) 2. C(课本p. 30) 3. A(课本p. 30) 4. B(课本p. 30) 5. A(秦王嬴政是战国时期人物) 6. B(中央集权制是秦朝建立的) 7. C(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逐步统一)

    11、8. B(A是春秋时期;C是东晋时期;D是三国时期) 9. C(课本p. 33) 10. A(课本p. 33) 11. D(课本p. 34) 12. B(破釜沉舟是秦末农民战争时期的事情) 13. D(A项,战争的直接作用是破坏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是促进社会生产发展;C项是消极 影响;B项,诸侯之间的战争更加降低了周王的权威,诸侯国之间更加不团结,所以,项说法不准确) 14. D(课本p. 34) 二、非选择题 15. 问题一:图2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晋文公图1齐秦楚燕 问题二:齐桓公。原因:任用管仲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军制;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正 确策略。 问题三:城濮之战、长平之战、马陵

    12、之战、桂陵之战。 16. 问题一:公元前770年。东周开始(春秋时期开始)。 问题二:周王受到少数民族侵扰;周王地位衰落,诸侯国之间发展更加不平衡,强国吞并弱国,强大诸侯国称霸。 问题三: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灾难,人们生活动荡,社会生产遭到破坏;但大国兼并小 国,蕴藏着国家统一的趋势。 拓展与探究 这种说法不正确,片面夸大了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秦赵长平之战,赵国的战败,以至于赵国灭亡,是秦国实力超过赵国的必然结果。当然,赵括个人的错误,在长平之战赵国的失败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赵括个人的错误,不能成为秦赵两国战争胜败的关键。 第课大变革的时代 知识要点 铁牛耕牛耕李冰都江堰天府之国秦商

    13、鞅公元前356商鞅土地私有自由买卖耕战军功大小旧贵族县制经济军队战斗力封建地主农民封建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C(课本p. 36) 2. D(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器铁器) 3. D(课本p. 37) 4. B(课本p. 37) 5. A(课本p. 38) 6.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作为地主阶级受益最大) 7. B(只有变法,才能维护自己诸侯国的生存) 8. B(课本p. 39) 9. C(历史发展有其规律,符合规律则成功,不符合则失败) 10. D(课本p. 34、36、37、38) 11. B(课本p. 39) 12. D(课本p. 37、38)13. A(关键词:

    14、四川平原) 14. C(因为旧贵族特权因没有军功而被废除,因此旧贵族会产生怨恨情绪) 二、非选择题 15. 问题一:商鞅。他主持的改革直接促使秦国强大;推动中国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法家 学说。 问题二:嬴政。秦灭其他六国,统一全中国。 问题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秦灭其他六国,统一全中国奠定基础。 16. 问题一:大禹和李冰;都江堰 问题二:中国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问题三:铁制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水利兴修。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奖励耕战,农业生产不积极、没有军功的人不授爵位,废除了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任免官吏,剥夺了贵族世袭把持地方的特权。 思考二

    15、:商鞅因变法而死,说明秦国当时保守势力依然强大;任何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 第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知识要点 甲骨文商青铜器铭文大篆日食月食哈雷彗星夏历夏二十四扁鹊 望闻问切战国楚辞离骚钟鼓之乐湖北随州整套编钟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A(课本p. 41) 2. C(课本p. 41) 3. C(课本p. 41) 4. B(课本p. 41) 5. C(课本p. 41) 6. D(汉字的演化过程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性) 7. B(课本p. 42) 8. D(A选项农历也叫“夏历”;B选项战国应为商朝;C选项夏朝距今约四千多年前) 9. C(课本p. 44) 10. A(课本p. 44) 1

    16、1. A(成熟文字的出现,对于研究历史有很重要的意义) 12. C(刻画符号不是成熟的文字,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不是我国文字) 13. A(甲骨文是商朝出现的比较成熟的文字)14. C(材料讲的是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的一年24节气) 15. B(关键词是“楚国”、“离骚”) 二、非选择题 16. 问题一:图1,龟甲和兽骨;甲骨文。图2,青铜器;铭文。图3,竹简;小篆。图4,纸;楷书。 问题二:商;图1。 问题三:毛公鼎。 17. 问题一:扁鹊,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能用针刺、按摩和四诊法治疗疾病。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政治家。创造了新体诗歌楚辞,代表作离骚。 问题二:分别为天文、历法、医学和文

    17、学领域成就。 问题三:扁鹊创造的四诊法,流传至今;与屈原相关的,就是端午节。 拓展与探究 (略。) 第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知识要点 儒仁爱人为政以德私学因材施教论语正统思想对立面转化道德经 孙子兵法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众多学派社会急剧变革兼爱非攻孟子春秋无义战仁政无为而治韩非法治君主专制秦国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A(课本p. 46) 2. A(是孟子的话) 3. A(课本p. 47) 4. B(课本p. 47) 5. D(课本p. 47) 6. 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的是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这是老子的理论) 7. B(课本p. 48) 8. C(课本p.

    18、 48) 9. D(课本p. 49) 10. B(课本p. 49) 11. D(课本p. 49) 12. A(材料体现了孔子对人的关爱) 13. B(荀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 14. A(这是孟子的话) 15. B(材料体现了老子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二、非选择题 16. 问题一:图1,道家思想;图2,法家思想;图3,儒家思想。 问题二:(本题以下三种答案均可) 答案一:认同道家思想。道家学派思想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内部均有对立的方面,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答案二:认同法家思想。法家学派提倡法治,主张

    19、改革,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 答案三:认同儒家思想。儒家学派强调“仁”和“礼”,主张仁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问题三:百家争鸣。社会生产力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7. “教育观察”栏目主持人应该是孔子。孔子是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成就、教育思想影响后世。 “法制园地”栏目主持人应该是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学派代表。他主张法治。 “军事天地”栏目主持人为孙武。孙武是兵家学派的代表,著有孙子兵法,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他指挥作战的经验丰富。 “自然与环境”栏目主持人应该是孟子。孟子主张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这一观点有一定局限性。孔子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代表,

    20、不是儒家思想的全部。 后世许多思想家丰富和完善了儒家学说。 (本题也可以回答同意这一观点。孔子是儒家学说创始人,后世儒家思想家是对孔子思想的发挥。) 思考二:孔子是大教育家、思想家,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是,孔子毕竟生活在春秋战国那个时代。今天,时代变了,孔子的思想难免存在局限性。今天,我们不能否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对他代表的儒家思想要批判地继承、发展。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0课“秦王扫六合” 知识要点 嬴政六221咸阳中央集权封建皇帝军政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圆形方孔小篆焚书坑儒长城灵渠东海陇西长城南海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A(长平之战发生于战国时期,不是秦朝统一完成的标志) 2.

    21、D(公元前3世纪是公元前299年至前200年之间) 3. D(全部选项都是秦朝统一中国的条件) 4. C(在中央设立三公,地方实行郡县制,是秦朝的行政系统) 5. B(秦朝三公之一的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称为“百官之长”) 6.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指的是在权力上的集中和专制,一切权力都集中于皇帝手中) 7. D(文字属于文化的范畴,钱币属于经济的范畴) 8. D(秦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成为后世货币的范例) 9. D(秦统一了度量衡,因此缴税的“斗”应该容量相同) 10. C(秦朝焚书,除了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类的书籍) 11. B(修筑长城的直接目的是抵御北方的匈奴)

    22、12. D(“虽死犹存”是指秦朝为后世开辟了新的政治制度,是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A、B不是政治方面的措施) 13. C(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14. D(材料中的“六合”、“皇帝”、“臣”等关键词表示这是与国家统一相关的,秦始 皇与此内容相关的事迹是统一六国) 15. A(焚书坑儒、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引起了人民的反抗,是秦的暴政,不是功绩) 二、非选择题 16. 问题一:措施: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焚书坑儒,统一思想。目的:巩固统治和统一。 问题二:不一样。李白肯定了秦始皇灭六国的历史作用,胡曾以秦始皇修长城为由批评秦始皇暴政。 问题三:秦朝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长

    23、期战乱,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社会生产发展;奠定了中国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基础。(言之成理即可)。 17. 问题一: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国家税收;货币兑换繁琐,不利于人民生活的便利;不利于国家统一。 问题二:国家的统一;全国各地经济交流的加强。 拓展与探究 因为,使用方言作口语的人口占绝大多数,而需要使用文字和通用口语作为语言交流的人 口是少数。随着经济发展和各地人口流动性加大,教育的发展,方言会逐步消失。第课“伐无道,诛暴秦”知识要点 阿房骊山长城三百三分之二车裂209年陈胜吴广革命首创巨鹿咸阳 刘邦长安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C(等级森严是封建社会一个共有的特征,不是属于

    24、秦朝的暴政) 2. A(童谣指阿房宫征发了大量民夫,致使民怨沸腾,成为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3. D(秦朝灭亡于农民战争。A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之一。B是西周灭商的战役。C出现在 秦朝灭亡以后) 4. A(秦朝徭役、赋税繁重,农民还要被征发去服兵役) 5. D(秦朝法律残酷而且名目繁多,如族诛和连坐等。一人有罪,周围邻里都要受到牵连的法律叫连坐法) 6. B(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灭亡公元前207年,存在14年) 7. C(陈胜吴广为了号召大家反秦国抗残暴的统治,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 8. C(长平之战是战国末年秦赵国之战;桂陵之战也是发生在战国时期;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

    25、。前207年,项羽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 9. C(“破釜沉舟”的故事出自巨鹿之战) 10. C(刘邦最先攻入咸阳,并与咸阳居民“约法三章”,推翻了秦朝统治) 11. C(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刘邦被封为汉王,历史上把他们之间的战争称为“楚汉之争”) 12. C(刘邦封“汉王”,项羽自称“西楚霸王”,“楚河汉界”来自楚汉之争) 13. A(刘邦进入关中,立即约法三章,争取了民心) 14. C(成语来自于楚汉之争的“鸿门宴”当中) 15. C(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二、非选择题 16. 问题一:秦的暴政赋税沉重,徭役与兵役沉重,刑法严酷。 问题二:陈胜、吴广起义 问题三:秦朝暴政直接导致陈胜

    26、吴广起义。 17. 问题一:项羽、刘邦在用人方面的不同。项羽妒贤嫉能,刘邦知能善任。最终,项羽失败,刘邦取得胜利。 问题二:认识别人长处;不断反思自我,完善自己;学会用集体力量推进事业发展。 拓展与探究 自己查找资料,搜集不同的观点,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第课大一统的汉朝 知识要点 秦农业耕作节俭以德化民安定富裕文景之治主父偃诸侯中央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五经儒家学说洛阳东汉光武中兴外戚宦官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D(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减少兵役徭役,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2. B(文帝、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3. C(诸

    27、侯把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是“推恩令”的内容) 4. A(“约法三章”是楚汉之争时期刘邦的政策) 5. B(主父偃是“推恩令”的提议者) 6. B(“汉武”指汉武帝。A、D是秦始皇的政策;C是汉文帝、汉景帝时期) 7. B(是秦始皇的措施;分封制会削弱中央集权,汉武帝的措施是加强中央集权颁布 “推恩令”) 8. B(汉武帝推行儒家学说,罢黜除儒家外的学说) 9. B(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10. B(秦朝“焚书坑儒”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加强对人民思想的控制,最终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A、C都是秦朝的措施) 11. B(统治者推行

    28、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专制统治,只有满足统治者的这一需要,才 能被统治者所接收推广) 12. D(刘秀是建立东汉的光武帝,他统治时期史称“光武中兴”) 13. C(A“强项令”指董宣不畏强权,不会导致政治黑暗。D农民战争是东汉政治黑暗导致的后果。B是导致外戚宦官专权的条件之一,C才是政治黑暗的主要表现) 14. C(C是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用的正确理解。D中董仲舒宣扬仁政思想说法不准确) 二、非选择题 15. 问题一:材料一说明秦始皇生活奢侈,材料二说明汉武帝生活节俭。 问题二:秦的暴政,导致秦的灭亡;汉文帝厉行节俭,是文景之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问题三:统治者的作风关系到国家兴衰

    29、。 16. 问题一:都是西汉受分封的诸侯王。 问题二:威胁国家安定和皇权巩固。措施:削夺诸侯王封地。 问题三: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上再分封子弟。巩固了专制皇权,巩固了国家 统一。拓展与探究 可以从董仲舒新儒学对当时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董仲舒新儒学的历史发展等角度谈看 法。 第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知识要点 汉武帝王景犁壁二牛抬杠耧车提花染色丝绸杜诗水排水力铁制 铸币盐铁经营五铢洛阳长安重农抑商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D(西汉汉武帝治理黄河,八十多年期间没有大水灾;东汉明帝派专家王景治理黄河) 2. B(东汉明帝派专家王景治理黄河) 3. C(二牛抬杠的耕作方式) 4. D(西汉时北方已经普遍种植小麦,南方多种植水稻)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一历史知识能力训练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