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预防采场冒顶片帮事故.docx

    • 资源ID:17178121       资源大小:40.46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预防采场冒顶片帮事故.docx

    1、预防采场冒顶片帮事故预防采场冒顶片帮事故在采矿作业中,最常见的事故是冒顶片帮,约占采矿作业事故的40以上。分析该类事故的原因主要是: 1采矿方法选择不合理,顶板管理方法不当 如采场布置方式与矿床地质条件不适应,采场阶段太高,矿块太长,顶帮暴露面积太大,时间过长,加上顶板支护、放顶时间选择不当,都容易发生冒顶事故。天井、漏斗布置在矿体上盘或切割巷道过宽都容易破坏矿体及围岩的完整,产生片帮事故。 2作业人员疏忽大意,检查不周 根据冒顶伤亡事故分析,只有极小部分的事故是由于较大型冒落引起的,大多数都属于局部冒落及浮石伤人,且多发生在爆破后12小时内。这是因为岩石受爆破的冲击和震动作用后,有二些发生松

    2、动和开裂的岩石,稍受震动或时间一长马上就会冒落。这时如果正好有人站在下面,将被击中。所以在放炮后应加强对采场顶帮的检查和处理。另外,在节假日前后或停工时间较长后,恢复生产时,也应加强对顶帮的检查和处理。 3处理浮石操作方法不当 由于处理浮石操作不当所引起的冒顶事故,大多数是因处理前对顶板缺乏全面、细致的检查,没有掌握浮石情况而造成的。如操作时撬前面的,后面的冒落;撬左边的,右边的冒落;撬小块的浮石,却引起大面积冒落等。有时因为操作工人的技术不熟练,处理浮石时站立位置不当,当浮石下来时无法躲避而造成事故。也有一些事故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冒险空顶作业,违章回收支柱而造成的。 4地质情况变化,自然条

    3、件不好 如在采矿体中有小断层、裂隙、溶洞、软岩、泥夹层、破碎带、裂隙水等等,都容易引起冒顶片帮,在开采中要特别注意。 5地压活动的影响 有些矿山在开采后对采空区未能及时有效地处理,随着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矿山的生产区域不同程度地受到采空区地压活动的影响,容易导致井下采场和巷道发生大面积冒顶片帮事故。 根据以上冒顶片帮事故发生的原因,预防冒顶片帮,避免伤亡事故的措施主要有: 1根据矿床地质条件,合理选择采矿方法和采场布置。天井、漏斗等应布置在矿床的下盘,避免破坏上盘,造成片帮。开采时,要严格按采掘顺序,自上而下,由远而近,有计划的回采,尽量减少顶板暴露时间,加快采矿速度,缩短回采周期。 2按照安全

    4、技术操作规程作业,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和作业制度,加强职工安全技术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和技术水平。 3加强采场顶板观察、检查,加强顶板管理。 一方面根据已掌握的地质资料,加强现场顶板管理。同时要对采场矿岩情况经常进行检查,及时掌握其变化规律,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发现岩石松软时,应及时支护,尽量避免在空顶下作业。采场和附近作业点放炮后,应仔细地检查采场顶帮的岩石和支护。检查时人要站在安全的地方,由外向里用尖头长钎子或带矛头的长竹竿撬下松动的岩石。检查处理完毕,再通知其他人员进入采场作业。 4注意观测顶板冒落预兆,防止发生大面积冒顶事故。大多数情况下,顶板冒落之前都会有些预

    5、兆,如顶板岩石下沉、支架发出爆裂声、发生折断;顶板岩石发出破裂和撞击声;顶板有岩石碎块掉落,以及涌水、淋水量增大等现象。一旦发现采场有大面积冒顶的征兆,应立即停止采场作业,马上撤离作业区内的人员。 顶板冒落的观测方法有木楔法、标记法、信号柱法等。木楔法就是在顶板裂隙中钉入一块小木楔(或小金属楔),如果顶板变形、裂隙增大,小木楔会自动落下或松动,说明顶板有冒落危险。标记法是将黄泥、油漆、水泥砂浆抹在顶板裂隙上,观察其变化,也能反映出顶板变形情况。信号柱法是在采场每隔710m用兰根毛竹(或木柱)支撑在顶底板之间,如果发现毛竹(或木柱)压裂,发出响声,说明顶板下沉有冒落危险,应立即将人员撤离采场,然

    6、后制定安全措施进行支护。1237切眼下山掘进施工作业规程一、工程概况: 1237切眼下山位于 90北翼三石门,该巷道为1237工作面的开切眼下山全长约80m,与 60北大巷三石门机巷贯通,巷道沿倾斜方向布置坡度2426,巷道布置在煤中。 二、巷道断面设计 由于巷道服务年限短,仅作为通风之用,巷道采用梯形断面、木棚支护,巷道掘进断面积:3.0m2,净断面积2.32m2,具体情况如图所示:三、施工设计 巷道采用电钻打眼,爆破落煤、矸、人工将煤、矸,下山采用自制小矿车运输、小绞车提升。 1、扣眼爆破:采用电钻打眼,爆破采用毫秒雷管与煤3炸药。 2、爆破说明书:毫秒雷管使用前5段中任意连续工段,炮眼布

    7、置如下图所示: 眼号 每眼装药量 雷管段号 连线方式串连 16 600g 1 1 08 方式 3、巷道支护:由于本巷道仅作为掘进回风之用,服务年限短,一般采用梯形木棚支护,梁腿=1.61.6米,棚距0.6米。 四、通风与供电 1、通风:巷道掘进采用局扇送风; 2、由于送风距离不同; 3、故采用5.5kw局扇送风,局扇安装位置 90北大巷三石门外10米以上; 4、局扇不得打循环风,采用350毫米阻燃橡胶风筒送风。风筒要求吊挂平直; 5、双反边接头。 新鲜风地面主井 90北大巷局部扇风机档头 90北大巷 90北边界回风上山副井地面 6、供电:中心变电所 90北大巷配电点档头。供电采用“三专两闭锁”

    8、即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 五、劳动力组织 巷道掘进工作采用综合作业组织形式,人员配备如下: 班组长大工 1人 出矸、煤 1人 绞车司机 1人 合 计 3人 8、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略) 9、安全技术措施:按煤矿安全规程作业,搞好“四位一体”防突工作,大孔经钻孔排放。 A、通电措施 1、必须用专用局扇对档头送风,供风量不得小于64立方米每分,风筒出风口距端头不得大于5米。 8、临时停工 9、设置栅栏 10、揭示警标 11、严禁人员入内 12、局扇必须安装在回风口10以上 13、不得打循环风 14、局扇必须由专人治理 15、其它人不得随便停开 16、停电必须撤人至新鲜风

    9、流中 17、安检员必须认真负责 18、坚持“一炮三检”和每班“三检”制度。 19、并及时填写牌板 20、瓦斯超达1%限时停工作业,1.5%时必须撤人。 B、顶板治理措施 1、进入档头要先敲邦问顶,排除松动矸石,严防掉矸伤人。 2、必须及时支护,不得空顶作业。 C、火药及放炮治理措施 1、放炮工必须按规定装药放炮。 2、炮孔必须用粘土炮泥填实。 3、全井撤人地面放炮。 4、瞎炮必须当班按规定处理。 D、运输安全措施 1、推车时必须注重前方,转弯处要大声呼叫,不许放飞车。 2、同向推车车辆间距不得小于30米。 3、巷道每隔30米设置躲避洞,装煤前必须在作业地点上方设一道坚固的挡车栏,提升时人员必须

    10、进入躲避洞。 4、绞车司机必须听清铃声方可开车,开车前必须仔细检查绞车及钢丝绳,小矿车连接处安全状况,发现不安全隐患不得开车,并通知机电部门进行处理。 10、避灾路线 发生瓦斯及火灾事故时,作业人员立即从作业地点 90北大巷 90车场主井地面。 发生其它事故时,作业人员应立即从作业地点 90北大巷副井地面。在采矿作业中,最常见的事故是冒顶片帮,约占采矿作业事故的40以上。分析该类事故的原因主要是: 1采矿方法选择不合理,顶板管理方法不当 如采场布置方式与矿床地质条件不适应,采场阶段太高,矿块太长,顶帮暴露面积太大,时间过长,加上顶板支护、放顶时间选择不当,都容易发生冒顶事故。天井、漏斗布置在矿

    11、体上盘或切割巷道过宽都容易破坏矿体及围岩的完整,产生片帮事故。 2作业人员疏忽大意,检查不周 根据冒顶伤亡事故分析,只有极小部分的事故是由于较大型冒落引起的,大多数都属于局部冒落及浮石伤人,且多发生在爆破后12小时内。这是因为岩石受爆破的冲击和震动作用后,有二些发生松动和开裂的岩石,稍受震动或时间一长马上就会冒落。这时如果正好有人站在下面,将被击中。所以在放炮后应加强对采场顶帮的检查和处理。另外,在节假日前后或停工时间较长后,恢复生产时,也应加强对顶帮的检查和处理。 3处理浮石操作方法不当 由于处理浮石操作不当所引起的冒顶事故,大多数是因处理前对顶板缺乏全面、细致的检查,没有掌握浮石情况而造成

    12、的。如操作时撬前面的,后面的冒落;撬左边的,右边的冒落;撬小块的浮石,却引起大面积冒落等。有时因为操作工人的技术不熟练,处理浮石时站立位置不当,当浮石下来时无法躲避而造成事故。也有一些事故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冒险空顶作业,违章回收支柱而造成的。 4地质情况变化,自然条件不好 如在采矿体中有小断层、裂隙、溶洞、软岩、泥夹层、破碎带、裂隙水等等,都容易引起冒顶片帮,在开采中要特别注意。 5地压活动的影响 有些矿山在开采后对采空区未能及时有效地处理,随着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矿山的生产区域不同程度地受到采空区地压活动的影响,容易导致井下采场和巷道发生大面积冒顶片帮事故。 根据以上冒顶片帮事故发生的原因,

    13、预防冒顶片帮,避免伤亡事故的措施主要有: 1根据矿床地质条件,合理选择采矿方法和采场布置。天井、漏斗等应布置在矿床的下盘,避免破坏上盘,造成片帮。开采时,要严格按采掘顺序,自上而下,由远而近,有计划的回采,尽量减少顶板暴露时间,加快采矿速度,缩短回采周期。 2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和作业制度,加强职工安全技术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和技术水平。 3加强采场顶板观察、检查,加强顶板管理。 一方面根据已掌握的地质资料,加强现场顶板管理。同时要对采场矿岩情况经常进行检查,及时掌握其变化规律,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发现岩石松软时,应及时支护,尽量避免在空顶下作

    14、业。采场和附近作业点放炮后,应仔细地检查采场顶帮的岩石和支护。检查时人要站在安全的地方,由外向里用尖头长钎子或带矛头的长竹竿撬下松动的岩石。检查处理完毕,再通知其他人员进入采场作业。 4注意观测顶板冒落预兆,防止发生大面积冒顶事故。大多数情况下,顶板冒落之前都会有些预兆,如顶板岩石下沉、支架发出爆裂声、发生折断;顶板岩石发出破裂和撞击声;顶板有岩石碎块掉落,以及涌水、淋水量增大等现象。一旦发现采场有大面积冒顶的征兆,应立即停止采场作业,马上撤离作业区内的人员。 顶板冒落的观测方法有木楔法、标记法、信号柱法等。木楔法就是在顶板裂隙中钉入一块小木楔(或小金属楔),如果顶板变形、裂隙增大,小木楔会自

    15、动落下或松动,说明顶板有冒落危险。标记法是将黄泥、油漆、水泥砂浆抹在顶板裂隙上,观察其变化,也能反映出顶板变形情况。信号柱法是在采场每隔710m用兰根毛竹(或木柱)支撑在顶底板之间,如果发现毛竹(或木柱)压裂,发出响声,说明顶板下沉有冒落危险,应立即将人员撤离采场,然后制定安全措施进行支护。 预防采场冒顶片帮事故在采矿作业中,最常见的事故是冒顶片帮,约占采矿作业事故的40以上。分析该类事故的原因主要是: 1采矿方法选择不合理,顶板管理方法不当 如采场布置方式与矿床地质条件不适应,采场阶段太高,矿块太长,顶帮暴露面积太大,时间过长,加上顶板支护、放顶时间选择不当,都容易发生冒顶事故。天井、漏斗布

    16、置在矿体上盘或切割巷道过宽都容易破坏矿体及围岩的完整,产生片帮事故。 2作业人员疏忽大意,检查不周 根据冒顶伤亡事故分析,只有极小部分的事故是由于较大型冒落引起的,大多数都属于局部冒落及浮石伤人,且多发生在爆破后12小时内。这是因为岩石受爆破的冲击和震动作用后,有二些发生松动和开裂的岩石,稍受震动或时间一长马上就会冒落。这时如果正好有人站在下面,将被击中。所以在放炮后应加强对采场顶帮的检查和处理。另外,在节假日前后或停工时间较长后,恢复生产时,也应加强对顶帮的检查和处理。 3处理浮石操作方法不当 由于处理浮石操作不当所引起的冒顶事故,大多数是因处理前对顶板缺乏全面、细致的检查,没有掌握浮石情况

    17、而造成的。如操作时撬前面的,后面的冒落;撬左边的,右边的冒落;撬小块的浮石,却引起大面积冒落等。有时因为操作工人的技术不熟练,处理浮石时站立位置不当,当浮石下来时无法躲避而造成事故。也有一些事故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冒险空顶作业,违章回收支柱而造成的。 4地质情况变化,自然条件不好 如在采矿体中有小断层、裂隙、溶洞、软岩、泥夹层、破碎带、裂隙水等等,都容易引起冒顶片帮,在开采中要特别注意。 5地压活动的影响 有些矿山在开采后对采空区未能及时有效地处理,随着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矿山的生产区域不同程度地受到采空区地压活动的影响,容易导致井下采场和巷道发生大面积冒顶片帮事故。 根据以上冒顶片帮事故发生的

    18、原因,预防冒顶片帮,避免伤亡事故的措施主要有: 1根据矿床地质条件,合理选择采矿方法和采场布置。天井、漏斗等应布置在矿床的下盘,避免破坏上盘,造成片帮。开采时,要严格按采掘顺序,自上而下,由远而近,有计划的回采,尽量减少顶板暴露时间,加快采矿速度,缩短回采周期。 2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和作业制度,加强职工安全技术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和技术水平。 3加强采场顶板观察、检查,加强顶板管理。 一方面根据已掌握的地质资料,加强现场顶板管理。同时要对采场矿岩情况经常进行检查,及时掌握其变化规律,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发现岩石松软时,应及时支护,尽量避免在空

    19、顶下作业。采场和附近作业点放炮后,应仔细地检查采场顶帮的岩石和支护。检查时人要站在安全的地方,由外向里用尖头长钎子或带矛头的长竹竿撬下松动的岩石。检查处理完毕,再通知其他人员进入采场作业。 4注意观测顶板冒落预兆,防止发生大面积冒顶事故。大多数情况下,顶板冒落之前都会有些预兆,如顶板岩石下沉、支架发出爆裂声、发生折断;顶板岩石发出破裂和撞击声;顶板有岩石碎块掉落,以及涌水、淋水量增大等现象。一旦发现采场有大面积冒顶的征兆,应立即停止采场作业,马上撤离作业区内的人员。 顶板冒落的观测方法有木楔法、标记法、信号柱法等。木楔法就是在顶板裂隙中钉入一块小木楔(或小金属楔),如果顶板变形、裂隙增大,小木

    20、楔会自动落下或松动,说明顶板有冒落危险。标记法是将黄泥、油漆、水泥砂浆抹在顶板裂隙上,观察其变化,也能反映出顶板变形情况。信号柱法是在采场每隔710m用兰根毛竹(或木柱)支撑在顶底板之间,如果发现毛竹(或木柱)压裂,发出响声,说明顶板下沉有冒落危险,应立即将人员撤离采场,然后制定安全措施进行支护。 一、工程概况: 1237切眼下山位于 90北翼三石门,该巷道为1237工作面的开切眼下山全长约80m,与 60北大巷三石门机巷贯通,巷道沿倾斜方向布置坡度2426,巷道布置在煤中。 二、巷道断面设计 由于巷道服务年限短,仅作为通风之用,巷道采用梯形断面、木棚支护,巷道掘进断面积:3.0m2,净断面积

    21、2.32m2,具体情况如图所示:三、施工设计 巷道采用电钻打眼,爆破落煤、矸、人工将煤、矸,下山采用自制小矿车运输、小绞车提升。 1、扣眼爆破:采用电钻打眼,爆破采用毫秒雷管与煤3炸药。 2、爆破说明书:毫秒雷管使用前5段中任意连续工段,炮眼布置如下图所示: 眼号 每眼装药量 雷管段号 连线方式串连 16 600g 1 1 08 方式 3、巷道支护:由于本巷道仅作为掘进回风之用,服务年限短,一般采用梯形木棚支护,梁腿=1.61.6米,棚距0.6米。 四、通风与供电 1、通风:巷道掘进采用局扇送风; 2、由于送风距离不同; 3、故采用5.5kw局扇送风,局扇安装位置 90北大巷三石门外10米以上

    22、; 4、局扇不得打循环风,采用350毫米阻燃橡胶风筒送风。风筒要求吊挂平直; 5、双反边接头。 新鲜风地面主井 90北大巷局部扇风机档头 90北大巷 90北边界回风上山副井地面 6、供电:中心变电所 90北大巷配电点档头。供电采用“三专两闭锁”即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 五、劳动力组织 巷道掘进工作采用综合作业组织形式,人员配备如下: 班组长大工 1人 出矸、煤 1人 绞车司机 1人 合 计 3人 8、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略) 9、安全技术措施:按煤矿安全规程作业,搞好“四位一体”防突工作,大孔经钻孔排放。 A、通电措施 1、必须用专用局扇对档头送风,供风量不得小于6

    23、4立方米每分,风筒出风口距端头不得大于5米。 8、临时停工 9、设置栅栏 10、揭示警标 11、严禁人员入内 12、局扇必须安装在回风口10以上 13、不得打循环风 14、局扇必须由专人治理 15、其它人不得随便停开 16、停电必须撤人至新鲜风流中 17、安检员必须认真负责 18、坚持“一炮三检”和每班“三检”制度。 19、并及时填写牌板 20、瓦斯超达1%限时停工作业,1.5%时必须撤人。 B、顶板治理措施 1、进入档头要先敲邦问顶,排除松动矸石,严防掉矸伤人。 2、必须及时支护,不得空顶作业。 C、火药及放炮治理措施 1、放炮工必须按规定装药放炮。 2、炮孔必须用粘土炮泥填实。 3、全井撤

    24、人地面放炮。 4、瞎炮必须当班按规定处理。 D、运输安全措施 1、推车时必须注重前方,转弯处要大声呼叫,不许放飞车。 2、同向推车车辆间距不得小于30米。 3、巷道每隔30米设置躲避洞,装煤前必须在作业地点上方设一道坚固的挡车栏,提升时人员必须进入躲避洞。 4、绞车司机必须听清铃声方可开车,开车前必须仔细检查绞车及钢丝绳,小矿车连接处安全状况,发现不安全隐患不得开车,并通知机电部门进行处理。 10、避灾路线 发生瓦斯及火灾事故时,作业人员立即从作业地点 90北大巷 90车场主井地面。 发生其它事故时,作业人员应立即从作业地点 90北大巷副井地面。在采矿作业中,最常见的事故是冒顶片帮,约占采矿作

    25、业事故的40以上。分析该类事故的原因主要是: 1采矿方法选择不合理,顶板管理方法不当 如采场布置方式与矿床地质条件不适应,采场阶段太高,矿块太长,顶帮暴露面积太大,时间过长,加上顶板支护、放顶时间选择不当,都容易发生冒顶事故。天井、漏斗布置在矿体上盘或切割巷道过宽都容易破坏矿体及围岩的完整,产生片帮事故。 2作业人员疏忽大意,检查不周 根据冒顶伤亡事故分析,只有极小部分的事故是由于较大型冒落引起的,大多数都属于局部冒落及浮石伤人,且多发生在爆破后12小时内。这是因为岩石受爆破的冲击和震动作用后,有二些发生松动和开裂的岩石,稍受震动或时间一长马上就会冒落。这时如果正好有人站在下面,将被击中。所以

    26、在放炮后应加强对采场顶帮的检查和处理。另外,在节假日前后或停工时间较长后,恢复生产时,也应加强对顶帮的检查和处理。 3处理浮石操作方法不当 由于处理浮石操作不当所引起的冒顶事故,大多数是因处理前对顶板缺乏全面、细致的检查,没有掌握浮石情况而造成的。如操作时撬前面的,后面的冒落;撬左边的,右边的冒落;撬小块的浮石,却引起大面积冒落等。有时因为操作工人的技术不熟练,处理浮石时站立位置不当,当浮石下来时无法躲避而造成事故。也有一些事故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冒险空顶作业,违章回收支柱而造成的。 4地质情况变化,自然条件不好 如在采矿体中有小断层、裂隙、溶洞、软岩、泥夹层、破碎带、裂隙水等等,都容易引起冒

    27、顶片帮,在开采中要特别注意。 5地压活动的影响 有些矿山在开采后对采空区未能及时有效地处理,随着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矿山的生产区域不同程度地受到采空区地压活动的影响,容易导致井下采场和巷道发生大面积冒顶片帮事故。 根据以上冒顶片帮事故发生的原因,预防冒顶片帮,避免伤亡事故的措施主要有: 1根据矿床地质条件,合理选择采矿方法和采场布置。天井、漏斗等应布置在矿床的下盘,避免破坏上盘,造成片帮。开采时,要严格按采掘顺序,自上而下,由远而近,有计划的回采,尽量减少顶板暴露时间,加快采矿速度,缩短回采周期。 2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和作业制度,加强职工安全技术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

    28、防范意识和技术水平。 3加强采场顶板观察、检查,加强顶板管理。 一方面根据已掌握的地质资料,加强现场顶板管理。同时要对采场矿岩情况经常进行检查,及时掌握其变化规律,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发现岩石松软时,应及时支护,尽量避免在空顶下作业。采场和附近作业点放炮后,应仔细地检查采场顶帮的岩石和支护。检查时人要站在安全的地方,由外向里用尖头长钎子或带矛头的长竹竿撬下松动的岩石。检查处理完毕,再通知其他人员进入采场作业。 4注意观测顶板冒落预兆,防止发生大面积冒顶事故。大多数情况下,顶板冒落之前都会有些预兆,如顶板岩石下沉、支架发出爆裂声、发生折断;顶板岩石发出破裂和撞击声;顶板有岩石碎块掉

    29、落,以及涌水、淋水量增大等现象。一旦发现采场有大面积冒顶的征兆,应立即停止采场作业,马上撤离作业区内的人员。 顶板冒落的观测方法有木楔法、标记法、信号柱法等。木楔法就是在顶板裂隙中钉入一块小木楔(或小金属楔),如果顶板变形、裂隙增大,小木楔会自动落下或松动,说明顶板有冒落危险。标记法是将黄泥、油漆、水泥砂浆抹在顶板裂隙上,观察其变化,也能反映出顶板变形情况。信号柱法是在采场每隔710m用兰根毛竹(或木柱)支撑在顶底板之间,如果发现毛竹(或木柱)压裂,发出响声,说明顶板下沉有冒落危险,应立即将人员撤离采场,然后制定安全措施进行支护。份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扎实开展铁矿采空区专项整治活动我市是一个具有

    30、百年采矿历史的老工业城市,采矿业在为淄博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因采矿带来的采空区安全问题也日趋严峻,其中铁矿采空区尤为突出。近几年来已引发了几次地质灾害,有的采空区出现地面裂缝,有的出现地面塌陷和沉降,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经济损失较大,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决心整治采空区安全问题,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整治措施,我市铁矿采空区安全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作为一个依托采矿业发展起来的老工矿城市,面对近几年来铁矿区发生的地裂缝、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市政府高度重视,分管领导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在深入矿区、灾区调研,认真分析,

    31、充分论证基础上,找准了造成铁矿采空区地质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对采空区进行及时有效、规范标准的回填,要彻底根治因采空区引发的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做到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认真组织开展铁矿采空区专项整治活动。为此,2007年12月2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清利主持召开了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研究铁矿采空区专项整治工作。要求采取断然措施,对采空区进行全面回填,进一步加强对地下开采铁矿的安全监管,努力实现源头治本,杜绝塌陷等各种事故的发生。2007年12月29日市政府成立了由周清利市长任组长,相关副市长为副组长,秘书长、分管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国土资源局长、安监局长、公安局长、市纪委监察室主任和各区县长为成员的铁矿采空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目前,按照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相关区县和市政府有关部门正进一步强化措施,密切协调配合,推动全市铁矿采空区专项整治工作有计划、按步骤深入开展。二、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为扎实开展好铁矿采空区专项整治活动,2007年12月9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对全市铁矿采空区开展专


    注意事项

    本文(预防采场冒顶片帮事故.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