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解析.docx

    • 资源ID:17162864       资源大小:273.84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解析.docx

    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解析 【安徽卷】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文综解析图7 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8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完成23-25题。23. 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耕地面积增加 政策支持农业劳动力增加 科技支撑23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读图7可知,与2000年相比,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减少,因此错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耕地的减少,农业劳动力只能减少,因此错误;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政策的支持是粮食产量提高的最主要原因。 【答案】D【解析】考查提取信息

    2、能力,由图7耕地面积有下降的态势,但粮食产量除2003可能受自然灾害影响,粮食总产量稳中有升,说明科技支撑和惠农政策的影响较大。安徽粮食主要是冬小麦和水稻,冬小麦受劳动力因素影响较小,季风稻田种植业虽为劳动力密集型,但科技兴农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农业劳动力的可能性不大。综上选D.24. 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 水源 B. 市场 C. 土壤 D. 机械化24B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市场的需求是决定农业类型和规模的最主要因素。【答案】B【解析】蔬菜瓜果受市场影响大,其播种面积变化也大。选B.25. 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

    3、术能够监测耕地变化 调查作物分布估测粮食产量 跟踪产品流向A. B. C. D. 25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3S技术的作用。通过遥感,可以监测耕地面积、耕地质量等的变化,可以根据作物生长状况估计粮食产量,可以调查农作物的分布,GPS可以跟踪产品的流向。【答案】A【解析】考查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遥感技术平台能动态监测耕地变化,调查农作物分布和病虫害,监测农作物长势而估测粮食产量等(产品的市场跟踪是GIS的功能),选A. 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图9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时风速的影响。完成26-27题。 下层有灌木的针叶密林 下层有灌木的阔叶密林 下层无灌木的针叶密林 下层无灌木的针叶

    4、孤立林26. 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A. B. C. D. 26A 解析 读图可知下层有灌木的针叶密林在距地面6米内风速最小(小于3千米/小时),因此防风效果最好。【答案】A 【解析】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四地中,地在距地6米内,水平减风速的面积(水平距离)最大。选A. 27. 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A. B. C. D. 27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因此B正确。【答案】B 【解析】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虑到华北平原整体性下植被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宜选B。 美国某州盛

    5、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动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图10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表3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 28-29题。28. 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A. B. C. D. 28B 解析 本题考查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原因。根据“北水南调”判断,应该是北部水资源较丰富,南部水资源短缺,是南部缺水的原因,是北部水资源丰富的原因。【答案】D【解析】调水工程的地理背景、提取有效信息能力,与区域特征相符,项从北南气候类

    6、型差异:温带海洋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降水量比较差别应该不大,说明背部地区湿润多雨作为调水地理不成立。29.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 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C. 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 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29D 解析 关键是要认真分析表中信息。表中显示,19911994年间,只有1993年“水银行”没有运作,因此A、B不成立;水价高不是“水银行”不运作的根本原因;当年降水量增加,能够满足需要是主要原因。【答案】D【解析】理解“水银河”: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1993年前后都有运作,采取“同类相容”法比较,A、B

    7、、C为同一人文类,则D为自然因素突发影响的可能性最大。如果再有相关材料支持就完美了。 图11为我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完成30-31题。30.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月某日16:00-16:45该校某班同学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是 A. B. C. D. 30A 解析 本题考查日影方位及其影响。6月某日16时左右,太阳位于南偏西位置,因此树荫位于树的东北,处是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答案】C【解析】1:考察太阳方位问题,还好降低了难度,没有考察南北极的太阳方位!这道题并不是什么高科技,请看图:6月当地地方时12点到18点之前,北半球除

    8、极昼区之外,太阳方位都应该如图所示。题干中给出的时刻是16:00到16:45分,所以太阳位于西南方向,树荫应该朝向东北方向,所以应该选择区域是最佳的!【解析】2:题目中用的时间为北京时间;安徽省所在位置在120E经线以西(安徽省最东边约11939E,最西边约11453E),安徽省范围内平均时间(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大约20分钟左右;地面任一地点关于地方时12:00对称的两个时刻,这两个时刻太阳高度相等,太阳位置关于经线对称。安徽省范围内一年的任意一天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以地物为参照,影子的方位与太阳方位相反。从题意可知,东操场和西操场的分界线与行道树平行,且为南北走向。“晴天8:00前后东操

    9、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说明此时刻太阳位于操场的正东方(或最接近正东方),而此时安徽的地方时应该晚于8:00(约7:40前后),这时距离地方时12:00还有4小时20分钟。根据对称性规律地方时为16:20前后“西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这时对应的北京时间应该为16:40前后,也就是说第30题给我们的时间16:0016:45(北京时间)太阳位置大概在西偏南的位置,这时西边的行道树的树荫在东北方向,树荫覆盖西操场场地范围最大。所以场地应为最佳场地,选A。31. 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A. 5月1日 B. 6月1日 C. 7月1日 D. 8月1日31

    10、C 解析 此题关键是算出哪个选项日期离夏至日最近。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太阳日出时东偏北最远,日落时西偏北最远,因此夏至日日影在地面转动的角度最大,选项中7月1日离夏至日最近,因此C正确。【答案】C【解析】该题考查的地理规律是一天之内地物的影子在地面转过的角度反映了昼长状况。转过的角度越大昼长越长,转过的角度越小昼长越短;也就是说,昼长越长转过的角度越大,昼长越短转过的角度越小。据此,第31题就应选昼长最长(即离夏至最近)的 7月1日,C为正确选项。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图12为青海省年降水量

    11、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完成 32-33题。32.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A.大西洋 B. 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32D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降水的影响因素。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降水主要是来自印度洋的水汽。【答案】D【解析】看图中青海南部的等降水量线,可以看出有自北向南递增的趋势,说明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 “纵向岭谷区夏季主要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是印度洋与太平洋两支季风作用与交汇地带的西界,夏季后期得到太平洋季风的小部分补充。纵向岭谷区6、7、8 月水汽输送主要来源于印度洋季风 ,太平洋季风对8 月份的水汽输送有所贡献,但不超过30来源【地理研究】2012.1期”。【商榷】

    12、“好像有点不太严谨!还有青海省降水主要来自印度洋?我以为应该是太平洋才对!虽说青藏高原东南部降水主要是来自印度洋,但青海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且有昆仑山、巴颜喀拉山阻挡,怎么可能是来自印度洋?而青海东部有缺口,利于东南风进入,所以我觉得应该是太平洋才对!”。“印度洋没错,但是学生是很难分析出来。这种题目要杜绝,科学家也是通过实地调查出来的数据不能拿去考查学生。”;“祁连山成为多雨中心,水汽来源主要是太平洋。如果说青海东南部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的话难以理解!叫学生如何判断?如果说主要来自印度洋的话,那应该是受西南季风,降水应该自(西)南向(东)北递减,可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13、显然是受东南风影响!”。“我觉得主要看图中青海南部的等降水量线,可以看出有自北向南递增的趋势,说明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33.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 、 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A. B. C. D. 33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形的判定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根据题干信息,温度区大部分位于柴达木盆地,地势较低,降水较少,因此气温在三区中最高。【答案】C 【解析】 为青海高原(或巴颜喀拉山),为柴达木盆地;为祁连山,所以年平均气温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卷(非选择题 共168分)考生注意事项: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

    14、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4(32分)根据材料和图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近些年,“干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材料二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广西沿海防城港市。(1)描述图中两个I区的区位特点,并分别分析其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2)针对图示区域洪涝灾害隐患,列举宜采取的主要措施。(10分)(3)分析武汉钢铁厂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武汉,防城港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12分)34答案 (1)区分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湖区。西北部山区耕地快速

    15、减少,主要因为退耕还林;东部平原、湖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快速城市化和退田还湖。(2)修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大堤,治理河道等;山区: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湖区:退田还湖;城市:完善排水系统;农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法治水,加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参加水灾保险等。(3)(对武汉市的积极影响):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改善城市环境。(对防城港市的积极影响):扩大港口规模;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区域发展。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I区位于西北山区和东部湖区两个不同位置,其山区耕地减少主要原因是退耕还林;东部平原区耕地

    16、面积减少的原因是城市化和退田还湖。第(2)题,区域洪涝灾害的治理,山区、湖区、城市、农村不同地区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但疏浚河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强灾情预报和监测、参加水灾保险是共同措施。第(3)题,产业转移对转出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源和环境意义;对转入区主要体现在经济意义上。【解析】(3)考查对产业转移评价,结合“武汉钢铁厂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可能”对两市等信息提示,考查开放式综合归纳能力。可分别对武汉,对防城港两方面的能源资源和占地工业规模、产业结构优化布局、工业化城市和环保等诸多方面进行积极评价。评价时注意宏观和微观结合,和城市问题的解决结合。并应注意要点化和语言组织的逻辑性。【答案

    17、】34.(32分)I区分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湖区。西北部山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退耕还林;东部平原、湖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快速城市化和退田还湖。修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大堤,治理河道等;山区: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湖区:退田还湖;城市:完善排水系统;农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法治水,加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参加水灾保险等。(对武汉市的积极影响):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改善城市环境;(对防城港的积极影响):扩大港口规模;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区域发展。35(24分)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

    18、问题。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1)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12分)(2)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议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12分)35答案 (1)断块山 洪积冲积平原 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浊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2)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人口增多,林地遭破坏,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

    19、少,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区域地貌类型的判断及其成因。读图可知点苍山、洱海属于断层形成的地垒和地堑:A处位于陡坡以上,属于断块山;B处是河流流出山区形成的冲积扇。第(2)题,考查城市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建筑对该地环境的影响主要从农业生产、湿地、森林、地质灾害、大理古城的保护等方面加以阐述。【答案】35.(24分)断块山 洪积冲积平原 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人口增多,林地遭破坏,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


    注意事项

    本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