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案.docx

    • 资源ID:17162491       资源大小:146.70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案.docx

    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案课时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的状况。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通过图片和实物(如古代货币或都城平面图或反映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作品)展示形式加深学生印象。2.培养学生理清线索的能力,要求学生能按时间顺序,紧扣古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商业发展概况进行探究学习。知识点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1.先秦(1)商业在商代已经有了初步发展。(2)西周时期,交易活动频繁,货币流通骨贝和铜贝。(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2.汉代商运活跃,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

    2、为活跃的人群之一,为追逐利润而奔波。3.唐代(1)水路:有所谓“俞大娘航船”,规模宏大,航程较远。(2)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兴隆。4.宋元(1)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北非等地区。(2)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3)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5.明清(1)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2)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晋商和徽商势力最为强大。【预习评价】1.(判断)北宋时期,纸币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2.(判断)会馆和商帮的出现反映了明清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3.(思考)“估客无住

    3、着,有利身则行。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唐代元稹的这首估客乐主要描写了商人怎样的生活状况?试答:商人为求利而奔走于天南海北。知识点二“市”的发展1.秦汉(1)秦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收受金钱也有法令限制。(2)汉代:“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2.南北朝时期(1)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2)政府设立“草市尉”,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3.唐代(1)“草市”作用显著,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2)“夜市”比较繁荣。4.宋代(1)突破限制: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2)发展表现:“市”分散于宅屋之间,有的街道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

    4、市”。“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5.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荣。【预习评价】1.(判断)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最早源于汉代。()2.(判断)宋代商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政府不再对商业活动进行监管。()3.(思考)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其主要依据是什么?试答:流通领域出现了纸币“交子”。知识点三商业都会的崛起1.兴起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2.发展(1)汉代:在长安和“五都”设置管理市场的官员。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2)唐代:长安的市已发展为店铺林立的常设商业区。长安、洛阳的商业最

    5、为繁荣,扬州曾“雄富冠天下”。随着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杭州、湖州也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3.繁盛(1)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汴京商市有夜市、晓市,还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2)清代:苏州、盛泽镇非常繁华,还有汉口镇、佛口镇、景德镇、朱仙镇等。【预习评价】1.(判断)以繁荣的“市”为标志的全国性商业中心形成于宋代。()2.(判断)明清时期,大量商业市镇的兴起。()【图示巧记】 古代商业发展的趋势【历史概念】 古代坊市制度唐代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加控制。坊市制度具有管理和服务的双重功能,管理功能是以维护封建统治为主要目

    6、的(侧重于坊),而服务功能则带有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目的(侧重于市)。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易错防范】 区分“市”的不同形式(1)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到宋朝时发生改变。(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冲破了“市”的地域限制。(3)“夜市”则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延长到夜间贸易,冲破了“市”的时间限制。【易错防范】 影响古代商业的因素(1)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2)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7、(3)政策: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4)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图示巧记】 古代城市职能的演变【易错防范】 “城”与“市”的关系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都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宋代“城”与“市”的界限打破,“城”、“市”的结合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主题古代“城”与“市”的变迁史料探究1.唐以前“市”的特点史料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8、”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注:“市师、肆师、质人”属于政府管理人员,“日中”“日入”强调时间。思考根据史料,概括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答案实行集中贸易;政府直接监管;时间和空间上限制严格。2.宋代“市”的突破史料宋神宗时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注:抓住关键信息“处处都有”“通宵不绝”。 思考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市”的新变化。答案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出现夜市和早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3.明清市镇的变化史料江南地区自唐宋时代开

    9、始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明中叶以后,当地传统市镇的军事及行政机能渐趋退化,商业机能日渐凸现,其规模和数量远超过宋代。至盛清时代,市镇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市镇和农村之间逐渐形成一种生产与贸易的连锁体,构成市镇网络。明清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史研究概说思考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变化。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答案变化:市镇的商业功能日渐凸显;规模迅速扩大,数量增多;市镇城乡经济逐渐一体化。主要因素:政府的政治经济决策;地理位置;经济的发展;商品生产和消费市场的规模等。史论形成 对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1)从城市功能看,先秦至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宋代以后,城市的

    10、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严格管理到逐渐放松限制。(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看,从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的工商业市镇。(4)从城市分布看,城市的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5)从城市地位看,城市经济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名家论史观点:“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历史学家钱乘旦导读: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阻碍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社会主流体制”,如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政治功

    11、能,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官办商业强大等。主题古代商业的发展史料探究1.古代货币的发展史料注: “半两钱”是秦朝统一实行的标准货币。思考上述图片反映了古代货币发生了什么变化?对古代商业发展有何意义?答案变化: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意义:有利于商品流通,推动了古代商业的繁荣。2.宋代商业的发展史料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宋)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宋)王安石商感 注:“草市”指农村的集市。 思考从史料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有关宋代商业发展的历史信息? 答案宋代商品经济渗入农村,草市更加普遍;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3.明清商业的发展史料

    12、(安徽)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的格局。乾隆元和县志注:“尚”译为尊崇,注重,在此可译为主要集中于。思考史料反映了明清商业发展的什么特征?答案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程度提高,长途贸易比较发达,市镇经济繁荣。史论形成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夜市、晓市,乡村中的草市等形成和发展。(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一批商业大都市兴起,到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大量出现。(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兴盛。(4)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北宋

    13、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5)商人群体活跃。明清时期,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等。(6)商业地位低下。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拓展知识 明清“晋商”走向衰落的历史必然性(1)封建政府把他们作为政府推行财政政策和提供军协饷供应的工具。(2)商人与封建政府之间有着不一般的相互结托关系。(3)利润的封建化,并未出现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的趋势,商业资本仍然停留在流通领域。1.(2016河南学业水平测试)一些商人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了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商帮。这些商帮主要

    14、活跃于()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商帮主要活跃于明清时期,D项正确。答案D2.(2015浙江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所示的“长安市长”在当时的主要职责应是管理()A.行政 B.军政 C.司法 D.贸易解析古代中国的“市”是进行集中贸易的场所,“市长”是管理贸易的官员,故选D。答案D3.(2016云南学业水平测试)唐诗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犹自笙歌彻晓闻。”从诗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扬州的草市很繁华B.扬州的夜市是当时商业发展的一个特点C.扬州出现了私家经营的邸店D.扬州成为唐朝唯一的经济中心解析题干描写了扬州的夜市在唐代比

    15、较繁荣,B项符合题意。答案B4.(2016新疆学业水平测试)比较下列两幅图所反映的城市商业,北宋比唐朝最明显的变化是()A.北宋城市商业更加繁华 B.北宋出现了草市C.北宋打破了市的地点限制 D.北宋出现了许多外国商人解析比较两图可以看出,唐朝有严格的坊市界限,宋朝的“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C项符合题意。答案C5.(2016山东学业水平测试)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出“从经济方面来说,宋朝面临着中国有史以来最明显的进步”。下列属于其“进步”表现的是()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C.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解析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

    16、,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是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明代中叶,排除A、B、C;北宋初期在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D正确。答案D6.(2015天津学业水平测试)我国古代的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致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这一现象出现的时期是()A.汉朝 B.唐朝C.宋朝 D.元朝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唐朝扬州“雄富冠天下”,故选B。答案B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南都繁会图生动地描绘了明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的盛况。画卷中街市纵横,店铺林立,车马行人摩肩接踵,标牌广告林林总总茶庄、金银店、药店、浴室,乃至鸡鸭行、猪行、

    17、羊行、粮油谷行,应有尽有。河中运粮船、龙舟、渔船往来穿梭,还有从内秦淮河拐出的唱戏的小船。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兴起了一大批商业市镇,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材料一、二均据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明朝南京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2)据材料二简要分析,明清时期商业市镇的主要特点及其兴起原因。解析第(1)问可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中“街市纵横,店铺林立”等信息,

    18、从商业店铺、广告宣传、从商人员等方面进行概括。第(2)问中的“主要特点”可结合材料二中“棉纺业发达的松江”等信息进行思考,“兴起原因”可依据材料二中“舟楫塞港”等信息进行说明。答案(1)水上商运发达;街市店铺繁华;商品种类丰富;商业广告繁多;商业设施齐全;从商人员众多;生活设施齐全。(2)主要特点:经营专业性强;经济功能加强。兴起原因:交通条件的优越;农耕经济的发达;商业经济的繁荣;手工业的不断进步;人口数量的增加。(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学习思考】(教材第18页)你读过的古代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有哪些反映了商人的生活?提示施耐庵的水浒传、冯梦龙的三言二拍、白居易的琵琶行等。【自

    19、我测评】(教材第21页)简要说明古代“草市”出现的意义及其形式特征。提示意义:“草市”这种民间贸易形式是对官办贸易的有益的补充;这种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后来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征:远离城镇;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区;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也受到政府商业机构的管理。【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21页)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样的规定说明了什么?提示译文:“贞观元年十月皇帝下令:五品以上的官员,不容许进入市场。”说明:(1)唐代商品经济非常发达,商人获利丰厚,经济实力增强;政府行政官员企图依仗其手中的权力从商人那里获得利益。(

    20、2)同时,说明在唐代政府对商业的控制依然比较严格。课时作业1.清康熙雍正年间,湖州双林镇陆续建有绢业会馆,并有新旧之分。这些会馆具有的特征是()A.最早起源于宋元时期 B.政治活动场所C.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D.发行“交子”以利商品流通解析会馆是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故C项正确。答案C2.(2016邯郸检测)“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乃反,市罢,遂不得履”。材料中的“市”()A.体现了草市的特点 B.主要商品是农产品C.与坊的界限被打破 D.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解析宋朝以前,市场都要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21、,故D项正确。答案D3.下列对“草市”的描述正确的是()A.出现于宋朝时期B.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C.“草市”在南北朝时期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D.唐代的“草市”已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解析南齐书中提及“草市尉”一职,说明政府对于“草市”实行行政管理,所以B项正确。答案B4.(2017张家口检测)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旅游,可能看到()A.“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B.“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C.“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D.商人坐“俞大娘航船”在江西至淮南之间往来解析材料中“瓦子”出现在宋朝,与“唐朝

    22、”不符,故A项错误;西汉都城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即材料中“九市”,与“唐朝”不符,故B项错误;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即材料中,“当街列床凳出售”,与“唐朝”不符,故C项错误;俞大娘航船是史书记载的一种大型运输船舶名,出现在唐朝,“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与材料中“唐朝”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5.(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A.江南市镇商业繁荣 B.重农抑商政

    23、策废弃C.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徽商经营品种单一解析本题抓住关键信息:“苏州”,“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故A正确;B说法错误;C与D与本题题干无关。答案A6.(2017保定高一检测)下图由图1到图2的变化,充分说明了()A.古代抑商政策的结束 B.商帮出现后的垄断C.商品经济的繁荣 D.纸币方便携带,完全取代了金属货币解析材料体现的现象是从秦到宋货币的发展变化。纸币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同时纸币的出现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答案C7.从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北宋“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己未不得禁止”的变化,反映了()A.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举措B.夜市在政府的大力扶

    24、持下迅速发展C.古代王朝逐渐放弃抑商政策D.北宋统治者比唐代更为民主解析唐代时夜市时间受到限制,宋代打破对夜市时间的限制。其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原先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因此政府调整管理方式。答案A8.(2017绵阳检测)与战国时期商业城市齐国都城临淄、赵国都城邯郸相比,明清时期以松江为代表的商业市镇最大的不同是()A.人口更多 B.经济功能更明显C.交通更为发达 D.城市规模更大解析明清时期的城市主要特点是经济功能更明显,人口、交通和规模不是明清和战国城市的主要区别,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答案B9.(2017无锡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民向国家)假铁器,(因

    25、使用过多)销敝不胜而毁者,为用书(以文书上报),受勿责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麇卵谷,毋毒鱼鳖,置井罔,到七月而纵之府中公金钱私贷用之,与盗同法。 摘自云梦秦简 材料二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 材料三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代运用法

    26、律手段维护经济秩序稳定的相关史实;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律中还有哪些值得今天借鉴与提倡的内容。(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秦朝“市”发展的表现;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春二月,到七月而纵之”可以获得保护生态环境;“府中公金钱私贷用之,与盗同法”可以获得惩治官员腐败。第(2)问,从第一首诗第一句可以总结出商业发展活跃,海外贸易发达,第二句总结出商人为了追逐利润而离开家乡;第二首诗“千灯,高楼红袖”“笙歌彻晓闻”等景象,说明了夜市出现,娱乐业、酒店等行业发达。第(3)问,根据材料“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外贸的发展等方面来进行具体阐述。 答案(1)史实:秦代法律规定明码标价、投钱入器;并规定使用统一的度量衡和统一的货币。 内容:保护生产者积极性;保护生态资源;惩治官员腐败。(2)情况:唐朝时,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海外贸易发达;出现不受时限的夜市,酒店和娱乐业兴旺。(3)表现: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