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单元 物态变化单元达标指导与测试 新版新人教版.docx

    • 资源ID:17154787       资源大小:675.17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单元 物态变化单元达标指导与测试 新版新人教版.docx

    1、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单元 物态变化单元达标指导与测试 新版新人教版物态变化一、学习指要1. 本章中考考试内容及要求(“”表示该标准要求属于评价水平这一层次)评价目标标准要求 评价水平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了解认识理解独立操作经历认同内化(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 (4)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2. 中考怎样考(1)在知识方面,考查学生能否通过回忆,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和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能否将所学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等知识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的应用能力. 强调考查学生能否用语言、文字或图示描述水的固、液、气三态变化过程,能否解释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 在过程体验方面,考查学生是否关心我国水资源的危机,水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从而产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2)在技能方面,考查学生是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温度值. 在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中,要求重点考查“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等行为表现,并根据实验描述物态变化的条件和特征. 重点考察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两个实验. (3)中考试题里,在题型上包含:填空题、选择题、分析简答题、科学探究题等,一般来讲,整套试卷涉及的题型有12个;在分值上分别是:填空题2分左右、选择题2分左右、分析简答题5分左右、科学探究题5分左右,需要说明的是整套试卷考查本单元蕴含的知识分值在28分左右. 在考查重点上有:A. 温度计使用方法;B. 根据温度时间图像确定晶体熔点、液体沸点等;C. 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露、霜、雾、雾凇、云、雨、雪、雹等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4、D. 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探究水沸腾的规律等;E. 考查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以及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提出自己的见解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在命题形式上表现为:四个情景图分别反映出物态变化情况,让选择符合要求的选项是各地命题热点题;给出一段短文,通过阅读理解,回答与物态变化有关的问题,有的让写出短文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等也是命题的亮点;给出反映物态变化过程的图像,结合图像和所学知识,提出几个问题或者找出几个相关的信息,开放性很强,是今后命题的热点. 二、高频考点例析【例1】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 )冰雪消融 积水干涸 滴水成冰 霜满枝头A B. C D. 【答案】D【解析

    5、】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体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物体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积水干枯是由液体变为气态,需要吸热;滴水成冰是由液体变为固态,需要放热,霜满枝头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详解易错点】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判断和物态变化伴随的吸放热情况,熟记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例2】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在循环过程中,水的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从海洋、湖泊 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 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 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表

    6、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 请根据图所示的水循环示意图,口头简要解释水的循环现象(完成填空即可). 【答案】汽化,液化、凝华,汽化. 【解析】本题提供自然界的水循环示意图,考查学生能否解释水的循环现象;是否知道水的三种状态,是否知道水的汽化形成水蒸气、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凝华形成小冰晶,小水滴和小冰晶下落形成雨或雪等物态变化过程,能否合理解释水循环现象. 另外,本题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该题综合考查学生能否达到“解释现象”“识别本质特征”的能力要求. 考查的目标属于知识技能领域中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详解易错点】易错点就是对雪雹形成过程理解认识不透彻,加深对凝华就是指液态物质

    7、直接变成固态物质的过程这个概念的理解,认真细致地研究说明云、雨、雪、冰、霜、露的形成原因. 【例3】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图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的形成. 需要学生理解认识物态变化的各个过程的物理含义. 这些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 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参杂空气的尘埃. 露是水珠,很明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雪、霜是小冰晶,固态,它的形成,是水蒸气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直接凝华的结果. 本题重点还考查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得能力. 【详解易错点】很多同学

    8、认为霜是液体,是液化的结果,所以,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分析,紧紧抓住物态变化过程水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然后结合概念定义就确定答案. 【例4】 如图甲为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景. (1)由于操作错误,他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大于100,他的错误是_. 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_. (2)实验室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答案】(1)温度计玻璃泡直接与容器底部接触了. 99. (2)热胀冷缩. 【解析】本题的设计,一方面要考查学生是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实现“独立操作”的能力要求;另一方面要考查学生能否

    9、简要复述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实现“知识再认”. 【详解易错点】有些学生认为“温度计斜放了应该竖直放置”,这表明他们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不牢固;有的学生认为“水的沸点就应该是100,为什么实际测量结果不是呢?”存有疑问,这表明学生对影响沸点的原因应该是大气压认识不足. 这2点应该是本题的易错点所在. 【例题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 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而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选填“内侧”或“外侧”). 【答案】汽化

    10、;液化;凝华;内侧. 【解析】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汽化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 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以下,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这层冰花在窗户玻璃的内侧.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云、雨、雪、霜、雾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一章中典型的题目,要牢固掌握. 解答相关问题需要熟练掌握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

    11、直接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固. 单元达标检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入题后的括号内)1小明利用电冰箱制一些冰块,他在制冰盒里倒入一些冷水,然后放入电冰箱冷冻室,过段时间冰块就制好了,图1的几幅图中,哪个图可以表示制冰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曲线?( )2. 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 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方式与“小水珠”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从冰箱取出的冻肉会变软 B. 初冬的清晨,鸭绿江水面上飘着“白气”C. 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 D. 教室

    12、内,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3.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 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盐使冰的熔点降低,冰熔化放热,易拉罐温度升高B盐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水凝固吸热,易拉罐温度降低C白霜是空气中的小水珠遇冷凝固而成的小冰晶D白霜是易拉罐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4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图是江涛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熔化,后液化 B先升华,后凝华 C先汽化,后液化

    13、D先汽化,后凝固5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 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 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右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 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 )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凝华6. 在如图所示得物理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在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可晾干B放在衣橱中的樟脑丸会越来也小,最后“消失”了C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有窗花D夏天吃冰棒时,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7. 下面四幅图中由升华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A

    14、冰雪消融 B清晨的露珠 C寒冬冰雕变小 D树枝上的雾凇8. 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 下列有关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 雾说:我是水气化而来 B. 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 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9. 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冰雪消融 积水干涸 滴水成冰 霜满枝头A B C D10. 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 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 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D. 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11舌

    15、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A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D拌: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12.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每小题有多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入题后的括号内,都选对给分)13某种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据图可知,该物质 ( )A是晶体

    16、,熔点是0 B熔化时,固、液之间不发生热传递C熔化前后比热容变化 Dt =2min 至t =6min过程中内能不变14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15. 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让我们领略了许多美妙景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三、填空题(每空1分 共20分)16. 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温泉水先 后 形成的小水滴;雪花

    17、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 成水融入温泉水中. 17. 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 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_热. 18. 小军同学学了“物态变化”一章的知识后,做了如下实验:他把酒精反复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去扇,他发现温度计的读数变 ,这是因为酒精在 时要吸热造成的. 19. 小明从冰箱内拿出一杯自制的冰淇淋,过了一会儿,杯的外壁出现了一层水珠,这是发生了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生需要热量20. 冬天,早晨跑步的人嘴里呼出“白气”,这是一种_现象. 吃坂时发现,多油的场不易冷却,主要足因为汤表面的油减慢了水的_,这种物态变化会

    18、_热. 21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 由图可知 (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 22. 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丙图的物质处于 状态,物质由甲图直接变成丙图的过程叫做 (填物态变化名称) 22题图23.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实验图像,固体甲第6分钟的状态是 ,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的区别是 . 23题图 24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该物质的熔点是_,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是_min. 24题图四、分析简答题( 25题4分、26题6分,共10分)25炎热的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放置一会儿后,发现瓶外壁“冒汗”. 请你用所学

    19、的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26“开水”常常与“烫手”联系在一起,这是由于在通常情况下开水的温度高达100,远比皮肤的温度高. 但是,当你在高山上烧水时,明明看到水沸腾了,却不一定烫手. 在海拔3km的高原,水的沸点为91;在海拔6km的山上,水的沸点为80;而在海拔8848m的珠穆朗玛峰,水的沸点只有72. 在几万米的高空,水的沸点居然会低到1118,那里“开水”的温度,比地面上冷水的温度还要低. 因此,在高山会出现许多怪现象:“开水”不烫手、鸡蛋煮不熟、“开水”不消毒. 请回答:(1)水的沸点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请你针对这一变化情况,提出一种猜想. (2)按你的猜想推理,在比地面低得多的矿井

    20、底部,水的沸点将会怎样变化?(3)想一想,生活中什么餐具利用了这一道理. 五、探究与实验题(27题5分、28题6分、29题6分、30题3分,共20分)27. 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 (选填“A”或“B”)部分. (2)当水的温度加热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 记录数据如下表:时间/min01234567温度/90949698989898第1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温度是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3)请根据上表中数据在丙图中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象. (4)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

    21、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 . 28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同时将水加热16min 甲 乙 丙(1)甲图中,中心有孔的纸板的主要作用是 (写出一条即可). (2)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 . (3)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此时的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请根据图像分析,小红从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 . 29. 小杨同学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画出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 图甲 图乙(

    22、1)由图甲可知,冰的熔点为 ;(2)如果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读数为 ;(3)相同时间吸热相同,从图甲中可以判断冰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 30小明暑假去旅游,曾到海边看到人们用“海水晒盐”,即选取大片的海滩,构建盐田,一段时间后,盐田中的水逐渐变少,粗盐也就出来了. 小明想,水如果能快点变少,粗盐也就能出得更快. 可是水变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为此,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酒精,如图A、B、C、D所示,并测出它们变干所用的时间分别为200s、100s、50s、80s. (1)“水变少”的过程其实是物理学中的一种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

    23、分析A、B实验,能得出 结论. (3)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及数据,猜想一下,海边盐田应尽可能建在 的条件下. 六、阅读与理解题(31题8分、32题9分,共17分)31. 氮气泄露 夏现冬景本报讯:昨晚,南京市建宁路上一停车场内发生氮气泄露事故,现场周围“寒气”逼人,车厢挂起冰柱,地面结了厚厚一层冰. 昨晚10点左右,建宁路上一家名为“的士”的休闲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突然发现停车场里一辆大型槽罐车尾部不断冒出白烟,并且越来越大,当他走过去一看,被现场的情景吓了一跳,只见车尾部开始结冰,车厢下端已经有大约10cm长的冰柱,而液体刚滴到地面上就开始结冰,不久地面上就是一层厚厚的冰. 原来,这辆属于南京气体

    24、产品公司的槽罐车满载液态氮气,车尾部冒出的白烟就是车罐内液态氮发生泄露的表现. 据介绍,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如果有足够多的氮,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周围气温降低到零下50,情况比较危险小盼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阅读了这则新闻后,提出了下面的问题,你能帮她解答吗?(1)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常温常压下是气态,可槽罐车的车罐里怎么会出现液态氮?这样将气体进行液化有何好处?(2)车罐内液体氮发生泄露时为何会冒出“白烟”?(3)根据所学的物理和自然知识,文中似乎有两处不妥,你能指出来并加以改正吗?(4)发生此事时,如果你正好在现场,你打算怎么做?32. 为了从酒精和水混合液中分离出水和酒精. 小明依

    25、据以学过的物理知识,提出了一种方案,依据水和酒精的凝固点不同可将水和酒精分离开,为此,他利用家中的电冰箱的冷冻室做了如下实验:他将配有不同比例的水和酒精的混合物放入冷冻室中,并用温度计监测混合液的温度,定时观察,他所测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酒精(ml)水(ml)酒精/混合液(V/V)观察现象12. 512. 51/2-8未发现凝固12. 5501/4-8未发现凝固12. 5751/6-8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12. 53701/30-6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出来12. 57501/60-4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出来说明:所用的冰箱的冷冻室的最低温度为-8. (

    26、1)请你仔细看看表中的数据和记录的现象,小明同学是否能将水和酒精从混合液中分开?(2)在水中添加酒精对水的凝固点有何影响?(3)这个结论在实际中有何应用单元达标检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入题后的括号内)1-5B B D C B 6-10D C B D D 11-12. C B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每小题有多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入题后的括号内,都选对给分)13AC 14ABD 15BD三、填空题(每空1分 共20分)16. 汽化 液化 熔化17. 凝华 吸热 1

    27、8. 小 蒸发 19. 液化 放出 20. 液化 蒸发 吸 21A 80 22. 固体 凝华 23. 固液共存 甲有熔点,乙没有熔点 2480 15四、分析简答题( 25题4分、26题6分,共10分)25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温度低于气温,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外壁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啤酒瓶外壁上出现“冒汗”现象26(1)气压增大时,水的沸点就会升高;高山上,气压比较低,低于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就低于100猜想: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2)在比地面低得多的矿井底部,大气压比地面上的大,水的沸点升高(3)高压锅就是利用增大气压提高沸点的五、探究与实验题(27题5

    28、分、28题6分、29题6分、30题3分,共20分)27. (1)B (2)92 98 (3)如图. (4)石棉网有余热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对水继续加热. 28(1)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缩短加热时间,还可以固定温度计(2)94 (3)99 低于 水的初温较低29(1)0 (2)-6 (3)小于30(1)汽化 (2)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液体表面积越大,汽化(蒸发)越快(3)宽阔、向阳、有风六、阅读与理解题(31题8分、32题9分,共17分)31(1)增大氮气的气压,使其沸点升高,在常温下变成液体这样将气体进行液化可以使氮气的体积减小,便于携带运输;(2)液态氮在漏出后,迅速汽化成氮气而吸收大量的热使周

    29、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即是“白烟”;(3)“而液体刚滴到地面上就开始结冰”:氮水泄漏后立即汽化,而无液体流到地上;“据介绍,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液氮具有快速制冷效果而非氮气;(4)找一些厚棉衣穿,防止因为降温过快而使自己身体受到伤害;打110报警,让消防员来处理这件事等32. (1)从表格中知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从-4-8还没凝固故不能水和酒精从混合液中分开(2)在水中添加酒精后,会使水的凝固点降低(3)寒冷地区汽车循环水中加少量酒精可以防止循环水在低温下结冰XX文库是XX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XX文库的文档由XX用户上传,需要经过XX的审核才能发布,XX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XX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XX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本文档仅用于XX文库的上传使用。


    注意事项

    本文(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单元 物态变化单元达标指导与测试 新版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