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河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docx

    • 资源ID:17150047       资源大小:24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河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docx

    1、河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050103)一、学科简介汉语言文字学是研究汉语和汉字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的独立学科,目的是通过对汉语和汉字从微观到宏观、从共时到历时的不同角度的研究,了解它们在各个历史阶段的面貌,总结其中的发展演变规律。探究它们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在继承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基础上,本学科还要吸收国外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使自身得到发展。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将为检验和充实普通语言学理论做出贡献,并为应用语言学提供理论基础和材料基础,它的研究成果对于揭示汉民族的思维特点、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及社会进步的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2、二、培养目标本学科要培养研究生:了解本学科的历史与现状,奠定扎实系统的汉语汉文字理论知识根基,掌握对历史语言及文字现象进行良好分析的方法,具备独立从事汉语言文字学或相近学科教学、科研或文化工作的能力;具有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从事交际和信息整合的能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可在一般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在新闻、出版、文化、党政管理等部门工作。三、研究方向1、汉语语法学2、汉字学3、训诂学四、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学习优秀并提前修满36学分者,亦可缩短到两年半毕业。前一年半以学习基础理论为主,适当参与科研工作。后一年半用来完成学位论文,同时也参与一定的

    3、学术活动。学习期间要求写出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1一2篇,以体现通过学习训练所获得的科研能力。五、课程设置(见附表)。六、课程介绍(见附录)。七、教学与社会实践本学科研究生,要在学习期间安排适量的教学实践,由导师或参与指导的教师对于他们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评点,并在综合考核的基础上给定成绩。根据科学研究的需要,研究生在读期间可以通过必要的渠道访问专家学者或进行专题调查,学会独立或有组织地进行语言学田野工作的方法和技能。同时,要求他们撰写论文,积极参加国内举行的本学科学术会议。八、学位论文学生在第三学期向导师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报告书要求具备如下内容:1、论文选题2、研究的范围、重点及创

    4、新的内容3、所需要的主要资料及所拟采取的研究方法4、论文大纲及完成计划论文要求达到:选题须是本学科的前沿课题,所采用的观点和方法亦当富有新意;所要阐述的理论认识,所要建立的观点,须不出现重大科学偏误,通篇论文须要能够反映出作者独立搜集、整理、分析材料的能力,运用材料合理提出科学认识的能力和使用计算机及中外文字进行科学表达的能力。学位论文经导师审查认为达到上述要求并提交答辩委员会审议通过者方可授予硕士学位。九、培养方式研究生在学期间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学相结合的方针。导师和参与指导的教师要对学位课和选修课实行严格的考试或考查。导师的科研项目和其他学术活动尽量吸收研究生参加,以提高研

    5、究生的科研意识。对于学位论文的写作,导师侧重帮助研究生选准课题,进行理论指导,鼓励研究生独立思考,在不出现科学性错误的前提下大胆创新,以期实现论文的较高的学术价值。附表: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研究方向: A. 汉语语法学 B. 文字学 C.训诂学 学 制: 三年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总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及周学时备注必 修 课(学位课程)公共课00000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1811000003英语2165660000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2学科基础课090001文学研究专题5433至少修6学分090002语言学研究专题5433090003研究方法专

    6、题5433专业主干课090104现代汉语语法学3622至少修6学分090105文字学3622090106训诂学3622选修课090107音韵学362至少选修12学分090108说文解字研究362090109语法学史362090110近代汉语362090111汉语史362090112语义学362090113方言学362教学实践2*附录:课程简介文学研究专题 课程编号: 090001 课程名称:文学研究专题课时:54 学 分:3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教学要求 :通过对中国文学代表性作家作品的重点介绍,了解文学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不同时期文学创作之间的传承关系,掌握中国文学的审美特质与研究的历史

    7、和现状,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一、诸子文学思想研究二、诗经研究三、乐府诗歌研究四、唐诗研究五、唐宋文研究六、宋词研究七、元曲研究八、明清小说研究九、中国文学发展的现代转型十、鲁迅研究专题十一、左翼文学思潮专题十二、京派文学研究专题十三、海派文学专题十四、“百花文学”研究专题十五、文化寻根文学研究专题十六、先锋小说研究专题主要参考书: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乐府诗集,宋郭茂倩,中华书局1979年唐宋文举要,高步瀛,中华书局,1963年全元散曲,隋树森编,中华书局,1964年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王晓明 主编 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中国现代

    8、文学主潮许志英 邹恬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百年中国文学丛书谢冕 孟繁华 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新时期小说主潮许志英 丁帆 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语言学研究专题课程编号:090002 课程名称:语言学研究专题课 时:54 学 分:3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1一、课程简介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人们对语言的认知和掌握,而且对哲学、文艺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等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尤以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的影响最为突出。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介绍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方法和最新动态;二是介绍我国传统哲学和文论中的语言观;三是结合具体文本,介绍修辞学

    9、、结构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理论和方法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如罗兰巴尔特等的符号学、巴赫金的意识形态批评和对话理论/超语言学理论、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和修辞批评、福柯的话语理论等都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得以了解。二、教材:自编讲义三、参考书目: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2002年。2、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结构主义文学理论文选李幼蒸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3、巴赫金小说理论白春仁 晓河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4、巴赫金诗学与访谈白春仁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5、巴赫金文本 对话与人文白春仁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6、伊格尔顿沃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

    10、命批评郭国良 陆汉臻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7、布 斯小说修辞学华 明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8、福柯主体解释学佘碧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9、大卫宁当代西方修辞学:批评模式与方法常昌富 顾宝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0、弗莱神力的语言吴持哲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1、罗杰福勒语言学与小说於 宁等译,重庆出版社,1991。12、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董 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13、安伯托艾柯开放的作品刘儒庭译,新星出版社,2005年。14、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16、王一川中国形象诗学上海三联书店,199

    11、8年。17、王一川修辞论美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研究方法专题课程编号:090003 课程名称:研究方法专题课 时:54 学 分:3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2课程简介人文科学由于以人为根本的出发点,归宿点和价值取向,它要认识和理解的是人的情感,心态,信仰,理想,意义,文化等问题,因而应当采取人学本体论的立场,观点和方式进行认识。人文科学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研究方法的更新远大于价值的追求,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往往依赖新方法的建立。本课程的主要宗旨即是使文学院研究生了解现代研究方法,建立自身的哲学观念,以及具体层次上的方法。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介绍现代思想和角度,使学生

    12、具有现代研究方法的一般知识,具体如现象学、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解释学、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批评、文化研究等。二是介绍目前前沿性的研究趋势和途径,如后现代的身体文化、数字化等方法。三是结合后现代社会状况和学科研究状况,学会应用其中一种或者数种方法,进而建立自身的方法体系。二、教材:自编讲义三、参考书目:1、西方文论史,马新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2、后现代理论,斯蒂文贝斯特,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2月。3、弗洛伊德与文学思想,霍夫曼著,三联书店,1987年11月4、阐释学与文学,霍伊著,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5、符号神话文化,卡西尔著,东方出版社,1988年

    13、6、野性的思维,列维斯特劳斯著,商务印书馆,1987年5月7、人、艺术和文学中的精神,荣格著,华夏出版社,1989年7月8、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三联书店,2006年4月课程编号:090104 课程名称:现代汉语语法学课 时:54 学 分:2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现状,该学科所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借此夯实学生全面系统的语法理论观念和专业知识根基。既注意综合前人的研究成就,更注重疑难问题的解析。其内容主要为影响研究进程的一些重大课题,如词类划分、主语宾语认定、歧义的类型与化解、典型句式性质的判断等,以点带面,执简驭繁,以收抓纲举之效。其特色是在理

    14、论方法的示范、引导方面下工夫,紧密结合语法现象的实际来强化其多样性以及分析论证的力量,主旨在于提高学生专业上的科研能力。教材:现代汉语语法学习与研究入门,崔应贤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吕叔湘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吕叔湘著,汉语语法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4。朱德熙著,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朱德熙著,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元任著,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79。 课程编号:090105 课程名称:文字学课 时:54 学 分:2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汉字的产生和汉字体系的形成,汉字的性质

    15、,汉字字体的演变及其规律,汉字的构造(包括“六书说”的评价及新“六书说”的阐释等),以使学生对汉字字体演变的过程及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这些主要的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教材:自编讲义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1、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4、杨五铭,文字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5、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课程编号:090106 课程名称:训诂学课 时:36 学 分:2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训诂的产生及其作用,训诂的主要内容及实践,训诂的原理及

    16、应遵循的原则,历史训诂著作评介,训诂在新时期的饿发展以及如何运用训诂学指导阅读古注今注、指导辞书编纂、指导文言文教学和研究等。教材:自编讲义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1. 齐佩容,训诂学概论,中华书局,19842. 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3. 洪诚,训诂学,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4. 郭在贻,训诂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5. 郭在贻,训诂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课程编号:090107 课程名称:汉语音韵学课 时:36 学 分:2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内容简介: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语音系统的科学,主要讲授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这三个传统的部门:古音学,以诗

    17、经用韵和谐声字为主要材料,考证周秦时期汉语语音系统;今音学,以切韵音系的韵书为重点,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汉语语音面貌;等韵学着重分析汉语语音的声韵调结构,阐述发音的原理和方法。教材: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1. 王力,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19812. 李方佳,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19883. 李新魁,汉语等韵学,中华书局,19834. 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中华书局,19835. 张世禄、杨剑桥,音韵学入门,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6. 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课程编号:090108 课程名称:说文解字研究课 时:

    18、36 学 分:2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内容简介: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考究字源、说解字义、辨识读音的字典。该书的问世,对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字研究和字典编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阐释的六书理论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汉代学者根据古人造字和用字条例而创造六书说,对文字学的研究有巨大的贡献。本课程主要介绍说文解字的内容和体例及后人研究的成果,并从历时发展的眼光研究汉字的变化和结构类型。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1.汉许慎,说文解字2.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3.清朱俊声,说文通训定声,4.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5. 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北京出版社,1981课程编号:090109 课程名称

    19、:语法学史课 时: 36 学 分:2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内容简介:本课程从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角度,讲述传统语文学对有关内容的解析特点,重点放在自马氏文通问世迄今不同时期语法体系、理论方法的介绍、比较及利弊的评述上。给学生提供一个扎实和全面的前提背景知识,从中能够继承地学习前人的研究经验,并注意发现新的选题,将汉语语法研究推向深入。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孙玄常,汉语语法学简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稿,语文出版社,1987。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何九盈,中国现代语言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

    20、5。课程编号:090110 课程名称:近代汉语课 时:36 学 分:2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内容简介:近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前期形式。对其进行认识与研究,对于把握古汉语与其他外来语、书面语与口语在历史演进中的各种关系,以及语言内部整体系统关系及发展规律,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作用。本课程充分注意三要素之间的不平衡性,以词汇和语法为主要对象,着重单音节向双音节的转变、词义的发展、语法化过程等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研讨。使得学生拓宽视野,充分认识汉语演进中的复杂性,注重语言本体中的有机联系,以增强语言研究中的论证力量。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1. 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2. 蒋绍

    21、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3. 刘坚、蒋绍愚,近代汉语资料汇编(共三卷),商务印书馆,19901995。4. 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5. 志村良治,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江蓝生、白维国译,中华书局,1995。6. 向熹,简明汉语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课程编号:090111 课程名称:汉语史课 时:36 学 分:2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汉语的形成与发展变化的历史,亦即汉语自上古开始,经过三千年的渐变,它所包含的语音、词汇与语法结构以及与汉语相辅相成的汉字系统,怎样达到现代汉语这种质态的主要

    22、历史过程。教材:自编讲义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1. 王力,汉语史稿,科学出版社,19822. 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19823. 王力,汉语语音史,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4. 潘允中,汉语词汇史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5. 史存直,汉语语音史纲要,商务印书馆,1982课程编号:090112 课程名称:汉语语义学课 时:36 学 分:2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内容简介:语义学是以包括在语言和言语这两个相关范畴里的“意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因此,本课程主要讲述语言的意义和言语的意义;前者涉及概念及与概念相关的某些因素的意义内容,主要分析词汇单位和语法规则的意义表现;后者涉及与

    23、语言活动有关的语用或称为语境因素的意义内容,主要观察话语意义及包含在话语形式中的各种意义。教材:汉语语义学,贾彦德,北京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1. 徐烈炯,语义学,语文出版社,19952. 伍谦光,语义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3. 贾彦德,汉语语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 束定芳,认知语义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5. 马清华,文化语义学,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6. 彭玉海,理论语义学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7. 田 兵,义项的区分与描写:关于多义词的认知语义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048. 张 辉,熟语及其理解的认知语义学研究,军事谊文出版社,200

    24、39. 张志毅,词汇语义学与词典编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0. 刘叔新,语义学与词汇许提?新探,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课程编号:090113 课程名称:方言学课 时:36 学 分:2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内容简介:语言与社会有着共变的关系。而方言的产生既有社会的原因,又有语言自身的特点在起着作用。它与共同语之间,有历时、共时多方面的参照价值。本课程借用音韵学、训诂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系统地讲授我国方言的分布及其特点;重视各地口语在历时发展中的传承关系,对词汇和语法有地域选择地给予比较详细的描写说明;对田野调查的实践与方法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注意方言资源的发现与开掘。参考书目与文献:1. 赵元任、丁声树等,湖北方言调查报告,商务印书馆,1948。2. 赵元任,现代吴语研究,科学出版社,1956。3. 袁家骅等,汉语方言概要(第二版),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4. 丁声树、李荣,汉语方言调查,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文件汇编,科学出版社,1956。5. 贺 巍,获嘉方言研究,商务印书馆,1989。


    注意事项

    本文(河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