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宁夏石嘴山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 资源ID:17143793       资源大小:143.69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宁夏石嘴山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1、宁夏石嘴山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宁夏石嘴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并将相关的项涂写在答题卡上。2.答第卷时,请用2B铅笔将答案直接涂写在答题卡上。3.答第卷时,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第卷 选择题 (共50分)一、 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题1分,共50分)第卷 非选择题 (共70分)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

    2、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铁犁牛耕的推广各国变法的推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A B C D2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秋七月,初税田”“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庶人食力,工商食官”A B C D3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B草市交易十分发

    3、达 C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4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5宋代,在战国时期出现的租佃土地经营的方式日益普遍化;到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步发展,土地租金被抬高,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这一变化( )A反映了人地矛盾日益加剧 B是高产农作物推广的结果C不利于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D是新生产关系产生的表现6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

    4、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钱财充实国库7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简材料则显示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 B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 D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妨碍其发展8汉武帝时设置盐铁官专职管理盐、铁生产销售征税事宜。宋行引法,商人向政府购引(即取得贩运销售盐专利的凭证)后,即可凭引支盐运往指定区域,独占区内食盐销售。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

    5、管理和征税。对这一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A封建政府与民争利的出发点没有改变 B不放弃专营是为了抑制富商大贾势力C政策虽有变化但是指导思想仍为法家的集权思想 D从长远来看会增加成本,不利于商品的自由流通9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10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这表明( )A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

    6、系统形成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11据记载,汉代鲁人“身(男)善织履,妻善织缟”,“齐郡世剌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冰纨绮绣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材料反映出汉代( )A丝织业融入了百姓的生活 B出现男耕女织耕作方式C民间丝织业市场逐渐扩大 D手工业受到政府的重视12天宝二年(713)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若广陵君(杨州市)船,即于栿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江苏镇江)船,即京口绫衫缎;晋陵郡(江苏常州)船;会计郡(浙江绍兴)船;南海郡(广州)船,”(旧唐书韦坚传)。材料表明唐代( )A经济

    7、重心南移的完成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 D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13“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14.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若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 )A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B制瓷业开始兴起C为了谋生,全员参与瓷器生产 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15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

    8、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16.关于古代统治者“抑商”的理由,吕氏春秋上农中有言“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下列不属于材料观点的是( )A. 民营工商业的发展争夺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 B. 民营工商业的发展会使得民众淡化乡土观念C. 民营工商业的发展增加政府管理

    9、人民的难度 D. 民营工商业的发展将会冲击法律和道德体系17唐末后晋天福二年(937年)的诏令中明文规定,“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与此同时,官营手工业作坊所生产的纸张、雕版印刷品(如日历等)也成为民间市场上的比较常见的商品,这种情况在唐代及其以前是很少见于记载。这反映了( )A官府赋税来源多样化 B民营手工业趋于衰落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18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由此可知

    10、,纸币( )A. 产生时就注重其“防伪”功能 B. 容易导致封建王朝通货膨胀C. 取代金属货币成为主要的货币 D. 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19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20晚明时期姚旅才提出了“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

    11、,新添了“十八民”,如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修脚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从传统的“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反映了(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自然经济解体C.政府的赋税改革松弛了人身控制 D.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社会流动频繁21在古代招牌广告中,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湖南沅陵出土的元代油漆颜料包上印有“潭洲,升平坊内白塔街,大尼寺相对住,危家,自烧洗无比鲜红紫艳上等银朱,水朱,雌黄,坚实匙筋。买者请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的字样和“父业

    12、子传”的印号。据材料可知( )A.中国最早的商标命名受传统思想影响 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C.工商业者重视产品质量和信用的宣传 D.商标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22明万历年间,福建建阳双峰堂刊刻、贩售的话本小说水浒志传评林插图多达1216幅。由此推断,该书定位的读者群体最有可能是( )A.声名显赫的达官贵人 B.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C.文化层次较低的市民 D.来华传教的西方传教士23据记载,明清“山西大同一带虽然寒冷,但陆沱水航之物,藏山隐海之珍,靡不辐辏而至者,而转贩之力也。”这段材料突出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明朝山西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B明朝山西资本主义发展迅速C明朝长途区域性贸易发展迅速 D

    13、明朝政府改变了对商业的政策24.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同年,“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人海捕鱼。”材料主要体现了( ) A倭患是实行海禁的重要原因 B明朝厉行海禁政策C明初禁止一切海外贸易 D商品经济的日益衰落25.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A.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 “更名天下田为王田”C.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26.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这种贸易持续了

    14、二百多年。学者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与这条航线开通有关键联系的航海家是( ) A.达伽马 B.迪亚士 C.哥伦布 D.麦哲伦27.有学者说,15世纪欧洲大航海的主要成就,一是“发现了新航路”,二是“发现了新大陆”。这两个“发现”( ) A都导致了政治革命的发生 B都体现了对欧亚贸易垄断C都结束了欧亚的隔绝状态 D都加速了商业革命的形成28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基本改变了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

    15、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新阶段”最主要的含义是()A交往扩大,使欧洲市场扩大为世界市场 B引起殖民扩张C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动了历史的进步29明末清初,很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生活甚至当官,如汤若望、利玛窦、南怀仁等,这些外国人的到来,使得中西方文化得到较好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清初科学技术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精通西方算学、天文学的专家学者,形成“一时鸿硕,蔚成专家”的局面,这即是我们熟知的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局面。以下对材料的

    16、理解正确的是( )A明清之际曾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是没有依据的C明清时期虽然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中西文化交流不受影响 D新航路的开辟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30 16世纪初的头几年里,欧洲传统进口香料胡椒的价格在里斯本从每担80杜卡特(当时欧洲流行的一种金币)下降到每担20杜卡特。而同时威尼斯的胡椒价格却从每担42杜卡特涨价至每担80杜卡特。这一史实可以作证的历史现象是(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物种大交换 D美洲大开发31要证明“荷兰在17世纪被称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这个结论,下列史实能够成为直接证据的是( )A.1588年,荷兰联省共和国宣布成立

    17、B.经由好望角前往东印度群岛的航道的发现C.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 D.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打败32美国研究词典对某种贸易形式作了如下的解释:“北美殖民地时期一种贸易形式,又称“绕圈子”贸易。旨在保持与宗主国英国的萌芽平衡和满足本身的经济需要。出现于17世纪40年代,繁荣于18世纪中期美国独立后逐渐消失。”该贸易形式是( )A宗藩贸易 B三角贸易 C朝贡贸易 D自由贸易33英国著名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15401596年)是麦哲伦之后第二位完成环球航海的探险家,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下面是其部分活动,推动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A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 B新型政治制度

    18、的创新性 C产生了人文主义思想 D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34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伦敦建立,公司募集基金3万多英镑,共由101份股份构成。由一名总裁和24名董事组成的董事会,负责开往东印度的远航船队,其盈利收入按入股多少进行分配。该公司在商业组织形式上的本质特点是( )A.认购股票,定期分红 B.合伙经营,收入均分C.商业投资与经营管理分离 D.合股集资、风险共担35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C殖民掠夺使

    19、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36.“就人类文明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材料反映的科学成就是()A电磁感应 B经典力学 C进化论 D相对论371769年,英国人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根据他的设计,必须沿河盖上一栋房子,安上多台纺纱机,由水车产生的动力转动。但这种机器较为庞大和昂贵,家庭生产使用已不可能。这种机器( )A结束了当时生产对传统动力的依赖 B推动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的产生C限制了棉纺织业技术的革新和推广 D促成了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广泛开展381584年,论西方发

    20、现一文中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据此可知( )A殖民扩张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B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C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D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39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到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反映出()A.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 B.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C.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 D.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0.

    21、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并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业革命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C.英国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工人勤奋劳作使贫富差距缩小41下表是英国职业人口的分配和产值构成变化表。这说明工业革命( )A提高了英国农业机械化程度 B实现了英国向工业国转变C引起了英国区域经济的变化 D改变了英国世界经济地位42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在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中处于最优势地位的货币是( )A.美元 B.德国

    22、马克 C.英镑 D.欧元43.下表是全球能源结构变化图,造成煤炭与石油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项目192819501990煤75%50%30%水力8%17%14%石油、天然气17%30%50%A. 电气时代电力资源取代了煤炭资源 B. 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C.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新能源的运用 D. 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44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的含义是指( )新能源及新兴工业发展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命国际关系更复杂,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严重污染环境促成以欧美

    23、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A B C D 451870年,31岁的美国人洛克菲勒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创建了美孚石油公司。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6家炼油厂。这体现了( )A.第二次工业革命广泛开展 B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规模发生变化C美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D石油工业成为主导产业46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科学的生产管理方式泰罗制。20世纪初,泰罗制被广泛推广,企业生产效率提高,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职业经理人开始出现。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

    24、的开始形成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企业规模扩大催生科学管理C泰罗制的推广促使美国经济进入垄断阶段D科学管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47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禁止垄断的行为;1914年又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为“谢尔曼法”的修订法案,旨在针对地方上的价格歧视,及更进一步打击贸易限制。这些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制 B保障美国社会弱势群体利益C防止企业之间进行盲目竞争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经济干预48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

    25、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对材料现象的正确理解是( )A.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B.“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率较高C.亚洲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美国 D.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已形成49某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比例是:英国45% 法国27.2% 德国20.3% 美国6.5%日本0.5% 俄国0.5% ,这反映出当时( )A资本输出成为资本主义对外侵略主流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海外利益分配不均C新科技成果得到充分运用 D美德经济已经超越了英国5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几十年前统治全球对欧洲来说还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但伴随着通讯事业的突飞猛进、内燃机被用于交通

    26、领域,技术上的革新和欧洲日益增长的实力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格局的确立。”他所说的世界格局指的是( )A. 雅尔塔体系 B.全球化C.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小题,共70分)51(25分)材料一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在宋代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

    27、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材料二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商贾所从事的商业活动一直被视为“贱业”而为人们所鄙弃。然而,受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驱动,宋人首先冲破了“农本工商末”价值观念的束缚,“货殖之事益急,商贾之事益重”,人们不再以经商为耻,社会各阶层纷纷经营商业,出现了“全民经商”的态势。宋代的经商群体已“不再指单一的专职

    28、商人,而且,全民经商中的民不再是狭义上的下层民众或被统治阶级,而是包含了相当的上层社会的人群或说统治集团的成员”。 摘自郭学信、张素英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材料三地理大发现对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流通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多,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变化,商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和商业、实业组织的发展。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6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与16世纪欧洲“商业革命”的影响有何不同,(4分)并分析其原因。(8分)52.

    29、(2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地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几乎每个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在利物浦,赚取百分之百

    30、的利润并不稀罕。有时一次出航所得净利就可达百分之三百。 资本主义和奴隶制度材料四 西方世界兴起后,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大国,但后来降为二流国家。请回答:(1)材料一中导致“扩大了交往”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并指出其兴起的主要动力。(4分)(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成为“一流国家”的原因。(10分)(4)依据上述材料,探究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与殖民活动的关系。(4分)53(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黑死病之后100年左右,英国人口逐步得到恢复,随即缓慢增长。在工业革命时期的前50年,英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了,在此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该时期关于植物和家畜的新科学知识的出现、运输的改善、医药卫生的进步、较好


    注意事项

    本文(宁夏石嘴山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