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3 第1单元 第2讲 课后.docx

    • 资源ID:17122020       资源大小:117.57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3 第1单元 第2讲 课后.docx

    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3 第1单元 第2讲 课后必修3第一单元第2讲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答案】B【解析】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只能进行单向传递,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只有反射弧结构完整才能完成反射活动,任何一部分被破坏,反射活动都不能进行;兴奋在细胞间传递时,必须有神经递质的参与.2、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B、“植物人”脑干

    2、、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答案】D【解析】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植物人”具有呼吸和心跳,也能排尿、排便,呼吸中枢在脑干,排尿、排便反射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H区是听觉性语言中枢,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3、(2018年陕西西安五校模拟)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

    3、激b处,效应器能发生反射活动C、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以维持电位差【答案】B【解析】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通过了突触间的传递,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但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为反射活动;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K外流以维持电位差.4、(2017年湖南长沙测试)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

    4、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答案】A【解析】反射弧中神经细胞之间突触的存在,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图中d为传入神经,切断d后刺激b,仍能引起效应器收缩;结构b为神经纤维,结构c为突触,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比在突触处的要快;为突触后膜,其上发生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5、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内外放置电极a和b(如图1),在图1中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测量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在图2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是()A、

    5、B、C、 D、【答案】B【解析】静息电位时,神经细胞膜上电位为内负外正,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为正值;当受到适宜刺激时,神经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为负值.故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为.6、下面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B、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过程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D、过程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答案】C【解析】由图示知,Ca2可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故瞬间增大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由于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故体现了

    6、细胞膜的流动性;过程中神经递质只是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Na进入突触后膜,并没有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过程表示神经递质重吸收进入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7、下图表示用电表测量膜内外的电位差.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Na通道打开,膜外Na顺浓度梯度大量流入膜内,此后Na通道很快就进入失活状态,同时K通道开放,膜内K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推动下向膜外扩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电表不能测出电位差B、受刺激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正内负C、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D、从神经纤维受

    7、刺激到恢复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答案】D【解析】静息状态下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电表能够测出电位差;受刺激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负内正;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神经纤维静息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大量流入膜内,此过程中电表指针通过0电位,在恢复静息状态的过程中电表指针再次通过0电位.8、如图为人体某神经调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针刺肌肉后,图中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感受器产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C、针刺手指皮肤后,兴奋到达脊髓中枢,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痛觉D、针刺取血

    8、时未出现缩手反射,与脊髓中枢内突触的抑制有关【答案】D【解析】肌肉及支配肌肉的传出神经末梢构成效应器,肌肉和神经接触的部位相当于突触,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因此针刺肌肉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图中电流计所在的传出神经,电流计不发生偏转,A错误;感受器产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B错误;痛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C错误;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其原因是在大脑皮层的调控下,脊髓中枢内相应的突触受到抑制,D正确.9、如图是闰绍细胞(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参与神经调节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可通过闰绍细胞抑制自身的活动B、闰绍细胞兴奋时

    9、会抑制运动神经元2的兴奋性C、图示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是一种负反馈调节D、闰绍细胞通过递质使运动神经元1、2膜电位差不变【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兴奋由运动神经元1传递至闰绍细胞,再经闰绍细胞将抑制性递质传递给运动神经元1和运动神经元2,从而抑制两个细胞的兴奋,A、B正确.运动神经元1作用于闰绍细胞,闰绍细胞产生的抑制性递质又作用于运动神经元1,这种调节方式为负反馈调节,C正确.闰绍细胞通过递质作用于运动神经元1、2,使膜电位发生变化起到抑制作用,并不是抑制膜电位变化,D错误.10、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

    10、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刺激部位反应破坏前破坏后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右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是()感受器和传入神经感受器和效应器感受器传入神经和效应器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A、或或 B、或或C、或或 D、或或【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在破坏前刺激此脊蛙的左或右后肢,左右后肢都会收缩,说明左、右后肢都有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且左、右后肢的反射弧间能交叉连接.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都不收缩,说明破坏部位可能是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而右后肢收

    11、缩,说明破坏部位可能是传出神经或效应器.综合两个实验可知,破坏部位可能是感受器和传出神经或感受器和效应器或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或传入神经和效应器.11、下图甲是传出神经上一段与骨骼肌相连的部分,其结构类似于突触.乙图为甲图某区域放大后的亚显微结构模型图.以下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乙图为甲图d部位放大示意图,其突触小体内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乙图中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处膜内电流方向是c bC、为突触间隙,其内可含有多种激素D、适宜强度电刺激电位计q之前的某处,电位计有电位变化但骨骼肌不收缩,即可判定d结构受损【答案】C【解析】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

    12、,呈杯状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当兴奋以电信号形式传导到突触前膜时,将刺激突触小泡合成和分泌神经递质,故其内只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当兴奋以电信号沿轴突传导时,兴奋部位膜内外电荷分布变成内正外负,未兴奋部位电荷分布仍为内负外正,这种电位差导致电荷移动而产生局部电流,膜内电流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即bc.按D项描述刺激后,电位计发生电位变化,但骨骼肌不收缩,只能说明传出神经结构完整,但不能确定骨骼肌的情况.12、(2018年黑龙江哈尔滨模拟)图乙是图甲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丙是图乙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突触后膜上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

    13、号电信号B、C处,细胞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C、图丙中物质a的分泌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D、图丙中的b如果不能与a结合,则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抑制【答案】C【解析】图甲中A、B为两个神经元,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结构为突触;图乙为突触的放大图,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图丙为神经递质的释放.图甲突触后膜上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A错误;细胞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B错误;图丙中物质a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分泌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C正确;图丙中的b如果不能与a结合,则不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二、非选择题13、如图为伸腿和屈腿运动示意图,甲、乙记

    14、录电极分别插入支配股直肌和半膜肌的神经元胞体内,以记录神经元的电位变化.(1)甲、乙记录的是_(填“传入神经元”或“传出神经元”)的电位变化.(2)检测结果显示甲、乙两个电位变化不同,可以推测相应神经元的突触小泡释放的_是不同的物质.(3)乙电极显示的电位比该神经元在静息时的电位更低,分析表明该变化与Cl的_(填“内流”或“外流”)有关,另外还有可能与细胞膜上的Na通道的_(填“开放”或“关闭”)或K通道的_(填“开放”或“关闭”)有关.(4)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伸腿和屈腿运动,这说明_.(5)铁钉刺入某人的脚底,引起肾上腺素分泌的增加,它的分泌_(填“受”或“不受”)神经直接支配.(6)内分

    15、泌腺_(填“有”或“无”)导管,分泌的激素_,因此,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答案】(1)传出神经元(2)神经递质(3)内流关闭开放(4)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控制作用(5)受(6)无直接进入血液(或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解析】(1)由图中甲、乙电极插入支配股直肌和半膜肌的神经元胞体内,可知记录的是传出神经元的电位变化.(2)两个电极所处的神经元接受同一个传入神经元传来的兴奋,但电位变化不同,可以推测这是由相应神经元的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不同导致的.(3)神经元在静息时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乙电极显示的电位比静息时更低,这可能是由于Cl内流,膜内负电荷增多

    16、导致的;也可能与细胞膜上的Na通道关闭,Na不能内流,不能形成动作电位,或者与K通道开放,K持续外流有关.(4)人的意识在大脑皮层形成,大脑皮层属于高级神经中枢,而控制伸腿和屈腿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脊髓属于低级神经中枢,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伸腿和屈腿,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控制作用.(5)铁钉刺入某人的脚底,引起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这是神经调节的结果.(6)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的激素可直接进入血液,随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14、不同神经元的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的种类不同,作用于突触后膜产生的效应存在差异.如图表示乙酰胆碱、甘氨酸(Gly)、去甲肾上腺素(NE)的作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7、(1)图中体现出的内环境的构成部分是_;图1中离子通道甲应是_(填“K”或“Na”)通道.(2)图2中,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突触小泡内的甘氨酸(Gly)被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_上的Gly受体结合.当Gly与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乙开启,使_(填“阴”或“阳”)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表示_.(3)图3中,去甲肾上腺素(NE)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这一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兴奋处的细胞膜的外表面电位为_.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NE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NE的分解,这种药物的效应是_.(4)NE

    18、反过来作用于突触前膜受体,抑制前膜的递质释放.由此可知,图示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存在着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机制,其意义是调节_的效率.【答案】(1)组织液Na(2)突触后膜阴载体蛋白(3)化学信号电信号负电位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4)负突触传递(或兴奋传递、神经调节)【解析】(1)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故图1中离子通道甲为Na通道.(2)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定受体;由于A处的兴奋不能传递到B处,可推知离子通道乙的开启,导致的是阴离子内流,从而阻止兴奋的传导.依题意,Gly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故图中结构应为运输Gly

    19、的载体蛋白.(3)在突触后膜上实现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处细胞膜外表面电位为负电位;某药物阻止NE(兴奋性递质)的分解,将使NE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4)NE能反过来作用于突触前膜受体,抑制前膜的递质释放,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其意义是提高神经调节的效率,使神经调节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15、(2018年河南信阳联考)如图为蟾蜍屈肌反射实验装置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神经元接受刺激,由静息状态变为兴奋的过程中,细胞膜两侧电位发生了_的电位变化,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_,并将兴奋传导到屈肌,使屈肌收缩.在反射过程中

    20、,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_.(2)正在研制的药物ADR6可阻断蟾蜍的屈肌反射活动,但不知该药物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还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或是两者都被阻断.研究人员在图中反射弧的A、B、C、D、E五个位点中选择四个实验位点进行探究.已知在实验位点施用ADR6后,药物不会扩散且其作用效果在实验过程中持续存在.请完成以下两个连续的实验步骤并对结果进行预测,得出结论.实验步骤:先用ADR6处理_点,用电刺激_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再用ADR6处理_点,用电刺激_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a、若步骤中肌肉不收缩,步骤中肌肉收缩,则说明ADR6_.

    21、b、若步骤中肌肉收缩,步骤中肌肉不收缩,则说明ADR6_.c、若步骤中肌肉均不收缩,则说明ADR6_.【答案】(1)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分析和综合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2)BADCa、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的传导b、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的传递c、既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的传递,又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的传导【解析】(1)静息状态下神经元膜内外两侧电荷分布是外正内负,接受刺激,变为动作电位,电荷分布是内正外负;神经中枢的作用是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并将兴奋传导到屈肌;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并且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测定药物ADR6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的传导,还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的传递.可先用ADR6处理B点,用电刺激A点,观察肌肉收缩情况;再用ADR6处理D点,用电刺激C点,观察肌肉收缩情况.若步骤中肌肉不收缩,步骤中肌肉收缩,说明ADR6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的传导;若步骤中肌肉收缩,步骤中肌肉不收缩,说明ADR6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的传递;若步骤中肌肉均不收缩,则说明ADR6既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的传递,又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的传导.


    注意事项

    本文(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3 第1单元 第2讲 课后.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