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18题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

    • 资源ID:17113049       资源大小:35.17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8题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

    1、18题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王子猷见戴安道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何必见戴 注释 王子猷:书法家王羲之之子。山阴:今浙江绍兴。招隐:左思的一首田园诗。剡:读shn,今浙江嵊县。1、解释加点的词。人问其故 兴尽而返 2、翻译划线的句子。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 译: 3、试举例说出王子猷的性格特点。 4、给下列句子断句。 王 曰 吾 本 乘 兴 而 行 何 必 见 戴 (二)司马光逸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2、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注释】凛然:稳重的样子。 指:同“旨”,主要意思。 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华靡:奢华。 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 退为家人讲( ) (2) 光持石击瓮破之(

    3、 ) (3) 同列语之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4. 给下列句子断句。 年 甫 冠 性 不 喜 华 靡 闻 喜 宴 独 不 戴 花 (三)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注释】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京师:京城。馔(zhun):准备食物。果蔬:泛

    4、指菜肴。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脔(lun):切成小块的肉。啖: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觉饥甚而不敢去( )(2)旁置( )菜羹而已 (3)公取自食( )之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3.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4. 给下列句子断句。 王 安 石 在 相 位 子 妇 之 亲 萧 氏 子 至 京 师 因 谒 公 公 约 之 饭(四)害群之马黄帝将见大隗(wi)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5、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大隗:传说中的神名。具茨:山名。奚:何,什么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适遇牧马童子( 适合 ) B、问涂焉(通“途”,路 )C、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罢了) D、黄帝再拜稽首(第二次)2、成语“害群之马”现在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3、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 4. 给下列句子断句。 黄 帝 曰 异 哉 小 童 非 徒 知 具 茨 之 山 又 知 大 隗 之 所 存(五)阮裕焚车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6、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阮(ru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剡(shn):地名,在浙江嵊县。 何为:干什么。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欲借而不敢言 借者无不皆给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 4. 给下列句子断句。 阮 后 闻 之 叹 曰 吾 有 车 而 使 人 不 敢 借 何 以 车 为(六)秦穆公食骏马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即以次饮之酒,

    7、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皆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选自说苑卷六复恩)【注释】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不饮酒者杀人:不喝酒会死人的。次:次序。出死:出力(为国君)拼死作战。惠公:晋国国君。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共3处)。秦 穆 公 尝 出 而 亡 其 骏 马 自 往 求 之 见 人 已 杀 其 马 方 共 食 其 肉。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其骏马(死亡) B、是吾骏马也(这)C、杀马者皆惭而去(离开) D、遂溃围(冲破)3、文章最后用“德出而富反”一句,对秦穆公作

    8、了评论,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秦穆公是怎样施恩于人的,又获得了怎样的回报。 4. 给下列句子断句。 遂 溃 围 穆 公 卒 得 以 解 难 胜 晋 获 惠 公 以 归 (七)窃槽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选自郁离子)【注释】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 驾:驾驭、统摄。 郁离子:原为刘基所

    9、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 方:酒方。 仕:做官。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主酒家 (主持,掌管) B.以鲁酒渍之 (浸泡)C.索而饮之 (索取) D.今子以佛夸予 (夸奖)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3.本文讽刺了怎样一类人? 4. 给下列句子断句。 一 日 酒 家 之 主 者 来 闻 有 酒 索 而 饮 之(八)不食嗟来之食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注释】饥:饥荒。黔敖:齐国富商。 蒙袂辑履:

    10、用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 贸贸然:眼睛昏花无神的样子。 奉:捧着。 嗟:叹词,表示呼唤。 唯:因为。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翻译: 2.你认为文中的饿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3.由上文生发出来的成语是4. 给下列句子断句。 齐 大 饥 黔 敖 为 食 于 路 以 待 饿 者 食 之。 (九)、读书佐酒 苏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

    11、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选自研北杂志)【注释】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外舅:岳父。 率(l):标准。子弟:家中的晚辈。觇(chn)偷看。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始臣起下邳(p),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好饮酒 (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3)遽抚掌曰 (4)此天以授陛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3、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 4. 给下列句子断句。 公 闻 之 大 笑 曰 有 如 此 下 酒 物 一 斗 不

    12、 为 多 也(十)孙叔敖纳言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注释】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国:指都城。吊:吊唁。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

    13、点的词语。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2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 (1) (2) (3) 3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除甲、乙两文之外)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十一)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恐已暮矣( )(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14、( )(3)臣闻之( ) (4)善哉(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文: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十二) 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长:做首领。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子无敢食我也: (2)兽见之皆走: (3)吾为子先行: (4)故遂与之行: 2翻译下列句子(1)天帝使我长百兽译文:(2)子以我为不

    15、信译文:3根据故事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十三)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1)女还( ) (2)妻适市来( )(3)特于婴儿戏耳( ) (4)婴儿非与戏也(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文: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

    16、么? 答:(十四)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1)“何不试之以足?”(2)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而置之其坐 通 (2)反归取之 通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1)反归取之( ) (2)何不试之以足( )(3)至之市而忘操之( )(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1)译文:(2)译文:5为什么

    17、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答:(十五)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守而勿失:记住他,不要忘记。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请于关尹子( ) (2)又以报关尹子(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文: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十六)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

    18、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兔走触株( ) (2)因释其耒而守株( )(3)冀复得兔( ) (4)而身为宋国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文:4宋人为什么不会再得到兔子?答:(十七)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未穷青之技( ) (2)秦青弗止。 ( )(

    19、3)响遏行云。( ) (4)薛谭乃射求反( )2翻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译文: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十八)一毛不拔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浮白主人笑林1解释加点的词语。(1)方拔一根( ) (2)既欲做人( )(3)拔之( ) (4)不胜痛叫( )2翻译句子。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译文:3文中有一成语是 ,它的意思是: (一)参考答案:1、原因 返回 2、走了一夜才到,但是到了(戴安道的)门前并没有进去反而回去了。3、具有率真放达的性格(二)参考答案:

    20、1.回家(回来、回去) 打破(击破、敲破) 告诉2. 从此舍不得放下手里的书(或从此勤奋读书),到了不觉得饥渴寒暑的程度。3.喜欢读书(勤奋好学) 聪明机智 生活朴实(不喜奢华)(三)参考答案:1.拜见、拜访 离开 放、摆 吃(4分,每小题1分) 2.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3分,意思符合即可)3.节俭,不铺张浪费(2分,意思符合即可)(四)参考答案:1、 A 2、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3、示例: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或:要虚心向他人请教;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等等。)(五)参考答案:1想 都 (有人)想借车而不敢借这件事 车2我有了车子

    21、却使人不敢来借,还要它干什么?3即使是他没有责任的事,只要这事跟他有关,他也要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他容不得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欠缺。(六)参考答案:1、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2、A3、骏马被人宰杀后,秦穆公不但不治罪,反而怕众人食马肉致死,亲手给他们斟酒喝;后秦穆公遭晋国围攻,得到食马人的救援,解除危难,并战胜了晋国。(七)参考答案:1.D2.自鸣得意地自以为有了独到的见解。3.讽刺那些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的人(或: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的人)。(八)参考答案:1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有(出现)这种结果(后果)。 2示例:饿者是一个有

    22、骨气的人(或清高的人)。 3. 嗟来之食。 (九)参考答案:1(1)离开(背弃);(2)厌恶(嫌弃)。(2分,每空1分)2(1)位高意下;(2)官大心小;(3)禄厚不取。(3分,每小题1分,意近即可)3(1)鲁庄公采纳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2)楚王听取墨子的谏言,停止攻打宋国。(1分,符合要求即可)(十)参考答案:1、(1)喜欢 (2)听到 (3)拍(击) (4)授给(给、给予)2、杜祁公对此非常怀疑,派加重晚辈秘密地去偷看他。3、热爱读书,喜欢饮酒;性情豪放。(十一)师旷论学1(1)晚(2)怎么 (3)听说 (4)好 2B 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壮年好学,好像中午太阳

    23、的光辉;老年好学,仿佛点燃的蜡烛的光亮。 4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十二)狐假虎威1(1)不(2)跑(3)你(4)因此2(1)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2)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3狐假虎威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的权威,招摇撞骗的人,也说明做事如果不加以分析,往往被假象迷惑。(十三)曾子杀彘1(1)同“汝”,你(2)去,往回(3)罢了(4) 开玩笑 2 D 3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儿子欺骗呵。妈妈欺骗儿子,儿子自然不信任自己的妈妈,不能以此作为一种教育。 4 教育人要言必信、行必果。(意思对即可) (十四)郑人买履1(1)坐-座 (2) 反-返 2D 3(1)尺码(2)履(3)

    24、到、往;尺码 4(1)(你)怎么不用其所长脚试试它呢? (2)(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呀。 5因为他是因循守旧的教条主义者。(言之成理即可)(十五)列子学射1(1)向(2)告诉2你知道你射中的缘故吗?3说明了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道理。(十六)守株待兔1(1)跑 (2)放下 (3)希望 (4) 自己 2 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 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十七)薛谭学讴1(1)尽 (2)不,没有(3)阻止 (4)道歉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再也不敢说要回家。3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

    25、傲为虚心的态度。(十八)一毛不拔1(1)才,刚;(2)已经;(3)代词,代“猴毛”;(4)忍不住 2看你一毛不拔,又怎么能做得人? 3一毛不拔;原意是一根毫毛都不肯拔出来,形容十分吝啬自私。参考译文:(十一) 师旷论学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认为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 平公说:“哪里有作为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在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在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热烈);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行走一样。点上蜡烛再走路和暗中走路,究竟哪个

    26、好呢?” 平公说:“说得好!”(十二) 狐假虎威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十三) 曾子杀彘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27、。”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实现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十四) 郑人买履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后,他忘记带量好的尺码。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他最终没买到鞋。有人问:“你为何不用脚试试呢?”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十五) 列子学射列子学射箭,射

    28、中了,于是(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箭)。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可以。”(列子)回去后再练习了三年,又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不只有射箭是这样的,治国修身也是这样。(十六) 守株待兔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犁耙,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野兔没有再获得,而他自己也成了宋国人的笑柄。(十七) 薛谭学讴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自己就以为学完了,于是便告辞离开。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树木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停住了。 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回来(继续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敢再说回去的事了。(十八) 一毛不拔一猴子死了,被带到地府见到了冥王,求冥王让他转世为人。冥王说:“想要做人,就必须把你身上的毛拔干净。”说完就叫夜叉动手拔猴子身上的毛,只拔了一根,猴子就忍受不了拔毛之痛,冥王笑着说:“畜生,看你连把根毛都受不了了,要怎么做人!”


    注意事项

    本文(18题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