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马原主要问题整理.docx

    • 资源ID:17101862       资源大小:47.99K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马原主要问题整理.docx

    1、马原主要问题整理1.简述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及其关系。(参看教材第36页) 答: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1)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吸引、互相联结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为存在的的前提;二是矛盾双方互相渗透、互相贯通,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的性质和趋势。(3)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共同构成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它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只能互相补充,不能互相代替,单方面不能构成事物发展的动力。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

    2、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其内容包括:(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

    3、1)科学的世界观和发展观(2)鲜明的政治立场(3)重要的理论品质(4)崇高的社会理想4.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 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2分)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 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3分)5.哲学的基本问题及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问题,也就

    4、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所讨论的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实惠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二者辩证统一 6.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1.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真理的客观性,不仅在于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且在于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客观标准。实践成为检验真理性的标准,是由真理的本质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应该是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的东西。而唯一能够满足这个要求的,便是人们的社会实践。因此,通过实践检验人的认识是否

    5、与客观实在相符合,才能使真理具有客观的确定性,经得起反复检验。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直接地把指导实践的认识同实践产生的客观结果相比较对照,使真理获得现实的证据。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真理标准的绝对性,指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只能由社会实践来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只要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为真理性的认识,就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即使在一定条件下的实践不能证明某一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但随着实践的发展,最终一定能判明它是否是真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真理标准的相对性,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对认识的每一次检验都不具有最终完成的性质,即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存的一切真理性的认识,而只能证实或驳倒当时的

    6、部分认识。由此可见,实践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7、 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答:(1)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规律是物质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坚决反

    7、对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规律,盲目蛮干。“大跃进”的沉痛教训我们必须永远铭记,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又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8.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答;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东极。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使生产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和变革又引起社会形态的更替,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向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于是引起生产关系变革;生产新的生产关系(经济)变革的客观要求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新的上层建筑的建立,保证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促进使生产

    8、力获得解放。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形成了由上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 9.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包括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个性总有许多自己独有的特点,是共性包括不了的,个性比共性丰富得多。所以二者不能互相代替。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9、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3)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注意中国的特点。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穷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即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10、不动摇,走自己的路,我们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 10.辩证否定观 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扬弃。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取得了支配地位,事物就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这就是事物的否定。否定是扬弃,否定就是旧事物转化为新事物,是质的飞跃,因此它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同时,新事物又是从旧事物中脱胎而来,它以吸取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因素,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新旧事物通过否定的环节联系起来。

    11、辩证否定观的重要意义:第一,客观存在是反对形而上学的理论武器。第二,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能帮助人们树立全面的观点,对任何事物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防止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片面性。第三,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能正确对待古代及外国的文化,既要批判地继承,的所借鉴,同时又要加以改造和选择。 1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如何? 答:(一)量变和质变相互区别 1.量变。量变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量的变化,包括数量的增减和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组合上的变化。事物内部矛盾双方规模、程度在增减,双方的内部结构和整个事物的内部结构在变化,这就是量变。 2.质变。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由事物

    12、内部矛盾主次两方面地位的转化所导致的旧事物的灭亡和新质事物的产生。事物在质变时呈现出来的面貌和特点是统一体的分解、静止、平衡、相持的破坏。 (二)量变和质量的辩证统一 量变和质变是不同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两种状态,两种形式,但二者又是统一的。它们的统一表现在量变和质变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引起、相互渗透等方面。 1.量变和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总之,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12.简述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

    13、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人们对实现价值的追求,构成了实践的动因,但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对相关真理的正确把握为前提才能成功。这是因为实践中的价值目标作为一种预见性的评价认识,它的确立是以对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真理性认识为依据的。没有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就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目标。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13.简述产业资本循环及其三种职能形式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即生产

    14、资料与劳动了的购买阶段,它属于商品的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按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第三阶段是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14.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1. 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经济发展中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并相互紧密地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2、 表现形式: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15.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和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1)劳动者是自

    15、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2)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到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但是,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16.述是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其次,私人劳动

    16、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矛盾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的不断运动,才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具有了客观必然性。17.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实质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合利益斗争的作用;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改良主义的政党的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当代资本主义的

    17、发展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 18.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P255260)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各尽所能,按需分配。19.简述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答: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萌芽”。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都顶资本主义本身。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

    18、会主义的前奏。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但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首先,任何社会形态都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实践跨度。其次,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最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20.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及展开群众路线的意义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它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之上的。 其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

    19、观点。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另一方面,它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辩证的统一,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特征之一。 其重要意义是: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基础。 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加强廉政建设,克服各种腐败现象,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具有群众观点,是否贯彻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2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

    20、方法 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2、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3、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22.简述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1)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而发展到帝国主义,出现了五个特征:第一,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第二,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统治。第三,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第四,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第五,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经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4分) (2)这些特征集中体现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两次世界大

    21、战都是帝国主义国家为获取垄断利润、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而引起的。 (3分23. 简述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及其辩证关系 两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这两种方法既相联系又相区别:(1) 两者的本质和结果是一致的,它们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提高了剥削程度;(2)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22、3)两者的物质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初期,生产技术水平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日益成为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 24.价值规律的内容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25.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答案要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

    23、在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同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

    24、的直接经验,并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认识的真理性。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26.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答:1)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2) 根据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调节生产;3) 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扣除之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4) 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5)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等。(P22827.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答:(1)经

    25、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的,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2)社会主义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进行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是由下列条件决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艰难性。(3)要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27.1.简述列宁物质定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最科学的表述:“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3分) (2)

    26、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分)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1分)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1分)2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区别1、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消极的、被动的、直观的反映论。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从生物学的层面去理解人的认识,把认识看作如同动物的心理活动一样,只是一种因受到环境的刺激而引起的消极被动的反映。它有两个根本缺陷:第一,它离开社会实践,离开人的社会性和历史发展,去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

    27、依赖关系,不了解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第二,它不了解辩证法,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正确地阐明了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第二,它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科学地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揭示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因此,它不仅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根本缺陷,而且使反映论成为能动地革命地反映论,成为科学的认识论。 29. 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答: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的。首先,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互相包含、相互渗透。相对真理中有绝对真 理的成分,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绝对

    28、真理中也包含相对真理,相 对真理是绝对真理的组成部分,无数相对真理汇成绝对真理的长河。其 次,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转化。真理是个过程,认识每前进一步,就是对 绝对真理的一点贡献,正是在认识的发展中,在真理过程的不断推移中, 真理由相对不断向绝对转化。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表明此二 者不可分。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把已经获得 的认识、知识当作万古不变的永恒教条,这是完全错误的。相对主义则夸 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借口真理是变化的、有条件的,抹煞 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模糊真理与谬误的原则界限和否认二者相互转 化的客观条件性,这也是完全错误的。30.简述社会

    29、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不同,意识形态就不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3)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是有阶级性的,超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2)社会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一经产生,便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意识形态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性,这是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意识形态反作用

    30、有质和量的两个方面,反作用的质就是对社会历史发展是促进还是延缓;反作用的量就是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大小、深浅,主要取决于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掌握群众越多,反作用就越大31.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1)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3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首先,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3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

    32、基础。3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这种长期性,是由历史前提、现实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决定的。(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原来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这样,当我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程度,都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提高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实现工业化,这个历史时期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我国现实的国情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阶段。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


    注意事项

    本文(马原主要问题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